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在许多城市迅速推广的公共自行车系统被认为是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的 新型交通方式.本文将公共自行车使用分为接驳地铁、接驳常规公交及全程单独使用3种模式, 构建Cross-Nested Logit模型,利用苏州市地铁沿线公共自行车使用情况的调查数据,定量分析 影响使用模式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相对于接驳地铁或常规公交,公共自行车在很大程度上 倾向于被全程单独使用,在短距离出行中极可能与常规公交存在竞争关系,但对地铁出行有一 定的补充作用.本研究有助于重新思考公共自行车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定位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杭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交集团)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按照"公益性定位、市场化运作"的原则,以推进"数智公交"为抓手,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在致力于做好地铁换乘接驳、出行空白填补、常规线路优化等城市公共交通出行保障基础服务之外,针对市民多样化出行需求,建立了多层次、差异化服务体系,如:旅游类的数字旅游定制线和1314爱情线;通勤类的心动巴士和求知线;园区类的定制公交系统;交通枢纽类的橙意暖巴;应急类的战"疫"暖巴等,不仅满足了市民乘客的出行需求,而且确保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中等规模城市在空间结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特征等方面与超(特)大城市差异显著,有必要从"公交"和"都市"两个层面剖析中等规模城市构建公交都市的路径与策略。就"公交"而言,提出中等规模城市除步行外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的建议统计方法。规划方面应实现常规公共汽车随高客流BRT走向适时调整使其与居民出行需求相适应,提升公共自行车出行环境,优化租赁点布局。就"都市"而言,提出编制BRT沿线的专项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商业中心、居住区、历史街区塑造有利于提升公共交通竞争力的空间形态。最后,提出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智慧公交服务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轨道交通的“第一/最后一公里”问题,接驳公交和共享单车是通勤用户最常选择的两种公共交通方式。为理解共享单车对接驳公交出行需求和线路设计等规划运营方面的影响,提出供需交互状态下的接驳公交线路设计与车辆配置模型。需求端考虑出行时间和出行费用,基于用户在共享单车和接驳公交之间的模式选择行为,动态计算接驳公交实际出行需求;供应端考虑车辆容量、数量和流平衡约束,以最小化公交运营成本和用户出行成本之和为目标,建立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优化接驳公交线路设计及车辆配置。模型采用拉格朗日松弛算法进行求解。该方法应用于北京市回龙观地铁站周边出行小区接驳公交线路设计,公交及单车出行需求采用真实的IC卡数据,以及摩拜单车骑行数据,站点间行驶时长采用高德驾车路径规划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车辆总数为10,线路数量为2时,考虑共享单车影响的接驳公交规划模型相较于只考虑单一模式可以有效避免规划需求误差。此时,各站点到地铁站的平均运行时间是15.58 min,乘客平均等待时间是3.35 min;在线路数量为4时,各站点到地铁站的平均运行时间...  相似文献   

5.
梁晶  石飞  祁毅  陈曦 《城市交通》2011,9(6):65-70,94
为研究地铁+折叠自行车通勤方式的效果,以南京地铁为例对使用折叠自行车的乘客和普通乘客进行了现场调查和问卷调查。分析相关数据发现:地铁+折叠自行车的通勤方式在南京已获得了较好的实践及市民的广泛认可;与私人小汽车、公共汽车、自行车、地铁+步行等交通方式相比,更加节约出行时间和出行成本,也更加低碳。随着地铁线网的加密,地铁+折叠自行车通勤方式的服务范围可达主城区总面积的92%。为更好地推广这种健康环保的出行方式、鼓励更多的人使用公共交通,从城市及交通规划、设施配置、宣传引导三个层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公共交通个体出行信息的提取对掌握公共交通出行的时空特征,改善居民通勤出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从公交刷卡数据、公交定位数据、轨道AFC数据等海量公共交通多源数据的关联匹配与处理方法入手,提出了公共交通出行链信息提取中,换乘关系判断、通勤行为判别及出行起讫点匹配的方法与规则,标定了出行链匹配阈值参数,建立了基于个体出行数据的公共交通通勤出行链提取模型.提取模型的准确度验证表明:出行链结构提取及通勤出行判别的成功率均达到100%,出行阶段起讫点匹配成功率为87.5%,准确性为97.1%,满足了公共交通出行特征提取的需求.该方法为公共交通通勤出行判别及基于个体的微观通勤出行时空特征的深入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周涛  程坦 《城市交通》2012,10(6):47-52
为了优化城市交通结构,探索自行车交通在重庆市的发展途径,对重庆市主城区自行车交通系统进行规划。首先,针对主城区的山地城市特征,从城市及交通发展特点出发,研究分析发展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然后,提出"服务特定区域,满足中短距离出行;接驳公共交通,完善出行网络"的功能定位,以及"两个网络"(公共交通接驳网络、局部区域自行车出行网络)"、一个特色"(特色景观自行车线路)的发展模式。最后,提出重庆市主城区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方案并进行实践,为同类山地城市自行车交通系统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在土地、能源、环境等刚性约束下,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与同类商品之间的竞争不同,公交的竞争性主要是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竞争。通过提高公交服务水准增强竞争力,抑制小汽车过快发展、过量使用,吸引超过合理时距的自行车、助动车、步行等慢行交通,甚至小汽车交通转移到公交上来,从而确立公交在居民出行方式中的主导地位。这就需  相似文献   

9.
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接驳效果直接影响到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营效率,由此形成公交接运线路的优化问题(FBNDP)。基于接驳公交线网的既有模型研究,综合考虑接运效率、乘客出行成本等因素建立接驳公交线网的数学模型;基于既有模型特点和求解方法,提出采用元胞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的方法。以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西关十字"和"省政府"两站周围的接驳线网布设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经典遗传算法和元胞遗传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计算。对比结果表明:在迭代次数和求解目标函数上元胞遗传算法都要优于经典遗传算法,从而证明元胞遗传算法用于接驳线网优化问题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为对城市常规公交接驳方式分担率进行准确预测,从不同方法组合预测角度入手对其展开研究。选取哈尔滨市3个常规公交站,开展居民接驳方式意向调查,获取出行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出行目的、出行距离及选用的接驳方式等数据。利用多项Logistics回归和Bayes判别分析两种方法,分别构建常规公交接驳方式分担率预测模型,并采用SPSS软件对模型进行标定。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均具备较好的拟合度,模型预测准确率分别为78.9%和75.8%。通过对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多项Logistics模型适用于步行和自行车分担率预测,而Bayes判别分析在常规公交分担率的预测上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1.
针对通勤走廊构建交通方式选择模型,分析公共交通票价对通勤走廊出行结构的影响;考虑公共交通多种末端衔接方式,针对有车和无车通勤者,分别构建了包含组合出行模式的出行方式选择NL模型;以北京市地铁5号线沿线通勤走廊为例,结合实际数据对NL模型精度进行检验;在考虑公共交通运能约束的基础上,应用NL模型分析不同单一交通方式票价、组合票价下,各出行方式分担率与公共交通满载率的变化,从公共交通运能利用率和服务水平的角度研究不同票价下出行结构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票价调整政策可以提高地面公交运能利用率,但对降低地铁满载率的作用有限;若将地面公交票价调整为0.01~0.06元·km~(-1)或地铁票价调整为0.32~0.42元·km~(-1)时,通勤走廊内地面公交的高峰小时平均满载率为60%~65%,北京市地铁5号线高峰小时满载率为86%~100%,公共交通运能利用率保持在一定水平的同时,提高了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且小汽车的分担率基本保持现状,未造成小汽车出行量的激增;当地面公交和地铁票价同时满足限制条件时,通勤走廊内地面公交的高峰小时平均满载率为58%~80%,北京市地铁5号线高峰小时满载率为86%~100%,小汽车分担率的增幅在5%以下,票价调整可以改善通勤走廊的出行结构。  相似文献   

12.
基于居民调查与爬取的数据,梳理上海市中心城公共交通为主体的通勤出行链,并分析其主要出行时空区间,从中提取以公共交通为主的4类典型通勤出行链,探究不同公交出行链服务的通勤出行距离分布、出行耗时差异及起讫点在中心城的圈层分布特征。而后采用公交小汽车行程时间比指标,对不同距离区间内典型公交出行链的服务效率及服务竞争力进行评估,为公共交通在新业态重组后的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新定位及精准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挖掘公共交通通勤出行精准化特征,从追踪出行链的角度出发,利用公交与轨道多源数据研究常乘客通勤出行提取方法。通过选取潜在职住地设置高频职住地集合,提出公共交通常乘客职住地识别算法,结合出行链起讫站点与职住地空间信息匹配提取通勤出行链,并将常乘客出行分为home-work通勤、work-home通勤和非通勤出行。以北京市“回天地区”公交与轨道出行链数据为例,提取常乘客通勤出行。结果表明:常乘客职住地识别率达到85.9%,常乘客通勤出行和非通勤出行在出行时空分布和出行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通勤出行提取可为北京市面向常乘客开展“预约出行”并分析其出行需求动态特征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轨道交通网络的逐渐完善,加强地铁与地面交通接驳,是发挥地铁和城市综合交通系统高效运行的基本前提,也是推进公交优先发展的基本保障。为了进一步方便市民公共交通出行,强化轨道交通接驳,自2012年11月杭州地铁1号线建成通车以来,杭州公交高度重视地铁与公交接驳工作,构建了地铁公交接驳体系。截至目前,杭州公交共计在主城区设置地铁接驳线163条。其中,1、4号线的彭埠站,2号线的白洋站,5、6号线的长河站等站点已初步做到接驳线路全覆盖。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为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为深化对其接驳轨道交通的理解,基于深圳市ofo共享单车大数据,研究接驳轨道交通的骑行流量与建成环境因素的关系。在计算各轨道交通车站骑行接驳范围的基础上,通过描述性分析并采用空间回归模型诊断影响接驳骑行的建成环境因素。结果表明:居住和办公楼板面积、土地利用混合程度、非机动车道长度、轨道交通车站的地面出入口数量对接驳车站的骑行流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轨道交通车站与组团中心的距离、车站为城市综合客运枢纽、车站服务范围内的其他车站数量对于接驳骑行流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现有公共汽车站和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建设完善的地区,骑行接驳轨道交通车站的流量仍然很高。提出未来的城市规划及管理应充分考虑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资源的调度分配和配套建设,以构建更加灵活稳健的公共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16.
从个体角度获取公共交通通勤乘客出行行为特征,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公交总体出行规律,更好地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基于公共交通刷卡数据与线站数据,针对公交通勤出行个体,借助图谱可视化表达优势,研究形成了以横轴为时间序列轴、纵轴为位置轴、节点大小为方向角度的公共交通通勤乘客出行特征图谱构建方法。在此基础上,选用出行方式、方向、时间和线路等属性指标,采用结构相似度与最长公共子序列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实现了图谱相似性判定。以个体乘客一周的公共交通出行数据为例,验证了研究结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能够直观反映个体出行过程,为出行特征表达与提取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濟南公交     
正济南市领导来济南公交调研为了大力倡导市民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9月22日,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忠林一行来济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调研公共交通运营和场站建设情况,看望慰问公交一线职工,体验了公共交通的便利和快捷。公交出行量:日均运送乘客200多万人次为深入贯彻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发展纲要》,倡导绿色、安全、文明出行,交通运输部、公安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决定联合组织开展2017年"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活动时间为9月  相似文献   

18.
在交通发展多元化的背景下,公共交通的出行分担率逐步提升,并成为城市居民的主要通勤出行方式。用于公共交通流量分配的路径集生成技术亟需研究:将行为阈值约束与改进的Dijkstra算法相结合构建数学模型,算法基于枚举的方式,剔除公交路径集中的无效路径,生成合理路径集,并通过Visual Basic语言开发实现。在包含8条线路的算例网络中,考虑出行总时间、步行时间、换乘次数、拥挤指数四个阈值约束,生成包含直达与一次换乘的路径集。研究成果可为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的路径选择行为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种承担方式,近年来在大城市公共交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对轨道交通乘客出行方式选择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北京地铁5号线进行乘客问卷调查,掌握乘客到离轨道交通系统的方式选择规律及客流空间分布规律. 研究结论主要有:选择步行方式换乘客流量是最大的,客流主要来自直接服务区,选择常规公交换乘轨道交通的比例次之,选择小汽车出行的人一般都是驾车到有条件的车站进行P+R换乘. 在上述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轨道交通系统在规划设计上尽可能根据站点的吸引范围及区域特征实现地面公交、自行车、步行、出租车、私家车等与地铁的近距离换乘.  相似文献   

20.
寻求公交合理定位,是公交企业改革、线路布局、运力配置以及调整公交发展规划的需要,对于形成各行其线、接驳紧密、运营有序的客运格局具有现实意义.公交定位有三:一是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城市转型中,公交战略地位及其属性要以社会“公益性”为重点,重新定位;二是要以提高公交运送速度为重点,调整城际公交满足大客流、长距离的出行需求定位;三是要以扩大服务范围为重点,明确城乡公交线路资源配置与管理定位.本文结合萍乡市公共交通发展战略意图,分别对城市公交定位、城际公交定位、城乡公交定位这一涉及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