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以来,国际集装箱市场运价持续上涨,对国际物流运输和贸易产生了巨大影响.截至8月底,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已达3079点,较2020年同期上涨240.1%,比本轮上涨前的历史最高值1336点高出1倍多.本轮涨价涉及范围更大.2020年以前,集装箱市场运价上涨主要集中在部分航线和部分时段,本轮则普遍上涨,欧线、美线、日韩线、东南亚线、地中海线等主要航线运价较2019年末分别上涨410.5%、198.2%、39.1%、89.7%和396.7%.  相似文献   

2.
数字·交通     
<正>582点据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11月波罗的海干散货综合运价指数(BDI)继续呈现下跌趋势,月均值为582点,较10月份均值下跌26.6%,其中11月20日仅为498点,创历史新低。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周均值为1050点,较10月份均值下跌2.6%。722.3点12月,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总体需求保持平稳,但多数航线受供需失衡状况影响,市场行情总体下行。12月,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反映总体市场的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平均值为722.3点,较上月平均下跌4.6%;反映即期市场的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平均值为536.7点,较上月  相似文献   

3.
交通部水运司消息,10月27日,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达到1056点,相比9月底上升了2%。10月底,日本、欧洲、美东、美西航线每标箱运价分别为320美元、1150美元、3600美元和2000美元。据分析,10月全球经济走势良好,加之圣诞时令货物集中出运高峰有望延续到11月中旬,因此10月货量仍较充足,集装箱运价受到支撑而有所上升。与9月相比,日本航线运价平稳上升,北美航线持平,欧洲航线略涨。  相似文献   

4.
从9月下旬至10月18日,中国到美国的海运市场价格大幅回落三至四成,同时欧洲、东南亚等国际航线海运价格也有所回落,部分热门航线运价减半.宁波舟山港出口运价从9月下旬开始连续4周下跌.从9月中旬以来,目前一个40英尺的大集装箱到美国东海岸的航线运价已下跌33%;美西航线的运价从最高时下跌34%.  相似文献   

5.
2006年时间过半,自去年市场普遍预测的2006年市场爆跌并未得到100%的现实印证,7月国际集装箱市场整体运行平稳,运力供应平稳增加,全球经济发展出人意料地乐观,货源需求保持喜人的稳定增长,大量运力的投入基本被新增需求消化,市场仍处于运力供求的良性平衡状态。集装箱班轮公司甚至如愿实现了部分航线的运价上调计划。归根结底,运力供求永远是决定市场兴衰的主轴因素。  相似文献   

6.
动向     
<正>我国航运指数登陆波罗的海交易所日前,由浙江宁波航运交易所编制的海上丝路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NCFI)中4条航线指数在波罗的海交易所官方网站正式发布,分别是宁波—欧洲线、宁波—中东线、宁波—地东线、宁波—地西线。它们可反映从宁波出口到欧洲、中东、地中海以东、地中海以西的集装箱货运市场情况和价格波动趋势。这是波罗的海交易所自1744年成立以来首次发布其他机构的指数,也是国家主席习  相似文献   

7.
国际贸易的高速发展,让各大船公司相信,航运业已经步入黄金期。各大船公司争相建造更多更大的船舶。而船越造越大时,危机或许就不再遥远。好日子持续多年在上世纪9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集装箱运价一直低迷。到1999年出现转折,集装箱航运业的需求骤增,运价从此开始大幅攀升。经过2001年和2002年的短暂盘整后,到了2003年,运价再度走高,并一直持续到去年。也就在这几年,全球航运界对中国的迅猛发展似乎缺乏必要准备,以至于产生了运力供不应求的情况。2004年,全球对集装箱的需求增长14%,但运能仅增长8%,以至于中国东部沿海各大港口等待出口的集装箱占满了码头堆场,一排排颜色各异的集装箱多得望不到边,船公司成了香饽饽,外贸公司的货物排着长队等待装船。  相似文献   

8.
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本月的行情演绎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三大船型市场大幅狂飚,到目前为止,是本年度单月最大涨幅。截至月末,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报收于2964点,环比上涨548点,月涨幅为22.68%。波罗的海巴拿马型船运价指数(BPI)报收于3038点,环比上涨703点,月涨幅为30.11%。波罗的海海岬型船运价指数(BCI)报收于3645点,环比上涨732点,月涨幅为25.13%。波罗的海灵便型船运价指数(BSI)报收于2227点,环比上涨55点,月涨幅为10.52%。市场驱动因素:根据美国统计局的数据,2006年第一季度美国水泥和渣块进口达到811万吨,同比上升40%,其中从中国进口了200万吨,从泰国进口95万吨,从中国台湾进口61.8万吨。数据显示坦帕进口105万吨,休斯敦进口82.2万吨,新奥尔良进口75.6万吨。根据国际钢协最新的统计数据,5月份全球钢铁产量达到10410万吨,这也是到目前为止单月产量最高的一个月,年度增幅在9.3%。中国的产量在3590万吨,年度增幅为19.6%。目前中国钢材价  相似文献   

9.
道路货运市场开放程度高,但其运价长期处于不透明状态,不利于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本文通过借鉴航运市场中两大权威运价指数的经验,在分析道路货物运输价格指数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完善道路货物运输价格指数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长久以来,公路货运价格一直在不透明的状态下若隐若现.为了能够较好地描述公路货运市场价格的波动情况,客观反映我国公路运输市场结构和市场的供求变化,公路运价指数应运而生.该指数的建立有利于政府部门对公路运输市场的宏观调控,也有利于广大货主企业、物流企业、运输企业、代理企业等方便地获取市场信息,对我国公路货运市场向规范化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从我国近年来经济改革的实践看,价格形成机制问题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定价主体、定价方式的确定和转换,例如由市场定价还是政府定价;二是价格运行过程的约束机制,例如定价规则、管理机构和监管等。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公路运价改革的侧重点在于运价的结构和运价体系方面。然而,随着公路运输形势的变化和运价改革的进展,运价形成机制本身暴露出的缺陷成为阻碍公路运输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之一。对现有公路运价运行机制继续深化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拟就此作点分析、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集装箱拖车运输行业协会(简称"深圳拖车协会")会长陈波认为,油价的上涨使深圳市集装箱拖车运输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与2003年相比,行业整体运价下跌了32%~41%.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公路货运价格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06年1月起,我国建立了全国普通货物公路运价指数,基准期为2006年1月5日,基期综合运价为0.49元/吨公里。公路运价指数是在对全国7大经  相似文献   

14.
现行的运价政策,已无法适应的客运市场不断变化,无法适应客运综合成本构成的多样化、复杂化和上涨趋势,运价机制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日月 《综合运输》2001,(1):12-13
<正>去年9月,国外“远东至欧洲西行运价稳定组织”(以下简称FEFC班轮公会)宣布:自8月1日起将欧洲航线运价提升24%,20英尺集装箱每箱上涨350美元,40英尺集装箱每箱上涨700美元。这样大幅度的涨价决定溉没有提前在上海航运交易所报备,也没有同我国客户协商,激起了我国付货人(货主)们的义愤。 分散的付货人(货主),面对FEFC班轮公会涨价的统一行动,可以说是毫无还手之力。如何让我国付货人(货主)摆脱国外班轮公会价格垄断的困境,多数付货人(货主)的意见是;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是联合起来对付联合。综观目前我国航贸界,船东协会、港口协会、货代协会等团体都早已成立了,惟独没有成立付货人  相似文献   

16.
中国铁路运价体制和运价政策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对中国铁路运价体制和运价政策的演变进程进行了阐释,分析了运价体制和运价政策变迁的内在原因,描述了中国铁路运价变化的路径与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17.
吴波 《综合运输》1998,(5):19-21
<正> 当前,道路运输市场发展迅速,但也面临诸多矛盾。其中,日益开放的运输市场和集权的计划运价管理体制间的矛盾已严重阻滞了道路运输发展中的市场化进程。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培育和发展道路运输市场,必须充分认识运价杠杆的作用,当务之急要积极推行运价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以企业定价为微观基础的运价形成机制和运价调控体系,以有利于优化运输资源配置,引导道路运输业逐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8.
在治理公路车辆超限超载(以下简称双超)中,凸显出运用经济手段治理双超运价这个标本兼治的问题。运价这个经济杠杆,如何撬动双超这个顽石,倍受人们关注。对于双超运价的形成,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运输成本说”:即燃料、养路费、车辆通行费等因素造成运价的运输成本升高,运价不为货主接受走低而双超;“追逐利润”说:车主为追逐利润而超载降低成本,使运价走低;“恶性竞争”说:运输市场开放后,货运运力猛增而大于需求,带来恶性竞争降低运价等等。综合各种因素分析,双超运价的形成主要是货运市场未能有效调控,进入市场的运力散乱饱和、供大于…  相似文献   

19.
热如疯狂的牛,冷如冰冻的熊,可能全线飘红,也许一片惨绿.近两年的中国股市将"大盘"魅力发挥极致,数千万股民心跳速度被"指数"控制.而在运价投诉层出不穷的背景下,有运价"大盘"之喻的中国交通运输价格指数(简称"运价指数")已悄然出炉.  相似文献   

20.
彭怡 《综合运输》2002,(2):35-36
<正>多年来,民航业一直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状况下,民航运价的制定一直由政府控制。为适应和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民航业突出问题的运价及其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就成为民航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民航业有关部门实施了一系列的运价改革措施。但都没有跳出统一定价的框架,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运价管理体制。 一、我国目前民航运价状况 1.价格刻板僵化、脱离市场。目前各主要航空公司在102条航线上采取联营措施,根据联营方案,票价由国家民航总局严格管制,实行全国统一运价。这种价格形成机制没有依据市场供求状况,丧失了对市场的调节作用,也最终导致民航无法通过产品价格获得自身的正常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