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初显对世界汽车市场的重大影响力,显现了大国的市场优势和对跨国公司的战略性意义,许多跨国汽车公司都认为中国市场是一个战略市场,中国市场已经成为许多跨国汽车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博威格起重设备(深圳)有限公司事业部(以下简称“博威格”)进人中国市场已经多年,他们的产品品质已经受到了中国客户的肯定,在2014年,博威格在中国市场推出了全新的十分具有竞争力的拉臂钩产品,同时跟三一紧密合作,升级了博威格的服务平台,对于今后他们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中华汽摩配》2005,(10):46-46
2003年火爆的中国汽车市场给所有已经进入或打算进人中国汽车行业的投资者们巨大诱惑,然而,2004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又给了所有汽车行业参与者一剂清醒剂,大家开始意识到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开始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地向“买方市场”迈进。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的小型车市场刚刚有起色的今天,各个汽车品牌都带来了它们的精品小车。且不说奔驰Smart和菲亚特500在北京车展宣布进入中国,丰田也带来了其全球小型车Yaris(中国称雅力士)。回过头来看,此时中国的小型两厢车市场这块肥肉却已经让Polo和飞度咬去了大半边,不仅暗自佩服这些厂商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洞察力。如今,广本已经对中国市场投放了第二代飞度,其节奏之快、手法之高明让其竞争对手汗颜。  相似文献   

5.
项明 《汽车与配件》2005,(48):22-25
如果说2003年前中国的乘用车市场掀起了一波又一波中外合资的大戏引起了全球汽车产业的瞩目,那么2003年后外资对中国商用车市场的进入似乎不是那么引人注目。但是如果我们细细观察,就会发现在不知不觉中外方已经在中国商用车领域特别是前景看好,利润最高的重货市场布下了重兵,一场重货市场的中外争夺战已经展开……[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陈杰 《轿车情报》2014,(1):24-31
中国已经成为跨国车企最重要的战略市场,在过去一年推出的新车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中国特供”,专为中国打造的车型,中国专属配置成为了最吸引人的亮点。那2014年又会有哪些新车值得关注?其中最有可能进入中国市场或者已经宣布在中国市场销售的车型又有哪些?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那些新车。  相似文献   

7.
在上半年,已经有众多以性能为卖点的进口车进入了中国市场,迎合了中国汽车市场的逆势繁荣。但它们不是主流,如果考虑长远的市场发展,小排量汽车还是显得更有前途。  相似文献   

8.
《轿车情报》2011,(2):230-230
中国市场的魅力已经深深地打动了法拉利,自2004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6年来的飞速发展与中国消费者和法拉利固有的文化共鸣时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商用车出口效益明显提升 2007年国内商用车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6月份商用车市场销量累计1289185辆,同比增长25.89%。相比国内市场,中国汽车市场整车国际贸易继续显示出了强劲的增长态势,汽车国际贸易再呈活跃,“中国制造”的海外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稳定、高速、持续”的增长期,中国商用车市场出口市场增长率“显高”;  相似文献   

10.
季清愉 《车时代》2011,(8):20-21
有心人会发现,近一个时期中国汽车市场上正在上演着一场“贵族间的本土化战争”。 尽管限购让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势头有所减缓,但中国豪华车市场的持续升温始终显示出中国汽车市场的潜力,由数据表明,中国在2011上半年,已经成为了奥迪全球最大市场以及宝马、奔驰全球第三大销售市场。  相似文献   

11.
1.中国渐成零部件出口基地 从2001年以来,德尔福在华的业务量已经由初期的9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19.2亿美元,而且这个市场还在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为了与中国的市场地位相适应,德尔福也在中国建立了研发中心,从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德尔福目前在中国的投资总额已经超过5亿美元,中国不仅仅是德尔福的生产基地,还是出口基地,因此,对于新产品研发的继续投入将是未来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本土汽车市场巨大的发展前景,以及低成本产品的竞争优势,使外资早对其垂涎欲滴。目前,世界“6+3”格局中的汽车寡头们已经全部进驻中国,中国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实质上已经演变为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先入者要守住阵脚,迟到者要后来居上,从整车营销、零部件、汽车金融、后市场等多方面搅动中国车市,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攻势,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而争的不可开交。  相似文献   

13.
阿菲尼亚(Afflnia Group)来了。这家2004年从德纳(DANA)独立出来,在美国汽车售后市场服务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的公司终于来到了中国。中国的汽车售后服务市场已经发展了10多年的时间了,阿菲尼亚带着它的成熟产品敲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作为一个迟来者,如何看待中国汽车售后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汽车与配件》2005,(50):42-43
中国非国有性质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高速成长和市场扩张能力,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内部不容忽视的事实。虽然当初华尔街的银行家们带着第一笔资金注入中国的时候,就已经尝试涉足中国非国有汽车零部件企业,但那只是风险基金的投机行为。而今天国内外汽车界对非国有企业的关注,已经突破了对高额利润的追求。我们该问的问题是:这些企业现在占领了多少市场?10年后他们将占有多少市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临近年关岁尾,2006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全然没有了悬念,汽车市场继续平稳较快发展,分析2006年车市特点,我们不难发现,汽车市场呈现六大亮点。  相似文献   

16.
2011年的中国重卡市场全面回落,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如果把中国重卡市场比作一台粗糙而动力强劲的机器,现在这台机器已经到了该保养维护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7.
林森 《汽车杂志》2004,(5):76-78
依维柯将“都灵V”新型商旅车率先投放中国市场,不是单纯拿目前已经投放欧美市场的产品在中国复制,而是要用最新的产品攻占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8.
森林 《汽车情报》2005,(36):13-17
临近年关岁尾,2005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全然没有了悬念——不温不火,平稳发展已成定局。从2005年车市特点已不难看出,在2003年开始显露苗头的汽车买方市场正在加速形成,中国汽车市场已进入了一个转型的时期,市场变数进一步增大,各种相关因素都将影响中国车市今后的走向。  相似文献   

19.
《轿车情报》2013,(12):272-273
近年来,中国的SUV市场赢得了令人瞩目的市场表现,消费者对于SUV的认知已经不再只停留于其优秀运动性能或高油耗特性,  相似文献   

20.
蓝河  王伟 《车时代》2009,(3):70-75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和中国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对于一些“老外”来讲,拥有一个响亮帅气的中国名字已经成为了新一种时尚,连大众汽车公司历史上最成功的跑车——Scirocco也在登陆中国市场的同时,给自己起了一个正式的中国名字——尚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