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世纪60至90年代,我国建立了从社区收购点到衡道收购站、区县回收公司,再到省市回收公司完整的循环经济体系,再生资源回收再利用比例高达80%。其后该体系逐渐解体,私人企业、个体户迅速占领城乡再生资源市场,自发形成了基于利益驱动的、规模庞大的非规范循环经济体系,该体系再生资源经营分散、规模效应不足、资源利用率低、二次污染严重,甚至还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前,全世界每年有约15.5亿只轮胎报废,其中得到回收利用的只占15%~20%。长期以来,日益增多的废旧轮胎成了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为此,许多国家千方百计为废旧轮胎寻找出路。这方面令人称道的典范是欧洲的芬兰。芬兰是世界上人均拥有机动车比例较高的国家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前芬兰的废旧轮胎堆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层面制定的一系列缓解交通拥堵的法律、法案和规章.总结各个阶段相关法律、法案和规章产生的背景、效力及特征:20世纪60-70年代,利用公路交通工程技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20世纪70-80年代,增加公共交通资金的投入;20世纪80-90年代,引入绩效评估体系以及非政府组织参与治堵行动;20...  相似文献   

4.
一、中央商务区交通特征 1.概念 中央商务区(CBD)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城市社会学中的芝加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伯吉斯(E.W.Begess)和派克(R.E.Park)在其理论研究成果中首次提出了CBD概念。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引用CBD这一概念,并在北京、上海等城市20世纪90年代的规划中提出建设CBD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一、上海市无轨电车行业概况 1.无轨电车运营情况上海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始于1914年11月,后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步入发展高峰。20世纪90年代末期,上海市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无轨电车发展受到影响,从1990年923辆的规模逐渐萎缩,营运线路从22条缩减到15条。  相似文献   

6.
通过湘江长沙水文测站1960~2008年逐日水位流量资料,分析了湘江长沙段枯水期水位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湘江长沙段枯水期水位、流量呈下降趋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水位下降趋势明显.对历年枯水期平均流量序列进行Morlet小波分析可知,枯水期平均流量存在时间尺度特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呈现明显的以10年为主周期的变化,大尺度的周期变化嵌套着小尺度的周期变化;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时间尺度特征较不明显,与枯水期低水位变化趋势进行对比,枯水期水位变化趋势与流量变化趋势不相符.  相似文献   

7.
概述 早在20世纪90年代著名建筑家朱伯龙已提出"21世纪将是建筑改造加固的世纪".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强,新的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在传统加固技术基础上,加固技术不断进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结构胶的发明使得加固技术进入粘钢时代,20世纪90年代碳纤维的发明应用使得加固技术进入纤维时代.涵洞盖板的加固技术遵循这个技术变革由传统喷射混凝土加固,到新技术粘钢加固,钢纤维加固,再到近年逐渐研究推广的碳纤维加固技术. 粘钢加固 粘钢加固技术是一种运用很娴熟的技术,已广泛用于各类混凝土工程的修补加固中.铁路涵洞盖板常由于道碴厚度不足,早期设计与铁路工程发展冲突等原因在重载列车冲击作用下开裂,通过数值分析计算得出在盖板涵下缘粘贴钢板进行加固能很好的满足工程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8.
李表 《交通与运输》2007,23(4):46-47
成长道路充满曲折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就已有民营资本投资航运业。在这第一批民营航运企业中,大多是层次不高、盈利也不多的船舶经纪、船代、货代等公司。在经历20世纪  相似文献   

9.
通过利用阿布森法提取旧沥青混凝土中的沥青,将其与新的AH-90道路石油沥青混配,考察对AH-90道路石油沥青中加入回收沥青的混合沥青与纯AH-90道路石油沥青的黏度和车辙因子的影响,得到结论:回收沥青可增加AH-90道路石油沥青的黏度,温度低时黏度增加明显;回收沥青可降低AH-90道路石油沥青的车辙因子,温度低时,车辙因子减小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出租车作为一种普通的公共交通工具,应该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上海出租车1978年统计的数量是1709辆,到1988年超过1万辆,当时出租车使用率也不高,每天的载客次数调查平均只有7次左右,是属于高价的交通工具,一般只是应急时才用。20世纪90年代是上海城市大发展的时期,也是交通的大发展时期,到1997年出租车拥有量已超过4万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年北京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实践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充分认识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和发展的历程。初步将其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初理论基础研究阶段、20世纪90年代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理论方法体系开创阶段以及90年代后期至今现代理论与实践方法的成熟应用阶段,并总结每个阶段的重要理论取向与重大实践突破。阶段特征总结过程中,回顾了北京市交通发展的不同背景、理论与规划研究的相关成果以及建设实践的重大举措,旨在为今后北京市城市交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尽管桩基础应用广泛,然而对群桩基础的群桩效应的研究,最初主要局限于模型试验。到20世纪60年代末,国外学者在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均取得了较多成果。国内学者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该课题的研究,到20世纪80年代,在这方面已经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就桩基础在不同土质中桩距对群桩效应的影响作简单概述。  相似文献   

13.
智能交通系统(ITS)作为一种实时、高效、准确的新型交通运输系统,已被各国所认可,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一种有效的途径。我国ITS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北京、上海等城市率先引进国外先进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如英国SCOOT、澳大利亚SCATS),对城市交通进行控制和管理。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对ITS的研究投入不断加大,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在交通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如GPS全球定位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及数字视频技术等。  相似文献   

14.
王川久 《城市交通》2010,8(2):I0001-I0001
20世纪60年代,随着红宝石激光器的诞生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世界开始进入信息时代。交通规划理论也因数据处理能力的提高,分析方法由集计(aggregate)向非集计(disaggregate)方向转变。进入20世纪90年代,智能交通理论及应用的日益成熟使交通信息处理逐步向动态化、实时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国外汽车散热器用管及制造技术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国外汽车散热器(冷凝器、水箱、中冷器、油冷却器、暖风)用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装备、材料及应用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淮安公交是一家有30多年历史的国有公益性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依靠政府办公交”,淮安作为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对公交扶持力不从心。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规模小、车况差、线路萎缩、处境困难、员工人心涣散、工资难以兑现,不少职工调离了公交。  相似文献   

17.
我国汽车工业20世纪90年代是引进先进技术、深化中外合作的阶段。进入新世纪后,是自主设计制造、形成民族品牌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上海实现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以外向型经济为特征的虹桥开发区是发展的起源。20世纪90年代开始,涌现出虹桥、陆家嘴、南京西路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度较高的区域。根据规划,上海市在“十一五”期间将建设2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详见表1)。  相似文献   

19.
日本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日本的经济发展与其高等教育息息相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对研究生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日本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但是这种改革并没有像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教育改革对日本经济产生那么大的影响,这也引发我们对教育与经济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推进新时期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4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提出并逐步完善了建设综合运输体系的理念.进入20世纪90年代,为使交通运输系统最大限度地满足日益增长的、多元化运输需求,应对全球性交通拥堵、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等挑战,发达国家通过采取鼓励、限制和引导等政策措施,推动建设更加安全、快捷、智能化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发达国家在推动建设综合运输体系的过程中,一些做法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