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船舶搁浅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搁浅事故会引起船体破损、环境污染和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本文从船舶搁浅力学、搁浅频率评估和破损船体剩余强度等方面阐述了船舶搁浅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和总结了实船事故调查、试验、数值模拟和简化解析等方法;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船舶搁浅事故会引起船体破损、环境污染和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本文从船舶搁浅力学、搁浅频率评估和破损船体剩余强度等方面阐述了船舶搁浅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和总结了实船事故调查、试验、数值模拟和简化解析等方法;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船舶碰撞和搁浅研究综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碰撞和搁浅是引发船体破损、环境污染和人员伤亡等灾难的主要原因,本文从船舶碰撞才搁浅力学,破损船体剩余强度,外板破裂准则和耐撞性结构设计等方面阐述了船舶碰撞和搁浅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和总结了实船事故调查,实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船舶搁浅事故会引起船体破损、环境污染和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研究船舶搁浅,不仅有利于海上生命安全、防止海洋污染,还可为船体结构的抗冲击设计及规范航运繁忙区域中船舶的航速、操作规程提供一定的依据.本文用数值仿真法研究了船舶高能搁浅中的内部力学问题,分析了典型双层底结构的损伤变形、受力和能量耗散等结果,提出了一种新式的抗搁浅YF双层底结构,并与原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损伤变形集中于结构与礁石相接触的区域,高能搁浅内部力学问题的研究可以主要考虑局部的船体结构;肋板的存在显著增加了船底结构的抗搁浅能力;高能搁浅过程中,由于垂直方向的接触力,礁石对双层底的垂向贯入量会略有减小;当纵桁远离搁浅区域时,它的吸能能力无法发挥,抗搁浅作用很弱;YF双层底结构比原结构具有更大的吸能能力和抗搁浅力.  相似文献   

5.
王宁  鲍君忠 《世界海运》2008,31(3):15-16
船舶搁浅是海上应急处置中相对常见的险情之一。船舶搁浅后船员需要根据当时的情况采取适当的船体固定方法以便船舶能够顺利脱浅。为此笔者介绍常见的船舶搁浅方式、常用的固定船体的方法,重点介绍固定船体的时间、方式等。  相似文献   

6.
船舶碰撞和搁浅后剩余强度可靠性评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船舶发生碰和搁浅后,一方面是船体结构承载能力的削弱;另一方面是船舶浮态和外载荷分布的显著变化。基于这样的事实,本文给出了破缶船体外载荷和非对称弯曲极限强度分析方法,比较了基于横剖面模数和基于极限强度的剩余强度衡准,并给出了破损船体结构安全性评估的可行性方法。根据本文提出的方法,对65000t散货船在完整状态以及碰撞和搁浅后的船体结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并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船舶软搁浅是指船舶搁置在由较软粘土构成的海床或者在柔软的浅滩上的事故。航运业的发展与船舶的大型化趋势使船舶发生软搁浅的风险大大增加,研究船舶的软搁浅性能对船舶设计与制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选取典型的软搁浅场景,以12,000DWT油船舱段结构为分析对象,研究舱段结构在搁浅过程中的变形、吸能、加速度响应等性能参数。通过系统分析不同速度对船体结构的搁浅性能的影响,全面分析其搁浅性能。本文的相关结论可以为分析船舶软搁浅事故及设计抗冲击舱段结构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ABS和DNv规范关于剩余强度规范要求,对船舶碰撞与搁浅的破损部位和范围的假定,考虑了发生碰撞与搁浅破损后,其船体梁剩余有效剖面的非对称性和可能发生不同程度倾斜的情况,采用结构共同规范(CSR)中的逐步破坏分析方法和船体梁非对称剖面计算模型,分别计算了散货船和油船破损船体在两种破损模式和不同倾斜情况下的剩余极限强度,并对不同破损范围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为协调结构共同规范(HCSR)的制定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虽然对搁浅事故造成的破坏后果已有所了解,但可被设计者用来来评估船舶发生搁浅时船体强度的工具却非常少。本文提出了一种发生搁浅事故时预报船底强度的简化方法。船体的结构单元在船舶长度方向呈现周期性布置的特征,因此,船舶搁浅过程产生的船体变形阻力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呈现纵向周期性的特征。对于船底的主结构单元,本文主要考虑以下四种破坏模式:横向结构的拉伸破坏、船底板的凹陷破坏、撕裂破坏以及蛇腹形撕裂破坏。将用于这些特定破坏模式的计算公式组合起来,建立了预报船底强度的简化方法。对照一系列大尺度搁浅试验结果以及某实际发生的搁浅事故对所提出的简化预报方法加以校核,证明所提出的预测方法是正确的。该方法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在于万一发生船舶搁浅事故时能采用这种方法通过手工计算来预报船体的强度。  相似文献   

10.
对船舶软搁浅问题,海底行为、船体以及周围海水的耦合是很强的,Lenselink,Thung和Mizukami等人所进行的理论分析已经表明,可采用结构或流体单元来描述船体、海底以及周围海水的行为,用求解联立方程组的方法来解决此类软搁浅问题。然而,为了对搁浅问题总的力学行为有更深入的理解,将这类问题划  相似文献   

11.
小水线面双体船(SWATH)的搁浅强度、潜体碰撞性能与防撞设计是SWATH有别于常规船舶的关键技术。通过对SWATH的吃水特性进行研究,指出SWATH深置于水中的潜体极易与海底擦碰或搁浅,引起搁浅强度问题。分析SWATH的自身结构特点、航行与锚泊过程,提出SWATH可能的两个潜体整体搁浅、两个潜体多点搁浅、两个潜体两点搁浅、单个潜体整体搁浅、单点搁浅。对进入每一种搁浅模式的过程进行力学行为分析,将船舶的搁浅过程划分为接触阶段和搁浅阶段。接触阶段一般会使SWATH潜体局部凹陷或破口,亦有可能出现整船性的损伤:支柱断裂或显著塑性变形、连接桥断裂或连接桥显著塑性变形等。在搁浅阶段,搁浅处船体被抬升可能造成SWATH整船的结构破坏、局部受损结构的“继续破坏”。研究了SWATH搁浅后保证整船结构完整性和结构不变性的能力、抵抗局部受损结构“继续破坏”的能力。提出应采用的搁浅强度研究方法和思路并对某SWATH实船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2.
孙斌  胡志强  王晋 《船舶工程》2015,37(1):45-49
针对双层底油轮搁浅于台型礁石的事故场景,通过对船底构件结构损伤机理的分析,提出一套结合船底结构损伤程度推算方法和Smith方法,评估损伤后船体剩余极限强度的解析计算预报方法。研究中应用数值仿真技术,模拟了船舶搁浅过程中的结构损伤及搁浅后船体极限承载过程,并与解析预报方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对搁浅损伤后船舶剩余强度的解析预报方法准确性较好,对船舶双层底耐撞性结构设计和安全性评估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船舶搁浅于刚性斜坡数值仿真的模型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显式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已逐渐成为研究船舶搁浅问题的重要方法,但其模型化技术是实现数值仿真的关键。本文将搁浅船处理为可变形结构,用弹塑性材料模拟并进行整船建模,斜坡处理为刚体,用刚性材料模拟,船舶与斜坡之间定义为主从接触,船艏定义为自接触。通过仿真计算,获得并讨论了搁浅过程中的船体运动情况、搁浅接触力曲线、能量转化及船舶损伤变形情况。算例表明本文的模型化技术可以用于船舶搁浅的仿真计算。  相似文献   

14.
刘峰  王自力  崔维成 《船舶》2006,(3):24-27
文章用数值仿真法研究了船舶结构搁浅中的内部力学问题,分析了典型双层底结构的损伤变形、受力和能量耗散结果。研究表明,损伤变形集中于搁浅的区域,搁浅力学问题主要考虑局部的船体结构;肋板的存在显著地增加船底结构的抗搁浅能力,使礁石的垂向贯入量会略有减小;当纵桁远离搁浅区域时,它的吸能能力无法发挥,抗搁浅作用明显削弱。  相似文献   

15.
船舶搁浅触礁的原因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搁浅与触礁是重大海事,也是船舶倾覆、全损、严重污染的导因,本文对搁浅、触礁进行了分类,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对80艘船搁浅触礁资料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航行搁浅和锚泊搁浅的基本原因。根据船舶搁浅触礁的因果关系,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防止举措,并提出了为减少搁浅触礁事故,而改善“物”的条件,即:推广“一点锚泊法”;革新船舶锚设备;装备自动避浅系统。  相似文献   

16.
5.4.1 概述 船舶在海上航行时,由于碰撞、搁浅、触礁、风暴或战争等原因造成船壳的破损.当船舶水下部分遭受破损后,大量海水将灌入船体内部.如果不能阻止进水的范围,海水就会任意流动和增加,使船舶倾斜,同时使船舶浮力减少,致使船舶沉没.  相似文献   

17.
叶邦全 《船舶》2008,19(6):59-62
船舶在海上航行时,由于碰撞、搁浅、触礁、风暴或战争等原因造成船壳的破损。当船舶水下部分遭受破损后,大量海水将灌人船体内部。如果不能阻止进水的范围,海水就会任意流动和增加,使船舶倾斜,同时使船舶浮力减少,致使船舶沉没。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设计及建造船舶时,除了甲板及船壳应保持水密外,还用水密舱壁将船内部分隔成许多独立的舱室,  相似文献   

18.
船舶搁浅事故是指船舶搁置在浅滩上,造成停航或者损害的事故。船舶搁浅的位置通常是住航道附近或港区水域,船舶损坏的部位和损坏程度不易确定,可能会造成船体、螺旋桨、舵的损坏;可能造成燃油或其它污染物的泄露;可能会因为危险货物的泄露而引发污染、火灾、爆炸等连带危险;受潮流或风浪、底质等因素的影响可能造成船舶断裂或倾覆;在航道或港区可能会影响其它船舶的安全航行和作业,导敛连锁事故的发生。对船舶搁浅事故所引起的危险或潜在危险,必须抓住有利时机,及时采取有效应急措施,以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或消除可能带来的对人命、财产和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海事消息     
《航海科技动态》2008,(5):42-43
国际海事组织(IMO)近日宣布,将从2009年1月1日起,提高新建客船和货船的海损保护标准,所有建造的新船都应遵守新技术设计规范,以确保更高水平的破舱稳性。新规范明确规定,新造船舶必须具备延伸至整个船体宽度的双层底,只有通过计算能证明船舶搁浅时的安全性达到类似水平,才允许采用无双层底船舶设计。基于目前的海损统计数据,新规范将先前的破损风险评估概念进行了扩展,这对于目前正在设计中的客船与货船.需要重新进行范围广泛的破舱稳性复核计算。新规范还要求。船东应为船上提供专用的破损控制信息,  相似文献   

20.
板的切割是船舶高能搁浅过程中的主要能量吸收机制之一,船壳板的破裂会导致货物泄露、船舱进水等严重后果。本文对船舶搁浅过程中的礁石切割加筋板问题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比较分析了全纵向加强的板、全横向加筋板以及纵横向加强的板在切割过程中的损伤变形、切割力、能量耗散等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