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世界集装箱枢纽港发展趋势 当前,船舶大型化的趋势加快,导致能够接纳干线船舶的港口数目越来越少。同时,由于大型集装箱船造价昂贵,在船公司整个物流运输系统中,为挂靠一个港口而增加的船舶成本所占比重上升,支线衔接成本所占比重下降,由此船公司会选择减少干线挂靠港,而多采用支线船。进入 90年代后期,世界港口将有一番角逐,随着一些港口成为物流中心的枢纽港,另一些港口将降级成为支线港。为了吸引班轮公司挂靠,港口必须在设施和服务方面进行改进,以争夺枢纽港的地位。在船舶大型化的驱动下,国际集装箱干线运输正在发…  相似文献   

2.
肖钟熙 《集装箱化》2008,19(10):11-12
目前,香港港的发展正面临巨大的考验:继2005年被新加坡港超出屈居全球集装箱大港第2位以后,2007年又被上海港超出,退居全球集装箱大港第3位。进入21世纪以来,香港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缓慢,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珠三角其他大型集装箱港口。最主要的是,香港港在珠三角港口群中市场占有率严重下降。1997年,香港港在香港港、深圳港和广州港3个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之和中所占比重是88.7%,2007年,这一比重急剧降至44.2%。  相似文献   

3.
港口动态     
《海运情报》2008,(2):37-38
集装箱港口装卸延滞使运输费用增加,长滩港从6月起对集卡运输的集装箱收费,萨凡纳港2007年集装箱吞吐量增长21%,温哥华港2007年集装箱吞吐量增长5%,温哥华港设立合并的港口机构,勒阿弗尔港2007年集装箱吞吐量增长22%,日本第一个吞吐量突破100万TEU的集装箱码头……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陆集装箱码头的发展有过两次大的机遇:第1次是1989年开始改革开放,引进外资,中国集装箱码头对外招商引资,带来了发展资金和管理技术:第2次是2000年港口企业政企分开,港口下放地方,激活了中央和地方建设港口的两个积极性,城以港兴、港为城用的理念成为地方政府的共识,地方政府倾全省、全市之力发展外贸港口集装箱码头,再度掀起港口建设高潮。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每年以24%以上的幅度增长,但是没有出现过拥堵现象。  相似文献   

5.
《水运文献信息》2005,(7):16-16
由于中美间货运量迅猛增长,目前洛杉矶港和长滩港吃紧。美港口官员与航商估计,2005年纺织品和成衣配额制度取消后,全球输美货量将有明显上升,其中以中国输美成衣占比重最大。  相似文献   

6.
胡冬清 《水运管理》1995,(10):22-23,29
港口管理工作的实践认识胡冬清1994年8月,台州地区撤地设市,市政府驻新设立的椒江区。这对于海门港来说,无疑是搞好港口规划、建设、管理的一次历史性大机遇。作为以科工贸发达的现代化港口城市为奋斗目标的台州市来说。“依托港口,港为城用,城以港兴,港城共荣...  相似文献   

7.
华北地区钢厂进口铁矿石主要通过二程运输、减载运输和直达运输等3种模式,其海运成本因运输模式不同和经由不同的装卸港而有所差异.考虑海运费、铁路运费、港口使用费(包括目的港和中转港)和货损等因素的影响,对多种运输模式和多个装卸港进行铁矿石物流成本的综合分析比较发现,装船港的泊位等级对海运成本的影响较大.而在华北地区港口建设30万t级矿石泊位对减少海运费的贡献较小,我国进口铁矿石的综合物流成本约占铁矿石到岸价的18 %~32%.  相似文献   

8.
城以港兴,港口是国内外经济贸易往来,大宗大运货物的集散地。长期以来,我国外贸进出口物资总量的93%都通过港口水运来实现的。港航企业承担着装卸、运输、中转、储存等各生产环节的重任。在全国港口巨大的吞吐量中,危险货物占有一定的比例,沿海港口和长江内河港口视其规模大小和国内外贸易运输量不等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王力群 《中国水运》2004,(11):28-29
今年1-8月份,全国沿海各港累计发运煤炭2.05亿t,同比增长18%,其中秦皇岛港共完成煤炭吞吐量8800万t,占全国港口煤炭下水总量的42.9%。秦港外贸煤完成2909万t,占全国煤炭出口总量的49.3%;内贸煤完成5891万t,占全国港口内贸煤下水的40.3%。由以上数据分析可知,秦港煤运市场占有份额已有所减少。2000年之前,秦港煤炭运输曾长期占据全国港口的50%,而现在内贸煤市场份额下降幅度之大,令人深思。在南方煤炭需求持续旺盛的情况下,秦港应进一步扩大煤运市场占有份额,巩固北煤南运主枢纽港地位。  相似文献   

10.
从舟山港的崛起论“以港兴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舟山港的崛起论“以港兴市”曹孟陔,洪传浩航海与港口、港口与城市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笔者以大量的事实,论述舟山确定“以港立城”、“以港兴市”的战略方针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一、舟山历来是东南沿海对外交往的重要口岸舟山群岛雄峙东海,宛如散落在万顷碧...  相似文献   

11.
陈弋 《水运管理》2010,32(2):16-17
12009年回顾 全国港口运输生产经历2008年底至2009年初的短暂调整,2009年3月份港口货物吞吐量“由绿翻红”,全年规模以上港口(以下简称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率有望与国民经济同步达到8%,基本走出金融危机阴影。2009年港口运输生产呈现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2.
李世泰 《中国港口》2004,(10):25-25
<正>保证临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处理好以下六大关系: (一)港城区之间关系 港为城用,城以港兴,港促城活,城港共荣;依托城市优势,建设开发港口,进而利用港口优势增强城市活力,发展城市优势;港口发展和城市发展是互相协调、共同发展的关系,这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但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港城关系应当重新认识。即由"以港兴市,以市促港"应深化为"港城区一体化"。现在的港口已由过去的转运和装卸功能变成为重要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汇点。所谓港城区联动就是通过设立连接保税区和港区的国际物流园区,优化保税区与港口的物流监管,促进保税区和港口在地域、功能和运作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实现保税区与港口的功能联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或者在港口与城市之间通过建立临港工业园区,进一步密切城市与港口的关系,以港口优势整合现有的生产要素,以大项目为龙头,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港城共荣。  相似文献   

13.
张敏 《海运情报》2005,(5):22-22
2004年全球三十大集装箱港中,亚洲港口占20个(其中远东12个、东南亚6个、中东2个),欧洲港口占7个(其中西欧1个、南欧2个、中欧4个),美洲港121占3个。迪拜港超过安特卫普进入前十大港之列,吉达港也挺进了三十大港之列。向三十大港逼近的港口有尼赫鲁(2360000TEU)、名古屋(2280000TEU,比上年增长9.9%)、赛拉莱(2228546TEU,比上年增长11.45%)和科隆巴(2220573TEU,比上年增长13.3%)。  相似文献   

14.
秦皇岛港是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煤炭输出港,满足着东南沿海7省1市生产、生活用煤以及外贸出口的需要。去年,港口完成煤炭运量1.09亿吨,占该港总吞吐量87%,创历史新高,其煤炭吞吐量和外煤下水量分别占全国沿海港口煤炭运输总量和全国煤炭出口总量的近50%。展望未来,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拉动,能源需求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秦皇岛港(以  相似文献   

15.
信息     
由省交通厅正式批复。根据规划,茂名港将以服务茂名市临港产业发展所需的能源、原材料运输为主,相应发展集装箱支线运输,积极拓展港口物流、商贸服务功能,逐步发展成为以工业港为主体的多功能、现代化综合性港口。茂名港规划港口岸线6段,合计总长60.2公里,现已开发利用13.9公里。  相似文献   

16.
陈焰  王少梅 《集装箱化》2007,18(5):21-24
0引言 近年来,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飞速增长(见表1),到2006年底已连续4年在世界集装箱港口中排名第4位,创造了港航业的“深圳速度”。从集装箱运输业的发展现状看,深圳港要继续向世界级集装箱大港发展,除在港口泊位、航道、集装箱堆场、口岸环境等方面加快建设外,水路支线运输也有待大力发展。目前深圳港水路集装箱支线运输在港口现有运输结构中比重较小,港口集疏运体系仍以公路运输为主。要强化深圳港区域性集装箱枢纽港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信息     
《中国远洋航务》2009,(7):92-92
由省交通厅正式批复。根据规划,茂名港将以服务茂名市临港产业发展所需的能源、原材料运输为主,相应发展集装箱支线运输,积极拓展港口物流、商贸服务功能,逐步发展成为以工业港为主体的多功能、现代化综合性港口。茂名港规划港口岸线6段,合计总长60.2公里,现已开发利用13.9公里。  相似文献   

18.
张华 《水运管理》1996,(4):38-39
澳大利亚港口管理体制及港口建设的特点张华一、澳大利亚港口行政管理体制澳大利亚是海洋环抱的国家,沿海和远洋运输对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重要城市是先港后城、以港兴城,如墨尔本、悉尼、布里斯班等市。因此,州政府十分重视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万志成 《水运管理》1999,(6):21-23,41
我国传统上是一个交通落后的国家,自从港口成为一项产业,一直处于卖方市场,企业考虑的仅仅是多装快卸。八九十年代,“城以港兴,港为城用”的理论非常流行,各地大建深水港口。短短十几年间,我国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走过的道路,无论是港口数量还是设计吞吐能力,...  相似文献   

20.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根。对于大连这座城市而言,大连港就是它的根。一百多年前,港口催生出一座年轻的城市。百年间,港口与城市结伴而行,清晰地折射出“以港立市,城以港兴”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