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萍 《中国船检》2008,(4):98-98
由中远总公司、《中国远洋航务》杂志、英国德鲁里航运咨询公司和美国商务日报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国际海运(中国)年会将于今年11月6~7日在大连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为“度势·运筹“。此前,自2004~2007年,分别以“中国因素”、”中国因素一机遇与挑战”、”把握变化”、“赢在市场”为主题的前四届年会,在国际海运及相关业界引起了极大反响。  相似文献   

2.
2008年11月7日,第四届中国“俱乐部杯”帆船挑战赛决赛在厦门五缘湾如期而至。  相似文献   

3.
郑金岩 《天津航海》2005,(3):F0003-F0003,F0004
国际海运盛会将在上海召开 继2004年首届“国际海运(中国)年会”成功举办后,主题为“中国因素-挑战与机遇”的第二届“国际海运(中国)年会”11月1日即将登陆上海。本届年会由中远集团、英国德鲁里航运咨询公司等4家公司联合主办。今年以来,国际油价高涨.国际航运市场尤其是干散货和油轮市场剧烈波动。  相似文献   

4.
《水运工程》2006,(12):56-56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会长、国家交通部原部长钱永昌11月22日在沪出席“二00六中国邮轮游艇发展大会”时指出: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平稳发展,催生了巨大的邮轮业市场,正成为全球邮轮公司瞩目的焦点,“到2020年,出境旅游的中国大陆居民将超过1亿人次,如果其中有5%的旅客选择邮轮旅行,就将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  相似文献   

5.
11月6~7日,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远洋航务》杂志社等四家主办机构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国际海运(中国)年会”,将在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大连举行。年会的主题为“度势‘运筹”。长期来看,全球经济贸易增长的大势没有改变,经济与贸易的全球化和结构性变化在继续深化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新兴经济体不断出现。但同时,次贷危机、流动性问题、美元贬值、油价高企等负面因素给全球经济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也给航运市场带来了种种的不确定性。同时,航运与资本市场的互动以及航运经营方式的变革,也对航运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船检》2008,(9):72-72
11月6~7日,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远洋航务》杂志社等四家主办机构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国际海运(中国)年会”,将在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大连举行。年会的主题为“度势‘运筹”。长期来看,全球经济贸易增长的大势没有改变,经济与贸易的全球化和结构性变化在继续深化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新兴经济体不断出现。但同时,次贷危机、流动性问题、美元贬值、油价高企等负面因素给全球经济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也给航运市场带来了种种的不确定性。同时,航运与资本市场的互动以及航运经营方式的变革,也对航运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天津航海》2007,(4):56-56
11月1日-2日,第四届“国际海运(中国)年会2007”在天津滨海新区隆重召开。天津市市长戴相龙、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和多位航运界翘楚、权威行业组织领袖、金融界精英,以及相关人士共800余人参加了此次年会。2007年,全球海运业保持高度景气,干散货海运市场全线飘红;集装箱市场打破去年预期;新船订造屡破纪录;资本市场对航运业青睐有加。在如此背景下,本界年会以“赢在市场”为主题,如何在跌宕的市场激流中掌握主动,在波谷浪尖中变“挑战”为“商机”,成为了本界年会与会者共同探讨的话题。张国宝在题为“抓住海运机遇…  相似文献   

8.
明天谁会赢     
11月28日,中国大陆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了一亿标准箱。在连续四年保持世界第一的基础上,中国又一次超越了自己。面对一路高歌的航运市场,如何"赢在市场",成为11月初在天津举行的第四届"国际海运(中国)年会2007"的主题,吸引了近千名与会者的目光。在本届海运年会上,各界人士普遍对市场表现出谨慎乐观的态度:从大趋势来看,航运经济仍会增长,但各种不可预测的波动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  相似文献   

9.
2007年11月28日,中国集装箱运输史上一个崭新的纪录宣告诞生:大陆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首次突破1亿标准箱。在连续四年保持世界第一的基础上,中国港口再次以亿箱的“巨量”登上了全球港口业的巅峰。由此树立中国港口、航运发展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已全面跨入了全球集装箱运输产业的前列,并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与贸易物流链中承载更为重要、更加突出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Thomas 《游艇业》2011,(12):70-71
第四届中国(厦门)国际游艇帆船展览会的配套活动之一——“厦门市中国游艇俱乐部、码头服务管理研讨会”在2011年11月4日下午举办。本次研讨会主要是一改往届举办展会论坛的形式,更倾向于务实。  相似文献   

11.
20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告诉我们:要解决中国的问题,只把眼睛盯在国内往往很难找到出路,必须把改革和开放连在一起。面对中国经济汇入全球化浪潮的历史性机遇,中国企业面临“走出去”占领国际市场的历史性机遇。在此背景下,2004年11月5日至6日,由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外交学院和中远集团联合主办了“2004·利用外交资源实施‘走出去’战略高层研讨会”,旨在为中外所有关心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各界人士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机会,探索一套充分利用外交资源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思路。"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外交部部长助理沈国放、…  相似文献   

12.
《游艇业》2011,(12):26-26
为庆祝12日“中国之队”在“港城挑战赛”中赢得“美洲杯”世界系列赛以来的第—场胜利,2011年11月13日上午10点,“中国之队”在圣地亚哥“美洲杯”村自己的基地进行了传统舞狮祈福仪式。“美洲杯”高级管理人员、赞助嘉宾、其它赛队朋友及圣地亚哥观众也热情参加了这一热闹多姿的仪式,体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风俗。  相似文献   

13.
杨培举 《中国船检》2013,(12):44-44
2015年11月21~22日,中国船舶工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该论坛由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和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主办,中国船舶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中心和北京中船咨询有限公司承办。本次论坛是船舶行业内一次巅峰盛会。政府主管部门级行业协会、知名造船企业、专业咨询机构及相关金融机构等500余人汇聚于此,围绕“剖析金融危机五年风雨,共铸船舶工业转型升级”开坛论道。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的两届年会上,我分别阐述了“中国因素”在航运业中的表现及其发展趋势等问题。在去年的年会上我曾提出,“中国因素”将在国际海运市场长期发挥作用,而国际航运业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实现与“中国因素”的共同成长。一年后,当我们再次回顾市场和行业的发展时,我想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中国因素”仍然以其对市场的重要影响吸引着全球海运业的目光。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远洋航务》2008,(12):12-12
2008年11月15~16日,由中国生态学会、中国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会、中国北京绿化基金会、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中国绿色新闻网主办,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组委会和北京海淀区人民政府承办的“首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的宗旨是“绿色、和谐、发展”。论坛发布的北京海淀宣言中公布了“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中国十佳绿色责任企业”、“十佳绿色新闻人物”等奖项,  相似文献   

16.
2010年9月16日,珠海港股份有限公司举行盛大的揭牌仪式,高调宣布“粤富华”易名“珠海港”。18年前,从事纺织业的“粤富华”成为深交所第一只异地上市公司,并开创了珠海这个中国经济特区企业上市的先河。此番“粤富华”的易名,不仅标志着“粤富华”主业向港口经济的转型,也给中国A股市场少有热闹的港口板块再添一只新丁,使得“珠海港”成为继深赤湾A、盐田港、北海港之后的第四只珠江水系的港口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度中国物流百强企业排行榜于11月13日在中国国际物流节公布。中远物流再次名列榜首,这是中远物流连续第四次荣获中国物流百强榜首企业的称号。同时,由于中远物流在物流核心专利技术研发及应用、海外物流业务发展以及客户服务等方面成绩突出,获得“中国物流百强企业最佳创新能力物流企业奖”和“中国物流百强企业最佳服务质量物流企业奖”。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中日航线市场处于“二律悖反”状态,虽然中日贸易额逐年攀升,已经越过了1850亿美元的“天量”,但航线班轮市场,不仅没有出现“向好”的顺势,反而逆势而下,无序竞争加剧,运力与运量的矛盾凸现。身处竞合争道、“运价大战”此起彼伏的市场环境,可谓“心跳加速”,不进则退。正是在2001年到2005年的四年里,上海国际轮渡有限公司既保持了高位运价,又实现了货量增长、经营效益翻了一番的目标,成为中日班轮企业中“鹤立鸡群”的一抹亮色。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远洋航务》2006,(12):35-35
新加坡高级海员联合会秘书长郑维华先生在演讲时引用了一句谚语:“思想平平的人在一起讨论的是事件,而思想伟大的人在一起讨论的是观点。”在11月2日深圳召开的以“把握变化”为主题的第三届“国际海运(中国)年会”(简称“年会”)上,来自全球海运业及相关产业的政府官员、知名专家、企业代表相聚于此,众多海运市场的变化在此集纳,  相似文献   

20.
尧乐 《海运情报》2005,(1):19-19
日本富士经济对中国的汽车及其零件市场进行了调查并发表了题为“2004年中国乘用车、汽车零件产业展望”的报告。该报告由①汽车市场、②乘用车市场动向、③各汽车厂乘用车生产动向、④乘用车销售动向四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