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产品的要求也不只是代步工具那么简单,对于整车的乘坐舒适性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车内噪声是影响乘坐舒适性的重要指标。其中,排气噪声的优化对改善整车车内噪声品质,提高乘坐舒适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健 《客车技术》2014,(2):37-38
客车作为陪伴我们日常出行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其品质车内噪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诸多企业在产品的造型、性能、安全上下足了功夫,基本做到了同质化。而在提高客车乘坐舒适性,尤其是车内噪声控制方面,各家取得的成绩还不是很理想,与欧美日等汽车大国制作的客车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通过控制车内噪声,从而提高车内乘坐舒适性,提升产品档次和形象,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降低车内噪声的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林彬 《上海汽车》2006,(11):37-38
车内噪声水平是体现汽车乘坐舒适性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汽车档次,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世界各大汽车厂商将车内噪声的控制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传统的噪声控制技术,利用CAE工程分析和车辆试验测试,确定各声源对车内噪声的贡献值,在主要噪声传播途径上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配置具有吸声、隔声、阻尼特性的降噪材料的声学包,结果往往增加了汽车的整备质量,影响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等其他性能。新型降噪材料的出现以及主动控制技术的发展,为车内噪声控制技术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指出汽车传动系的扭转振动是产生车内振动噪声、降低汽车乘坐舒适性的重要根源之一;阐述了汽车传动系扭转振动的主要特点;对传动系中变速器、主减速器等主要零部件的扭振噪声的发生机理及控制方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5.
汽车车内噪声对汽车的舒适性影响较大,提高乘坐舒适性、降低车内噪声已成为汽车产品开发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文中对某国产轿车在怠速工况下发动机噪声对乘坐室内声场传递路径的研究,得到其发动机舱和驾驶室噪声信号,然后基于数字信号分析技术,对噪声传递路径进行分析研究。对该车乘坐室内多点声压进行了测量,并利用Matlab软件分析各测量点与驾驶员右耳声压的互相关性以及能量的传递,分析乘坐室内声场传递路径的识别方法,并且提出降噪措施。  相似文献   

6.
汽车噪声直接影响到乘坐舒适性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 ,人们对汽车噪声的要求越来越高 ,如何降低噪声成为汽车设计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轻型客车传动轴噪声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车内噪声水平是体现汽车乘坐舒适性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为了提高车辆的舒适性,世界各大汽车公司都对车内噪声水平制定了严格的控制标准,将车内噪声控制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传统的噪声控制技术,利用CAE(一种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和车辆试验测试,确定各声源对车内噪声的贡献值,在主要噪声传播途径上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配置具有吸声、隔声、阻尼特性的降噪材料的声学包,结果往往增加了汽车的整备质量,影响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等其他性能.而主动控制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降噪材料结构的出现,为降低车内噪声控制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悬架系统对轿车车内噪声的影响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轿车车内噪声直接影响其乘坐的舒适性,已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利用新车设计阶段所能获得的汽车车身及悬架系统基本参数,运用MATLAB&ANSYS软件对车内噪声进行预测,并就桑塔纳2000型轿车进行了建模预测及试验验证,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整车空调系统只有降温和采暖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乘客对车内环境的需求,人们对车内噪声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对一款风机低速运行情况下杂音较大的情况进行优化,提升人体主观舒适性。1问题来源品质部门反馈,某款搭载8kW、10kW后蒸的车型在后空调系统风机低速挡运行时噪声杂音较大,经现场整车排查发现,噪声为后蒸器上自带的风机在1~3挡低速运行时,风机存在刺耳低频杂音,影响乘客乘坐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有更高的要求。排气系统作为整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厂家对其NVH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车怠速工况下,车内的噪声与振动状态是影响整车噪声、振动及平顺性的重要因素,同时影响乘车舒适性。文章以某款车型为例,对车内噪声源及传递路径进行分析,确定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验证表明车内轰鸣声消除,噪声及振动明显减小,效果良好,为后续应对类似问题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刘辉 《客车技术》2010,(3):21-24
汽车噪声(车内和车外)水平不仅是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同时也是衡量汽车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国家法规对要求的提高以及人们对汽车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汽车设计者来说,对汽车的噪声源进行识别和对其噪声水平及品质进行改善,显得尤为重要。这里针对车外噪声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来识别关键噪声源,为下一步的噪声品质优化提供方向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乘用车室内噪声是影响汽车乘坐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从乘用车室内噪声模拟试验入手,通过客观生理指标的变化来评价汽车乘坐舒适性,实现对主观评价的客观化,尝试提出一种乘员烦躁度的客观—主观模糊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心率变异性分析中的LF、HF及LF/HF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车内乘客的噪声舒适度。随着噪声舒适度等级的降低,相应的HRV生理指标LFnorm均值,LF/HF均值大致递增,HFnorm均值大致递减,并且呈现一定的线性规律。  相似文献   

13.
《汽车电器》2023,(3):43-44
介绍一种基于主动降噪技术的汽车降噪头枕,在头枕内布置降噪扬声器,乘客的头部空间形成单独的定向声场,通过降噪算法,在头枕降噪扬声器中播放抑制噪声的音频,起到降低车内环境噪声的效果,提高车内环境声音舒适性。  相似文献   

14.
汽车发动机主动隔振系统自适应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国春  田彦涛  欧云  史文库 《汽车工程》2004,26(1):38-41,114
对压电作动器与液阻悬置组成的主动控制悬置进行了研究,采用前馈自适应控制对汽车发动机主动隔振系统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目前轿车上普遍采用的液阻悬置,主动控制悬置可以大大降低发动机在高速运转时向车身的振动传递,减小车内噪声,提高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15.
车内噪声主动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根据自适应噪声主动控制理论建立自适应有源消声控制系统,提出车内噪声信号识别和预测的神经网络方法。并用自适应有源消声系统对车内低频噪声进行主动降噪,同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对被试面包车在稳态工况下的试验研究表明,采用该方法能有效降低车内低频噪声,为进一步在汽车上实现车内噪声主动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噪声、振动和舒适性是衡量现代汽车制造水平的综合性技术指标,特别是对于轿车而言,车内噪声状况更是衡量轿车档次的标准之一。近年来,世界汽车业各大整车制造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对汽车NVH问题尤为关注。为了提高车辆的舒适性,各大汽车公司都对汽车的NVH水平制定了严格的控制标准,并将汽车NVH技术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车内噪声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噪声控制方法采用较大阻尼比的材料,利用隔声、隔振技术,进行结构优化设计来控制噪声,但往往与汽车轻量化的目标相矛盾,且效果也不十分理想。因此,车内噪声的主动控制技术成为近几年人们研究的重点。本文阐述了汽车车内噪声的产生机理和传统的控制方法,并对主动控制方法和仿真测试技术在汽车减振降噪领域的应用作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随着汽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NVH(噪声、振动、舒适性)特性越来越重视。文中就采用了试验与CAE相结合的方法,对燃料电池轿车车内低频噪声进行了分析,并为改进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9.
郑郧 《湖北汽车》1992,(1):12-18
本文介绍了评价室内语言清晰度的RASTI方法,探讨了RASTI法在车内噪声评价中的应用,认为RASTI法对车内谈话语言清晰度和噪声评价很有成效,可为进一步综合评价汽车的舒适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对汽车乘坐舒适性要求的提高,传统的A 声级已不能满足汽车噪声的要求,于是对汽车零部件声品质的研究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本文对某轿车摇窗机噪声抱怨,采用声品质心理声学客观参量进行分析评价,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数据分析和主观评价结果表明,优化方案解决了摇窗机噪声抱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