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路面协调设计的公路路基设计指标及使用环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阮艳彬  吴万平 《公路》2012,(3):74-78
针对当前公路路基路面设计协调性差及规范的适用环境与当前公路使用环境、轴载状态差异问题,本着路基路面协调设计的思想,从影响路基结构特性的因素入手,研究了温度、湿度、荷载3大影响路基路面结构设计的主要因素,分析计算了不同环境、轴载状态下重载交通公路路基动应力、应变及公路工作区深度变化规律,揭示了在使用环境条件下进行路基结构设计的重要性.最后根据路基动应力、应变分析结果与控制标准,提出了适应重载交通的交通等级与设计标准轴载,以及适应重载交通高速公路的设计轴载与路基强度指标标准建议值,并基于与路面协调设计思想对使用环境下的公路路基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该文通过对天津滨海新区典型重载道路的交通调查,得到了典型的交通组成和轴载谱,并以此为依据,分析了重载对道路结构路表弯沉、路面结构层底部应力和路基工作区的影响,探讨了重载道路结构的设计方法和流程。  相似文献   

3.
该文提出了我国现行路基设计规范中对动荷载的影响深度统一界定为1.5m深度的问题,认为其与轴载有一定关系,进而提出重载交通及工作区深度的定义,并以天津滨海地区高等级道路建设为工程实例,以该地区的典型地质条件、交通轴载、路面结构为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轴载的路基工作区深度,得出标准轴载工作区深度为1.5m,重载交通工作区深度...  相似文献   

4.
该文介绍了杭州德胜快速路沪杭立交工程的总体方案设计。杭州市沪杭立交是杭州市骨架路网中的德胜快速路与沪杭高速公路的交通转换枢纽,场址位于杭州中心城区的东北部。德胜快速路是杭州城市快速环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节点作为典型的城市重要的对外交通的出入口,立交的选型以及交通组织的处理对于类似工程有着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G15公路大修设计以老路路基路面检测结果为依据,结合累计轴载次数的分析,合理确定设计弯沉值,制定了满足现行标准的预留车道路基处理方案。以路面结构强度指数作为主要参数针对性地提出了老路维修方案,并根据重载车辆多的情况,采用了适用于重载交通的路面结构材料,对排水设施进行了优化设计,结合施工方案、自身维交、封交、路网分流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提出了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方案,期望为日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重载长效沥青混凝土路面路基强度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比较国外长效沥青路面的路基强度要求,结合我国常规路面结构和路基组成,提出了新一代重载交通长效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中路基的强度指标和标准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重载交通下的路基工作区界定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路面病害调查、有限元路面结构力学计算,分析了重载作用下,路基刚度对我国目前高速与等级路路面结构应力分布的影响与路基应力作用深度。分析表明,重载交通下的路基过大变形是导致高速公路结构疲劳开裂的重要原因之一。等级路的路基甚至地基过大变形是引发路面早期开裂的关键因素之一。在重载作用下,目前的高速与等级路面结构,仍把0~80 cm作为路基工作区深度是不够的。路基工作区深度,高速公路应为1.5 m,并被现场测试的路基轮载分布深度验证;等级路应为2 m,同时应考虑天然地基的变形问题。路基上部60 cm石灰土处理起到路基与半刚性底基层之间刚性过渡的作用,也是应对重载、确保路基对路面结构支撑稳定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滨海新区地质概况及路基处理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针对滨海新区"盐渍化软基"的地质特点,结合滨海新区"港城一体"带来的货车比重大、超载重载严重等交通特点,在全面总结滨海新区路基处理设计的基础上,提出成熟的设计经验,供今后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重载交通路段的交通状况和运维特点,总结了车辆荷载对道路路面的作用机理,包括弯曲、疲劳、剪切和车辙效应。分析了我国规范对于重载交通路段设计的不适宜性,从而提出针对重载交通路面的设计方法,首先需要确定临界作用荷载,并进行轴载换算等效,最后基于长寿命路面设计思路进行沥青路面设计,这样能够满足重载交通路段路面的运营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采基于路基路面协调变形,建立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典型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荷载应力进行计算。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路面设计参数进行组合,系统分析了设计参数对路基路面应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在路面设计参数中,仅有路基回弹模量对路面板拉应力与面层板厚度对路基应力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可将路面厚度和路基回弹模量设计作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重点。基于不同路面板厚度下路基工作区深度,可将交通荷载影响区加深至1.5m。基于不同路面板厚度、路基回弹模量和不同轴载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疲劳寿命影响规律,在重载交通条件下,应该增加路面厚度和增强路基。考虑经济因素并结合以上分析,建议水泥混凝土路面厚度宜取28—30cm,路基回弹模量宜介于40-80MPa之间。  相似文献   

11.
计算分析了平原水网区1级以下公路的病害问题。研究认为,重载交通、不合理的路面结构、较低的路基高度、较高的地下水位,是平原水网区1级以下公路早期病害的关键原因。采用多孔隙骨架密实型水稳碎石基层,或水泥石灰土碎石基层,可有效延长路面结构疲劳寿命。沥青碎石基层并不是最理想的基层结构。考虑重载交通的影响,粉性土路基的最小填土高度应在2 m以上。当路基高度难以满足要求时,应加大地基的处理深度。高地下水位对基层和底基层,尤其是对底基层的疲劳寿命具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首先对路面设计指标进行分析,对重载沥青路面荷载图式进行研究,对重载沥青路面荷载图式进行阐述,然后分别探讨了交通参数、重载交通道路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及厚度计算,提出重载道路设计方法使用条件以及设计步骤.  相似文献   

13.
朱先智 《路基工程》2017,(4):180-184
按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和公路水泥混凝土设计规范的规定,选取深圳湾口岸深方货检区交通走廊为分析点,通过计算比选沥青混凝土路面、双层混凝土板水泥混凝土路面两种路面类型,分析不同路面类型对填海路基的适应性。经实践检验,选取的路面结构类型,能有效地降低填海区路基沉降对路面的影响,同时适应口岸区域流量大、重载、频繁启动的交通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从路基、底基层和基层、沥青面层三个方面分析了压实度与沥青路面耐久性的关系,指出了目前国家规范在压实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建议,提出了在当前重载交通下提高沥青路面耐久性的压实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薛万新 《公路》2015,(2):204-207
从百里风区大风危害分析研究了风向与路线夹角关系、风蚀路基设计、分离式路基及低路基缓边坡设计、沿线交通工程和交通标志结构计算设计、路基防风工程设计等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和设计,同时在百里风区高速公路成功实践;提高了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减少风害对交通的影响,达到安全、高效行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大中型、特大型车辆在交通运输行业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重载、超载现象的频繁出现,对我国当前的沥青路面产生了严重的损害。而基于重载交通设计理念新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出现,恰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的路面病害。本文在介绍重载交通设计理念的基础上,以神府高速公路为例重点研究了基于重载交通设计理念ATB-3施工技术的推广及其应用,以供施工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铁路路基基床设计国内外情况、及我国重载高速铁路路基基床设计,并借鉴公路路面设计提出关于强化基床设计的构思。  相似文献   

18.
在苏州地区采用低路基设计的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文尧 《公路》1999,(6):44-47
针对苏州地区经济发达,人多地少,用地矛盾突出的实际情况,对采用低路堤,以潮湿状态控制路基设计的可行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对各种干湿状态控制路基设计作了经济分析,指出了以潮湿状态控制路基设计可节约大量用地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结合朔黄重载铁路某一路基沉降病害段的现场调查,并通过室内外试验分析表明:病害段路基所用填料为砂黏土,水稳性很差,不适宜作为重载铁路路基填料;路基填土压实度偏小,压实标准(地基系数K30)低于80 MPa,不满足要求。路基产生过大沉降的原因主要有线路运营量上升,填料本身材质不适宜作为路基填料,另外施工质量也是导致路基病害的主要因素。同时,提出在路基沉降变形控制要求高的线路,填料的水稳性在设计与施工中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重载交通作用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出现的早期破坏现象,以使用期内总费用最经济为原则,通过正交试验和ANSYS软件分析组合式基层结构与材料等参数对设计指标的影响,并结合试验路工程探讨其在重载交通路面的适用性,进而提出满足重载交通需要的路面结构优化方案,使路面结构在设计使用期内不发生结构性破坏,从而达到提高路面使用性能和降低全寿命周期费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