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闸墙长廊道侧支孔输水系统广泛应用于中水头船闸,研究支孔出流特性对改善闸室水流条件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船闸闸墙长廊道侧支孔整体输水系统三维紊流数学模型,采用动网格技术及用户自定义二次开发(UDF)模拟平面输水阀门开启过程,利用物模实测的闸室水位、输水流量验证数学模型,分析船闸灌水过程中侧支孔流态、流速及流量分配随输水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侧支孔的流速、流量、射流长度随输水时间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上下游支孔间的流速差异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卢文蕾  陈作强 《水运工程》2007,(12):103-107
通过嘉陵江新政船闸闸底长廊道侧支孔出水输水系统模型试验,研究出水支孔的型式、管径与排列,消能沟设置盖板等对改善闸室水流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闸底长廊道侧支孔输水系统属于一种典型的船闸分散输水系统,在中、高水头船闸工程中应用广泛。在其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支孔布置形式、明沟消能设施、闸室船舶系缆力以及阀门空蚀空化等是必须考虑的关键水动力学问题,直接影响输水系统的工作效率和闸室停泊条件。发展至今,已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同时还存在许多技术难题。本文基于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从上述方面对闸底长廊道侧支孔输水系统进行系统阐述与分析,并提出下一阶段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某高水头大尺度船闸闸底纵支廊道明沟消能二区段出水输水系统,采用RNG k-ε紊流模型,结合闸室自由水面处理技术的VOF法,建立三维紊流数学模型,对船闸灌水过程的正常运行工况进行了水力特性数值模拟,分析闸室三维流场流速分布、侧支孔流量分布规律以及明沟消能机理。研究成果可为类似高水头船闸输水系统消能工布置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多孔相向紊动射流是船闸输水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流动现象,基于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从多孔紊动射流流动特性、多孔紊动射流消能机理、船闸输水系统多孔相向紊动射流等研究方面对多孔相向紊动射流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和评析,并对船闸输水系统多孔相向紊动射流需进一步研究的课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闸墙长廊道输水系统侧支孔出流不均匀是造成闸室水体流动和闸室水面波浪运动的主要原因。为研究侧支孔均匀布置的水力特性分布规律,通过CFD数值模拟方法分析输水方式、水头差和阀门开启时间对侧支孔出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闸室输水过程中,各支孔流量先增大后减小、支孔流量分配的相对差异也先扩大后减小;闸室灌水时,各支孔流量分配呈由上游至下游逐渐增大然后再稍有减小的趋势,支孔最大流量大致分布在侧支孔出水段的后1/3区域;闸室泄水时,各支孔流量分配从上游至下游逐渐增大;闸室输水时间与水头差和阀门开启时间成正比,闸室灌水比泄水的输水时间稍短。  相似文献   

7.
飞来峡水利枢纽位于北江中游,新建的二、三线船闸并列布置有效尺度为220 m×34 m×4.5 m(长×宽×门槛水深),船闸最大设计水头14.44 m,采用闸底长廊道侧支孔输水系统双明沟消能布置形式。通过1∶30的物理模型,对船闸输水系统的布置形式及水力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闸室输水时间、水力学指标、闸室停泊条件、进出口布置形式均能满足规范要求,优化后的闸室停泊条件较好。  相似文献   

8.
闸墙长廊道侧支孔输水系统,因其相对于集中输水系统更优的水流条件以及相对其他分散输水系统更简单的结构和更低的建设维护成本,而广泛应用于中水头大型船闸中。近年来,湘江航运干线设计和建设了4座中水头巨型船闸,该输水系统能否满足巨型船闸高输水能量下的船闸自身与过闸船舶安全要求需要加以研究论证。本文以大源渡二线船闸为例,通过1:30物理模型试验,对其闸室船舶停泊条件、输水水力特性及引航道水流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推荐的消能布置和阀门开启方式下,各项指标均能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1:25的整体物理模型,对右江那吉航运枢纽船闸闸底长廊道侧支孔输水系统方案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闸底长廊道侧支孔输水系统布置,输水系统各水力指标均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任启江  叶雅思 《水运工程》2018,(12):129-133
高水头船闸常采用第二类输水系统以满足船闸闸室内水流条件的要求,但往往工程量大、施工复杂。根据船闸闸址处地形、地质条件,抬高闸底奠基高程以达到降低工程量并简化施工的目的,并在采取一定消能手段后,采用闸墙长廊道侧支孔输水形式。通过物理模型,对旁海航电枢纽输水系统进行布置及优化,证实采取加大闸室初始淹没水深、闸室两侧出水口加设连续消力坎、优化进出水口布置及进水口布置帷墙等措施可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王伟 《造船技术》2012,(5):41-46,56
薄板单面焊双面成形技术是一种在薄钢板结构对接接头背面加陶瓷衬垫进行气体保护焊的工艺方式,这种工艺方式不仅取消了焊缝反面碳弧气刨清根工序,而且改善了根部焊道的成型质量及施工环境,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2.
闫娟 《机电设备》2007,24(12):1-4
介绍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概况,从人脸识别的三个步骤:人脸的检测与定位、人脸的特征提取和人脸的识别和验证对人脸识别技术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指出了其优缺点所在和人脸识别技术面临的关键问题,最后对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船舶艉轴机械密封环温度场与变形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船舶艉轴的机械密封中,不同材料的配合将产生不同数值的磨损和变形量。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橡胶-硬质合金密封的二维热-力耦合模型,分析力与温度场、力与变形之间关系。结果表明,静环橡胶的温度最高点和磨损严重区域发生在二维耦合模型中接触端面的上端面;动环和静环由最初的全端面接触变为部分接触,间隙呈锥度形状;在二维耦合模型中,随着端面比压的增大,下端面变形量增加的梯度明显大于上端面变形量增加的梯度。  相似文献   

14.
应用ADAMS软件,通过实体建立模型并进行与现实作业相同的运行方式进行仿真,运用力矩平衡原理建立稳定系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求解,得到在车体静止和以一定速度运动的状态中一系列工况下作业的稳定系数曲线,并取值与人工计算值相比较,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结果对集装箱正面吊运机生产设计过程有参考价值,同时应用其对吊运机作业进行安全分析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沉降柱试验边界摩擦特性及其对试验结果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降柱试验是进行吹填工程室内试验的一种重要方法,目前沉降柱一般用有机玻璃制成,沉降柱的尺寸也从10cm发展到30cm。但是已有沉降柱试验中对沉降柱试验的边界摩擦问题没有深入的研究。进行了吹填淤泥(纯泥和泥砂混合物两种)与有机玻璃之间边界摩擦试验,分析了边界摩擦对沉降柱试验的影响,并探讨了沉降柱尺寸的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对农村公路建设投资有限的情况,在适宜桥址修建漫水桥是实用经济的办法。文中提出了漫水桥设计的原则,分析了漫水桥的适应性及其特点,并结合王湾桥实例,进行了横、纵断面及下部结构设计,对常规桥和漫水桥设计进行了经济比较。  相似文献   

17.
提出利用主元分析(PCA)和学习矢量量化神经网络(LVQ)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人脸识别。在ORL人脸库上的实验证明,这种方法的识别效率高,对表情和姿态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在识别性能上优于传统的Fisherfaces脸方法和eigenfaces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弧面格型结构防波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弧面格型结构防波堤是一种新开发的防波堤结构型式。这种新型防波堤的堤顶可用作通道,但同时保留了半圆型防波堤的基本优点。可以预期这种创新型式的防波堤将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根据生产实际中遇到的离心泵用机械密封的各种故障进行统计分析,详细总结了产生故障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使用户能够在选型、安装、使用方面对机械密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提高机械密封的使用性能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一种新型直动式比例电磁铁静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一般直动式比例电磁铁和截锥头直动式电磁铁结构与性能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直动式比例电磁铁的结构;通过有限元方法对新型直动式比例电磁铁静态性能进行了仿真计算,证明了新型比例电磁铁具有良好静态性能的可实现性,并探讨了主要结构参数埘其静态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