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电子海图和AIS的iPad移动引航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启兵 《航海》2015,(1):46-49
船舶引航对于海上运输和港口生产具有重要作用,传统引航系统大多采用笔记本电脑安装,携带不便、应用受限。本文综合应用电子海图技术、AIS技术、GPS技术、WIFI技术网络云服务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构建了一整套适合引航员便携应用的"口袋版"iP ad移动引航系统,分析了其系统构架,详细介绍了其电子海图数据显示应用、AIS数据显示查询、航路规划和编辑、船舶自主导航、安全报警等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引航在船舶及港口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保证引航的安全能够有效保障港口、船舶在航行过程中和航行的秩序,尤其是在天气较为恶劣的时候,为了有效避免此种不安全的因素影响到船舶的航行,引航员就要在船舶引领过程中使用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电子海图终端。基于此,本文就对港口引航过程中AIS技术的使用进行研究,分析AIS技术在港口引航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正全面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方针的实施,切实带动了经济发展步伐,与此同时,港口引航压力与日俱增,如何安全、高效率完成港口引航任务已经成为当前水上航运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AIS技术在港口引航中的应用优势,简要介绍了船载AIS的基本构成,概述了AIS技术在港口引航中的应用路径,旨在建设现代化的港口引航体系。  相似文献   

4.
正0引言第23届国际引航大会就E航海和引航员便携终端(Portable Pilot Units,PPU)作了数场专题报告,介绍航海发达国家的科研机构和引航机构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进行相关研究与应用实践,并介绍PPU的使用情况。PPU能大幅提高船舶引航作业效率,保障引航安全,改善引航员对航行态势的感知,满足E航海架构下引航对高效、精确、智能化的需要,是传统引航模式向现代引航模式或经验引航向数字引  相似文献   

5.
引航工作是国家行使主权的象征,同时也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为了保障我国引航的安全、高效,通过分析引航工作的实际需求,采用基于GIS的多层叠加显示模型和AIS、DGPS、数据融合等先进技术与水流监测仪、视频监控等先进装备,构建集调度排班、船舶动态查询、引航辅助技术于一体的引航综合业务信息平台.该平台通过广域网、局域网和AIS无线通信网接收来自各终端设备的实时数据,包括船舶动态信息、航道视频监控信息、实时水流信息等数据,并实时在平台窗口中更新显示,用户可以通过该平台查询船舶、锚地、泊位、水深、航标等与船舶引航安全相关的数据,为船舶安全引航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在船舶与港口生产中,引航是重要的工作环节,对整个船舶航行安全以及港口秩序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引航技术的不断革新,在现代引航中采用AIS技术,可以有效避免恶劣天气对船舶航行造成的影响,通过采取及时有效措施,对船舶进出港进行合理调配。本文通过对AIS技术的介绍,重点阐述AIS技术在港口引航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文中在分析了现有传统的船舶引航业务流程后,通过引入AIS、GPS、VDR、GIS、3G/GPRS等其他领域已经应用较为成熟的先进技术,结合现有船舶引航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新型船舶引航模式.该系统不仅有助于引航员上船使用,而且方便中控室监控整个港区的船舶引航情况,对于船舶航行安全和港口健康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AIS的新一代船舶引航信息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保障港口船舶引航的安全和高效,分析现有引航系统的不足,设计出一款集卫星遥感影像图、PDA嵌入式、WLAN无线通信、GPRS、AIS于一体的新一代船舶引航信息系统,经应用证明该系统功能强大、便携性好,能够为港口船舶引航作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基于AIS的港口船舶引航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沿海港口的特点及其船舶引航的需求,设计基于AIS的港口船舶引航系统。分析该系统的关键技术,并介绍了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经应用表明,系统将引航工作所需的各种信息在电子海图平台上直观综合显示,实现引航员显示终端轻便、无线携带,为引航员提供安全引航的技术保障。该系统特别适合引航工作和引航管理工作的需要,促进了引航调度管理和安全监督的信息化,有效地提高了引航工作的效率,保障船舶引航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前,A1S(船载自动识别系统)己在越来越多的船舶上配置,作为雷达的补充,为船舶之间避碰和自动交换信息提供了重要助航工具.AIS的技术发展及其广阔应用前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AIS在避碰、助航、搜寻、救助、引航、VTS等各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对航标AIS的原理进行了概述,并且分析了AIS作为助航设备应用在航标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根据我国沿海港口的特点及其船舶引航的需求,提出基于AIS的港口船舶引航系统的设计,介绍了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分析了系统的关键技术。经应用表明,系统将引航工作所需的各种信息在电子海图平台上直观综合显示,实现引航员显示终端轻便、无线携带,为引航员提供安全引航的技术保障。该系统特别适舍引航工作和引航管理工作的需要,有力地促进了引航调度管理和安全监督的信息化,有效地提高了引航工作的效率,确保船舶引航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王小春  吴寅松  骆曹飞 《船电技术》2022,42(3):28-29,33
通过对AIS广泛应用以后,商渔碰撞从明显下降到重新抬头的现实原因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为渔船研制装备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避碰预警终端的设想.对该终端的工作原理、相对完全依赖AIS的使用优势做了剖析,并针对不同情况初步探索了数据融合模型的要点.应用该类避碰预警终端,将避免完全依赖AIS预警带来的频繁无效预警及漏报警等等弊端...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高效、安全、便捷引航的需要,与现有主流引航系统相比,采用了基于ArcGIS的多层叠加显示模型和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DGPS差分全球定位系统、GPRS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数据融合等先进技术和设备构建的新型船舶引航调度与导航系统。此文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方案及相关技术,分析了系统的特点。该系统目前应用于福州港口的引航作业中,方便了引航员在福州各港区的船舶引航。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进出港口的船舶数量越来越多、尺度越来越大,加上不良天气的影响,使得引航工作量越来越大。为了实现在能见度不良的环境下安全引航,通过分析引航业务实际需求,研究并实现了船舶引航辅助系统。该系统综合应用了AIS技术、差分GPS技术、WIFI技术等先进技术,为引航员提供更加详细、准确、实时的靠泊动态数据,辅助引航员更好地控制引航作业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和作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船载AIS是一个通过VHF无线电自动在船舶之间以及船岸之间交换船舶信息和导航信息的系统,这些信息包括船位、航向、船名等静态和动态信息。整个系统是为海上交通控制和安全服务的。但是,我国船上安装的AIS设备的基本都是国外设备。通过对国外进口AIS系统主机与监控终端通信协议的解析,并结合实际需求详细设计了AIS监控终端。实现了监控终端对AIS收发机的控制以及AIS收发机发来信息的显示,整个设计符合AIS系统的要求。同时,对监控终端的硬件进行电磁兼容优化设计,提高抗干扰能力。现场运行结果表明,该监控终端长期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6.
由于长江口深水航道向外延伸或者大风浪期间引航接送作业区向里移到D18灯标附近,因此疏浚工程中挖泥船的AIS是否正确输入显得比以往更重要。通过AIS接收挖泥船广播的信息,发现大多数挖泥船在AIS输入、使用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文中提出了挖泥船在AIS中如何正确输入与使用的建议,以期能对管理和使用挖泥船的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引航员为来港的中外船舶提供引航服务,从而达到保障船舶安全的目的。近年来随着岸基雷达站、通讯技术、AIS技术的迅猛发展,交管中心对船舶的运动状态亦能基本实时掌握,本文从引航与交管的历史关系、法律关系、协作和沟通等四个方面作了阐述,希望引航与交管能加强合作,为港口提供更加和谐、安全的交通环境。  相似文献   

18.
林智坚  郭旭 《珠江水运》2013,(Z1):164-166
AIS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我国水域航行的绝大部分船舶均安装有AIS船载终端,AIS航标作为一种新型无线电助航设备,也得到了推广。本文以珠江口水域AIS航标布设为例,总结了6项AIS航标的基本布设原则,并提出了在使用管理AIS航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6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技术     
《航海》2014,(1):36-37
东海航保中心成功研发北斗AIS一体化船载终端 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成功研发出北斗AIS(船舶制动识别系统)一体化船载终端。目前.该终端已在海事航标、测量作业船上试用,最快有望于2014年上半年在商业船舶上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AIS船载终端的普及,AIS技术得到应用越来越广范的应用,它为船舶航行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利用AIS技术,构建内河的AIS桥涵标,可以是实物桥涵标的重要补充,它可以保证船舶在雨天、雾天等能见度很低的情况下航行时,通过AIS终端及时发现前方桥墩,避免碰撞,并通过电子屏幕上的显示,及时了解桥孔净高等通航数据,这将对内河船舶航行安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