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0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航浚11”号耙吸式挖泥船上引进的德国克虏伯公司的装载卸泥系统,并与常规耙吸式挖泥船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姜有华 《中国修船》1995,(5):12-14,24
介绍了87A型可拆式耙齿的研制,在“津航浚109”自航耙吸式挖泥船上的试用结果表明:该耙齿结构合理,耐磨性能好,更换新齿非常方便,是国内首创的先进技术,天津航道局自航式挖泥船已广泛采用了这种先进耙齿。  相似文献   

3.
针对挖泥船核子密度计普遍存在精度偏低,易受环境辐射影响,辐射防护标准陆地化的问题,在分析挖泥船具体施工条件的基础上,依据测量精度、环境辐射屏蔽、辐射防护标准对挖泥船核子密度计进行改进设计。改进后在"吸盘3"号挖泥船上应用表明,测量精度达到设计要求,消除了环境辐射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辐射防护效果优异。  相似文献   

4.
万滔 《船舶》2015,(4):91-94
测量是疏浚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定施工方案、控制和检验施工质量的主要依据。传统的疏浚测量无法由挖泥船自身完成,存在成本高、周期长、时效性不强等问题。文章主要研究根据船舶结构和施工特点,在绞吸挖泥船上增设实时测量系统,实现船舶疏浚施工与工程测量同步,同时完成施工浚前、浚中和浚后水深数据的测量,结合软件运算实现施工质量的实时控制,达到指导施工、提高施工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分析了挖泥船的测深需求,超声波水下测深的方法和优势,然后介绍了国内挖泥船超声波测深的研究现状,探讨了一种挖泥船双基阵多波束超声波测深系统,最后以自航绞吸挖泥船"长狮18"为例,介绍了该轮测深系统结构、性能以及主要功能。这一创新设计,使得挖泥船集挖泥与测量功能于一体,为挖泥操作人员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数据,提高疏浚维护工程的工程质量,节约疏浚测绘时间,进而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8月18日,由上航局投资、振华重工建造的两艘6 500 m~3耙吸挖泥船"航浚6008"轮、"航浚6009"轮在江苏启东成功下水。"航浚6008"轮、"航浚6009"轮最大挖深30 m,舱容量6 500 m~3。两船均采用双机双桨驱动、单泥泵单耙管配置、溢流筒配备新型环保装置,具有无限航区航行能力,同时配备了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疏  相似文献   

7.
王显力 《船舶》2015,(3):74-79
通过对变频冷却水系统的研究,针对自航式绞吸挖泥船在不同工况下热负荷的差异,探讨变频冷却水系统在自航绞吸挖泥船上的优势,提出设计、计算及逻辑控制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掌握自航耙吸挖泥船的长江口北槽区域的疏浚效率、挖泥能力、燃料消耗等情况,为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疏浚工程合理安排施工力量、进行成本核算提供依据。1999年6月对即将投入一期疏浚工程的“航浚4007”轮与“航浚6002”轮进行施工现场测定。现对测定项目、测定结果、成果分析和结论作了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9.
大型耙吸挖泥船采用低压交流电站存在一些问题,文中介绍了电力系统中压等级的划分及中压电力系统在大型耙吸挖泥船上的应用。提出了未来大型挖泥船电力系统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张顺  梁前超  李华志 《船海工程》2011,40(5):89-90,93
针对某船用新型双向电磁流量计在使用中出现的流量读数不稳定及相同工况下所测量流体正反向流动时流量值显示不一致的问题.结合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判断产生故障的原因,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经过维修,提高了流量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标准测试平台实验和船上实际使用,达到了较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由于长江口深水航道向外延伸或者大风浪期间引航接送作业区向里移到D18灯标附近,因此疏浚工程中挖泥船的AIS是否正确输入显得比以往更重要。通过AIS接收挖泥船广播的信息,发现大多数挖泥船在AIS输入、使用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文中提出了挖泥船在AIS中如何正确输入与使用的建议,以期能对管理和使用挖泥船的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疏浚挖泥设备的对比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国外绞吸船、耙吸船及疏浚技术资料的分析,并参与天津港航道疏浚工程中租用国外挖泥船的实际施工经验,对比分析国内外挖泥机具的技术研究与应用情况。提出应提高挖泥船的实用性和适用性,研发适用不同工况条件的疏浚设备及操作技术。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疏浚设备技术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潜艇水下悬停的战术需求,潜艇悬停系统必须控制潜艇按规定的稳定精度悬停在指令深度上,因此悬停系统运行品质对潜艇能否顺利完成战术任务较为重要。以模型潜艇为研究对象,在潜艇悬停运动基本数学模型、海洋环境干扰力模型和悬停水舱注排水控制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仿真计算,研究悬停系统运行品质的3个关键指标,即流量计误差、悬停水舱注排水速率和最小注排水量对潜艇悬停操纵的影响,分析悬停系统运行品质与悬停稳定性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结论可为悬停系统关键指标的设计优化和潜艇操艇系统的性能改进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国内主流的绞吸挖泥船按照动力系统配置特点进行分类,对各类典型船舶从动力系统与锂电池储能系统应用结合方面开展相关研究,分析各类绞吸挖泥船与锂电池储能系统应用结合的可行性,为后续实船与锂电池储能系统的应用结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估耙吸挖泥船动力定位系统的定位能力,验证所设计的控制器、滤波器和推力分配算法的有效性,设计了耙吸挖泥船动力定位模型试验系统。文章介绍了耙吸挖泥船动力定位模型试验系统的结构、环境载荷模拟、控制系统和试验步骤,在不同的风、浪、流和作业工况下进行了模型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模型试验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效果,为实船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模拟自航耙吸挖泥船装舱溢流施工过程,以舱内流速、舱内浓度、溢流进出口泥沙粒径、装舱量几方面为主要控制因素,进行实测、分析,并比较自航耙4种常用装舱装置的消能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各种装舱装置的优劣效果差距并不明显,仿新海龙型装舱装置效果略好。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等精度的多周期同步测频原理,并对其测量精度和特点同传统测量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证明了多周期同步测频方法的优势。基于ACTEL公司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芯片,应用多周期同步测频原理,设计完成了一款具有同步频率测量功能和串行外设接口(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sPI)的数字频率计,具有测量精度高、实时性好、集成性好、可靠性高、系统可扩展等优点,并经实测验证达到了设计预期。  相似文献   

18.
针对作战演练对电磁环境的要求,提出了基于分阶段筛选的雷达装备之间电磁干扰预测方法。采用干扰源与接收机逐对考虑的方式,极大简化了计算。并采用分阶段预测的方法,即分成:快速筛选、幅度筛选、频率筛选和详细预测四个阶段进行逐阶段分析和预测,并实现了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软件可视化操作。  相似文献   

19.
位于舱内的船用离心式泥浆泵工况点的效率 ,国内外产品均大致在 70 %~ 75 %之间 ,75 %已属峰值区 ,业界广为流传的国外泥浆泵的效率已达 85 %以上是不可信的。真正的高效疏浚应该是采用水下泥泵和斗轮联合作业 ,而国内自行研制的主效挖泥船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 1世纪开始新建的挖泥船 ,必须是高效和低能耗的 ,我们应立即着手设计符合国情的高效挖泥船系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