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1 柴油机对润滑油的要求 1.1 润滑油在柴油机中应起的作用 1)润滑.柴油机通过把往复运动变为旋转运动输出功率,运动部件载荷大、温度高、间隙小,润滑油在这些摩擦副中起到减少摩擦力和降低磨损的作用,提高柴油机的有效功率,延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中国修船》2017,(4):26-29
柴油机是船舶的心脏,其运行是否正常直接关系到船舶的航行和船员的安全。润滑油的理化性能指标和磨损磨粒的浓度可以有效的反映柴油机的工作状况。对润滑油的黏度、水分等理化性能和磨损磨粒的信息进行实施监测,可以对柴油机中重要摩擦副的磨损状况作出评价,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事故的发生。通常,对润滑油的监测是采取定期抽取油样的方法,但是采用这种方法不仅不能准确掌握设备运行的磨损状况,还会徒增人力物力的投入。基于上述情况,文章介绍了一种便携式油液监测装置的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二冲程柴油机气缸润滑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用二冲程柴油机,运行中连续不断地往缸壁上注入一定量气缸油,作用有三:活塞环将气缸油涂布于缸壁上形成润滑油膜,减少缸壁与活塞环、缸壁与活塞裙等摩擦副的磨损;  相似文献   

4.
《机电设备》2003,20(3):45-45
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金属磨损自修复材料”,已在哈尔滨问世。在载体润滑油中加入极其微量的这种超细粉材料,金属摩擦表面磨损部位就能迅速自动修复,从而使各种机械装备终身免大修。国家经贸委会同交通部、铁道部等部门联合组织的专家鉴定认为,金属磨损自修复材料能在金属摩擦表面形成高光洁度、高硬度的金属陶瓷层,使磨损的金属零件在机械设备正常运行中自动修复到原型尺寸。国际知名的摩擦学专家、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金元生说,这是我国摩擦学领域减磨机理研究和产品开发的重大突破,是机械装备维修保养技术上的一次革命…  相似文献   

5.
某机械设备中气缸—活塞之间相对运动速度高、载荷大,为了减少运动副间的摩擦磨损,气缸-活塞需建立一定的润滑油膜。本文通过对气缸-活塞的润滑承载特性建模和数值分析,研究了气缸-活塞润滑油膜压力、厚度的分布特性,发现了活塞右侧油膜无法建立,并通过优化分析,设计了活塞右侧的导角长度,为气缸-活塞运动副的动特性设计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中国修船》2019,(1):44-48
文章针对大型柴油机磨损故障油液监测效果差的问题,探讨柴油机几何尺度因素对润滑油磨粒监测影响。由理论分析确立了润滑油磨粒含量几何尺度因素参数,并基于相似性原理分析了参数变化规律。而后,计算不同机型柴油机典型摩擦副几何尺度因素参数,参考故障案例数据分析大型柴油机油液监测失效原因。结果表明,柴油机润滑油磨粒监测存在明显的几何尺度因素影响,该影响是导致大型柴油机磨损故障油液分析效果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胡东  郭智威  袁成清 《船舶工程》2019,41(7):98-104
为研究船舶水润滑尾轴承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在含沙水质下的摩擦学性能,利用 CBZ-1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润滑条件下,泥沙对试验材料的摩擦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并且泥沙浓度对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大于泥沙粒度;材料的摩擦性能随着泥沙浓度的增加逐渐下降;泥沙粒度影响着摩擦副间的切应力和沙粒进入摩擦副间隙的难易程度。在泥沙粒度48μm/浓度1.2%的环境下,材料具有更加恶劣的摩擦学性能。适当提高滑动速度会加强摩擦副的润滑性能,但过高的速度会使泥沙颗粒严重破坏磨损表面;材料的摩擦性能随载荷的增大而逐渐恶化,在高载工况下的磨损机制主要是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  相似文献   

8.
考虑到柴油机润滑油选型时,一般主要根据质量等级、黏度等级,以及理化指标等表观参数,而油品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污染,污染物会对柴油机润滑油的抗磨损性能造成影响,针对柴油机润滑油在污染状态下的抗磨损性能问题,配制含单一污染物的油样进行摩擦磨损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方法,选取燃油、烟炱、水分为主要因素,分析影响柴油机润滑油抗磨损性能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比较3种常用柴油机润滑油的抗磨损性能,选择出在污染状态下抗磨损性能更优的柴油机润滑油。  相似文献   

9.
在海军首次环球航行访问中,对舰用主柴油机进行了润滑油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研究中,制定了监测方案,选择了监测仪器,确定了取样窗口、取样间隔、取样工况、取样方法、特征元素及数据分析方法。在实施中,实舰建立实验室,运用先进监测设备连续跟踪监测主要摩擦副的磨损状态,建立磨损趋势图,掌握磨损趋势及规律。管理中贯彻主动维修思想,指导舰员及时采取管理措施,及时消除故障源,改善润滑状态,确保长时间低纬度大风浪连续航行柴油机正常运行,探索了柴油机监测管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液压油在机械设备中常用来传递运动和动力,对运动副进行润滑、冷却.清洁的液压油是液压系统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南京市板桥汽渡管理处在轮船设备的润滑、循环冷却中使用大量的液压油.由于众多因素,各种污垢、空气、水分等侵入系统内,系统工作过程中由于磨损而产生的金属粉末、橡胶颗粒等,液压油氧化变质所生成的胶状物,都会使油液因污染而性能降低甚至无法使用,从而形成液压废油.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介绍了柴油机主要摩擦副——缸套和活塞环的磨损机理,然后提出了对曲柄箱润滑油的要求,其中最主要的是润滑油自始至终必须保持一定的碱性。作者还阐述了合理选择气缸润滑油的依据和方法,最后在我所的试验机上选用3种(A、B、C)不同配伍的润滑油作抗磨性,清净分散性比较试验,得出A优于B,B优于C,及A、B、C3种都可正常使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洁净场所的净化控制设备一般都具有保护工作人员和生产过程使其免受空气中某些颗粒污染的作用。目前大部分沉降在洁净表面的杂质基本上都属于气体状杂质,而非悬浮颗粒。这种现象表明确实存在所谓的空气分子污染,对它进行控制比对悬浮颗粒进行控制要困难得多。尽管如此,从工艺技术上来说已有办法去除污染源和净化被污染的空气。本文就主要介绍这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材料服役于水环境中,其摩擦磨损行为不仅与摩擦副材料本身的性质有关,还与载荷、速度、温度等因素相关,同时也与所处的环境有很大关系。本文重点阐述水环境对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材料在水溶液中的摩擦磨损行为。  相似文献   

14.
材料服役于水环境中,其摩擦磨损行为不仅与摩擦副材料本身的性质有关,还与载荷、速度、温度等因素相关,同时也与所处的环境有很大关系。本文重点阐述水环境对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材料在水溶液中的摩擦磨损行为。  相似文献   

15.
采用分形方法来研究磨损过程中摩擦副表面三维形貌的变化规律.在环-盘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两因素的全因素试验.利用分阶段换试样的方法获取磨损过程中不同磨损时间后的盘和环表面.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采集盘和环表面的三维形貌,并用具有尺度独立性的分形维数表征磨损表面三维形貌的复杂性和不规则性.结果发现:不同载荷和速度下盘表面三维形貌分形维数的变化规律为先增大,然后维持稳定,最后减小;环表面三维形貌分形维数的变化规律为先减小,然后在小范围内波动,最后再减小.通过与摩擦副表面三维形貌的变化对比发现,盘和环表面分形维数的变化与摩擦副的磨合磨损、稳定磨损和剧烈磨损阶段相对应.研究结果可以用于表面磨损状态识别.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工作电压对快速镍镀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电刷镀方法制备了快速镍镀层.在球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上,以Cr12钢球为摩擦配副进行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试验.通过磨损失重、摩擦表面形貌和油液铁谱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的快速镍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不同工作电压下的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存在较大差异.工作电压过高和过低时,镀层摩擦磨损性能均下降;当电压在14V时快速镍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最佳;快速镍镀层的磨损机制以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为主.  相似文献   

17.
桨毂轴承摩擦副之间因磨损超过一定间隙后会导致调距桨装置出现调距、稳距功能降低或失效的故障。本文基于Archard模型提出了一种桨毂轴承摩擦副磨损寿命评估方法,其思路是先根据经验数据或试验数据,利用Archard模型确定桨毂的磨损因子,考虑该型桨毂轴承摩擦副的许用间隙、载荷条件等因素,结合其初始装配间隙的分布函数,通过仿真方法模拟调距桨装置调距次数的分布函数,进而对桨毂轴承摩擦副进行磨损寿命评估。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多种监测技术,综合评价陶瓷基自修复材料应用于某型舰用柴油机后的性能状况,发现陶瓷基自修复材料能有效减缓柴油机摩擦副的磨损,改善柴油机性能,而不对柴油机润滑油粘度产生不良影响。陶瓷基自修复材料在舰用柴油机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陈家河 《中国修船》2008,21(2):27-29
某舰6150柴油机轴承出现非正常磨损,根据拆检现象用轴承磨损机理和摩擦理论进行分析,认为造成故障的原因是由于润滑油含水分过高,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盛晨兴 《中国水运》2007,5(3):186-187
机器在运转过程中会受到摩擦磨损的作用,由于机器中主要摩擦副的摩擦磨损过程及其复杂,对磨损类型和磨粒的分类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经验性。许多磨损类型、磨粒种类用模糊概念来描述比较合理,如正常磨损、严重磨损等。模糊数学的运用必将对该领域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监测及诊断的准确性。本文对模糊数学在该领域中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模糊数学在该领域中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