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紊流k-ε双方程数学模型理论对铁路客调车(硬座车)车内气流组织,主要是速度场、温度场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中采用了交错网络和压力修正法,建立了计算边界条件。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简单对比,初步提出了有效预测车内气流组织状况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梁世宽 《铁道车辆》1999,37(A00):39-42
介绍了长春客车厂出口伊朗双层空调硬座车的主要技术参数,车内主要设备和车辆主要零部件等。  相似文献   

3.
铁路空调客车负荷的确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铁路空调客车的负荷是按铁道部标准(TB1951-87),用稳定传热方法计算的,虽然计算过程简单,但计算出的负荷值要高于客车运动时实际出现的最大负荷值,而据此设计出空调机组不利于节能。针对铁路空调客车行驶时易受外界影响,负荷变化快的特点,提出了利用非稳定计算法计算车体的逐时传热负荷。并以长途硬座客车为例,用上述两种方法对其负荷进行了计算。通过计算分析认为:根据动态负荷的最大值可设计出满足实际需要的空调机组,计算出来的客车空调逐时负荷(动态负荷)更符合实际情况,并且能达到节能的目的,如果铁路客车空调应用变频自控技术,就可以根据动态负荷的变化情况自动调节制冷机的制冷量,可使机组的运行工况随着车内的负荷变化而变化,以达到实现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现车改造,将新型25G车的空调送风结构、灯带、顶板加装在旧型硬座25G型车上,改善了旧型硬座25G型车的乘坐舒适度。  相似文献   

5.
章音  吴建林 《铁道车辆》1993,(12):18-21
气流组织是客车空调通风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计算流体力学与传热学的理论,利用电子计算机模拟分析方法,以25.5m双层空调硬座车为例,提出合理空气气流组织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铁路客车的高速化和舒适化,对客车空调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车空调装置检修后质量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目前我国铁路空调检修标准仅有铁道部1994年颁发的《空调三机检修规程》,由于该规程颁布较早,规程规定的内容少,在实际检修中,存在不少的问题。随着车辆使用年限的增加,检修的质量日益与运用要求相矛盾。本文从现场实际出发,介绍一种实用有效的“三要素”法:即测定空调出风口风速、三机(压缩机、通风机、冷凝风机)电流和客室温湿度三者数据,能较好的保证空调段修后的质量,更好地满足车内舒适性的要求。本文以25K硬座和软卧车为例子进行阐述,其中“三要素”中三机电流和温湿度两要素测量简单,本文不再赘述,主要介绍空调通风量的测量、检测、试验。  相似文献   

7.
基于车内环境品质的铁路客车空调实时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现有控制方式仅以车内温度为控制对象所存在的弊端,建议以整个车内环境为控制对象,以反映热环境舒适性和车内空气品质的宏观、微观控制指标为依据,将模糊技术和神经网络技术相结合,建立实时控制系统。系统模型分为输入层、计算层和控制层,分别由传感器和主控计算机实现数据实时检测、计算和控制功能,并采用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用于铁路客车中的空调处理过程控制,以实现铁路客车空调实时控制,从而较为全面、有效地改善空调客车车内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新型双层空调客车内卫生学状况,对行驶中的硬座和软座车厢的上、下层进行了卫生学调查。每层设前、中、后3点,司机室设1点。结果显示:两类车厢及司机室内微小气候指标中湿度、硬座车厢空气中CO2平均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软座车厢空气中CO2平均浓度叶未超标,但样品达标率人氏于硬座车厢,上层车厢的噪声强度高于下层车厢,并超标,硬座车厢噪声高于座车厢。  相似文献   

9.
YZ25G型空调硬座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大斌 《铁道车辆》1996,34(11):19-22
简要介绍25G型空调硬座车的主要技术参数,平面布置和车体钢结构、转向架,制动,空调,采暖,设备,电气等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空调硬卧车内人体热舒适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目前空调硬卧车内气流分布不均匀,不同铺位的乘客对车厢内的热舒适感差别较大这一现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对空调硬卧车内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空调硬卧车内空气流动速度和温度分布规律及热舒适评价指标PMV和人体吹风感指标PD分布状况。研究结果对于改变目前车厢内上、中、下铺气流分布不均的现状,改善车厢内人体热舒适环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