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行中使用雷达的目的是保证船舶船行安全,减少船舶碰撞事故,通过 对雷达在船舶避碰中应用特点及操纵原则的分析,着重探讨应用雷达避碰在船舶操纵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国正 《世界海运》2007,30(6):37-39
阐述雷达在船舶避碰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运用雷达相对运动线进行海上避碰,同时考虑其特例情况和使用雷达避碰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船舶避碰始终是航行安全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和难意问题.它涉及船舶条件、船员条件及通航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船舶避碰技术已由"经典避碰"(几何避碰和雷达避碰)发展到‘智能避碰"(目前日本等国正在率先研制开发)--计算机集成驾驶系统的自动避碰.但无论何种避碰,都基于对避碰信息的有效采集和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4.
在雾航中,运用雷达避碰是"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和"内河避碰规则(1991年)"对船舶提出的强制性要求.倘若不能很好地利用雷达避碰,是一种违规行为;倘若根本不用雷达进行避碰,将是一种严重的失职行为!  相似文献   

5.
浅谈应用雷达避碰时船舶操纵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航行中使用雷达的目的是保证船舶航行安全,减少船舶碰撞事故,通过对雷达在船舶避碰中应用特点及操纵原则的分析,着重探讨应用雷达避碰在船舶操纵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能见度不良对船舶的安全航行影响很大,资料显示有60%以上的船舶碰撞事故是由于能见度不良引起的,而雷达是避碰,特别是雾中避碰不可或缺的工具。利用雷达我们可以获得碰撞危险的早期警报,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用于避让他船,避免碰撞,同时,我们利用VHF、AIS还可以对雷达上有危险的船舶进行确认和联系,协调避让,可以达到更好的避让效果。为了使船舶驾驶员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些仪器进行避碰,本文介绍了能见度不良情况下利用这些仪器进行避碰的几种常用方法。供船舶驾驶员在能见度不良情况下操船避让时参考,以期能取得良好的避碰效果,确保海上航行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研究自动雷达避碰决策系统出发,对现行的避碰理论作了较好全面系统的运用,并对其不足给出了修订意见。在ARPA能够自动探测和自动跟踪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动雷达避碰决策系统的概念图,确定了自动雷达避碰决策的具体方案。并在IBM—PC机上编制程序做了模拟实验,经检验方案可行。在本研究中,考虑到目前船舶大型化、高速化等因素,与以往避碰决策研究中设计的避碰方案所不同的是,本文计入船舶操纵特性(主要指旋回特性及惯性)的影响,为此推导出简化的操纵延迟时间公式,以此等效船舶的旋回过程及惯性。确定的避碰方案除着重遵守国际避碰规则外,重要的是借鉴了优良船艺的海上避碰经验,综合利用了现有避碰理论的合理因素,并将人的行为方式考虑到避碰决策中。本文还建立了夏航时刻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避碰雷达的全称为:自动雷达标绘仪,它译自英文 Automatic Radar Plotting Aid,简称 ARPA,在我国习惯称之为“避碰雷达”。避碰雷达是六十年代末期开始出现的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自动标绘雷达,它是电子计算机技术在航海上的推广和应用,给航海特别是船舶间避碰带来极大的方便,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国际海事组织规定:  相似文献   

9.
将船舶避碰操作视为一类控制问题,建立运动船舶在随机障碍目标环境中的避碰闭环控制系统模型;其中运动船舶为被控对象,随机障碍目标的航迹检测由雷达、红外传感器及声纳传感器等完成,并作为该系统的输入,对运动船舶航迹的检测由GPS、GPS/INS等完成,而避碰的本质就是要维持一定的控制偏差。  相似文献   

10.
研究如何拓展ARPA在航海领域的应用,设计一种操作简单且直观的为操纵者提供船舶当前态势,并能实时为操纵者提供避碰决策的雷达避碰算法,对船舶操纵者保证航行安全,有重要的意义。介绍了罗盘坐标系与笛卡尔坐标系转换的算法,设计了基于避碰解析几何的态势标绘算法和避碰标绘算法。  相似文献   

11.
三峡工程蓄水后河道型库区船舶避碰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工程蓄水后,导致新川江河道型库区的船舶避碰环境因素发生了巨大变化,包括航道、水流、船舶种类与大小、通航密度等因素的变化。此文分析了库区船舶避碰环境因素的变化对船舶避碰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库区船舶避碰的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2.
内河船舶避碰决策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海运》2015,(3):37-40
本文将船舶避碰研究分为船舶领域、船舶碰撞危险度和船舶避碰决策优化方法三个部分进行综述,通过与船舶避碰整体研究的对比,分析内河船舶避碰研究的现状,得出内河船舶避碰的研究趋势,并得到内河船舶避碰会从二维避碰向三维避碰研究转变、完善船舶领域和碰撞危险度模型及引入先进理论算法等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船舶值班与避碰"课程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缺少创新、不适应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新要求的问题,从制订课程教学计划、搜集及选取船舶案例、编订实践实训手册等方面探讨"船舶值班与避碰"实践教学课程的开展模式,并具体讨论雷达避碰、船舶事故分析和驾驶台航行等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4.
船舶避碰智能决策技术作为解决航海安全的有效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船舶避碰智能决策系统进行研究,首先介绍智能避碰模型,然后给出避碰时机选择方法和分布式避碰决策方法,最后为船舶避碰智能决策系统增加了三维显示功能,着重介绍三维显示在避碰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探讨新的航海技术对船舶避碰自动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丽娜 《中国航海》2002,(4):54-56,72
首先针对人为因素为碰撞和搁浅触礁事故的主要原因这一事实以及国内船员队伍的现状,论述了船舶避碰自动化的必要性,指出船舶自动避碰是最终实现航海自动化的关键。重点论述了船舶自动避碰的研究现状,新的航海技术对避碰自动化将会产生的影响以及船舶避碰自动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单船避碰智能决策的生成与优化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两船会遇是海上最常见的船舶交会态势,其避碰知识库是船舶自动避碰方法研究中动态避碰知识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简述船舶智能避碰的策略,再讨论两船会遇态势的划分原则及其分类,然后着重讨论宽水域单船智能避碰决策的产生与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船舶碰撞案例的统计,对船舶碰撞的格局(两船的相对位置)、发生碰撞的海域、时间及天气状况、发现来船的距离、紧迫局面出现前采取的行动、碰撞危局形成时的行动、碰撞后果等九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对船舶碰撞的一般规律的看法。针对问题,着重研究在能见度不良情况下船舶运用雷达避碰上常犯的错误,按照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要求,提出船舶运用雷达避碰的八条意见。  相似文献   

18.
海上船舶碰撞事故威胁着海上航运的安全,造成大量经济损失的同时还会危及船员的生命安全。为了提高海上航运经济性和安全性,研究船舶的海上避碰技术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结合计算机技术和多雷达数据融合技术,研究了一种基于计算机的海上避碰模拟系统,利用该船舶避碰模拟系统,可以实现对海域内航行船舶的碰撞几率预测,并对航行线路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船舶领域的雷达图像区域编码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克服VDR雷达图像压缩质量与压缩比之间的矛盾,根据船舶航行特点和避碰原理,采用局部优先原则,研究了基于船舶领域的雷达图像区域(ROI)编码方法:对直接影响船舶安全的船舶领域进行无损压缩,其他区域进行有损压缩。试验表明:该方法在不影响事后对雷达数据进行分析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图像压缩比3倍-5倍以上,明显节省了信息存储空间。  相似文献   

20.
针对海上多船会遇情况下的船舶自主避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船舶运动数学模型的开阔水域船舶自主避碰方法.该方法利用模型预测控制(MPC)算法,在考虑船舶操纵性和避碰规则的条件下,采用模糊数学理论分析船舶航行过程中的碰撞危险度,进而构建避碰算法的评价函数,实现船舶自主避碰.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解决开阔水域多船会遇情况下的船舶自主避碰问题,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