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是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六百年前郑和率船队下西洋,不仅是中国人的壮举,也是世界的壮举.1955年,先父董浩云先生撰写纪念郑和下西洋五百五十周年的文章,现节录如下: "近世言航海,称拓疆者,无不盛道狄亚士之抵好望角,哥伦布之见新大陆,与夫伐斯哥·达伽玛之航抵印度.试一论中国航海大业,则蹙焉自沮,以为万年安乐,谁搜瀛海之神奇,百姓亨宁,奚控云涯之幽险.  相似文献   

2.
罗梅君 《珠江水运》2012,(11):62-65
六百多年前,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实现了七下西洋的壮举,他的远洋不仅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瑰丽一页,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大国风范。自2005年国务院批准将郑和下西洋的首航日7月11日确定为我国的航海目以来,中国航海日已走过了七年的历程。2012年7月11日,以“感知郑和、拥抱海洋”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航海日即将在南京启航。  相似文献   

3.
《航海》2005,(4):F002-F002
今年是郑和七下西洋600周年。郑和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航海壮举,永载世界航海科技发展的史册。郑和七下西洋广泛传播中华文明.推动各国睦邻友好的外交活动。成为航海史上的千古佳话。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实践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世界海运》2005,28(3):47
2005年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纪念日,4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的7月11日为中国“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实施日期。  相似文献   

5.
杨槱 《上海造船》2005,(2):31-35
今年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郑和下西洋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长期以来,在郑和航海和郑和宝船的学术研究方面存有不同的声音.只有认识历史真相,才能古为今用.为了求得真知和丰富学术内涵,作者针对郑和航海和郑和宝船研究发表一些个人见解,以同业界商讨.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全国各地都在以不同方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这位航海先驱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和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7.
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中外航海史上的壮举。近年我国领导人多次在对外交往中论及郑和下西洋,这一故事已经成为我国与各国睦邻友好交往的名片。考量我国领导人关于郑和下西洋评论的语境,发现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中,郑和下西洋提供了文明互鉴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5年是郑和船队七下西洋伟大壮举的600周年.这个百年一遇的伟大日子的到来,在中国和世界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兴趣.近二十几年,有关的省、市,包括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有些国家相继成立了致力于郑和研究的学术团体,发动学者著书立说、创办刊物进行了不少研究郑和、宣传郑和的活动.2002年国家成立了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筹备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以"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为主题,开展着各种纪念活动.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就是在这种纪念、研究郑和活动热潮推动下成立的.不少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为了更有力地推动纪念郑和、研究郑和的活动,还提出申报成立中国郑和研究会的倡议.  相似文献   

9.
一个国家的兴盛与航海事业密不可分。600多年前,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不但彰显了繁盛一时的明朝实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类航海事业的发展和壮大。为了弘扬郑和精神,自2005年起,国家将每年的7月11日确立为中国"航海日",作为国家的重要节日固定下来。开展"航海"日活动,对于我国这样有着光辉  相似文献   

10.
1405年,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开始了他的航海壮举.其船队规模之大、技术之先进和访问地点之多都是世界航海史上史无前例的.自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七下西洋,最多时达200多艘船的规模宏大的船队,其中长148米、宽60米的大型船只60余艘.使用了罗盘、测深器、牵星板等世界先进技术,航程10万余里.先后到过印度支那半岛、印度尼西亚的婆罗门洲、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东岸的索马里,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郑和的航海壮举为中国的外交、经济、文化和海洋事业诸多方面建立了辉煌的业绩,为我国推动和平外交、发展海外贸易、传播中华文化、推动人类文明等方面做出了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11.
关于设立中国航海节的议案2005年,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600年前,郑和率庞大船队,驰骋万里、远涉重洋,开创了“七下西洋”的辉煌业绩,拉开了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郑和当之无愧地成为人类航海史上的先驱。郑和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21 世纪是海洋世纪,人们已将海洋视为人类的第二大生存空间。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未来竞争的焦点也将集中在海洋,海洋也是维护国家权益和安全的重点领域。海洋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为契机,设立自己的“航…  相似文献   

12.
胡一民 《航海》2004,(6):14-17
1405年郑和首下西洋,比哥伦布探险活动早87年,比达伽马早92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了116年。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无论在船队规模、船舶载重吨位、航海应用技术领域均领先于欧洲同行。15世纪以后,我国逐渐丧失了业已确立的远洋航海优势。从表象看,大航海活动的终止是源于大明皇朝的禁海令,其实质是我国科技  相似文献   

13.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浩瀚的航海史上,记载着惊喜,也记载着悲怆。从徐福、法显、鉴真、汪大渊,到鼎盛时期的郑和,构成了中国航海史的主线。在“郑和时代”,其船队之浩大、技术之精良,航线之久远世界无出其右者。郑和七下西洋,不仅开辟了航海新时代,同时也带来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文化、贸易等领域内的大变革。但在郑和之后,中国航海却戛然而止,让世界无数人扼腕痛惜。从此,中国远离了曾引以自豪的航海时代,也失去了对海洋的控制,接下来中国经历的是一段段耻辱的历史。2005年7月11日,是一个值得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同时也被中国正式确立为“中国航海日”。航海日的确立,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航海的姿态——航海壮志去又回!  相似文献   

14.
1405年,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开始了他的航海壮举。其船队规模之大.技术之先进和访问地点之多都是世界航海史上史无前例的。自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七下西洋,最多时达200多艘船的规模宏大的船队,其中长148米.宽60米的大型船只60余艘。使用了罗盘.测深器.牵星板等世界先进技术,航程10万余里。先后到过印度支那半岛.  相似文献   

15.
纪念郑和     
《航海》2005,(4)
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宝贵遗产。后世以各种形式纪念郑和。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远洋航务》2005,(4):14-17
中远集团党组书记张富生代表提出一个议案两个建议: 关于设立中国航海节的议案 2005年,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相似文献   

17.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是一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一次宣传教育文化活动。它最广泛地宣传了郑和下西洋的光辉业绩,宣传了我国“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的优良传统,宣传了我国航海事业的辉煌成就,宣传了我国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国家决定把每年7月11日定为中国“航海日”,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有悠久航海历史的古国。自秦汉开始向远洋航海发展以来,两千年间桨声帆影,遍及亚非沿海各地。到十五世纪初期,发展到鼎盛时期,曾有郑和七下西洋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后来葡萄牙人迦马,方始沿着郑和开拓的亚非航线侵入东方,沿途掠夺,大发横财,诱使西方海盗相继东来。他们有意识、有计划地破坏我国的航海事业。在西方各殖民主义者的攻击摧残下,我国航海事业便从亚非地区的首席位置,一落千丈,进入中衰时期。一代航海大国,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交通部、上海市等单位在上海举办“郑和航海暨国际海洋博览会”以示纪念。笔者在收集中国航海史展览资料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民国时期国营招商局“郑和”轮的照片。据查证这是我国第一艘以郑和名字命名的商船(如图)。  相似文献   

20.
2005年是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600年前,郑和率领两百多艘海船、两万多人组成的庞大船队,七下西洋,历访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论时间,早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航行半个世纪;论规模,远非后来“地理大发现”时代的任何船队所能企及。郑和下西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