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公路》2021,(8)
交通运输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旅游业转型发展的新趋势。现代高速公路服务区不仅是承载出行功能、充当公路驿站的交通设施,其本身可通过一系列创新拓展、转型升级,提升其旅游功能,成为旅游业态链的一环。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景观设计可调动其周边旅游和景观资源对服务区进行功能拓展。以广西桂林至阳朔高速公路某服务区为例,在尊重场地、绿色环保、生态与文化并行的理念指导下对其进行景观设计。用软件分析划分不同开发程度片区,倡导慢行交通旅游,运用水循环自然净化服务区污水,基于当地文化划分景观故事片区等方式进行景观设计。以景观触动交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以期为交旅融合背景下的高速公路服务区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交通运输正在转型培育发展新动能,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正在呼唤高质量的交通运输基础支撑,交通旅游融合应运而生。以雅康高速为依托工程,通过雅康高速公路交通旅游融合框架思路研究,旨在探索交通旅游融合新理念在雅康高速的实践和创新,为交通运输行业的转型升级和服务品质提升做出实践表率,在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谋求地方、企业和旅游消费者多方共赢局面,带动经济、社会、环境多效益发展做出探索。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7月18日,交通运输部、国家旅游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铁路总公司、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旅游交通运输体系。建立健全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运行机制,基本形成"快进""慢游"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旅游交通  相似文献   

4.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型行业,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以及全域旅游的快速推进,公众旅游出行特别是自驾旅游出行需求呈现出了持续高涨之势,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恰逢其时。国家层面、行业层面和地区层面不断出台有关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政策要求,深入推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通过梳理和总结我国在推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方面的政策和经验,研究目前交旅融合面临的主要问题,对进一步开展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机制创新有了一定认识,并形成了总体推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交通行业转型发展的新趋势,从中央到地方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对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旅游公路建设、公路服务设施升级等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作为公路服务于旅游的重要窗口,旅游型服务区的打造更需要关注游客的精神需求,塑造极具归属感的"旅游场所"。在旅游型服务区环境规划设计中展现"场所精神"的设计理念,使旅游型服务区兼具外在形态与场所精神的双重特点,在环境协调、空间导引、服务功能拓展、视觉环境等方面加强旅游型服务区的空间环境营造。  相似文献   

6.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交通运输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先决条件。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旅游开发的深入,旅游消费和交通运输融合发展是新格局,旅游消费和交通运输的融合发展已然成为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转型发展的新趋势。作为交通领域从业者,探索"交通+旅游"的发展模式是发掘新发展的重要手段。公路作为交通出行占比最多的方式,与旅游的结合更加密切,探索"公路+旅游"项目的融资模式,对创新"公路+旅游"的融资机制,保持"公路+旅游"产业良性发展,实现合作各方共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规模的高速公路建设已接近尾声,传统的投资新建工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交通加旅游融合发展是新时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文中结合明鸡(明港—鸡公山)高速公路设计,就交通旅游和景观设计融合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创新旅游融合的高速公路规划设计方法,为高速公路和旅游的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是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交通运输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的新方向。本文开展了公路与旅游融合路径的模式研究,将融合发展分为交通旅游大融合和小融合,并以四川九寨沟至绵阳公路为例,就该公路交通旅游融合中的战略定位研究、景观廊道建设、特色主题功能拓展以及服务支撑系统建设4个方面开展了具体策划研究,为国内公路开展交通与旅游融合提供了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驾驶园》2017,(10)
年初,交通运输部与国家旅游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中国铁路总公司、国家开发银行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旅游交通运输体系。"旅游+交通"已经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不断完善,交通运输与旅游业融合发展逐渐成为旅游业转型发展的新趋势。本文以全域旅游为背景分析了综合交通规划的特征,提出旅游公路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关键问题,拟探究我国当前时代背景下旅游公路系统构建以及运营发展的解决方案,并以巴州S340旅游公路为例,以实证研究分析了旅游公路设计策划与投资建设一体化的思路和内容。  相似文献   

11.
《驾驶园》2017,(12)
如今,全域旅游已上升至国家战略。近日发布的《中国全域旅游消费趋势报告(2017)》显示,随着游客从景点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大交通被激活。7月18日,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旅游交通运输体系。霜降已过,初冬来临,这个季节的自驾游是不是别有风味?  相似文献   

12.
《公路》2020,(8)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逐步转型,高速公路的转型升级成为必然。在此背景下,广西浦北至北流高速公路通过对旅游特色产品设计、产业模式升级、服务区经营模式等方面进行规划建设,构建了高速公路与旅游融合经营管理新模式,是一种对高速公路交通旅游融合经营模式的积极创新和探索,为同类地区的高速公路转型升级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研究新疆公路交通及旅游业发展现状,总结了新疆旅游业呈现旅游快速增长、旅游集群效应初步显现、旅游发展呈现新格局、旅游潜能不断发掘等特点,以及新疆交通运输初步呈现的以干线铁路和高速公路为骨架,以国省干线、支线铁路为脉络,以农村公路为基础,以空港和大型陆港客运枢纽和物流园区为支点的综合运输网络格局,分析了新疆交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存在了公路网络总量不足,旅游资源可达性差、技术等级总体偏低、旅游服务设施不足以及服务水平较低等问题,针对性分析了新疆旅游公路在旅游业、自驾游产业、个性化旅游体验等方面的发展需求,提出构建多层次自治区旅游公路网络、全面提升公路旅游服务设施水平等5各方面的旅游公路交通发展理念建议,包括快进体系、慢游体系、枢纽布局等三个方面的旅游公路规划布局方案,并服务设施、标识标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加强旅游公路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高速公路的建设规模日益扩大,截至2018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超过14万公里。其中山区高速公路的桥隧比普遍在60%~70%,极端特殊情况下,可高达90%[1],并且信息化管理程度也在逐年快速发展。根据国务院在《"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要求,以智能化带动交通运输现代化,将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贯穿于交通运行服务的各个环节,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控制等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基于BIM技术的高速公路隧道全新管理理念应运而生,即通过建立高速公路隧道全真三维模型,并将模型与数据库中所有相关设计变更图纸、施工和运营管理维护信息等相关联,真实全面地在管理平台中展现隧道资产和运营管理状况,以提高隧道现代化安全运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下国省干线公路客运的特征,探讨了以候车亭为基础,融合交通、旅游、扶贫等多种功能的候车亭规划与设计方法。研究了车辆到达与离开、乘客乘降、候车等交通基础服务功能,以及农产品售卖、公益文化、旅游宣传等拓展服务功能。研究了拓展服务功能的定位与目标、服务内容、运作模式。最后以贵州省G354改扩建工程为例,介绍了对多功能候车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公路》2020,(8)
全域旅游背景下,"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日益兴盛,高速公路主题形象定位方法研究备受关注。全域旅游的快速推进以及社交网络的全面兴起,为高速公路主题形象定位方法研究提供了海量的数据支撑。以雅康高速公路为例,提出了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融合确定高速公路主题形象定位方案的方法。首先采用竞争定位法和德尔菲法,从定性角度确定高速公路的一级、二级定位理念;其次,利用社交网络数据集,通过定量分析方法,筛选出彼此关联度较高的主题形象词汇;最后,运用编辑距离算法,对定性分析的定位理念与定量分析的高频主题形象词汇进行匹配计算,进而提出高速公路的主题形象定位方案。采用这种方法,针对雅康高速公路,提炼出"川藏云端朝圣天路"等主题形象定位方案,证明此高速公路主题形象定位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7.
詹斌  苏健  张艳秋 《公路》2022,67(3):211-217
对交旅融合进行定义和内涵分析,构建交旅融合体系。以武汉城市圈为例,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交旅融合评价体系,采用Entropy-Topsis模型对9个地区交旅融合优度进行评估。研究表明:武汉城市圈交通旅游协调度较高,但竞争力差异显著;具备优先发展地理条件和资源配置地区的交通运输早期已发展较为完善,对旅游的贡献力度更大,交旅融合竞争力更强;交通的快速发展破除了马太效应的荫蔽作用,天门、潜江、仙桃等地通过运游结合打造田园特色增加了综合发展潜能。因地制宜提出建设特色路网产品、创新“高铁/飞机+旅游+互联网”模式、打造功能性旅游品牌以及开通交通、旅游信息资源共享综合数据平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游客需求的云南高速公路服务区文旅提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跃伟  马国民  席欧  吴娟  戢晓峰 《公路》2021,66(11):244-249
随着交通和旅游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云南高速公路对于旅游型服务区的建设需求不断加大,对既有和规划建设的高速公路服务区提出了文化旅游融合提升的更高要求.从游客需求侧的角度,采用RP/SP调查法收集多个云南高速公路服务区游客数据,分析云南高速公路服务区游客个人属性和出行特征,从5个维度分析评价游客关于服务区的水平感知度.研究得出云南高速公路服务区在文旅提升方面值得肯定与需要改进和关注的方面,为云南高速公路服务区在文旅融合方向上的进一步提升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公路》2021,66(10):270-274
"交通强国"、"成渝两地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对于促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聚焦重庆特色服务区主题化发展的成果和代表案例,通过集主题选择、主题实施路径、主题表达策略等为一体的系列化研究可以为服务区加快转型提质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操作途径。在多样化的主题选择和多类型的内容打造,硬件和软件两个层面兼重的主题实施路径,以及功能拓展、服务升级、业态创新等兼备的主题表达策略中,交旅融合以重庆特色服务区为载体一一贯穿于理念、规划、产品、产业、空间等元素中。  相似文献   

20.
张映芳 《公路》2008,(3):127-132
从城市的空间、社会、经济及环境等多个方面研究了南京绕越高速公路环线形成对南京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南京绕越高速公路环线形成不仅直接提高南京市域交通体系的运行效率,促进南京公路交通网络完善发展,增强综合交通运输能力,还将通过集聚、扩散和引导等功能的发挥,促进城市发展空间拓展和功能布局调整;引导城市工业用地规划和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布局调整优化和产业竞争力提升;促进跨江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