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结合工程案例,分析植被护坡的影响因子及其作用方式,认为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是坡面植物群落稳定的根本,支护结构等工程附加物是坡面植物群落稳定的保证,养护管理措施是坡面植物群落稳定的有益补充;分析了充分考虑影响高陡边坡植物群落重建的干扰因素、采用有效植被恢复策略、制订适宜的施工方案对高陡边坡植物群落重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锚杆格构梁支护体系是利用紧贴坡面的混凝土格构梁和深入坡体的锚杆对坡面进行防护,将护坡与支撑有机结合,结构轻便灵活,施工速度快且支护效果可靠。结合挂网植草,能有效防止边坡冲刷、风化,保证边坡的稳定性。依托宁波—舟山港北仑港区五期集装箱码头竹湾边坡支护工程,详细介绍了锚杆格构梁治理边坡的重点考虑因素、设计方案和边坡绿化,评价了治理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锚杆格构梁支护方案对该边坡进行加固后,边坡在正常工况和暴雨工况条件下的安全系数均明显提高,稳定性增强,边坡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3.
高陡易风化岩边坡一经开挖,坡面易出现风化剥落与溜塌等病害事故。据此,本文依托340省道工程,阐述了高陡易风化岩边坡护坡设计中,强化压脚支挡、分级踏面护角、锚杆框架梁等边坡支撑稳定与抗风化措施的必要性;同时论证了短钉挂金属网+厚基质客土喷附技术组合护坡方案;经验证,综合坡面加筋、柔性支撑、坡面封层保湿与坡面绿化等多功能协配统一的治理方案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黄土地区路堑陡边坡的坡体形式,以锚杆护坡和植被根系保水固土机理为基础,结合植被多样性原理,统计分析黄土地区道路生态防护的植物种类及其植被群落组合,研究设计了适用于黄土地区陡边坡的新型土工柔性格框生态防护措施.以定西至平凉高速公路为试验依托项目,模拟分析黄土地区降雨对无防护边坡、普通植物纤维防护边坡和新型土工柔性格框植被防护边坡的冲刷,结果表明:在降雨量分别为2.4 m3/h和3.2 m3/h的60 min冲刷条件下,随着试验历时的增加,新型生态防护技术的边坡水流含沙率与累计边坡冲蚀量较其他2种边坡形式小30%以上;降雨冲刷试验结束后,前2种边坡的坡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而新型生态防护技术防护的坡面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高边坡防护处理的基本方法,通过边坡的稳定分析评价,介绍了台山核电淡水水源工程由锚杆混凝土护坡结合框格草坡护坡改为三维植被网植草支护的过程,并详述了锚杆混凝土护坡、三维植被网植草支护施工技术。通过高边坡全过程评价,证明三维植被网植草支护结合锚杆混凝土护坡在高边坡运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常见辰 《路基工程》2010,(4):252-254
植物防护是公路路基边坡防护的最主要的形式之一。通过野外观察与室内试验,就大气降雨对路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及边坡坡面植被护坡的水文效应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论述了边坡植被的多种作用,并对路基边坡植物防护的施工工艺与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对公路路基边坡植物防护工程的设计、施工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边坡开挖方法与加固措施对其稳定性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尤以公路高陡边坡最为突出.基于此,以贵州某高速公路高陡边坡工程为研究背景,结合实地调研结果,采用UDEC离散元法和现场监测手段,探讨了坡高、坡角及开挖级数对高陡边坡开挖过程中坡体应力场、位移场及稳定性安全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坡体位移自坡面(顶)向底部递减,而最大主...  相似文献   

8.
以黄黄高速为依托工程,在K685+000-K695+000沿线路堑边坡病害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该线路堑边坡的病害类型、成因、破坏模式及稳定性影响因素,并对其稳定性状态进行了评估,提出了针对性的病害处治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黄黄高速路堑边坡病害主要表现为软岩及易风化岩层地段坡面喷射混凝土面层出现开裂、坡脚挡墙出现冒顶及开裂;喷射混凝土厚度不均、岩石易软化、易风化、地表水及地下水疏导不畅通是路堑边坡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根据病害危险程度的不同,提出了局部不稳定体清除+坡面随机锚杆+坡体深层泄水+坡面复喷/挡墙重建+TBS坡面防护(植被坡面防护)的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绿色加筋土挡墙在铁路工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大瑞铁路漾濞车站设计了绿色加筋土挡墙与绿色护坡.文中根据工程实例,介绍了普通加筋土挡墙与新型材料(生态植被墙面)相结合的设计方法.该类挡护结构既可保证边坡稳定性,又可对坡面进行绿化和美化环境.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预应力锚杆加固的大连石门山高陡边坡工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靠性。结合强度折减法,研究了边坡在不同锚杆参数条件下的稳定性与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锚杆预应力的增大,边坡坡面的水平位移和坡顶竖向沉降都逐渐减小,但是当预应力超过界限值后,其边坡位移的影响不太明显;在一定范围内减小锚杆间距能够有效地减小边坡的位移,增加边坡的稳定性;采用分层开挖方式较一坡到底开挖方式,更有利于保证边坡的安全稳定。文中关于锚杆参数对预应力锚固边坡稳定性影响规律研究,可为类似的边坡支护工程提供一定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灌木根系植入土质边坡浅层不同位置与深度的加筋锚固作用,建立了根系植入边坡的二维平面模型,并分析了在边坡土体自重作用下的根系主根轴力分布与塑性破坏时的坡体内位移分布。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植入土质边坡坡脚附近的灌木根系可以对边坡浅层土体起到锚固作用;灌木根系植入土质边坡可以降低边坡土体塑性破坏时的坡体位移,使边坡稳定性有所提高,可为植被护坡工程浅表层加固效果评价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降雨与浅层边坡稳定性时,多考虑降雨入渗造成岩土体基质吸力的减小、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地下水位的上升以及水对岩土体的软化、劣化效应,却忽略了地面径流动水作用。基于此,引入Navier-Stokes方程描述坡面径流,引入Brinkman-extended Darcy方程描述土体渗流,建立非线性数学模型,推导出坡面径流及土体渗流流速分布,求解出流固界面拖曳力。然后利用刚体极限平衡理论对径流状态下浅层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实例讨论坡面径流高度、土层厚度、土体强度及边坡倾角对稳定系数的影响,量化地表径流拖曳力效应对浅层边坡稳定性的贡献。结果表明:拖曳力作为一种不利因素,将随着径流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当边坡处于临界稳定状态时,较小拖曳力将对边坡稳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斜坡稳定系数对斜坡土层厚度较为敏感,当土层厚度较薄(h=1m)时,坡面径流对斜坡稳定性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坡面径流对斜坡稳定系数的影响达到11.3%;当土层厚度增加到5m时,坡面径流对斜坡稳定系数的影响降到3.3%。  相似文献   

13.
《公路》2017,(4)
针对高陡岩质边坡植被绿化困难的问题,提出了自渗水植生槽、垂挂式、锚杆网格梁和废旧容器等4种绿化方法(均获得国家专利授权),详细介绍了4种边坡绿化技术的施工工艺与方法。自渗水植生槽是针对坡面降水无法保留储存的问题,采用自渗水系统,即利用蓄水池、渗水管和给水层,进行自动渗水灌溉,高效利用水分,解决植被水分问题;垂挂式绿化结构简单,施工速度快,成本低,可以快速绿化边坡,尤其适用于坡度大于60°的高陡边坡;锚杆网格梁绿化方法是利用锚杆网格梁经过工程处理后形成绿化网格,保证了植物的水分供给,提高了植物存活率;废旧容器绿化方法实现了资源的良性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成本低,实现岩质边坡的快速绿化,极大地缩短了绿化恢复周期。  相似文献   

14.
<正>工程概况该项目位于河北承德丰宁新建蓄能水电站库区的公路旁,工点区域内边坡为公路开挖形成的人工边坡,开挖边坡坡度陡立近垂直,开挖区以上边坡坡度中缓,坡表植被茂盛,局部坡表基岩出露,坡面浅表层多为松散的碎石堆积体,土层厚度较大,存在溜塌情况。考虑到坡表松散且边坡高陡,主、被动防护网锚杆基础施工难度大、锚杆抗拔力也难以达到设计要求,且施工中对坡表扰动较大,从施工难度、经济性及安全性综合考虑对该区域的落石采用帘式防护网  相似文献   

15.
锚杆+格梁支护是目前边坡防护中最常用的支护形式之一。格梁斜向设置于坡面,施工难度大,造价高,工期长,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在水流长期冲刷及渗透作用下,容易造成格梁底岩土体流失,使格梁与坡面岩土体脱空,从而导致部分支护结构失效。该文提出一种新型的无格梁的边坡支护结构体系,边坡支护仅由锚杆完成,坡面可同时进行植物防护或柔性防护,也可以在锚杆之间设置土钉,以加强坡面岩土体的局部稳定。该支护结构克服格梁存在的问题,施工简单,降低工程造价,坡面美观,有利于锚筋永久性防腐。该新型支护结构体系可应用于实际工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植被混凝土坡面防护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漆贵荣 《公路工程》2009,34(2):112-117
植被混凝土坡面防护属于植被与混凝土共生新技术,兼具圬工防护和生态防护优点.通过多孔混凝土配合比及制作工艺的研究,选择出了多孔混凝土的原材料,研制出了适用于边坡防护的多孔混凝土结构,并制定了符合施工现场特点的植被混凝土施工工艺和养护管理措施.贵州北部的实体工程实施结果表明,该项植被混凝土坡面防护新技术施工工艺可行,防护岩质坡面迅速,起到了良好的固土护坡和景观美化作用,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结合工程实例,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以计算结果不收敛作为边坡失稳的评判依据,求解边坡的安全系数,评价预应力锚喷网支护多台阶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并分别对有、无加锚支护的边坡的稳定性和锚杆的受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说明锚杆能有效的约束边坡变形和塑性应变的发展,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根据最危险滑裂面与锚杆的位置可以得出,在实际施工时坡顶处锚杆的长度可以适当的较坡脚和坡腰处短一些,在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节约材料,为工程中进行预应力锚喷网支护边坡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科学指导生态护坡养护,通过现场调查安徽省山区营运高速公路典型生态护坡服役状况及本土植物主要物种和特征,分析边坡的水毁成因及植被对边坡稳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生态护坡养护建议。结果表明,调查区边坡植被以菊科、蔷薇科、禾本科、豆科植物组成的草灌结合群落为主,拱形护坡+植生袋和锚杆框架+植生袋的生态护坡效果较好;植被根茎叶的水文效应和根系的力学效应对边坡有长期的保护作用,但乔木对边坡稳定会产生不利影响;不同植物对边坡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及影响各不相同,养护时应因地制宜地合理选择生态护坡方案与植被种类,提高生态护坡的长期固坡效果。  相似文献   

19.
《公路》2021,66(6):100-103
为了提高炭质岩边坡的安全稳定性,工程中对开挖后的炭质岩边坡会采取及时封闭坡面的措施来防止表层炭质岩崩解软化。炭质岩边坡的破坏模式按照有无残积土覆盖层,可分为沿岩土分界面的顺向滑动和岩体崩解软化引起的塌方。通过进行不同绿化添加剂掺量的植被混凝土对比试验得出,植被混凝土配比中绿化添加剂的掺入量为30~40kg/m~3时绿化效果最优。采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进行炭质岩边坡稳定性分析,得出植被混凝土护坡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边坡稳定性。植被混凝土具有一定护坡强度和抗冲刷能力,既能营造良好的植物生长环境,又能对边坡进行表面封闭,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对岩质路堑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时,其坡体的稳定性(或变形)往往受结构面强度、结构面产状与边坡形态的相对关系等因素决定。因此在考虑结构面强度和结构面产状的基础上,必须同时研究边坡形态与结构面产状的组合关系对坡体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基于此思想,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利用遍布节理本构模型分析结构面倾角的差异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对含结构面岩体强度的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