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新疆地区4种常用沥青为例,应用BBR试验仪器,通过对RTFOT试验前后沥青低温性能指标的对比分析,得出4种沥青短期老化前后低温性能的排序,及改性沥青对短期老化的敏感性大于基质沥青,且短期老化对沥青松弛性能的影响大于对沥青劲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模拟沥青不同老化时间制备试样,研究其红外谱图的变化规律,通过选取羰基、亚枫基峰面积与沥青特征峰面积的比值变化来评价沥青的老化性能;结合不同老化时间沥青性能指标的数据,关联沥青老化时间和沥青性能衰减的关系,为沥青质量现场控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受光照的影响,对三种级配类型及四种沥青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氙灯加速老化试验.用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紫外光老化前后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的变化分别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抗紫外光老化能力.结果表明木质素纤维能够有效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及抗紫外光老化性能.不同级配类型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抗紫外光老化性能各有差异:密级配受影响程度最小,半开级配次之,开级配最差.这些特点可以为沥青混合料紫外光老化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也为紫外线辐射强烈的西部地区沥青混合料的评价与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老化前后硬质沥青的动态力学流变性能并对高温性能进行比较,采用DSR对流变性能进行分析,利用车辙试验对其高温性能与4%抗辙裂剂改性沥青进行比较。研究表明:G*回归得到的GTS证实老化前后硬质沥青的温度敏感性均低于SBS改性沥青和基质沥青;在实验温度内,老化前后硬质沥青的黏弹性变化趋势相似,温度升高使得材料的弹性作用减弱,黏性行为增强,但老化后沥青黏性行为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的温度高于老化前,表明老化提升了硬质沥青的弹-黏转变温度。车辙因子、动稳定度的对比结果为:老化后硬质沥青硬质沥青抗辙裂剂改性沥青,两者综合证实了硬质沥青具有优异的抵抗高温变形的能力,其可以作为原料或改性剂用于南方等高温地区沥青路面的铺设及抗车辙剂类产品的研发。  相似文献   

5.
针对纳米二氧化钛(TiO_2)对沥青老化性能的影响研究,以不同掺量的TiO_2分别对克拉玛依90#沥青和胶橡沥青进行改性,通过TFOT短期热氧老化和紫外线老化试验,宏观上用常规指标评价两种沥青老化前后的物理性能变化,微观上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法精确计算沥青老化前后的羰基、亚砜基官能团含量,以羰基指数(I_(C=O))和亚砜基指数(I_(S=O))作为定量分析沥青老化行为的指标,通过分析沥青官能团指数及其与宏观性能之间相互对应的关系规律表明:掺量为1.5%的TiO_2能明显提高橡胶沥青的抗短期热氧老化和紫外线老化性能,经质量分数为3%的TiO_2改性后的克拉玛依90#基质沥青有较好的抗紫外线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6.
黄芳 《湖南交通科技》2006,32(2):11-13,71
通过对不同老化程度的沥青及经采用三氯乙烯溶解,再用旋转真空回收仪回收得到的沥青进行系统的试验,获得了不同老化程度的沥青在回收前后的各项性能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旋转真空回收仪回收沥青时对沥青的老化程度的影响较小,可以忽略,可据此来评价沥青的老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给出彩色沥青制备参数,自行制备了红色、黄色、绿色、蓝色4种彩色沥青。对4种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进行检测,并计算了T1.2和T800,以评定彩色沥青胶结料的高、低温性能。采用RTFOT和PAV试验模拟沥青的短期和长期老化,检测试样老化前后的三原色模式(RGB),定义了色彩鲜艳度指数评定彩色沥青的色泽耐久性。结果表明:染料的掺入使得无色沥青的高温性能得到提高,蓝色沥青增加幅度最大,红色最小;低温抗裂性能变化趋势正好相反;经RTFOT老化和PAV老化后,4种彩色沥青色彩鲜艳度削弱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蓝色黄色红色绿色。蓝色沥青色泽耐久性最差,绿色沥青色泽耐久性最好;蓝色沥青的色泽老化主要集中短期老化阶段,即混合料生产拌和阶段;绿色沥青老化过程主要集中于长期老化阶段。  相似文献   

8.
通过高温温度扫描试验、BBR低温蠕变试验对粉胶比为0.6、0.9、1.2的90#基质沥青胶浆、SBR改性沥青胶浆及PPA/SBR改性沥青胶浆紫外老化前后的高低温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高温车辙试验及低温小梁弯曲试验对其紫外老化前后的沥青混合料高低温性能进行分析,同时引入沥青胶浆的车辙因子老化指数ASTA、蠕变劲度老化指数SAI、蠕变速率老化指数mAI,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老化指数DAI、弯曲劲度模量老化指数SBAI对沥青胶浆及沥青混合料的抗紫外老化性能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紫外老化会提高沥青胶浆的高温抗变形能力,而显著降低沥青胶浆的低温抗裂性。而对于沥青混合料而言,紫外老化劣化了90#基质沥青混合料及SBR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提高了PPA/SBR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而低温抗裂性在紫外老化后均出现了明显下降,但PPA/SBR改性沥青混合料紫外老化前后都具有最佳的低温抗裂性能。说明PPA的掺入有效提高了SBR改性沥青胶浆及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变形能力、低温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9.
针对两种老化程度不同的废旧沥青混合料,分别进行不同RAP质量分数的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并进行再生沥青混合料劈裂强度和间接拉伸疲劳试验,并通过加速老化前后疲劳特性的变化,对比分析不同RAP材料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疲劳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RAP老化程度严重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劈裂强度大于RAP老化程度较轻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劈裂强度.RAP材料老化越严重,其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越短,对应力的敏感性也就越低.  相似文献   

10.
选用纳米TiO2对沥青进行改性.采用自制紫外光源环境箱对基质沥青和改性沥青进行紫外线光老化试验,根据光老化前后沥青性能指标的变化,研究纳米TiO2对提高沥青抗光老化性能的作用.结果表明,紫外光照射后,改性沥青的低温延度明显高于基质沥青,且光照前后软化点的变化率也低于基质沥青,说明掺入纳米TiO2能明显提高沥青的抗光老化...  相似文献   

11.
选用纳米TiO2对沥青进行改性。采用自制紫外光源环境箱对基质沥青和改性沥青进行紫外线光老化试验,根据光老化前后沥青性能指标的变化,研究纳米TiO2对提高沥青抗光老化性能的作用。结果表明,紫外光照射后,改性沥青的低温延度明显高于基质沥青,且光照前后软化点的变化率也低于基质沥青,说明掺入纳米TiO2能明显提高沥青的抗光老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试验针对5 h、20 h和70 h的3种老化沥青分别恢复其性能,主要过程分为三步:先进行沥青老化试验;对老化沥青进行再生;对再生后的老化沥青进行改性。采用的改性剂为sasobit和TPS。经过本次试验发现,再生剂对老化沥青的针入度有一定提升,通过sasobit和TPS的对比可以看出,TPS能够显著提升老化沥青的低温延度。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热氧老化条件对沥青老化特征的影响,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凝胶渗透色谱仪,并结合宏观性能试验,对7个不同品牌或批次的基质沥青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老化前后沥青样品的特征吸收峰位置相同,仅在吸收峰峰强和峰面积上存在差异;沥青的热老化会导致沥青的芳香官能团和亚砜基官能团指数明显增大,其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的增加。沥青老化前后的宏观性能的变化与亚砜基官能团和重均分子量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老化对沥青结合料粘弹性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沥青结合料的老化是影响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应用旋转薄膜烘箱(RTFO)对沥青进行短期老化,通过压力老化仪(PAV)对经RTFO短期老化的沥青进行不同时间的老化,对老化沥青进行系统试验,研究老化对沥青结合料粘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老化使沥青结合料的粘性逐渐降低,增强了沥青结合料的抗变形能力(高温稳定性),但抗疲劳开裂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5.
利用室内紫外线加速老化系统,在确定紫外线对沥青薄膜的老化作用后,采用不同种类的紫外线吸收剂对沥青的抗紫外老化性能进行改善。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同一种添加剂在不同剂量时对沥青性能的改善程度各不相同,且某些添加剂在合适剂量时对沥青抗紫外线老化性能有着显著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红外光谱(IR)分析的方法,对基质沥青和不同程度的老化沥青进行了试验,从物质微观方面分析了沥青的微观结构及分析了老化的成分变化。研究表明:沥青热老化作用下,沥青发生吸氧氧化,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吸氧老化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老化对温拌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分别对70#沥青、泡沫温拌70#沥青、橡胶沥青、温拌橡胶沥青在未老化、短期老化、长期老化三个阶段的高温性能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温拌沥青粘度的长期老化指数大于短期老化指数,短期老化在沥青结合料的整个老化过程中所占比例约在60%~90%,经过短期老化及长期老化后,温拌沥青的高温性能得到提高。温拌技术会降低沥青的抗老化性能,并且老化对泡沫温拌沥青高温性能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吴耀东 《北方交通》2007,(1):45-47,54
沥青结合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通过对8种沥青结合料经PTFO老化前后进行动态剪切流变试验测定的车辙因子评价沥青结合料的高温性能,车辙因子越大,沥青结合料的高温性能就越好。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沥青组分对沥青抗老化性能的影响,选取5种沥青对其组分进行分析,并通过针入度、软化点及DSR等试验研究沥青老化前后性能变化规律,进而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沥青组分对其抗老化性能影响主次,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后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各因素对沥青抗老化性能影响趋势。结果表明:建议采用老化沥青残留物软化点增值、相位角比和复数模量比从不同角度反映沥青抗老化性能;饱和分+芳香分、芳香分和饱和分含量是影响老化沥青残留物软化点增值及复数模量比的主要因素,且三者影响程度依次降低,而沥青质是影响老化沥青残留物相位角比的主要因素;可按饱和分+芳香分、芳香分和饱和分顺序依次选择三者含量低或选择沥青质含量高的沥青提高其抗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20.
抽提回收过程对沥青老化程度评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老化程度的沥青先采用三氯乙烯溶解,再用真空旋转回收仪回收,然后对沥青进行系统的试验,获得不同老化程度的沥青在抽提回收前后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粘度等常规指标以及动态剪切模量、相位角、低温弯曲蠕变劲度、低温抗拉强度等性能指标,通过分析各项性能的变化研究抽提回收过程对沥青老化程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老化程度的沥青在经过抽提回收过程后,其各项性能指标的变化均较小,排除试验误差的影响,采用真空旋转回收仪回收沥青时对沥青的老化程度的影响可以忽略,因此可以用于评价沥青的老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