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雯  兰潇 《城市交通》2014,(2):10-17,94
在过去一个世纪里,街道设计主要以机动车为主导,标准化的技术主义街道设计范式占据着主导地位。现在,全球的城市规划师和政策制定者正在扩大他们对街道的认识,对街道的定义从机动性转向宜居性。一股推出“街道设计手册”的热潮随之出现,街道设计的内涵与使用方式被重新定义。通过分析街道为什么是城市最具潜力的公共空间,总结世界街道设计的发展历程。基于地区发展特色,选取5个代表性的街道设计手册,从中提炼出街道设计的“需求金字塔”,总结其中涵盖的主要内容、设计原则、成功元素和面临的挑战,并对街道设计的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3.
街道设计是各个国家积极探讨的设计领域,面对发展中国家共有的城市交通问题,梳理《印度街道设计手册》对中国具有借鉴意义。从印度街道现状问题出发,首先回顾印度街道设计的发展历程。围绕《印度街道设计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介绍印度街道设计的目标与原则,并对共享街道、快速公交系统、街道摊贩等重点议题进行探讨。同时,对《手册》中街道设计元素、街道设计模板、交叉口设计模板及操作流程进行详细解读。最后,从设计理念、设计重点、设计模板、设计流程、操作方法等方面提出《手册》对中国街道设计的启示,并对如何借鉴《手册》以适应并补充中国的街道设计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5.
武汉市将街道全要素规划设计的理念融入道路规划建设项目中,通过开展街道改造试点与逐步推广,打造了一批活力、共享、绿色、品质街道.以三阳路—中山大道工程实践为例,系统剖析现状建设情况,回顾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的全过程,对照《武汉市街道全要素规划设计导则》开展实施后评估.总结梳理规划—设计—实施—管理各阶段的规划要求落实情况,剖析规划设计、施工方案、拆迁拆违、部门协调4个阶段街道全要素规划设计未达标的原因,为下一阶段完善街道全要素规划设计体系、优化工程监管机制、推动地方标准出台等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2016年《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的出版,新型街道设计理念开始在中国受到关注。首先梳理街道设计理论发展的国际背景和中国经验。从街区层面的街道设计以及单条街道的设计改造两个层面,探讨街道设计的方式、方法。从老旧社区街道改造、历史文化街区街道改造、新城街区街道提升、街道界面共享改造四个角度,介绍上海市的街道改造经验。总结适宜人居的可漫步街道设计要点:强调空间尺度宜人、沿街活动多样性、为社区居民出行提供人性化的设施与绿化环境等。  相似文献   

7.
8.
城市化的发展带动了小城镇的崛起,小城镇的街道景观是被日益关注的课题。本文从城镇街道景观的设计作为切入点,从街区规划到街道整体两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城镇街道景观设计一系列可实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经过长期发展实践,西方国家开始回归“以人为本”的街道设计,纽约市编制和发布了《纽约街道设计手册》(以下简称《手册》)。首先介绍《手册》的作用、目的,以及规划-设计-管理三阶段设计流程。重点对《手册》中的设计工具箱进行探讨,其体现了纽约市在街道设计方面的历史经验与前沿探索,涵盖街道设计六大原则、五大设计要素、设计要点以及设计检索清单等内容。最后,总结《手册》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城市在街道空间构建、街道生活形成等方面的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中外交往体现在许多方面。在国外的一些马路上可以看到以中国人名命名的街道标牌,这也是中国人在国外产生影响的见证。  相似文献   

12.
马俊来 《城市交通》2021,19(4):100-111
从探讨城市片区街道系统规划—设计一体化路径的角度出发,研究城市完整街道的详细分类问题.在梳理总结国内外城市街道设计标准关于完整街道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反思完整街道大类划分的应用局限性并指出进一步研究方向.从街道使用者活动需求角度出发,梳理邻接用地、临街业态、街道功能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对照城市建设用地分类详细梳理与用地分类相契合的完整街道类型细分需求.建立完整街道的二维分级分类体系,提出与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体系相适应的完整街道规划设计传导技术框架和应用流程.最后,以西安昆明池片区开发为例,展示完整街道详细分类方法如何实现完整街道理念从规划到实施的衔接.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地方经济开发与建设引发的公路街道化现象,束缚了公路发展前景,制约了道路交通功效,对此问题的成因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对策和以"平行或纵深发展的形式"处理公路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促使公路与地方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综述城市设计与交通工程学科文献,从新西兰视角明确共享空间概念的起源和演变。综述过程包括研究公众期望变化背景下的公共道路空间的功能与使用以及如何与一些相互关联的街道设计方法(如交通稳静化和自适应道路)联系起来。这些方法从机动车时代初期就被用于最小化机动车影响。应用于城市活动中心的公共道路环境中的共享空间概念,正逐渐被城市规划师、交通工程师和管理部门所接受。共享空间不同于传统道路,它鼓励通过少量物理隔离使全体道路使用者合理地使用同一道路空间。为了以安全有效的方式实现共享空间,在设计上需要通过促进步行与骑行活动来降低机动车主导性,同时应将道路空间作为场所来利用而非仅仅出于其机动性与可达性目的。基于交通稳静化街道与共享空间在基础概念上的差异,认为共享空间由一些设计要素组成,若缺少这些要素,公共街道将难以对全体道路使用者发挥其真正的共享空间功能。  相似文献   

15.
旧金山花街是上世纪20年代人们为了使繁忙的交通有所喘息而设计建造的,如今已成为旧金山最吸引人的街道。三四百米长的街道竞设有八个急转变,两旁鲜花绽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从儿童特有的行为特征出发,总结儿童对街道的4个核心诉求,建立4类特征、五大系统的儿童友好型街道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详细梳理27个指标要素,包含指标的详细说明和计算、判别方法。该指标体系可为街道公共空间的适儿化改造提供支持,有助于改善儿童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7.
龚冯友 《家用汽车》2006,(6):142-144
在巴黎生活过或在巴黎开过车的人都深深地体会到,在巴黎开车绝对不是件舒服的事。一年前从德国来到法国巴黎,习惯了德国整齐的街道和行车秩序的我,对巴黎街道的拥挤、无序、杂乱感到由衷地不适应:“法国人怎么开车呢?!”“Peter,welcome to Paris!”当我向我的同事抱怨时,他们习以为常地这样对我说。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深圳市街道公共空间活力,通过对年轻人开展问卷调查和街道调研,认为深圳街道存在慢行设施缺失、品质较差,慢行道与沿线建筑割裂,公共活动空间闲置、功能单一等活力不足问题,提出保障步行骑行独立路权,确保步行骑行连续性,两侧适当增添互动设施;鼓励开放建筑退界空间,打开阻隔在慢行道与建筑之间的绿化带、护栏或停车带,加强行人与建筑之间的渗透、交融,提升商业活力;沿街打造公共活动广场,点缀休憩、社交、娱乐、运动场景。  相似文献   

19.
完整街道政策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提出,旨在通过对新建或改建街道进行合理规划、设计、运营和维护,保障街道上所有交通方式及所有出行者的通行权,满足出行需求和安全要求。首先,介绍完整街道的概念、发展历史及其与传统街道设计的区别。其次,论述完整街道的设计方法与设计步骤,并以美国塔科马市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完整街道的实施效果,指出其对于中国的借鉴价值,提出中国城市街道发展更安全、更绿色、更具有活力的三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金国庆 《江苏交通》2001,(11):20-20
在目前路政管理的工作实践中,公路街道化的问题是一个公认的难题.难在何处?难在地方政府的干预甚至是反对.在诸多的干预理由中,较为普遍的一个理由是:公路街道化部分属于城镇规划区,已经属于城市道路的一部分,交通部门无权管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