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介绍了为汽车白车身在线视觉检测站设计的数据管理和查询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在企业网上的任何一个节点对测量数据进行实时查询,查看测量结果及坐标的变化曲线,可以使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及时掌握生产线的生产状态,并做出及时调整。经过实用证明,该设计可靠性高、软件功能强大,能够与汽车白车身视觉检测站协调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汽车车身生产及修理过程中,车身总成、分总成和车身上的每一个覆盖件都有其固定的坐标位置,所有的数据都在新车设计初始就已确定。车身体积庞大且形状复杂,三维测量技术可以比较直观地对车身整体或局部进行评估,被广泛用于汽车设计、制造、维修过程中。在维修过程中,三维测量可以很好地为修理提供精确参考。一、认识三维测量要进行车身修复三维测量技术的探讨,我们必须首先了解以下几点:1.车身测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汽车尺寸测量的应用背景,根据双目视觉原理开发了一套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汽车整车尺寸测量系统。论述了该双目视觉测量原理及传感器模型,利用图像差值法实现车身目标检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Sobel算法、阈值化等技术实现特征点提取。结合特征匹配与区域匹配技术实现立体匹配,并完成自动测量。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汽车整车尺寸的自动、快速、准确测量。  相似文献   

4.
视觉定位技术目前在汽车焊装领域已被广泛应用,主要用于零件的抓取、车身尺寸测量及工艺完整性检测等。本文依据视觉设备的高响应度、高精确度等技术特点,结合国内焊装自动生产线的现状,对一种将视觉技术融入自动焊接线体的解决方案进行说明,详述其工作原理,并分析其优劣势,以拓宽未来焊装生产线的模式。此外,根据工厂实际运行状况,对系统的重复定位精度、焊接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记录并分享。  相似文献   

5.
李真 《汽车技术》1998,(7):31-32,39
论述了轿车车身在设计、制造过程中,车身模型、冲压模具和白车身的测试技术。轿车车身是空间自由曲在,在三坐标测量机上测量车身冲压模具时,应采用非接触光学测头进行测量,其扫描方式主要有Z轴跟踪式和测头回转式;而对白车身则是采用三维视觉传感器组成的检测系统,同时对各被测部位进行非接触测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白车身激光视觉检测系统的原理、组成、工作过程及其在车身制造中的应用。由于视觉检测站测量速度快,测量精度高,能够实现对车身总成、分总成的加工过程进行在线实时监控,从而及时有效地反映生产线状态,通过及时调整生产设备,减少废品的出现,最终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7.
车身装焊夹具精度测量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汽车车身制造中,大型车身焊接夹具是确保轿车车身焊接总成几何尺寸精度的重要工装,这类工装(点焊夹具)的精度对在其上焊接的车身壳体几何精度有很大影响。夹具精度测量是维护夹具精度、改善车身几何精度的重要手段。夹具在线三坐标(3D)测量技术可避免将夹具运到专用3D测量室进行测量,能及时有效地对焊接工装实施监控,是高效的工装维护方式。本文从测量设备、测量软件、测量技术等方面介绍了该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10.获得钣金件具体配合尺寸如果我们回顾碰撞修复技术发展过程中车身结构维修以及现代汽车造型工艺的变革,可以看出,在修复工作开始之际,钣金件具体配合尺寸的准确测量是决定维修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衡量测量系统功能是否完善的标志。虽然有时候视觉可以帮助我们来判断基准高度  相似文献   

9.
根据图形坐标变化理论,提出了基于UG点拟合法的汽车车身点云数据坐标快速对齐方法,介绍了点拟合法的坐标变化理论及汽车车身坐标系与UG系统坐标系的对齐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利用点拟合法快速准确地实现了车身点云数据的坐标对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正>汽车车身在汽车各总成中变化较大,技术含量多,维修技术复杂。现代汽车车身大多数采用了整体式车身结构,重量轻、结构紧凑、安全性好。汽车在设计制造过程中,为了确保乘员的安全,采用了一系列车身防碰撞设置。汽车维修人员应熟悉车身结构和特点,懂得车身结构的防碰撞理念,才能在汽车碰撞修复工作中,采用正确的工艺方法让汽车最大限度恢复防碰撞的功能。为此,本文将从车身结构的变化及其特点、汽车车身防碰撞设置及如何采用正确维修技术进行维修等方面进行重点解析。  相似文献   

11.
《JSAE Review》1995,16(1):49-54
This paper describes a method for measuring meandering using computer vision,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vehicle meandering and the driver's alertness level.To calculate the amount of meandering, the system recognizes white lane markings on the road and reads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center of both white lines. There i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mount of meandering and blinking duration, so the amount of meandering is an effective index to estimate a driver's alertness level.  相似文献   

12.
双目视觉技术在目标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给出了一种用于目标空间三维距离、方位信息探测的立体视觉系统实现方法。该系统根据双目视觉原理,利用预制三维标定物对图像获取系统的内、外参数进行标定,求出投影变换矩阵,根据图像识别结果运用灰度模板、连续性假设和对极几何约束进行识别目标的特征匹配,进而获得目标的三维信息。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获取目标周边环境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针对汽车钣金零件在激光焊接过程中存在的误差较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目机器视觉的汽车钣金零件焊接系统,该系统通过视觉传感器测量汽车钣金零件的二维焊缝尺寸,并在焊接后通过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实施焊缝质量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机器视觉焊缝质量好、工作稳定可靠,能够有效提高汽车钣金零件焊缝尺寸的激光焊接精度,有利于实现汽车钣金零件激光焊接的过程自动化。  相似文献   

14.
前照灯检测仪是在假定车身位置摆正的前提下进行检测的,实际检测中停车位置往往很难做到没有偏差.影响了检测精度。介绍了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车身位置偏差自动补偿前照灯检测仪的实现方法和检测原理.详细地论述了斜拍校正技术、模式识别技术以及自然光线下高精度实时角度测量技术。  相似文献   

15.
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检测原理与现代光电传感器技术,提出一种用于测量驱动桥两端轴承孔同轴度的非接触测量方法。论述了测量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此系统通过机械夹紧定位装置夹紧定位,由步进电机带动的激光位移传感器来实现同轴度测量。  相似文献   

16.
利用激光测速原理设计了车门闭合力测试仪,给出了光学系统及激光系统电路。该仪器采用半导体激光器作为点光源,记录激光束依次通过车门某点的时间间隔,测出车门速度,进而计算出车门轴锁系统的阻力。分析了该仪器测试误差来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仪器的测量数据精度能够满足轿车车门闭合力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一种轿车车门密封条压缩变形测试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门密封条直接影响车门关闭力、车门操作舒适性等。介绍了一种车门密封条压缩变形测试装置,它采用步进电机驱动,用光栅尺精确测量,采用力传感器测量力,应用立体视觉原理测量变形。通过密封条压缩变形测试装置,可以实现海绵橡胶密封条压缩变形的力-位移-变形复杂响应测试,不仅有助于正确评价各种密封条结构对车门关闭力的影响,同时也为采用先进的CAE软件进行密封条结构设计和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对射式激光车速检测器在车速采集中的应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论述了运用对射式激光车速检测器获取车速数据的观测方法、实施过程,分析了实地测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激光测速方法的可行性、可靠性在实地采集车速的过程中得到了验证。对运用对射式激光测定车速方法的探索,为今后的有关运行车速的研究的数据采集工作提供了方法指南。  相似文献   

19.
线激光车辙仪作为一种先进快速的路面车辙检测设备,在路面检测中已得到一定的应用,如何保证测试数据的可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激光车辙断面仪的测试原理和设备的准确性、重复性及相关性进行了试验分析,为仪器设备和测试数据的可靠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智能车辆的障碍物检测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使用传感器的不同类型来分类,对智能车辆的障碍物检测和识别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分析各种障碍物检测方法。这些方法中主要包括基于立体视觉方法、基于激光雷达的方法:基于彩色机器视觉的方法及基于结构光的方法等等,同时作者指出任何一种有效的障碍物检测系统不能只依靠单一传感器进行环境感知,因此利用多种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检测智能车辆前方障碍物,是未来该领域的研究重点与难点。另外,还介绍了近几年一些研究机构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对所使用的一些算法进行简要的概括,为我国在智能车辆的障碍物检测领域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