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水路运输   1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国际海事组织正在积极推进以AIS二进制电文(电文6、电文8)为基础的AIS适用C的应用。为推进我国AIS二进制电文的应用,文中提出了AIS二进制电文中文显示系统的结构方案和设计流程并进行了AIS二进制电文显示技术的研发,最终实现了二进制电文的中文显示技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进出港口的船舶数量越来越多、尺度越来越大,加上不良天气的影响,使得引航工作量越来越大。为了实现在能见度不良的环境下安全引航,通过分析引航业务实际需求,研究并实现了船舶引航辅助系统。该系统综合应用了AIS技术、差分GPS技术、WIFI技术等先进技术,为引航员提供更加详细、准确、实时的靠泊动态数据,辅助引航员更好地控制引航作业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和作业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电子航标服务信息系统(E-ANSI)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信息技术在航标系统的应用,促使航标系统向信息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实现航标信息的实时监控与发布,为航海安全提供可靠保障。根据国际航标协会(IALA)提出的电子航标服务信息系统(E-ANSI),研究航标遥测遥控技术、基于Internet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的助航信息实时发布技术,实现符合国际航道组织(IHO)S-57、S-52标准电子海图的航标信息显示与管理,及AIS信息显示的一体化航标助航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其中最重要的是海洋权益的维护。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海上航运日益繁忙,南中国海作为我国海上运输的重要通道,是我国粮食和能源水上运输的生命线,近95%以上的贸易和近100%的海上原油进出口依赖这条运输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保证南中国海水域船舶正常航行显得十分重要。南中国海同时也是我国渔船进行外海捕捞作业的重要水域,具有特殊的国际地位,其海洋权益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文章简要介绍了INMARSAT-F系统的业务、终端和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虚拟航标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航标是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电子海图和AIS等现代高新技术的新兴航标应用技术。文章主要介绍了虚拟航标的定义、优点和局限性,指出了虚拟航标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可供航海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IMO决议,2010年1月1日起,AIS-SART作为搜救寻位装置之一可以在船上配备,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此文介绍AIS-SART产生的背景及其组成和工作原理,分析AIS-SART与雷达搜救应答器(SART)的区别,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基于AIS的虚拟航标信息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武财  张杏谷 《中国水运》2006,4(11):126-127
提出基于AIS的虚拟航标信息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该系统对保证船舶正常的航行安全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IMO(International Mariti me Organization)对船舶配备AIS(Automatic Indentification System)设备强制性要求的实施,世界沿海国家AIS基站建设迅速发展,AIS的应用日益普及。利用AIS资源,建立广泛共享、实时服务的船舶助航信息服务新体系将有助于船舶的航行安全。研发AIS基站网络系统收发接口、AIS服务器及数据库、AIS信息WEBGIS(Web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平台,实现以符合国际I HO-S57标准电子海图数据为基础,叠加实时的AIS信息,运行于互联网上的AIS信息WEBGIS平台。用户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登陆互联网,在通用的网络浏览器上,可以方便、及时地浏览、查询和获取AIS及船舶助航信息。同时管理部门可用该平台通过AIS基站播发AIS安全信息及航标动态信息。  相似文献   
10.
北斗导航系统与GPS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此文阐述了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与GPS系统作了比较,有助于对北斗导航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