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结合商周高速公路施工实践,针对沥青路面的温缩和干缩特性及在收缩应力作用下易产生收缩裂缝的缺点,阐述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裂缝产生机理、控制措施及施工工艺,为以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防裂缝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沥青路面铣刨机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国内外沥青路面铣刨机的发展状况及结构特点,介绍了沥青路面铣刨机的有关标准及国产沥青路面铣刨目前存在的差距,同时认为国产沥青路面铣刨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叙述了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及沥青路面养护情况,说明了目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和引起病害的原因,论述了如何提高沥青路面养护的技术水平,并提出治理沥青路面主要病害的几种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层间处理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翟根旺  乔朝增 《公路》2002,(2):39-43
沥青路面的层间处理,一直未曾引起业内人士的足够重视。事实上,沥青路面的层间结合既需要有较高的强度,又需具备较好的防水性能,因此,不容忽视。从分析沥青路面的层间受力着手,介绍了沥青路面层间处理的材料选用、施工技术及工艺等。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降低交通噪声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促进橡胶沥青降噪路面的推广应用,对橡胶沥青路面降噪技术原理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路面噪声的产生及增强原理,对橡胶沥青路面的隔音与降噪功能及机理进行了重点评述;同时,总结了多种因素对橡胶沥青路面降噪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橡胶沥青路面降噪特性;最后,总结了橡胶沥青降噪技术工程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综合分析表明:橡胶沥青路面降噪的主要原理是由于橡胶粉或橡胶颗粒的阻尼及高弹性,使得路面具有较高的吸收振动和冲击的性能,从而达到较好的减振降噪的效果;而橡胶粉掺量与目数、路表纹理状况、长期服役行为是影响橡胶沥青路面降噪性能的3个关键因素。适当增加橡胶颗粒的掺量,增大橡胶颗粒的粒径,采用开级配橡胶沥青混合料并且保证路面养护能够长效增加橡胶沥青路面的减振降噪性能;在对橡胶沥青路面降噪特征分析方面,多种噪声测试方法的利用为评价噪声声品质提供了可能;而关于橡胶沥青路面降噪技术的工程应用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骨架密实型橡胶沥青混合料路面、大孔隙橡胶沥青混合料路面和新型外加剂的使用。其中骨架密实结构和大孔隙结构的应用较为成熟。研究结果表明:橡胶沥青路面降噪技术的研究正符合当前功能性路面材料在安静路面的需求,将为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安静路面提供理论和应用支持。  相似文献   

6.
对预防性养护、矫正性养护和应急性养护三种沥青路面养护方式以及每一种养护方式所涉及到的养护设备与施工工艺加以研究论述,形成了一整套沥青路面养护方案,有效地促进了沥青路面养护技术的提升及设备的改进。  相似文献   

7.
作为未来道路交通荷载的主流形式,车辆的行驶稳定性与路面抗滑性能存在着直接关系,而且随着时间变化,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受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为了明确国内外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研究现状,对胎-路接触力学模型和路面附着特性、动摩擦因数的计算方法、不确定性影响因素、抗滑性能评价指标和衰变模型以及抗滑性能在无人驾驶车辆安全性中的应用等热点问题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与总结,对比分析了现有沥青路面与橡胶轮胎的接触力学模型,探讨了设计、施工及运营阶段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归纳了现有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评价指标及衰变模型,最后论述了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发展方向。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路表分形理论的Persson迟滞摩擦理论更适用于沥青路面动摩擦因数的计算要求,计入了橡胶对表面粗糙度的有关尺度变形响应及滑动摩擦的温度依存性;考虑路表峰值附着系数时变性的摩擦因数-滑移率(μ-s)曲线附着系数估算方法更能反映路面实际附着特性;当前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研究在胎-路相互作用机理、评价指标、衰变模型等方面研究不足,需要从时变性、统一性及车辆抗滑需求感应参数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推行基于时间效应的抗滑评价指标是沥青路面抗滑层设计与抗滑性能评价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中国沥青路面全寿命周期内服役水平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水损害对沥青路面的影响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沥青路面渗水成因、过程及造成的危害性,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和探讨,并结合工程实际提出预防沥青路面渗水的方法和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9.
沥青路面的美国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阐述美国沥青路面在材料选取、设计组成及维护方面的发展特点,并介绍其试验设备、测试方法及研究成果,为我国应用研究沥青路面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早期修建的高等级沥青路面主要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近年来较快出现了早期破坏。结合国内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现象,从管理、设计、施工、维修养护等方面分析其破坏机理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结合佛开高速公路旧沥青路面再生项目,探讨了旧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方法的研究和应用。阐述了沥青路面再生利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及再生的机理,分析了旧沥青路面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和工程上的应用及成果分析。结果表明:在旧沥青内添加适宜、适量的再生剂可以有效地改善旧沥青的路用性能,达到规范所规定的技术标准要求。提出了沥青路面再生混合料在工程使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了优化就地热再生热风加热参数,提高热风加热沥青路面的加热效果,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了热风加热装置加热沥青路面的模型,模拟计算了热风加热沥青路面的过程,通过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及参数设置的正确性。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热风温度、热风速度、出风孔离地高度对加热效果的影响。提出了基于模糊理论的热风加热效果评价方法,引入综合模糊评价指标代替沥青路面温度场、对流换热系数和加热过程中的能量利用率等单一评价指标对沥青路面加热效果进行评价,采用独立性权系数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系数,仿真分析验证了综合模糊指标评价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加热装置的设计参数范围内,热风温度对沥青路面表面温度及分布均匀性影响最大,热风速度对换热系数影响最大,出风孔离地高度对能量利用率影响最大。以沥青路面温度场、对流换热系数和能量利用率等单一指标为优化目标获得的最佳加热参数组合,仅能保证各自指标最优,但其他指标较差;以综合模糊评价指标ECFI为优化目标得到的最佳热风加热参数组合,可以同时获得较好的沥青路面温度场、对流换热系数和能量利用率。研究方法和结论为沥青路面热风加热参数的选择和加热效果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徐宏  吴军 《公路》2000,(9):52-55
通过在南京至连云港(宁连)高速公路连云港段缺陷现任期沥青路面维修设计施工中的体会,阐述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维护的必要性及进行早期的科学方法,旨在提高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早期服务水平并有效地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
细集料是沥青路面不可缺少的材料组成部分,由于天然砂的粘附性较差又是一种有限资源,品质较差的石屑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致使机制砂的大量应用成为必然趋势。文章介绍了沥青路面用机制砂的生产、应用及与其他细集料的性能差异,实验研究了机制砂及石屑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工程应用状况的跟踪,证明了机制砂是优良的沥青路面用细集料,可显著提高沥青路面的抗力。进一步的经济性分析表明,机制砂的价格因索不应成为其推广应用的制约条件。  相似文献   

15.
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曲向进 《东北公路》2001,24(2):8-10,83
介绍我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的发展及使用情况,提出了今后沥青路面设计应用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结合襄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的工程实践,对沥青路面产生反射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阐述了玻纤格栅的特性、防治反射裂缝的作用机理、施工方法、注意事项及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国家基建大力发展,带动了沥青路面设计、施工技术的成熟进步。对一些原有沥青路面不满足车辆运行和安全的道路,进行勘查、改造,并对出现的车辙现象原因进行分析,对沥青路面动稳定度、永久变形、流动数等进行探讨。为后期道路沥青路面设计时,能够精益求精,结合当地环境,选择合理的沥青混合料,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8.
在对目前常用的测定沥青路面变形情况方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利用超声多普勒原理对沥青路面变形进行检测。通过对超声多普勒原理、路面变形的分类研究及测试信号谱分析的详细讨论和研究,给出了一种连续、快速检测沥青路面变形情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正确应用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结合工作经验及新旧规范的不同,阐述了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在应用当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简述了用路面雷达检测桥面沥青路面厚度的基本原理、检测方法及应用实例,论述了使用路面雷达检测桥面沥青路面厚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