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复杂环境条件下地铁隧道下穿燃气管线加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铁隧道掘进对地下管线的影响已成为当前地铁工程中的重点问题.结合深圳地铁5号线深民区间隧道下穿梅龙路燃气管线的工程实践,基于现场量测结果,找到了前期地表沉降规律,分析了隧道开挖对燃气管线的影响.针对地表和管线沉降过大可能引起燃气管线破坏的实际情况,按照管线埋置深度,提出了分级控制地表和管线沉降的措施:对于埋深较浅段,采取了明挖加固法;对于埋深相对较大段,采用地表加固和洞内加固相结合的方法.现场监测结果表明:保护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地表和管线的沉降量,确保了燃气管线的安全,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详细介绍了某城市特大型地下停车场出口隧道工程的设计内容,包括隧道总体布置及隧道结构设计、基坑支护方案、隧道装饰设计、隧道附属设施设计等,对于今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起到一些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缓解城市市区的交通压力,城市地下快速路建设日益广泛。针对杭州文一路地下通道中间匝道建设中面临的城市环境保护难题,对原方案进行优化设计,调整匝道及工作井布置方案和出入地面交通组织,提出剪刀叉匝道方案。该方案结合隧道断面压缩、工作井布置等各方面条件,对隧道中段明挖区间内的2对平行匝道布置形式进行优化。优化方案将传统地下快速路匝道明挖段基坑开挖长度由860 m减少到685 m,有效减少地下通道施工对周边建构筑物、交通、居民的影响,更有利于交通安全,可为类似条件下的地下通道匝道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参考国内已建地下轨道交通区间隧道埋深的分布,结合泉州市线路区工程地质条件及周围建(构)筑物的具体情况,在对地下管线埋深做详细调查的基础上,考虑地下空间长远规划利用,确定出泉州市地铁适宜埋深,为其进一步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锦赤铁路鹰窝山隧道下穿重载运煤公路,由于公路损毁严重,需要压实重修。下穿公路段埋深较小,需要考虑隧道施工阶段地面压路机动荷载作用下支护结构的动力响应。通过分析单轮振动压路机的压实机理,确定了压路机作用于压实层的振动荷载。建立数值模型,分析了不同埋深条件下隧道支护各特征点的内力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隧道埋深较小时,振动荷载对拱顶弯矩的影响占据主导作用;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加,振动荷载的作用减弱,围岩压力的作用逐渐增强。对于单线铁路隧道,当隧道埋深小于8m时,必须考虑振动荷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引起衬砌结构的不均匀沉降,威胁着隧道的安全运行。为全面分析地铁隧道衬砌特性,采用有限元法,通过大型有限元软件 ANSYS,结合荷载结构法,对地铁明挖隧道进行仿真分析。同时,对明挖隧道衬砌结构的设计进行力学分析,通过对衬砌结构变形图、剪力图、弯矩图、轴力图的分析以及对变形、衬砌结构混凝土的验算等,评价结构安全性,并提出相应的构造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引起衬砌结构的不均匀沉降,威胁着隧道的安全运行。为全面分析地铁隧道衬砌特性,采用有限元法,通过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结合荷载结构法,对地铁明挖隧道进行仿真分析。同时,对明挖隧道衬砌结构的设计进行力学分析,通过对衬砌结构变形图、剪力图、弯矩图、轴力图的分析以及对变形、衬砌结构混凝土的验算等,评价结构安全性,并提出相应的构造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随着国民对环境品质要求的提高以及工程技术的不断成熟,地下空间的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地下道路、地铁已成为综合解决交通难题和提升城市环境的有效途径,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也正在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那么,对于城市地下道路,如何在本就有限的地下走廊中,处理好与地铁、地下空间开发和地下管廊等地下设施的空间关系、建设时序成了关键问题。这要求城市地下道路更多采用集约化的布置,  相似文献   

9.
明挖隧道往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 由于水具有无孔不入的渗透特性, 使得该类隧道防水工程的质量较难保证的情况下, 渗漏是容易出现的问题。 文章以杭州某公路兼顾城市道路地下明挖隧道工程为例, 从防水理念、 混凝土自防水、 变形缝防水及隧道内渗漏水引排等角度总结分析了公路矩形明挖隧道防排水体系设计关键技术要点, 期望通过本文能够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隧道项目为海岸滩涂围垦区内,与海边滩涂围垦、永久海堤同步建设并采用堤隧结合方式的软土明挖新型隧道型式。设计需重点考虑施工围堰下的基坑施工、欠固结的海积淤泥的加固、围垦较大附加荷载、隧道较小附加荷载等带来的海堤与隧道稳定,横向、纵向不均匀沉降及软土的长期工后沉降等问题。基于上述技术特点,文章对G228 宁海西店至桃源段公路工程的控制性工程——西店湾海底隧道的相关工程设计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依托南京建宁西路过江隧道工程,对盾构段和明挖段典型断面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内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10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作用下,隧道盾构段与明挖暗埋段静力荷载为控制工况,其所产生的内力大于地震工况,依据静力作用效果进行结构配筋可保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隧道结构抗震设计的重点为加强构造措施,包括设置变形缝、合理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管片纵缝设置螺栓接头连接、管片环缝采用剪力销等。相关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抗震与减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现有城市快速路建设为基础,提出一种带状连续的地下浅层空间利用方法,建立“三原则、五过程”的城市快速路地下空间建设方法。依托南京横江大道快速路改造工程,实例分析地下浅层带状空间资源规划的原理,并据此进行交通量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浅层带状空间开发应依托隧道结构工程,环绕隧道断面,建设近期规划道路和附属工程,并考虑远期预留夹层,有效降低建设成本,确保地下空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新区人口规模扩张带来的交通量剧增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城市热力供水工程逐渐由近地层明挖向深地层暗挖转移,通过对北京市两个典型地质热力隧道的现场原位的监测,分析浅埋暗挖热力隧道在非降水施工过程中对于砂卵石地质和粉质黏土地质条件下的初支结构内力、围岩性状、水文特征的变化及对地层的影响.试验监测结果表明,隧道围岩的土压力分布不同,水压力分布相同,初衬钢筋内力分布不同,砂卵石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初衬受力情况较好,隧道开挖对地表沉降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在开挖城市供热、供水及供气等小断面隧道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公路和铁路(简称"两路")是现代交通系统不可缺少的设施构成,兴建"两路"对缓解区域交通运输压力有很大的帮助。与早前的交通工程相比,当前国内正积极推广隧道式"两路",以增加地面运输系统开发的利用率,充分地利用了地下空间资源。为了更好地建造隧道设施,必须要注重隧道主体工程的质量控制,防止主体结构失误而减弱了隧道的可利用价值。本次分析了隧道主体工程的发展现状,结合隧道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武黄城际铁路沙窝隧道埋深较浅而且围岩稳定性差,地表有冲沟常年流水,明挖危险等级高。根据工况,提出了基于暗挖法安全通过冲沟的施工方案:冲沟上游设置砼挡水墙、地表截水沟,过冲沟段地表施作小导管注浆及浇筑砼临时封闭层;洞内采用大管棚和小导管相结合的超前支护措施。施工安全性得到了保证,对类似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城市地下道路安全快速的下穿运营地铁问题,依据现有的浅埋暗挖技术,并对其预支护措施进行改进、加强后采用竖向旋喷桩、φ402锁扣管幕注浆支护和掌子面全断面深孔注浆,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运营地铁安全和隧道结构安全进行分析,通过第三方安全评价验证其设计理论的安全可靠,采取第三方监测实施动态设计以确保理论与实际相适应。浅埋暗挖法下穿运营地铁本文所述预支护措施可以有效的控制地面沉降和保障隧道实施过程的安全,目前本工程下穿地铁一直处于正常运营状态,可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重庆渝州隧道原位扩建施工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隧道地表沉降、扩建隧道初期支护弯矩及锚杆轴力;对比分析了计算结果与监控量测数据,得出原位扩建浅埋隧道的地表沉降影响范围,发现隧道扩挖后围岩内力的重分布对扩挖方向初期支护弯矩和系统锚杆轴力影响较大;指出在设计和施工时应该加强扩挖方向围岩及结构的支护和...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对城市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建立地下空间设施数据库,研究城市地下空间分布现状,不仅可为地下空间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更有利于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对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盖挖工法"在茅山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茅山西隧道下行线进口段局部为负埋深,为减少公路建设大开大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该段设计采用盖挖法施工。文章详细介绍了该段盖挖设计和施工方法,工程实践表明盖控法施工环保、安全,对类似工程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城市隧道与综合管廊同期规划建设能够高效集约化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充分发挥其综合优势,是值得关注的发展方向。以沈阳市南北快速干道工程为例,重点介绍了两者共同建设时应考虑的因素和方案比选过程,并在依托工程中成功应用。研究表明,城市隧道与综合管廊共同建设整合了两者各自的优势,是一种绿色的创新作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