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文章研究了某调距桨机构在倒车方向调距过程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对比在有无摩擦条件下调距机构各部件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及完成整个调距过程所需要的油压,为调距桨机构的设计和试验提供参考数据,提高调距桨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研究效率。  相似文献   

2.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考虑调距桨关键部件的柔性作用,建立了刚柔混合模型,研究了调距桨机构系统在正车方向调距过程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编制调距程序,对比了全刚体模型和混合模型下调距桨装置调距过程所需要的油压,为调距桨机构系统的设计和试验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提高了调距桨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研究效率,并为实体样机的采样控制等研究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型调距桨桨毂机构建立有限元模型,考虑将瞬时冲击作用等效为静力载荷,以惯性力的形式施加于桨毂机构上,并基于模态叠加的思想,求解等效静力载荷,进而获得该阶次模态下桨毂机构各构件的应力响应结果,最终计算调距桨机构中螺栓连接件的等效冲击应力。  相似文献   

4.
根据调距桨的结构特点以及从高精度调距桨静平衡试验指标出发,详细叙述了高精度调距桨静平衡试验步骤及配平方法;通过对某船高精度5叶桨调距桨装置整桨静平衡试验的平衡指标分析、静平衡试验工艺装备的制造和安装要求、不平衡力矩的检测方法、配平计算方法以及配重块设计方法的介绍,详细阐述一种高精度调距桨整桨静平衡试验方法。该方法准确、可靠,保证了高精度调距桨的制造精度,并有效提高了高精度调距桨的配平效率,适用于中小型高精度调距桨装置的静平衡试验,为国内制造大型高精度调距桨装置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5.
某型调距桨装置桨毂强度有限元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对某型调距桨桨毂机构进行有限元建模,在最大持续功率(MCR)工况下进行仿真分析,并把重要零件的应力与传统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合传统的理论计算,分析结果可为桨毂机构工程设计、结构优化提供更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调距桨典型调距机构机械效率及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调距桨调距机构为研究对象,采用低副原理、功能原理、基点法等建立曲柄连杆、曲柄滑块和曲柄销槽3种典型调距机构机械效率及灵敏度的数学模型。结合实例计算,对比分析3种机构的机械效率及灵敏度特性。利用UG软件建立3种调距机构的三维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动力学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准确性。对比研究3种机构可为调距桨调距机构选型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0引言船舶调距桨省去了主机换向装置,可实现船舶的无级变速,改善船舶操纵性能;其广泛应用于具有多样航行工况的运输船舶、工程船舶及军舰。本文简单介绍KL72/4-ST型调距桨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供同人参考。1调距桨系统调距桨系统主要由桨毂桨叶部分、调距机构、传动轴部分、配油器和液压系统等组成。1.1桨毂桨叶部分可调螺距螺旋桨的桨毂桨叶部分由桨毂和桨叶组成。桨毂内部装有调距机构,用于调整桨叶螺距;  相似文献   

8.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调距桨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潘炜  邢继峰  彭利坤  彭真 《船舶工程》2011,33(3):38-40,44
首先详细分析了调距桨结构与传动原理的基础,利用三维建模软件UG对调距桨各个部件进行几何建模、装配、并添加约束,形成虚拟样机,然后将其导入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中进行动态仿真,并以平面曲线图反映调距桨在给定条件下的运动学特性,进一步验证了调距桨虚拟样机的合理性,为调距桨特性研究与精确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将CAD建模和动力学仿真相结合,利用三维造型软件UG建立调距桨的几何实体模型,并添加约束并施加负载.在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中动态模拟机构的运动,以平面曲线图反映调距桨在给定条件下的运动学特性,为调距桨特性研究与精确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姜玉林 《航海》2011,(5):61-63
船舶调距桨装置的优缺点及其应用,比例阀在调距桨装置中的作用、结构、组成及其维护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11.
调距桨桨毂机构静强度的有限元仿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文章对受推力、扭力、扭矩、离心力和螺栓预紧力联合作用下的某型舰船调距桨桨毂机构静强度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基于ANSYS 12.0软件平台,考虑桨毂部件几何结构及零件间装配接触关系,对桨毂机构整体及零件进行全六面体和六面体与四面体混合有限元建模,研究了桨毂中各零件在正常工况相互作用下的应力大小及分布。重点针对叶根螺栓的实际结构,采用六面体网格分析螺栓有无螺纹区别,证明螺纹的几何特征在强度校核中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一种船用调距桨的桨毂机构设计方法,将工程机械设计方法和软件设计方法相结合,完成桨毂机构选型和桨毂主要零件的强度校核,以满足设计周期最短和设计方案最优的需求,从而帮助设计人员有效提高设计质量、加快设计进度、避免重复计算。  相似文献   

13.
施睿贇  简小刚  姜晨 《船舶工程》2013,35(Z2):56-58
三条某型船所装调距桨装置在试验阶段出现应急调距故障,通过对故障调距桨装置的拆检,分析故障机理在于轴承环在安装过程中产生了较大变形,导致桨叶轴承间隙过小,使得桨毂机构调距摩擦阻力过大,从而无法实现应急调距功能。为了能够准确、有效地揭示轴承环安装变形对桨叶轴承间隙的影响,以有限元技术为支撑,采用转角计算的方法,得出较为准确的计算结果。同时,对产品的技术状态和工艺状态进行了改进与调整,从根源上解决了此类故障问题。  相似文献   

14.
调距桨装置可使螺旋桨在任何工况下都能吸收主机功率,但调距桨装置的使用并不是不受限制的,尤其是低负荷工况下的使用。不合理的使用调距桨装置(螺距和转速的匹配)可能会引起螺旋桨效率和空泡性能下降。本文以低负荷工况为常用工况的某型船为例介绍了调距桨装置的设计,对低负荷工况运行调距桨的设计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ARM嵌入式调距桨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  蒋凯 《造船技术》2014,(1):47-50
调距桨广泛应用于各类舰船上,微机化调距桨控制系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基于高性能ARM嵌入式调距桨控制系统设计方案,提高了调距桨智能化水平,实现了高速匹配算法控制及高效可靠信息传送机制.分布式模块化设计的控制系统具有易维护、可移植、可扩展的特点,为现代船舶工业全船监控网络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具体分析调距桨推进装置的工作特性和特点,将其与定距桨进行分析对比,并就其遥控系统举例分析;随后简要介绍调距桨当前的发展情况,最后得出结论:调距桨符合船舶高度自动化的要求,在我国船舶采用调距桨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具体归纳了船舶调距桨推进装置的工作特性及特点,并与定距桨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出适用于可调螺距螺旋桨的三类船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的调距桨控制系统的设计,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了调距桨控制系统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以下简称调距桨)控制系统设计、调试困难的现状,设计了调距桨控制系统仿真平台,以使调距桨控制系统的设计及调试变得简单、便捷.仿真结果表明,该平台极大地方便了调距桨控制系统的设计,对实际系统的调试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调距桨作定距桨工况和作调距桨工况时叶元体水动力进行了CFD计算与分析.叶元体采用NACA4412翼型.采用,k-ε和SST两种湍流模型求解叶元体攻角为6.4°时压力系数分布并与面元法计算结果和实验曲线进行比较,校验了CFD分析方法的可信性.在此基础上对叶元体攻角每改变2°进行一次稳态工况计算,分析调距桨在60°转角范围内叶元体水动力随攻角的变化关系.变化曲线与实验曲线吻合良好,且计算精度要高于面元法程序XFOIL.然后采用滑移网格技术对调距桨整个调距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并将计算结果与作定距桨使用时的稳态工况值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攻角-12°~18°范围内,叶元体所受水动力、力矩在稳态和动态时的值基本相等.动态时叶元体正负失速角均较稳态延迟2°~4°.在大攻角范围内,叶元体稳态时所受阻力明显较动态时大、升力和制动力矩均较动态时小.研究结果表明现行采用的利用稳态敞水实验值来确定调距机构强度的方法是存在风险的;建议取稳态值和动态值两者中大者为强度设计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掌握工程设计中调距桨在各种工况下的性能,分析调距桨在调距过程中不同螺距角下桨叶的水动力性能,比较不同螺距角下桨叶产生的推力、转矩和转叶力矩,总结出桨叶推力、转矩和转叶力矩随螺距角变化的规律,计算结果与理论设计值结果基本一致,为工程中调距桨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