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沁  茹鹏  黄秀松  吴尚 《水运工程》2016,(9):102-106
自动化双小车岸桥由门架小车系统和主小车系统协作完成装、卸船工作。如何实现门架小车系统全自动抓、放箱及主小车系统半自动抓、放箱,并避免可能发生的吊具与集装箱之间的碰撞是一个难题。因为激光打到目标物体就会返回,通过计算就能得到物体的距离和角度信息。所以通过在自动化双小车岸桥中运用SPSS、TDS、SDS光学定位系统,成功地实现了对吊具和目标集装箱的定位,实现了吊具对集装箱的自动抓、放功能。同时,由于可以对空间障碍物进行定位,还使得吊具具备智能防撞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吴伟明 《集装箱化》2009,20(1):18-18
集装箱吊具的安全性是集装箱港口最重视的问题之一,集装箱坠落造成的损失和后果是集装箱港口难以承受的。针对这一问题,集装箱吊具生产厂家不断提高集装箱吊具机械结构的可靠性,同时对集装箱吊具的安全保护系统进行改进与革新,研制出集装箱吊具双箱检测系统(Twin—Twenty Detection System,TTDS)。  相似文献   

3.
为减少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吊具箱外闭锁故障,对着箱感应块进行重新设计,利用吊具原来的指令控制进行编程,实现吊具旁路功能,提高故障处理速度。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单箱吊具使用现状以及电控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以NGPMC单箱吊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吊具电控系统的控制逻辑与控制方式进行改进,提高了吊具的可靠性,降低了吊具的故障率,对于同类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鑫 《集装箱化》2020,31(5):22-24
正集装箱起重机是集装箱码头吊运集装箱的主要设备,其吊具是唯一与集装箱直接接触的部件。吊具长时间在压力和震动环境下工作,故障率和更换频率较高;因此,大多数集装箱码头配置吊具数量较多,这给吊具管理工作带来一定挑战。为了确保吊装作业安全,需要统计吊具起吊次数;但在实际操作中,吊具起吊次数统计费时费力。若能通过技术手段优化吊具起吊次数统计,实现吊具自动识别和起吊次数自动统计功能,将大大节省人力,降低集装箱码头运营成本。为此,基于远程起重机管理系统(remote crane management system,RCMS)实施吊具智能化管理升级改造,建立全新的吊具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吊具自动识别和起吊次数自动统计功能。  相似文献   

6.
港口集装箱起重机堆场装卸设备在作业过程中,为了提高吊具的着箱效率和精度,通常在吊具上配置导板机构。设计了一种自动收缩型吊具导板,在港口集装箱堆场装卸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可提升作业效率,有效降低吊具作业过程中硬冲击。  相似文献   

7.
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北仑矿石码头分公司(以下简称"北仑矿石码头")的惠生41T-32M轻型岸桥配备振华单箱吊具,采用点对点控制集装箱吊具的形式,一次可起吊1个20英尺集装箱或40英尺集装箱.随着北仑矿石码头集装箱业务的发展,码头对集装箱装卸效率提出更高要求.双箱作业岸桥的作业效率比单箱作业岸桥提升20%以上;因此,有必要对北仑矿石码头的单箱作业轻型岸桥实施双箱作业技术改造,以提升设备作业效率.振华液压双箱吊具性能优良,若能用于轻型岸桥,完全可以满足作业需要.北仑矿石码头41T-32M轻型岸桥单双箱吊具兼容性改造项目应用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总线控制岸桥吊具,使用9芯插头替代48芯插头实现双箱吊具功能,同时保留48芯插头点对点控制功能,实现北仑港区岸桥与龙门吊吊具通用.  相似文献   

8.
对RAM吊具旋锁在集装箱码头两年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合理分配作业箱量推算出RAM吊具旋锁的最初探伤箱量点、旋锁使用周期(单台RAM吊具作业箱量)。  相似文献   

9.
集装箱吊具是装卸集装箱的专用工具,通常与岸边集装箱起重机、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集装箱跨式运输车和门座起重机等装卸设备配合使用。它具有与集装箱箱体相适应的结构,通过转锁与箱体的箱角件连接进行起吊作业。集装箱吊具按有无动力源可以分为无动力吊具和有动力吊具。无动力吊具应用很少,本文不做介绍。  相似文献   

10.
《集装箱化》2004,(6):36-36
STINIS是一家专业从事集装箱吊具开发、设计和生产的跨国企业,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STINIS集团总部在荷兰,亚太区总部在新加坡。其产品以技术领先、设计独到和易维修保养而闻名于世界集装箱吊具行业。1996年11月STINIS发明和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可调式双箱吊具(Longtwin)并在比利时Flan ders码头投入使用,开创了集装箱吊具行业的一片新天地。今天,采用可调式双箱吊具已成为行业趋势,在国内使用的进口集装箱可调式双箱吊具基本上都是采用STINIS专利。另外,STINIS正在研发和试验的双40英尺集装箱吊具也为各方所关注,相信很快就…  相似文献   

11.
集装箱号码作为集装箱的唯一标识,是码头、海关和船运公司管理集装箱的基本依据.自动集装箱箱号OCR系统,在港口理货环节中采集集装箱号图像,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处理和识别,获得并记录集装箱箱号,可以有效地提升港口作业效率和作业安全.对现有集装箱码头中的箱号识别系统进行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归纳集装箱箱号OCR系统的构成、...  相似文献   

12.
在港口自动化作业中,起重机吊具抓放集装箱的过程需要准确定位集装箱和吊具的相对位置,进而可以将数据反馈给控制系统以实现自动对位功能。通过在吊具的四个角向外延伸外侧安装吊具摄像头,以实现对集装箱锁孔的准确识别及定位,通过集装箱的锁孔位置可以较为准确地计算出集装箱中心点相对吊具中心点的在x(大车方向),y(小车方向)方向上的偏移量及偏航角.。实验结果表明,对于20尺的集装箱和吊具大、小车定位误差为10mm,偏航角误差为±02°,基本可以满足对实际使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世界上广为使用的双箱吊具有3种,即BRROMMA双箱吊具、RAM双箱吊具和STINIS双箱吊具。2000年,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在利用世行贷款引进的3台集装箱岸桥上首次采用RAM集装箱双箱吊具。经过近2年的使用证明,采用双箱吊具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根据2002年作业统计,6台岸桥共作业箱量733859TEU,作业台时数18318h,平均作业效率39.9TEU/h,比单箱吊具作业效率提高了50%。排除岸桥机构速度因素和场桥作业因素的影响,采用双箱吊具作业效率提高30%~40%。双箱吊具的使用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集装箱装卸作业中若出现坠箱事故,则往往损失严重,如何避免坠箱是从业人员必须时刻注意的问题。造成坠箱事故的隐患主要存在于钢丝绳和吊具旋锁机构上。吊具旋锁机构比较复杂,体积小,隐藏在吊架内部,不易观察,而且工作中要受到很大的撞击力,安全隐患更大。本文针对4个品牌的吊具旋锁机构进行对比,分析各自结构设计安全方面的优劣。1吊具旋锁工作原理和联锁保护分析各种集装箱装卸机械所用吊具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15.
毛洪辉 《水运工程》2011,(11):48-51
码头集装箱的进出车辆登记,传统采用人工记录方式,效率低。为了提高码头的运转效率,重要的是减少车辆的登记时间。笔者设计的集装箱箱号自动识别系统,基于轴线扫描和垂直投影的箱号定位,有效地去除了干扰信息,获取准确的箱号位置;同时采用将灰度投影字符分割法和欧式距离字符识别相结合的方法,提高识别效果;采用摄像头拍摄车辆图像,利用监控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识别出集装箱箱号,录入数据库,并做决策,控制闸口设备的操作。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录入进出闸口的集装箱箱号,车辆进出闸口无需停车,提高了码头运转效率,减少了塞车机会,并解决了采用射频(RFID)识别系统成本高、难统一标准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集装箱码头作业中,吊具与集卡的交互过程是装卸作业的重点环节,也是事故高发区段,主要是易在交互过程未完成时集卡即启动运行,拖拽吊具造成设备和人员损伤。设计了一种集装箱岸桥智能化防拖系统,实现在交互过程中自动进行集卡锁定,预防误操作可能造成的事故,提高集装箱码头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17.
我港的一台集装箱吊具有一次在40英尺单箱状态下吊起了两个20英尺集装箱,提升了0.5m。由于吊具的中锁没有放下,两个集装箱都只有在靠船导槽侧的两个锁头孔有旋锁拉着,另一侧都下坠,导致卡槽事故。当时系统在着箱的状态下并没有报双箱检测故障(TTDS FAULT),吊具可以正常闭锁并起升,只是在集装箱卡槽的情况下称重系统报超载才停止起升。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提高老旧集装箱吊具的维修效率,对3种远程监控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最终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集装箱吊具的远程监控,有效地降低集装箱吊具维修时间,提高集装箱吊具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利用激光扫描技术,融合小车及起升编码器信息,实时获取堆场集装箱堆码信息以及小车和吊具的位置与运动状态。在起重机进入集装箱堆区作业时,系统自动检测其所在贝位集装箱码放轮廓信息,通过控制小车的移动与吊具的升降操作,避免吊具或集装箱与场内的码放集装箱发生碰撞,且可简化司机操作,提高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框架集装箱作业的安全性,降低框架集装箱坠箱事故发生率,对吊具的顶销机构进行改造,设计一种新型的顶销结构型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