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结合我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就有关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制度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论述隐名代理在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中的不同的理论观点、法律规定,在此基础上探讨其不同的法理基础;阐述隐名代理的基本法律内涵;对我国隐名代理制度适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探讨委托人直接介入权与第三人选择权在《合同法》402条中的行使条件、法律后果;并提出大胆借鉴普通法系隐名代理制度的同时,必须保持我国法系的完整。  相似文献   

3.
赠与合同是各国合同制度中普遍规定的一类有名合同,同时它也是在赠与人与受赠与人之间移转一定财产所有权或其他财产权的单务,无偿合同,文章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并结合我国《合同法》立法实践,就赠与合同的成立展开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无权代理和无权代理合同的概念,对《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的无权代理合同的效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欺诈包括欺诈者和受欺诈者两个主体,也包括欺诈产生与上当受骗的形成过程。但我国民法没有对欺诈进行明晰的界定。欺诈行为在我国民法上规定是无效民事行为,但在合同法上规定为可撤销行为。这是在程序上对契约公平的保护,同时也是契约实体缺陷的弥补。由于民事行为分为合同行为和侵权行为,所以对欺诈更需要各项特别法予以规定,以维护市场经济的秩序。  相似文献   

6.
法律规范的正确适用,是法律实施的基本保证。本文探讨了《合同法》建设工程合同条款中示范文本、建设工程留置等法律规定的适用条件和原则。  相似文献   

7.
从缔约过失责任、预期违约、不安抗辩权三个方面阐述了新颁布的《合同法》对国外法律制度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合同终止又称合同消灭,是指因某种原因而引起债权债务客观上不复存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分析水路货物运输合同终止的原因和终止产生的后果以及当事人选择终止的时机。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十条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文章结合作者自身实践,论述了在债权转让中,债权人未履行通知债务人的义务,但事后经受让人书面通知,债务人签字确认的,只要受让人能够证明转让行为确实存在,该转让并非对债务人绝对无效。  相似文献   

10.
承运人在托运人未支付应当支付的预付运费时,能否拒绝履行其签发运费预付提单的义务,从而留置提单,在实践和理论上颇有争议。根据我国海商法、担保法和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承运人有权留置提单。承运人留置提单的行为不属于行使留置权的范畴,亦不属于行使权利质押的质权,应该属于行使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即同时履行抗辩权、后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  相似文献   

11.
试论我国原产地名称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商标法》中对原产地名称(地理标志)实行了法律保护。商标法关于原产地名称的商标保护、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定以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共同构成了我国法律对原产地名称的保护。本文在归纳了上述法律法规的保护措施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原产地名称的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我国原产地名称法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劳动合同法》关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切身利益,是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其出台和施行必将对企业用人机制带来全方位的深远影响。文中对《劳动合同法》出台的宏观背景进行分析,着重从企业对员工的招聘录用、培训、薪酬、规章制度管理等方面探讨《劳动合同法》对公路施工企业用人机制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行人优先”从通行权利的分配上充分保护了行人的生命安全,是《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人为本精神的体现。但作为行人必须明确,只有按照规定在道路的过街人行横道上穿行,这种优先通行权才被确认。同时,“行人优先”在我国道路交通中的真正落实.仍需从各方面进行努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违宪审查的启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中国,《宪法》、《立法法》关于违宪审查的规定虽然不够完善,但毕竟初步建立起了违宪审查制度。但是,在法治实践中却很少真正启动违宪审查程序。怎样启动违宪审查,是一个理论上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探讨必须赋予公民违宪申诉权以启动违宪审查,达到维护法制统一,保障人民权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月1日生效的《劳动合同法》是一部重要的劳动关系法,它的实施对劳动者、用人单位、工会及劳动行政部门各方均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从《劳动合同法》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调查分析入手,结合近两年大学生的就业实际进行实例分析,提出了应对《劳动合同法》对大学生毕业生负面影响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个人信息权民事确权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侵权责任法》第2条,明确列举了包括隐私权在内的各项民事权益。而随后的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对《侵权责任法》中"隐私权"涵义的解读,引起了人们对隐私权背后的个人信息权益的关注。论文从隐私权解读的角度,比较分析确认了个人信息与隐私相互交融、彼此独立存在的民事法律关系,并从我国人格权法律发展的角度,详细论证了个人信息权民事确权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以其丰富完善人格权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