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林珈伊 《水运工程》2021,(9):167-173
针对目前水下挤密砂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成果与工程实际存在偏差的问题,进行了力学特性分析研究。对洋山深水港区挤密砂桩加固软土地基试验进行模拟分析,得出复合地基沉降特性、承载能力、荷载沿深度的传递和变化规律以及砂桩及桩间土对荷载的分担作用等方面的结论。对复合地基模型相关参数的不同设置进行计算比较,分析各因素的变化对复合地基变形和受力特性的影响。该研究为离岸深水港口水下软土地基加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有限元程序,利用数值分析的方法,讨论了桩-网复合地基承载及变形特性。对不同荷载水平下复合地基中单桩荷载传递特性、桩间土的沉降、桩间土上的应力及桩土应力比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复合褥垫层的变形模量以及分层地基中第一层土的物性参数对桩土应力比和复合地基中土表面沉降及差异沉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根据江汉平原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填砂路基施工的特点,利用有限元的方法计算包边土与砂心的差异沉降,分析了该施工方法的吹填砂路基地基沉降变形的特性,计算表明进行包边土施工时,包边土位置地基的沉降量明显大于路中的沉降量,在施工时应考虑包边土施工的时间效应,并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避免由于该差异沉降而出现路基病害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 路基注浆 桩支撑”系统的复合地基,并运用于软土地基上路基加宽。结合弹塑性有限元程序,分析比较了路堤在加桩和不加桩情况下的沉降大小、不均匀沉降以及土体中的应力水平;特别是,桩-土相互作用的计算分析与实测资料的分析比较。得出了一些相关结论,从而为工程实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升式平台进行水上振冲碎石桩施工是一种新型施工方法,针对该方法中存在的地基沉降等问题,分别通过规范法和有限元法,对地基沉降进行分析,结合依托工程的对比结果表明,规范法的计算结果更接近实测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广梧高速公路采用的管桩 袋装砂井复合地基设计、施工、加固效果,结合桩土应力比、桩顶及桩间土沉降试验和测试结果分析,论述了该种处理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东营软土地基上,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处理5万m3储罐软土地基。对储罐加水试压期间的竖向土压力及环墙基础沉降的监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探讨CFG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及荷载分担比规律;从平面倾斜和非平面倾斜两方面进行不均匀沉降控制分析,并计算复合地基最终沉降量。分析结果显示,CFG桩复合地基中,CFG桩的桩体作用明显;储罐的竖向位移累计沉降量、沉降速率、平面倾斜以及非平面倾斜都满足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张伟  孙爱华  张宁 《水运工程》2012,(9):170-173
砂井是利用土的排水固结原理来处理软弱地基的代表性施工技术。针对现有的软基沉降计算和预测方法存在的不足,利用离散单元法中二维颗粒元法PFC2D建立了砂井二维模型,对砂井地基堆载沉降过程进行二维离散元仿真模拟。采用由2~7个不同组合方式的簇单元来体现软基的孔隙率,改进了PFC2D中的水位降深模型,分析了软基沉降过程中水位的变化规律。模拟与现场实测结果的对比表明:模拟沉降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
谢玲璐 《中国水运》2014,(10):123-125
文中以桩土复合地基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通过考虑桩土界面接触摩擦作用,对复合地基承载变形特性进行了分析,模拟桩土界面接触作用,研究分析复合地基沉降变形的组成,为揭示群桩基础的作用机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并为工程实际计算提供了一种较为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挤密砂桩的加固机理,根据国内外相关资料,总结出水下挤密砂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方法,并以洋山深水港区三期临时码头接长工程中的挤密砂桩复合地基为例对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与实测沉降量吻合,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桩码头桩基沉降会对上部结构内力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通常情况下并不进行计算。为了确定码头桩基沉降量,本文结合工程实例,用了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对桩基沉降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高桩码头整体沉降大概为几十毫米,不均匀沉降为几毫米。通过对两种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得出,理论计算更加贴近实际情况,可以作为一种桩基沉降计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水下生产系统防沉板基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越  刘明 《船海工程》2012,41(4):133-135,141
介绍水下生产系统采用的防沉板、吸力桩和桩三种基础形式的优缺点和选择标准。针对防沉板基础的特点,提出需考虑的因素和依据的规范,以及沉降、滑移,裙板抗扭和贯入深度的计算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针对路堤荷载作用下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地表沉降、下卧层沉降、桩体上部、下部的刺入变形、地基土侧向变形等进行系统研究,探讨桩体和土工格栅的应力变化规律,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直排式真空预压法在天津港地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真空预压法是目前沿海地区新近吹填土地基加固处理的主要方法,但近年来因资源紧张,用作水平排水通道的中粗砂价格不断上涨,致使工程投资大幅增加,甚至导致被迫停工,造成很大损失。直排式真空预压法在对传统真空预压法施工工艺优化的基础上,将排水板直接与滤管相连,通过缩短真空压力的传递路径以降低能耗,已取得预期的加固效果。相关理论计算和工程实践均表明,直排式真空预压法不受砂垫层的制约,造价低、能效高、工期短,前期沉降速率大,固结度、沉降速率和十字板抗剪强度等检测指标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5.
将高应变拟合分析的荷载-沉降(Q-S)曲线与静载试验直接测得的Q-S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可获得千枚岩上覆钙质砂层大直径钢管桩的沉降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当大直径钢管桩穿过较薄的钙质砂层且进入较硬的强风化千枚岩层足够深度时,Q-S特性表现为端承型桩,桩顶沉降主要由桩身压缩引起,残余沉降小;当大直径钢管桩穿过深厚钙质砂层且桩端支承于偏软的强风化千枚岩层时,Q-S特性表现为摩擦型桩,无论高应变还是静载试验,均能充分发挥土阻力,达到极限荷载时沉降急剧增大,累计总沉降量和残余沉降大;千枚岩层上覆钙质砂层的厚度对大直径钢管桩承载力影响微小,大直径钢管桩的极限承载力主要取决于穿过钙质砂层后进入千枚岩层的深度以及千枚岩持力层强弱。  相似文献   

16.
挤密砂桩在海洋接岸地基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莫景逸  黄晋申 《水运工程》2007,(11):123-128
砂桩法作为加固地基的一种有效方法,近10年来逐步在国内加固海洋接岸地基基础工程中得到应用。介绍软黏土地基中挤密砂桩加固的设计计算方法及部分工程实例,并根据工程实践提出一些设计计算方面的探讨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摩擦桩容许承载力计算方法的理论依据,结合规范,从摩擦桩轴向承载力计算相关规定的角度,分析了桩基础自重不同考虑方式对桩基础承裁能力和沉降的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桩基础沉降和承载力计算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回填软土地基中由于沉降而使基桩承受一定的负摩擦作用。结合工程现场试桩,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及经验公式估算方法对桩基负摩擦问题进行研究,初步掌握了洋山地区基桩负摩擦的分布规律,可供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采用吹填砂形成的特点,研究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方案和井点降水联合堆载预压方案的可行性。通过对比分析,分别为岛壁区和岛内区推荐了合适的软基处理方案,并根据推荐的软基处理方法对岛内区的地基沉降进行计算。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在软土地基上设计桩基轨道梁,桩基的长度和间距直接影响轨道梁的安全和工程造价。如何获得既满足轨道梁沉降控制要求又经济合理的桩基长度,成为该类工程的主要技术问题。考虑轨道梁刚度和桩基刚度共同作用,研究桩基未进入坚硬持力层的桩基式轨道梁受力模式,采用明德林桩基沉降计算方法,分析不均匀沉降对软土桩基式轨道梁受力的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不均匀软土地基上轨道梁沉降控制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