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对交通事故多发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并建立预警机制,考虑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地理视角特点,综合交通事故多发点鉴别分析方法,研究了事故多发点分析模型。首先明确被分析道路交通系统的内涵和层次结构,针对交通系统的点、线、面不同层次确立基本评价指标体系,集成常规统计法、矩阵分析法和改进的质量控制法等构建事故多发点鉴别分析模型,并研究了参数的选取及分析结果的输出形式,最后对某地9条道路的事故多发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道路4为事故多发道路,道路3具有最高的事故次数和当量事故次数,道路5具有最高的事故率,经综合评价,确定事故多发道路为道路3、4、5,因此,该模型可以对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进行多层面鉴别分析。  相似文献   

2.
青光焱 《交通标准化》2014,(23):134-139
对某高速公路事故多发段的交通事故形态进行分析,结合道路结构、道路线形、运行环境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事故多发路段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处治对策,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提高了道路容错能力。  相似文献   

3.
对晋阳高速两段事故多发路段的事故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两路段处治对策,最大限度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保证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事故多发地点问题的日益严重化,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次数的增加,对高速公路交通服务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鉴别方法,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多发点产生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成为我国交通领域面临的紧迫任务。首先提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多发点鉴别的新思路,分析了交通安全系统中各影响因素,确定了事故多发点的评价指标,用于交通事故多发点鉴别分析,从而起到辅助道路交通宏观管理决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宁连公路为例,介绍了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的鉴别方法及基数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采用累计频率曲线法找出了宁连公路的事故多发点,同时找出了事故黑点,找出了该段2000~2004年交通事故多发段数量及总里程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交通事故多发点鉴别常用方法存在的问题,引入了DENCLUE聚类算法用于事故多发点鉴别。对DENCLUE聚类算法的基本原理,基本定义及计算步骤进行了阐述,重点分析了该算法用于事故多发点鉴别的可行性。实例计算结果表明:与传统事故多发点鉴别法方法相比,该算法能有效的避免对排查位置进行事先划分,实现任意长度聚类;同时,在事故数据小样本的情况下,能充分凸显道路沿线的危险性,可以有效地应用于事故多发点鉴别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民经济和交通行业的迅猛发展,作为连接公路和城市道路的交通枢纽点的城市入口处,与高速公路、铁路城市地铁以及快速路高架桥的衔接形式和所处环境变得复杂,交通事故逐年增加,成为城乡道路结合处事故多发点。本文在调查分析城市道路入口处交通事故的基础上,找出入口处事故影响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城市道路入口处交通安全评价,对天津市辰昌路入口处交通安全进行评价,对造成安全隐患成因进行剖析,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用于道路交通事故成因以及事故多发点分析的道路交通事故分析系统,并描述了该系统的结构、功能、特点以及开发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基于数理统计原理的交通事故多发点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路交通事故多发点发生的交通事故数占有较大的比例,而且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研究交通事故多发点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3种识别方法的基本特点,并以事故数法为例说明识别公路交通事故多发点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减少农村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率,采用矩阵模型对农村公路交通事故多发段进行有效鉴别。针对矩阵模型中不能有效鉴别的模糊路段,结合运行速度协调性确定的不良路段进行分析,以确定模糊路段是否为事故多发段。结合实例对农村公路交通事故多发段进行鉴别,结果表明:采用矩阵模型结合运行速度协调性分析可以有效鉴别农村公路交通事故的多发路段。  相似文献   

11.
预防交通事故,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已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深入分析交通事故的成因,研究事故多发地点的鉴别方法和整治措施尤显重要。通过对贵阳市事故资料调查与统计分析,运用事故累计频率法鉴别事故多发地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治措施,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改善道路的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2.
道路交通事故黑点的有效鉴别可以显著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与损失后果。首先对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的黑点路段进行了分类,然后分析了各类路段事故诱发因素,最后针对这些路段的事故诱因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改造对策。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连续缓下坡路段的事故率和事故严重程度均较一般路段高。通过对某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的安全性评价,对该路段近四年的事故情况进行统计,并基于事故原因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安全保障措施,以期大幅降低事故率和消除重特大事故隐患。  相似文献   

14.
为准确识别影响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伤害程度(TAIDME)的相关因素,本文构建随机森林朴素贝叶斯-耦合度模型(RFNB-CDM)对其进行研究。首先,处理2016—2020年云南省1760起山区高速公路事故数据,综合考量后,将涉及事故信息、道路信息、肇事机动车辆信息及驾驶人信息等4类18个相关因素作为初始特征进行研究,使用RF模型进行特征提取,并得到各因素对于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严重程度(TASME)的重要性排序;其次,将新特征输入 NB 模型,对TAIDME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为改进原有模型不能对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准确刻画的缺点,本文引入耦合度模型并进行实例验证分析。结果表明:RFNB模型相较于RF和NB模型,得到的预测结果更加精确,分类性能分别提升5.56%和14.79%。其中,追尾碰撞、18:00-次日 6:00、事故车辆数2辆、下坡段、夜间无路灯照明、货运、大中型货车和直行匀速这8类因素存在时更易加重TAIDME,追尾碰撞和直行匀速这两类因素发生耦合作用时,最易导致重大伤害事故; 道路表面干燥、路侧金属防护和中央绿化带隔离这3类因素存在时可降低TAIDME,路侧金属防护和中央绿化带隔离这两类因素发生耦合作用时TAIDME最低。研究结论可为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预防及降低山区高速公路事故发生后的伤害程度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城市道路交通事故黑点及事故多发路段是城市交通管理中的顽疾所在,但如何在现有数据基础上精准识别和定位事故多发路段尚无统一定论。以深圳市为例,基于2014—2016年交通事故数据,利用空间模糊度搜索调用数字地图API来确定事故点位,并基于累计频率分析法对道路进行事故黑点分析,最后利用GIS线性参考技术对事故点位进行精确定位。结合GIS平台进行系统封装和二次开发,构建一套基于GIS空间聚类的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多发路段鉴别分析系统。应用实例显示,系统可实现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多发路段的精准定位及分析等多项功能。  相似文献   

16.
赵鑫 《交通标准化》2013,(13):21-23
从高速公路出入口区域事故预防入手,针对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违法变道、违法停车这两种主要的危险行车事件实施监控与预警,并按照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的标准,对高速公路出入口的监控预警系统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高速公路出入口安装危险行车事件监控与预警系统能够有效地降低高速公路上的交通事故,同时有助于事故的快速解决与执法监管。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事故多发点鉴别及诱发因素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事故多发点鉴别的客观公正性及自动化识别水平,提出了在公路沿线上划分初始评估地点的动态聚类算法,建立了鉴别事故多发点的自组织神经网络模型,给出了基于离散多变量算法与概率分布相结合的事故多发点突出事故诱发因素识别过程. 方法应用结果表明,基于动态聚类的初始评估点划分方法能够客观地描述出事故点在公路沿线上的集中与分散状况,而神经网络鉴别模型能够对初始评估地点的安全状况进行自动分类且结果较合理. 在掌握了能够满足统计分析要求的事故样本点数量的基础上,能够应用突出事故诱发因素识别方法建立一套评估标准,并用来识别事故多发点的突出事故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8.
交通事故黑点是由好多种因素综合到一起而形成的。利用粗集理论及遗传算法对冗余的黑点成因进行删减,得到主要的黑点成因,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以达到减少交通事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实例及研究表明,基于模糊一致矩阵的驾驶员因素对交通事故影响的定量评价模型,是一种度量驾驶员因素对交通事故影响的有效方法,它为定量研究驾驶员事故致因提供了新思路,并为驾驶员事故预防及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In recent years, electric vehicles are developing rapidly in automotive industry. When involved in accidents, if the batteries of electric cars break, it is likely to cause a short circuit and start a fire. Aimed at this issue, a car battery protection device based on torsion spring has been designed. The car battery protection device can deform in a particular pattern in a collision accident. Impact energy of the accident is absorbed by the deformation,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impact force on the batteries. Meanwhile,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maximum energy absorption, some crucial parameters of the device can be determined. Furthermore, an impact simulation conducted on ANSYS software shows that maximum safety factors can be obtained when the material of car battery protection device is carbon steel. The analysis of “safe space” in the car battery protection device shows that the device can prevent battery damage effectively in general circumstances, which mean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device has been verified. Therefore, when applied to electric vehicles, the car battery protection device, which can prevent secondary accidents,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vehicle security in accid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