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燕文  周宪华 《公路》1991,(5):18-22
河南省孟津县某公路小寨村路段,结合老路改造加宽路堤,采用了高路堤加筋土挡墙方案,该挡墙长64.75米,高14.40米。全部工程和试验工作于1985年6月1日开工,12月21日竣工,并通过了动、静载试验。自交付使用以来,未发现明显位移和变形,墙体使用情况良好,结构稳定,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华祖kun  蒋宗伦 《公路》1991,(5):11-14
前言此项工程试点的主要目标是研究建于软弱地基上的加筋土挡墙的工作性状,放宽对挡墙背后填料的限制所带来的实际影响,以扩大加筋土挡墙的适用范围。衡阳湘江公路大桥东引道全长440m,墙高3.12~6.83m,基础置于人工杂填土地基上,局部在水塘淤泥地基上。墙面为预制钢筋  相似文献   

3.
我国第一座公路粉煤灰加筋挡墙,和黄土加筋高挡墙,于1985年在陕西省延安市郊区姚店蟠龙河边和黄陵县故邑地区建成。1986年5月10日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姚店粉煤灰加筋挡墙,座落在西安至包头公路(即西包线)375K+400处,地表为第四纪薄层黄土复盖,中生代砂岩区,河床部分为淤积砂层。挡墙一边临河,一边旁山,墙面平整美观,整体结构使用效果良好,外形美观(见图1)。  相似文献   

4.
郑州~石家庄线K17+450~K18+350是由我省交通厅科研所与郑州市公路段于1981年协同铺筑的乳化沥青试验路。1981年10月30日开放交通后,行车初期,就发现一些路段石料跳出和局部松散。主要在细粒式沥青混凝土(K17+750~K17+950)及分层路拌沥青碎石(K18+050~K18+150)段。用乳化沥青予  相似文献   

5.
挡墙倾倒和路面沉陷是山区公路填方路基中比较常见的公路病害.笔者以G317国道K842+980~K843+100段为研究对象,根据填方路基结构及变形破坏特征,分析评价挡墙倾倒、路面沉陷的原因,结合数值模拟方法,预测其稳定性状况.研究表明:挡墙倾倒、路面沉陷主要是由车载动压力和墙后土压力的长期作用形成的,挡墙的高度越高,越...  相似文献   

6.
预应力锚索桩板式高挡墙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维宏  方向池  李鑫  王兴国 《公路》2004,(12):116-120
介绍了云南省个旧~冷墩二级公路K22 336~K22 520段路基右侧上、下排预应力锚索桩板式高挡墙(最大高度达44.13m)的设计、计算与分析和使用效果。该工程是路基设计中,国内外极为少有的预应力锚索桩板式高挡墙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7.
以映秀至汶川高速公路K36+280~K36+388工点为背景,对抗震拉杆挡墙进行设计计算,给出了5~9m墙高的拉杆挡墙设计尺寸,并提出其施工工艺。运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析拉杆挡墙在地震、汽车撞击工况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拉杆挡墙具有良好的抗震、抗冲击性能。对该工点3种挡墙设计方案进行经济效益分析,拉杆挡墙较衡重式、仰斜式挡墙分别节省36%和29%的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8.
陈天根 《公路》1998,(7):8-11
屯黄公路是黄山风景区的主要旅游子线,全线为水泥路面,有隧道,桥梁,大开山高挡墙,工程量大,施工艰巨,由于严格管理,精打细算,节约开支,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都达到了要求,其中双岭隧道为部优工程,经省厅审计,认定该工程开支合理,造价低。  相似文献   

9.
(一)概况: 广珠公路珠海段位于广州至珠海公路122K+000~137K+600,全长15.6公里,122K+000~129K+284地段按一级公路标准改造,由公路部门负责改建;129K+284~137K+600按城市道路改建,主车道按双向6车道设计,并设置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路灯和地下管网。全线于1987年春节前建成通车。本文就这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作一简介。本工程由珠海市公路局设计室进行测量和设计,由珠海市政府批准成立指挥部负责施工管理和工程质量监督,是目前我省唯一的一段一级公路。  相似文献   

10.
周波  范洪海 《路基工程》2011,(3):83-85,89
阐述了加筋土挡墙的结构和作用机理,利用有限元软件PLAXIS,结合震区公路调查资料,分析加筋土挡墙的受力变形状态。结果表明:在汶川地震作用下,加筋土挡墙下部应力最大,而上部位移最大。设计、施工中,对地震频发区的加筋土挡墙,可适当提高其顶部与底部的强度,或将加筋土挡墙的竖直墙面,改为略朝内倾的墙面,来减小地震对挡墙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杨亚  王勇  刘杰  艾钰皓  高斌 《公路》2023,(3):13-20
双面加筋土挡墙加筋交叉区的两侧筋带相互影响,使其与常规单面加筋土挡墙存在差异。为研究双面加筋土挡墙的破坏机制,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研究挡墙的破坏模式及破坏开展过程,然后分析填土因素对挡墙变形的影响、面板刚度与挡墙整体安全系数的关系以及筋带在路堤内部的应变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施工工艺控制不当是造成公路双面加筋土挡墙病害的主要原因,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以及加强对筋带连接位置的保护设计;双面加筋土挡墙会发生路堤整体剪切与地基剪切2种模式的破坏,路堤整体剪切破坏的破裂面形式为折线形、破坏的表现形式是面板鼓胀,地基剪切破坏的破裂面形式为爪形、破坏的表现形式是地表隆起和挡墙绕墙顶变位;面板刚度与挡墙稳定性呈对数线性关系;填土黏聚力超过30 kPa后,挡墙面板鼓胀位移几乎不再减小,而是呈现明显的收敛趋势,最大鼓胀变形位置位于墙高的1/4~1/3之间。  相似文献   

12.
粉煤灰加筋土挡墙工作机理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能够完全满足模型相似律的离心模型试验方法应用于粉煤灰加筋挡墙研究中。试验基于整体刚性面层加筋土挡墙结构研究了粉煤灰加筋土挡墙的工作机理、筋材中的应变分布、粉煤灰加筋挡墙的变形。结果表明,加筋土挡墙所发生的侧向位移量远小于素土无加筋挡墙的位移量,且加筋层竖向间距越小,加筋层越密,相对侧向位移量越小,加筋效果越明显;因粉煤灰填筑密度较轻,加筋后的挡墙所发生的相对侧向位移量较小,说明加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多级加筋土挡墙动力试验研究不足的状况,通过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对地震荷载作用下双级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的动力特性进行研究。运用Bockinghamπ定理对双级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模型进行相似设计,采用标准砂作为回填砂、混凝土砌块作为挡墙和土工格栅作为筋材构成试验模型,并测试墙体和回填土的反应特性,得到土压力、墙面位移和土体加速度。试验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挡墙立面墙体呈现倾斜并带有屈曲外鼓变形模式;挡墙水平位移、顶部沉降及分层沉降均随着地震峰值加速度增大而增大,最大值发生在挡墙顶部;随着输入地震荷载增大,砌块式挡墙缝隙中先出现淌砂,最后顶部模型砖掉落,挡墙破坏;加速度沿墙高存在放大效应,地震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随着峰值加速度的增大而减小;下级挡墙峰值动土压力均呈现"中间大两端小"分布规律;上级挡墙峰值动土压力在小震时呈现"中间大两端小",强震时呈现"中间小两端大"分布规律;台阶处下级挡墙顶部动土压力和水平位移均大于上级挡墙底部相应值。研究成果可为双级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的抗震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针对重庆山区公路地质条件较差、地形复杂、原材料缺乏等特点,根据不同的地质地形条件,提出石笼挡墙、石笼加筋土挡墙、锚杆(基础)挡墙等新型支挡结构,并建立设计计算方法。通过工程应用明确其工作特点,提出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方法,丰富山区公路特殊支挡结构物形式。  相似文献   

15.
某合成材料粘性土加筋挡墙失稳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粘土加筋土挡墙失稳的原因,阐述了合成材料粘粘性土加艋挡墙的设计、验算,参数取值以及分项修正系数。此外,优化技术成功地应用于筋挡墙整体滑动稳定分析。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多级加筋土挡墙动力试验研究不足的状况,通过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对地震荷载作用下双级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的动力特性进行研究。运用Bockingham π定理对双级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模型进行相似设计,采用标准砂作为回填砂、混凝土砌块作为挡墙和土工格栅作为筋材构成试验模型,并测试墙体和回填土的反应特性,得到土压力、墙面位移和土体加速度。试验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挡墙立面墙体呈现倾斜并带有屈曲外鼓变形模式;挡墙水平位移、顶部沉降及分层沉降均随着地震峰值加速度增大而增大,最大值发生在挡墙顶部;随着输入地震荷载增大,砌块式挡墙缝隙中先出现淌砂,最后顶部模型砖掉落,挡墙破坏;加速度沿墙高存在放大效应,地震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随着峰值加速度的增大而减小;下级挡墙峰值动土压力均呈现“中间大两端小”分布规律;上级挡墙峰值动土压力在小震时呈现“中间大两端小”,强震时呈现“中间小两端大”分布规律;台阶处下级挡墙顶部动土压力和水平位移均大于上级挡墙底部相应值。研究成果可为双级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的抗震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土工格栅加筋土高挡墙的应用与试验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梅坎铁路14m高的双级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的设计、施工、现场测试及试验研究成果,对土工格栅加筋土高档墙的设计计算方法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了有益的意见和建议,积累了土工格栅加筋土高挡墙的设计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8.
台阶式格栅加筋挡墙潜在破裂面计算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自洽理论建立了筋土复合材料力学模型,对不同台阶宽度的格栅加筋土挡墙的塑性区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研究了其塑性区的发展和贯通过程,对台阶式格栅加筋土挡墙的塑性区分布规律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加筋土直墙的塑性区分布接近于0.3H破裂面的假定,但台阶墙的塑性区分布与直墙有显著差异,且随着台阶宽度的变化而变化。提出了适合于不同台阶宽度的格栅加筋土挡墙潜在破裂面的计算模式,当上阶挡墙前趾位于下阶挡墙的主动区内时,该破裂面为一连续曲面;当上阶挡墙前趾位于下阶挡墙的过渡区内时,该破裂面为分段曲面;当台阶宽度为0时,该破裂面可退化为0.3H破裂面。该计算模式具有较好的通用性,能适用于具有不同台阶宽度的加筋土挡墙。  相似文献   

19.
在大广南高速公路K161+400~K162+800段施工过程中,离公路约200m区域突然出现大面积地面沉陷和裂缝现象,该地面变形将影响到线位重新调整,通过调查与分析,对地面变形的安全状态进行了评价,为该公路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结合玉蒙铁路玉溪南站无面板加筋土挡墙的成功实施,阐述了其设计与施工技术。通过与传统的重力式挡墙在技术、经济、社会效益和环保方面的对比分析,阐明了无面板加筋土挡墙结构轻盈、便于绿化、对不良地基适应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