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沿海中小型集装箱船的船型及有关参数,并对100TEU ̄500TEU的集装箱船进行了技术经济论证。  相似文献   

2.
本文参照思维逻辑的基本原理,分析了专家们加权的过程,找出了专家们加权的机理,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模拟专家们加权过程的数学模型,并用C语言使之在微机上得以实现。此外,本文还根据专家系统的基本思想,对指标的选择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用PROLOG语言将专家们的知识表达出来,再用接口技术将两门语言连接起来,构成了完整的程序——INDEX。本文最后以南京—香港航线上的散装水泥船为例,用INDEX程序进行运算,选出了指标和它们的加权数,基本上解决了指标的选择和加权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 Apollo CAD 工作站上开发的船舶技术经济论证系统,并叙述了船舶技术经济论证的计算方法,文中还详细讨论了在应用计算机条件下本系统所具有的一些特色,如指标与变量关系曲面的构成,多目标优选方案等,最后阐述了本系统的总体结构及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4.
大型全集装箱船总体设计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结合对3500 TEU集装箱船型技术论证对第三代以上大型集装箱船总体设计作了分析探讨,对设计中的箱型、平均箱重、船型,舱內列层数、稳性、航速、技术指标等主要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提供了大型集装箱船的设计流程及计算公式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水面舰艇方案评价的一种方法,评价条目评分,权系数计算方法,并探讨了某些理论,提出了解决评价体系中的几个技术难点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了我国军船论证、研究、设计工作的概况和该领域中的新发展,分析研究了先进海军国家值得借鉴的学术理论和设计思想,介绍了我国水面舰艇、潜艇CAD研究、开发工作的进展,阐述了“两力、六性”是我国舰艇研制中综合作战指标有效控制的理论和设计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我国远洋干散货船型经济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涛  王海霞 《水运工程》2006,(10):232-236
干散货运输市场是世界海运市场的3大市场之一,虽然运输市场机制趋于完善,但受运价、船价和油价的影响,市场波动较大。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文章以船型技术经济论证方法为基础,建立单船运输经济性测算模型,判定出最优船型,并对运价、船价和油价3个影响因子进行敏感性分析,为航运企业制定船队发展规划和港口企业制定到港船型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风险分析评估对舰船论证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介绍了目前舰船研制采用的风险分析评估方法,分析了其中的不足。针对舰船论证的特点,提出了舰船论证的风险分析评估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9.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船型的发展。船舶市场困难重重,对船型研究与开发提出了挑战。本文介绍了船型发展的若干特点。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了船型开发的特征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10.
北印度洋夏季盛行强劲的西南风,为探索一条安全经济航线,特别是东行横渡印度洋,现习惯上有三条航线供选择: 一、经索科特拉岛北侧航线。二、经索科特拉岛南航线。三、绕过非洲瓜达富伊角后南驶至北纬6度而后经一度半水道东行。船长们都有自己的打算,而且各自认为所选择的航线是最佳航线。为了论证最佳航线,八七年七月特布置走不同航线东行回我国的大德轮、安龙江轮、永宁轮、马关海轮作实航记录,分析研究,取自非洲的瓜达富伊角北至马六甲海峡韦岛灯塔北二点的实航记录。而后又收集了一九八七年、一九八八年西南季风期内我公司所有东行横渡印度洋的船舶的航行资料,作进一步分析,论证选择尽量靠近索科特拉岛北侧航行,可以减少风浪,减少失速,较快的通过风区,过索科特拉岛东角后,船尾偏顺风直驶米尼科伊岛南。而后经栋德勒角到韦岛,从全程来看,又可获得增速,取得最短航时,因而是安全经济的最佳航线。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刘立华 《水运工程》2006,(B09):83-86,98
从规范要求、船舶操纵模拟试验、波浪数学模型试验以及与其它集装箱港区水域尺度比较等方面,论证港池水域尺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18.
19.
本文用正交设计法对23.6万吨巨型油船的主尺度进行了分析论证,建立了巨型油船船型论证所需的数学模型,编制了计算机程序,通过较为详细计算分析和多目标综合评判,得到了优化尺度方案,并且通过方案设计对优化后的尺度方案加以验证。分析和设计计算的结果表明,建立的数学模型基本可靠,正交设计法用在VLCC的尺度论证中,计算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