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由于我国人D(Rho)血型抗原阴性者仅有3/1000,故D(Rho)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反应在临床上少见。而由盐水性抗D抗体引起者国内尚未见报道,但其重要性不应忽视。自从史、唐等人报道类B抗原以来,对解决配血工作中的疑难问题有所启示。我们在协助外院工作中曾遇到一例盐水性抗D抗体。因患者血清与献血者红细胞在盐水介质中发生  相似文献   

2.
<正> 关于Rh血型系统的抗D(Rho)抗体,国内已有大宗报到如郝氏,王氏,严氏,抗E抗体除严氏已报到两例外,我们在工作中曾遇到数例抗E抗体,特选其中一例报告于下: 病历摘要产妇王某,33岁。1969年足月分娩一女婴,现健在。产后因失血过多,曾在某地医院输血300ml。1972年元月,足月分娩一女婴,婴儿降生后当日即见黄疸出现,渐渐加重。生后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心阻抗图观察92例患者潘生丁试验(DP—T)。结果表明:①冠心病组94%患者的B—X缩短(P<0.01)。Q—B/B—X增大(P<0.01),A波、O波振幅亦增大(P<0.05),A/C、0/C均增大(P<0.01)。②可疑冠心病组69%患者有上述指标变化。③正常对照组3%有上述指标改变。这可能是DP引起冠状动脉窃血所致。并指出采用上述指标观察DP—T诊断冠心病,其敏感性优于心电图及症状学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分析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探讨术前血糖水平与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自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67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胰腺癌的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并对术前血糖水平与胰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67例患者中共110例被纳入研究,其中男性68例(61.82%),女性42例(38.18%),年龄(41~84)岁,平均年龄(61.34±10.33)岁。术前空腹血糖升高者(>6.1 mmol/L)共74例(67.27%),正常者36例(32.73%);术前CEA显著升高者57例(51.81%); CA125升高者33例(30.0%),CA199升高者83例(75.45%)。110例患者中,肿瘤大小<3 cm的56例(50.91%),≥3 cm的54例(49.09%);肿瘤位于胰头部73例(66.36%),位于体尾部37例(33.64%);病理学类型:腺癌占92.73%,鳞癌占2.73%,腺鳞癌占2.73%,黏液性囊腺癌占1.81%;病理学分级:高分化6例,中分化65例,中-低分化12例,低分化27例;TNM分期:ⅠA期2例,ⅠB期13例,ⅡA期27例,ⅡB期20例,Ⅲ期15例,Ⅳ期33例;19例患者伴有淋巴结转移,22例伴有远处转移,22例伴有神经浸润。110例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1.0~14.0)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6±3.8)月,截至末次随访,共14例患者复发或转移;正常血糖组胰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而高血糖组胰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4个月。术前血糖水平与胰腺癌患者的预后、原发肿瘤大小、TNM分期、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及神经浸润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结论术前高血糖水平是胰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项血脂水平和血脂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CA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CAD患者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8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者分为3组:未见异常者(0支)121例为对照组(A组),1-2支病变者149例为B组,3-4支病变者114例为C组。分别分析单项血脂水平和血脂比值与CAD支数的关系。结果①随着CAD支数的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逐渐下降,载脂蛋白B(apo B)、总胆固醇(TC)/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和apo B/载脂蛋白A(apo A)比值逐渐增加;以C组与A组比较,HDL-C水平、TC/HDL-C和LDL-C/HDL-C比值的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1);C组和B组比较,TC、HDL-C、LDL-C和apo B水平,及TC/HDL-C、TC/apo A、LDL-C/HDL-C和apo B/apo A比值改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②血脂比值比单项血脂水平与CAD支数的相关性更强。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判断CAD支数方面,TC/HDL-C是影响CAD严重程度最重要的变量,其次为apo B/apo A,其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190(P<0.01)和0.113(P<0.05)。结论在判断CAD严重程度方面,血脂比值比单项血脂水平更有意义,以TC/HDL-C比值的价值最明显。  相似文献   

6.
用我们改良的特异性红细胞粘连试验对50例食管鳞癌的A、B血型抗原进行了研究。由于已往该试验都是在不染色切片上观察,有时难予辨认癌细胞或细胞巢,故我们在抗原反应之前将切片作美兰染色。观察后以5%福尔马林和5%戊二醛的PBS固定切片,然后行H E染色,这样切片可长期保存。50例食管鳞癌标本中之正常上皮均为血型抗原阳性,然47例之癌组织却呈不同程度的血型抗原丢失,完全丢失者28例,部分丢失者19例。将癌组织中血型抗原丢失情况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性、局部转移、淋巴细胞浸润及纤维性间质增生进行比较,发现血型抗原丢失的程度与癌的分化高低呈负相关关系,而与癌的浸润性、局部转移、淋巴细胞浸润及间质增生无明显关系。我们认为癌组织血型抗原丢失可能是随着细胞癌变而来的去分化现象,癌细胞可能丧失了合成这种抗原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LADA)与甲状腺自身免疫的关系。方法 对 90例LADA( 2 3~ 74岁 )、10 4例 1型糖尿病患者 ( 7~ 70岁 )、10 0例 2型糖尿病患者 ( 2 9~ 74岁 )和 10 0例健康对照 ( 5~ 79岁 )进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TPO 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 Ab)的检测。LADA及 1型糖尿病患者还分别进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 Ab)的检测。TPO Ab、TG Ab采用放免法检测 ,GAD Ab采用放射配体法检测。结果 ①LADA患者TPO Ab的检出率为 16 .7% ( 15 /90 )高于 2型糖尿病患者 ( 7.0 % ,7/10 0 ;P <0 .0 5 )。LADA患者中任一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检出率为 18.9% ( 17/90 ) ,与 1型糖尿病 2 5 .0 %( 2 6 /10 4 )、2型糖尿病 11.0 % ( 11/10 0 )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该抗体阳性率在前二者均高于正常对照 8.0 % ( 8/10 0 ;P<0 .0 5 ) ,而 2型糖尿病与正常对照无显著性差异。②携高滴度GAD Ab(GAD Ab指数≥ 0 .5 )的LADA患者中任一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检出率为 5 0 .0 % ( 9/18) ,高于 1型糖尿病患者 ( 2 5 .0 % ,2 6 /10 4 ;P <0 .0 5 )和携低滴度GAD Ab的LADA患者 ( 12 .5 % ,8/6 4 ;P <0 .0 5 )。③LADA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率为 2 7.4 % ( 14 /5 1) ,高于 2型糖尿病患者 ( 9.1% ,3/33;P <0 .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超声形态与性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超声形态与性激素的关系。方法30例有正常排卵功能的育龄妇女,于尿中黄体生成素(LH)阳性日经阴道超声确定子宫内膜超声形态类型。按Gonen等子宫内膜超声形态的分型标准分为A、B、C三组。于月经周期第3天、尿LH阳性日和排卵后第6~7天放免法测定血清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水平。结果卵泡早期及围排卵期的血清E2浓度:A组>B组>C组,A、C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围排卵期LH和黄体中期血清P浓度为:A组>B组>C组,A、B组与C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围排卵期子宫内膜呈现不同的超声形态与雌激素的增殖效应、内膜分泌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甲状腺内Th1/Th2平衡偏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发生的免疫机制 ,明确在Graves病 (Graves’disease ,GD)和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thyroiditis,HT)甲状腺内Th1/Th2平衡偏移在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 13例GD、12例HT患者甲状腺内浸润单个核细胞IFN γ、IL 4细胞因子抗原表达 ,并检测这些患者外周血甲状腺刺激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体抗体免疫学指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GD、HT患者甲状腺内浸润单个核细胞IL 4、IFN γ阳性表达高于正常 (P <0 .0 5 ) ;GD组Th2类细胞因子IL 4阳性表达明显高于Th1类细胞因子IFN γ阳性表达 (P<0 .0 1) ;而HT组Th1类细胞因子IFN γ阳性表达明显高于Th2类细胞因子IL 4阳性表达 (P <0 .0 1) ;GD患者的IL 4阳性表达均与甲状腺刺激抗体显著正相关 (r =0 .6 7) ;HT患者的IFN γ阳性表达均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体抗体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r=0 .6 8,r=0 .5 7)。结论 GD患者甲状腺以分泌IL 4的Th2浸润为主 ,而HT患者甲状腺以分泌IFN γ的Th1浸润为主 ,AITD的发病与Th1/Th2平衡偏移及其分泌的Th1/Th2细胞因子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胃癌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采用免疫组化法 ( ABC法 )测定 94例胃癌石蜡包埋标本。结果 :1胃粘膜不同病理状态下 PCNA指数差异显著 ( P <0 .0 1 ) ;2PCNA指数同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 ( P >0 .0 5 ) ,与肿瘤的生长方式、组织类型、浆膜层受侵与否、淋巴结转移与否和临床分期关系密切 ( P <0 .0 5 ) ;3PCNA指数与胃癌的预后密切相关 ( P <0 .0 5 ) ,弱级 ( 1~ 2级 )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好 ,提示 PCNA检测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一项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1.
<正> 1962年Irvine氏等首先发现恶性贫血及缺铁性贫血患者血清中存在胃壁细胞抗体(PCA)。继之,1963年Doniach报告甲状腺毒症、桥本氏甲状腺炎、原发性甲低等病人血清中皆可捡出胃壁细胞抗体,且较对照组明显增多。近年来国内主要将胃壁细胞抗体的检查用于萎缩性胃炎的研究。本文测定几种甲状腺疾患与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之甲状腺自身抗体和胃壁细胞抗体,并以459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籍以观察甲状腺疾患时胃壁细胞抗体的阳性率,并对其临床意义作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07年9月1日至2011年9月1日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300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以及三阴性乳腺癌在本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300例)中所占比率分别为59.0%、16.0%、13.7%和11.3%。4组患者在年龄、原发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绝经状态、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及脉管侵犯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Luminal A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8.6月,高于Luminal B型(26.9月)、Her-2过表达型(20.9月)及三阴性(12.0月)乳腺癌骨转移患者。4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亚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存在差异;Lumina A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预后较好,三阴性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IL-1B +3954/Taq Ⅰ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牙周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汉族人群116名受试者,其中包括66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CP)患者和50例牙周健康对照者,提取外周静脉血白细胞DNA,采用标准化的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进行IL-1B+3954/Taq Ⅰ基因型的检测,比较各基因型检出率的差别.结果 IL-1B+3954/Taq Ⅰ位点均以A1/A1基因型占优势,CP组A1/A2基因型检出率和健康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IL-1B+3954/Taq Ⅰ等位基因2可能与汉族人群中重度慢性牙周炎遗传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14.
已经作了TI屏蔽材料^TM的电磁屏蔽效能试验,用以评估可用作设备箱体电磁屏蔽的轻型高效费比材料,这种设备箱体如标准综合指挥所方舱(SICPS)。所作的电磁屏蔽试验是为了支持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ARL)复合材料屏蔽开发工作,并为复合材料屏蔽技术的演证收集数据。本报告致力于评估10密耳(O.254毫米)厚TI屏蔽材料^TM,这是一种现行使用的高技术屏蔽材料。这是一种用滚筒粘接的覆盖铜/坡莫合金49/铜(Cu/A49/Cu)的复合材料。该材料由得克萨斯仪器公司制造,由Gaven工业公司以2英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妇女用克罗米酚 (CC)促排卵治疗无效的原因 ,以预测其疗效。方法  41例PCOS患者均计算BMI ,行F G毛发评分 ,服CC前后测血清生殖激素水平 ,B超了解卵巢形态并监测排卵。结果 与CC治疗有反应组相比 ,无反应组的F G毛发评分、基础A、fT增高 ,卵泡数增多 ,卵巢体积及髓质面积增大 ,卵泡晚期FSH、LH、E2 降低 (P均 <0 0 5) ;相关回归显示平均卵泡数与T、A ,平均髓质面积与A呈正相关。结论 多毛患者对CC治疗的反应性降低。H P O轴功能状态可影响CC疗效 ;一定的激素水平和卵巢超声表现提示CC抵抗 ;卵巢超声形态与T、A间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统计2 cm以上的中国版甲状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C-TI-RADS)3类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特点,并探究其与性别、结节成分、对侧是否有癌、是否弥漫性回声改变、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 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hyroglobulin antibodies, TGAB)等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2023年3月我科收治的甲状腺超声C-TI-RADS 3类且最大直径≥2 cm的9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均接受细胞病理和/或组织病理检查)的临床病理学信息。统计TBSⅠ类、良性、低风险肿瘤、恶性的比例,并比较性别、结节成分、对侧是否有癌、是否弥漫性回声改变、TPOAB、TGAB等临床特点在良性、低风险肿瘤、恶性三组中的比例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排除7例TBSⅠ类患者,87例结节病理明确患者中,良性72例(细胞学38例、组织学34例)、低风险肿瘤5例(细胞学2例、组织学3例)、恶性10例(PTC 8例、FTC 1例、MTC 1例)。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结节成分(囊实性/实性)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7.
报告了我院1986年~1993年临床拟诊断为肾肿瘤,且均行过手术及病理检查的106例患者的各项影像检查诊断结果。诊断正确率:B型超声93.33%(84/90),CT 94.73%(36/38);磁共振成像93.75%(15/16);肾分泌造影82.41%(75/91);肾动脉造影71.43%(5/7);同位素肾动态显像62.50%(25/40)。初步探讨了B超在肾肿瘤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钠 /碘转运体 (sodiumiodidesymporter,NIS)抗体 (NIS Ab) ,探讨其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门诊初发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 5 4例 ,分为格雷夫斯甲亢 (GD) 2 9例 ,男 8例 ,女 2 1例 ,年龄 13~ 6 4岁 ,平均 ( 38.5± 5 .3)岁和桥本甲减 (HT) 2 5例 ,男 3例 ,女2 2例 ,年龄 10~ 5 8岁 ,平均 ( 34.5± 6 .7)岁两组。选择本院健康体检者 2 6例为正常对照组 (NC)。空腹常规静脉血 ,分离血清后 ,取 1mL于 - 2 0℃冻存待测NIS Ab ,剩余血清同时检测甲状腺激素谱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 (TRAb)。NIS抗体检测利用选择合成的NIS相关短肽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甲状腺激素谱检测及TRAb采用放免法测定。结果 GD组患者血清中NIS抗体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HT组 ;HT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NIS抗体含量无显著性差异。NIS抗体在GD和HT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32 %和 2 0 % ,NIS水平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 (TRAb)无统计学相关关系。结论 GD患者体内的NIS Ab滴度明显高于HT和正常健康者 ,即GD体内针对NIS产生的NIS抗体量较高 ,其相结合的较多 ,从而抑制NIS的活性 ,因此甲状腺细胞基底膜上的NIS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pylori感染、高胃泌素血症与结直肠癌形成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H.pylori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结直肠癌患者(51例)及对照组(43例)的血清胃泌素水平,用ELISA法检测H.pylori IgG抗体,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H.pylori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肿瘤组患者H.pylori感染阳性率、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远端结肠与直肠患者H.pylori阳性率显著高于近端结肠患者(P<0.05),同时高胃泌素血症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近端结肠患者(77.8%vs.37.5%,80.0%vs.37.5%,P<0.05);并且随着肿瘤分期升高,二者比例均同步升高。此外,在结直肠癌组中,8例(15.7%)患者观察到H.pylori阳性表达,表现为模糊的颗粒状或粗杆状黏膜染色图形;而在对照组的结直肠组织中H.pylori未见表达。结论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可以证明H.pylori存在于结直肠癌组织中,尤其是血清H.pylori阳性并高胃泌素血症的患者;H.pylori感染可能诱导高胃泌素血症并与结直肠癌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甲亢~(131)Ⅰ治疗前后血清TGA、TMA测定结果与甲减发生的关系。77例前后对照资料表明:在治疗前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中甲减发生率分别为12.5%及14.2%,甲减组与非甲减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0.0%及73.1%,均无显著性差异;~(131)Ⅰ治疗后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中甲减发生率分别为6.7%及17.0%,甲减组与非甲减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0.0%及41.8%,显然抗体阳性对于甲减的发生无影响;同时发现~(131)Ⅰ治疗后46.4%的患者TGA、TMA转阴,而疗前为阴性者疗后无1例出现阳性。427例疗后患者抗体测定结果也与甲亢疗效无关。据此,我们认为甲亢患者TGA、TMA阳性不能作为禁忌~(131)Ⅰ治疗的指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