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4 毫秒
1.
应用相转化法及硅橡胶涂覆法制备一种聚砜(PSF)中空纤维富氧膜。研究铸膜液中非溶剂的含量和芯液组成对中空纤维富氧膜微结构及透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非溶剂二甘醇(DEG)含量的增加,PSF中空纤维膜内指状孔变长且更为均匀,而中间海绵体层逐渐变薄。使用纯N-甲基吡咯烷酮(NMP)或含少量水的NMP溶液作芯液,可制得单一皮层和单指状开口多孔层的高度非对称结构、高透气量PSF中空纤维富氧膜。  相似文献   

2.
无机陶瓷膜处理餐饮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无机陶瓷膜处理餐饮废水的操作条件对膜通量及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操作参数对膜通量及餐饮废水的COD去除率均有一定影响。过滤压差增大,膜通量增大;膜孔径增大及运行温度升高,膜通量增大;小孔径的陶瓷膜对COD的去除效果较好;进水浓度越高,COD的去除率越高;而膜内压力对COD去除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微弧氧化是一种在有色金属及其合金表面原位生长陶瓷膜的新技术,在西方舰船上已得到广泛应用。文章简述了表面微弧氧化技术在钛合金中的应用情况,对陶瓷膜层的表面形貌、截面形貌、膜层厚度、相结构和显微硬度进行了观察测试,并研究了膜层的结合强度、绝缘性、磨损和腐蚀性能。结果表明:膜层厚度可达到24μm,膜基结合强度达到35.2MPa,膜层绝缘性、耐磨性和耐蚀性良好,满足舰船使用需求,在修造船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材料的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对经过机械分离的船舶舱底含油乳化污水进行了试验研究,包括料液流量、操作压力、操作温度对膜组件渗透通量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情况下分离水水质与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同时,研究了经过反清洗后膜组件渗透通量的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5.
中空纤维膜吸收低浓度CO2气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空纤维膜吸收法是一种新型CO2清除技术,此法可以避免填料塔吸收时产生的液泛、沟流、雾沫夹带等现象。本文以一乙醇胺(MEA)为吸收液,利用中空纤维膜组件对低浓度CO2(≤0.5%)进行吸收,考查了吸收液流量和气体流量对CO2吸收效率(η)和总体积传质系数(KGa)的影响,并建立了传质模型,模型值和实验值基本吻合。结果表明,吸收液流量对η和KGa影响不大,吸收过程主要受气膜控制。  相似文献   

6.
一项解决水资源问题的“MBR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技术”近日在天津诞生。 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是生物技术与膜技术的结合,它既利用膜分离的选择透过性与高效性,又利用了生物处理的有效性与彻底性,可将水中有害物质最大限度地去除。 膜生物反应器分为厌氧与好氧两种,其技术要点为通过膜的截留作用在反应器内形成高浓度的生物种群,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基于Yusuf Chisti-Murray Moo Young模型的含油废水MBR反应池的设计,研究了曝气量及反应器结构对膜间平均错流流速的影响,并据此选定MBR曝气量及反应器下降流过水断面积分别为200m3/h和3.9m2,获得的膜间平均错流流速为1.25m/s。工程实践表明,膜组件的操作负压稳定在0.02MPa以下,远低于化学清洗时的操作负压控制标准0.05 MPa,解决了中空纤维膜应用于含油污水处理中膜污染严重的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8.
采用疏水性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组件为吸收装置,分别以一乙醇胺(MEA)和甘氨酸钾(PG)为吸收液对低浓度CO2(≤0.5%)进行吸收,考察了吸收液浓度、吸收液流量、吸收液碳化度、气体流量、进气CO2含量、气液流动方式等因素对CO2吸收效率η和总体积传质系数KGa的影响,同时对2种不同结构的中空纤维膜接触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MEA和PG均可作为低浓度CO2吸收的吸收剂,但在相同操作条件下,MEA的吸收效果优于PG;吸收过程主要受气相阻力控制,气液采取逆流或并流的流动方式对吸收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机电设备》2011,(3):I0005-I0005
曼胡默尔展示了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膜过滤技术。采用该技术的曼胡默尔第三代中空纤维膜系统适用众多行业和领域,具有高效、易于操作和便于维修等多种优势。  相似文献   

10.
在由15 g/L Na2SiO3、12 g/L NaAlO2、3 g/L Na2B4O7、5 mL/L C3H8O3、5 g/L C6H5Na3O7及1~4 g/L NaOH组成的硅铝复合电解液中,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AZ91D镁合金基体上制备了一系列陶瓷膜层.利用扫描电镜、膜层测厚仪分别研究了陶瓷膜层的微观结构及厚度;采用全浸泡实验和交流阻抗实验测试了膜层在3.5%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随着NaOH含量的增加,微弧氧化过程中的起弧电压和终止电压均呈线性下降;膜层的耐蚀性随着NaOH含量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膜厚的变化趋势与其耐蚀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NaOH含量的变化主要影响膜层内部致密层的耐蚀性能;当NaOH含量为2 g/L时,膜层最厚,膜层较致密,因而具有较好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制了可用于层压母线的高导热绝缘衬垫材料。分别选用聚酯(PET)、聚酰亚胺(PI)、间位芳香族聚酰胺纤维(NOMEX纸)作为基材,对比了三种基材的导热性,然后双面涂覆自制高导热胶粘剂,制成导热绝缘衬垫材料。TGA结果表明自制高导热胶粘剂的热稳定性较普通胶粘剂有一定提高。所制得的PI导热绝缘衬垫材料最高导热系数可达0.316 W/(m·k),并表现出了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2.
以烧结铜粉为毛细芯的均温板作为实验对象,研究毛细芯结构参数、充液率、加热面积对均温板传热性能的影响,并与纯铜板进行性能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粒径为90μm的毛细芯结构均温板传热效果最好,在充注率为90%情况下均温板性能最佳,大面积热源要远低于小面积热源下的均温板热阻值.在上下板之间烧结毛细芯柱,可大大缩短回液路径,减小回液阻力,从而减小均温板热阻.  相似文献   

13.
简讯     
海水淡化新装置外刊报道,日本制成日制谈能力30~300t的海水淡化新装置,供不同类型船舶选用。从海水或半咸淡水中提制可供饮用水时广泛使用逆向渗透膜及沙滤器,而在制高质量饮用水时还使用一种新开发的空心纤维膜的技术,这种制  相似文献   

14.
李杰 《舰船防化》2009,(4):6-11
纳米纤维的制备和应用是纳米材料研究中极为活跃的领域和发展前沿。静电纺丝法作为一种能够直接、连续制备聚合物纳米纤维的方法,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利用电纺技术制备了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nhol,PVA)纳米纤维,考察了PVA溶液静电纺丝中PVA浓度,纺丝电压和接收距离等电纺参数对PVA纤维形成及其微观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VA浓度对PVA纤维形成和形貌起决定作用,随PVA浓度的提高,块体转变为均匀纤维,纤维直径逐渐增加;当接收距离和溶液流速恒定时,随纺丝电压的提高,纤维平均直径有缓慢提高的趋势;接收距离几乎不影响PVA纳米纤维的微观形貌。通过实验确定了制备PVA纳米纤维最佳条件为:电纺溶液组成为10%PVA水溶液,纺丝电压:15kV,流速:0.5mL/h,接收距离:15cm。  相似文献   

15.
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AgO粉末,对其影响因素的机理和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利用XRD、SEM等测试手段对制备的AgO粉末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AgO粉末的最佳条件为:m(K2S2O8)/m(AgNO3)=1.2,m(NaOH)/m(AgNO3)=2.5,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为8h.制得的AgO含量为99.07%,粒度约为1~3μm.  相似文献   

16.
采用聚酰亚胺中空纤维膜进行低压空气除湿,比较了采用吹扫气和抽真空工艺的除湿效果,考察了进气压力、吹扫气温度、进气量对除湿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抽真空工艺的除湿效率要高于吹扫气工艺,但抽真空工艺的气体损失量大;提高进气压力和吹扫气温度有助于增大除湿效率;膜的除湿效率随进气量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胺法吸收CO2的效率,减少过程中的胺损失,利用直接接触法和中空纤维膜接触器,考察了几种典型的单一有机胺溶液对不同浓度CO2的吸收特性及再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α碳-甲基取代胺能提高溶液的吸收容量,但总吸收速率下降;在低CO2浓度下,α碳-二甲基取代胺吸收速率较低且易析出;采用氨基乙酸钾(PG)和N-甲基甘氨酸钾(PMG)溶液,在膜吸收系统上可获得很高的CO2脱除效率,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8.
异形喷丝板微孔对纺丝影响及其加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喷丝板是纺制高质量纤维的关键部件,其异形微孔的加工一直是制约异形纤维发展的一个瓶颈.文中详细分析了异形喷丝板微孔质量对纺丝成形的影响,并根据异形喷丝板微孔的特点,选择数控电火花机床进行加工.讨论了电火花加工时各种参数的影响及选择,通过试验研究确定了加工异形微孔时电火花的几个关键参数最佳工艺参数范围,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纺丝需要加工出1.5-5dtex纤维所需的异形微孔,并进行了实际纺丝,证明效果良好.为合理选择电加工工艺提供了可靠的经验数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超滤技术处理含油废水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研究基于亲水透析膜的高乳化油污水分离特性,[方法]利用1000号矿油型汽缸油(GB/T 447-1994)及乳化剂等制备高乳化油污水,搭建小型高乳化油污水分离试验装置,利用流量计、油份检测仪等仪器设备测量不同孔径透析膜组件处理不同温度、不同浓度高乳化油污水原液的效能,并按MEPC.107(49)决议研究膜组件的抗污性能,以及膜组件频繁自清洗后处理效能的衰减特性。[结果]试验发现0.1~0.45μm孔径透析膜随着孔径的增加,其处理能力随之增加;且3种膜具有相似的温度—流量特性,即随着温度的增加处理能力先增后减,其中0.45μm的透析膜在处理55~60℃原液时效能最佳。[结论]研究中形成的各类特性数据对于高乳化油污分离装置的设计、使用操作具有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用疏水性中空纤维膜接触器为吸收装置,以一乙醇胺(MEA)为吸收液,对低浓度CO2(≤0.5%)进行吸收,考察吸收液浓度、吸收液流量、气体流量和进气CO2浓度对CO2吸收效率η和总体积传质系数KGa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膜吸收法可以处理浓度为0.1%~0.5%的CO2,且保持较高的吸收效率;吸收过程受气相阻力控制,液相阻力对CO2的传质性能影响不大.根据传质理论,建立传质数学模型,模型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