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厦漳跨海大桥南汊主桥为跨径布置135m+300m+135m的双塔斜拉桥.该桥主梁采用钢-混结合梁,双工字形钢主梁、横梁和小纵梁形成钢构架,与混凝土桥面板通过剪力钉连接,在工字形钢主梁的上翼缘板上焊接锚拉板.对主梁进行整体和局部分析,并对主梁混凝土桥面板正应力和存放时间2个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钢主梁和混凝土桥面板受力均满足规范要求,且有一定的安全储备;结合梁斜拉桥混凝土桥面板正应力分析中必须考虑弯矩和轴向力综合作用下的剪力滞效应的影响;混凝土桥面板存梁时间对主梁受力有影响,建议存梁时间不宜小于半年.  相似文献   

2.
贵黔高速鸭池河大桥采用主跨800m的钢桁-混凝土梁混合梁斜拉桥,主跨主梁为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结合钢桁梁,边跨主梁为预应力混凝土边箱梁,主跨钢桁梁与边跨混凝土箱梁间采用钢箱过渡。为明确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主梁受力特点,确保结构安全,对该桥主梁结构进行整体计算,并对其重点部位进行局部应力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主梁结构整体刚度大,各项设计计算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局部构造受力性能佳;该类型主梁能适应类似的主跨大、边主跨比小的混合梁斜拉桥体系。  相似文献   

3.
钢-混凝土箱形结合梁斜拉桥在东海大桥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东海大桥主航道桥首次采用钢—混凝土箱形结合梁斜拉桥方案的工程环境条件与技术构思,分析了这种新型结合梁斜拉桥的构造、力学、施工条件等特点及适用性。钢—混凝土箱形结合梁的采用拓宽了结合梁斜拉桥的应用范围,并在更大范围与混凝土梁、钢箱梁斜拉桥形成竞争,不仅为斜拉桥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型式,也为今后大型跨海大桥采用斜拉桥提供了新的选择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4.
以洸府河大桥为工程背景,进行了双塔双索面支座体系混合式结合梁斜拉桥的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介绍了主桥的桥跨布置、桥梁方案,同时进行了中跨结合梁钢主梁、中跨结合梁混凝土桥面板、边跨混凝土主梁、主梁钢-混结合段、斜拉索、主塔和基础的设计,并进行了结构计算。  相似文献   

5.
山东济宁如意洸府河大桥主桥采用(60+80+320+80+60)m支座体系混合式结合梁斜拉桥。该桥边跨采用混凝土边主梁,中跨采用钢小边箱结合梁,桥塔采用H形混凝土塔,其基础采用钻孔摩擦桩,结构体系采用支座体系。主桥全宽40m,梁高2.7m,小角度斜跨繁忙运输的电气化铁路线,设双向2.0%横坡、双向2.5%纵坡。桥塔上横梁外挂椭圆形装饰罩,呈拱形门造型。针对该桥实际建桥条件,进行了桥型(支座体系混合式结合梁斜拉桥)、结构(PBL剪力键与剪力钉复合型钢-混结合段)、施工方法(完全依靠汽车吊安装斜拉桥主跨主梁及在结合梁斜拉桥中进行限时合龙)等方面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6.
组合梁斜拉桥受力十分复杂。钢-混凝土结合后,应力流分布有较大的改变;宽箱梁截面斜拉桥随着宽高比的增加,空间效应愈发明显,传统的计算方法无法满足设计要求。研究以曹妃甸工业区1#桥工程为背景,采用空间有限元的方法,研究组合梁斜拉桥主梁剪力滞效应的分布规律,为钢-混凝土组合梁斜拉桥主梁的精细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武汉青山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为主跨938m的双塔双索面混合梁(由钢箱梁与钢箱结合梁组成)斜拉桥,桥面总宽48m。中跨主梁采用整体式钢箱梁,由钢主梁、正交异性钢桥面、钢箱梁横隔板组成。中跨钢主梁高4.5m,设置4道纵腹板。钢箱梁横隔板边侧货车道采用实腹式、中间轻车道采用镂空的桁架式,横隔板间距2.5m。通过参数匹配设计优化正交异性钢桥面的抗疲劳性能。边跨主梁采用钢箱结合梁,由槽型钢主梁与混凝土预制板通过湿接缝与剪力钉结合为整体。边跨钢主梁高4.06m,除顶板外的断面布置与中跨钢箱梁一致。针对钢箱结合梁墩顶负弯矩区混凝土板拉应力大的问题,采取控制混凝土预制板存放龄期、选择合适的预制板结合工序及顶落梁、湿接缝处理、加强结合板配筋等措施。钢箱梁与钢箱结合梁混合面设于桥塔中跨侧18m,通过构造细节处理使2种主梁结构传力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对于混合梁斜拉桥的混凝土主梁与钢主梁而言,目前模拟方法较为成熟,而对于主梁钢混结合段而言,目前更多着眼于采用实体程序建立局部分析模型,而关于全桥模型建立中钢混结合段的模拟方法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主梁钢混结合段,依托梁格法与换算截面法,详细阐述了梁格法的模拟方法,该方法可以为同类型桥梁的模拟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德拉瓦河桥(Drava River Bridge )位于克罗地亚 A5高速公路上,全长2.5 km ,由1座斜拉桥主桥和2座引桥组成,主梁分左、右2幅布置。主桥斜拉桥跨径组成为(100+220+100) m ,主梁采用钢-混凝土结合梁。2座引桥均长1000 m ,位于德拉瓦河的漫滩区,主梁采用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墩为圆柱墩。  相似文献   

10.
贵州凯峡河特大桥为(180+230) m不对称半飘浮体系独塔结合梁斜拉桥,桥梁依次跨越凯峡河河谷和U形溶蚀槽谷。主梁采用双边“上”字形钢主梁与混凝土桥面板组成的结合梁,全宽30 m,桥面板采用C55高性能混凝土。桥塔采用“人”字形结构,塔高117 m。斜拉索采用环氧喷涂钢绞线成品索,按空间双索面扇形布置,单个索面布置18对,全桥共72根斜拉索。索塔锚固采用钢锚梁;索梁锚固采用锚拉板,为适应空间索面斜拉索锚固,锚拉板与钢主梁腹板采用小角度弯折焊接。桥塔采用爬模法施工,钢主梁采用桥面吊机悬拼。分别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和MIDAS FEA对斜拉桥进行总体和局部计算,结果表明该桥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提升大跨径混合梁斜拉桥主梁钢-混凝土结合段的传力能力、抗疲劳性能和耐久性等综合技术性能,优选钢-混结合段的连接形式,提出改进钢-混结合段技术性能的路线。对比分析4种钢-混结合段连接形式,推荐采用"承压+传剪"复合传力的部分连接填充混凝土形式。针对早期部分连接填充混凝土形式的不足,提出从传力模式和构造方案、填充材料、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改进的技术路线。在此基础上以某主跨820m的混合梁斜拉桥为背景,研究提升钢-混结合段技术性能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承压+传剪"复合传力模式、"大尺寸钢格室+PBL剪力键+后承压板"构造方案、填充RPC高性能混凝土、短线法节段预制拼装施工工艺等技术措施,是提升混合梁斜拉桥主梁钢-混结合段综合技术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鄂东大桥混合梁钢-混凝土结合部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混合梁斜拉桥钢-混凝土结合部结构构造不合理产生的混凝土开裂、钢板与混凝土剥离、结构性能差、耐久性不足等问题,改善钢-混凝土结合部的结构性能,提高其耐久性,确保大桥整体设计使用寿命,针对世界第二混合梁斜拉桥——主跨926 m的鄂东长江公路大桥,以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模型试验为手段,研究了混合梁斜拉桥主梁钢-混凝土结合部的合理位置确定、结构形式选择以及细部构造等。结合部位置应从受力合理、施工方便和造价经济3个方面综合确定。部分断面连接承压传剪式"钢格室+开孔板连接件"的结构构造传力平顺、刚度过渡平稳、构造合理,是混合梁结合部的合理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3.
武汉二七长江大桥边跨混凝土主梁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武汉二七长江大桥主桥为(90+160+2×616+160+90)m三塔双索面混合梁斜拉桥,其边跨90 m主梁采用混凝土边主梁断面。混凝土主梁在临时墩、贝雷梁支架上分3段现浇施工。为保证施工安全,现浇支架上部采取贝雷梁桁架结构,设置8个临时墩,同时对支架进行全过程的监控。施工中采用专用支架确保了主梁索道管精确定位;利用千斤顶对钢-混凝土结合段钢梁精确定位,并采取防裂措施保证了混凝土浇筑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东海大桥主跨420 m钢-混凝土箱形结合梁斜拉桥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东海大桥主航道桥采用主跨420m斜拉桥方案的工程环境条件与技术构思,以及这种新型结合梁斜拉桥的结构设计、主要受力特点与施工条件等。钢-混凝土箱形结合梁的采用拓宽了结合梁斜拉桥的应用范围,不仅为斜拉桥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形式,也为今后大型跨海大桥采用斜拉桥提供了新的选择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基于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优异性能及其在混凝土结构抗弯加固中的应用成果,提出了采用配筋UHPC加固受损混凝土斜拉桥主梁的方法,由此开展了UHPC加固受损严重主梁的混凝土斜拉桥节段模型试验研究,以探究主梁加固后斜拉桥体系的受力性能。试验结果表明:UHPC加固混凝土斜拉桥主梁施工方式整体协同工作性能良好,UHPC层与原混凝土间未发生脱黏破坏;UHPC加固后,主梁开裂荷载较原未损伤主梁提升了79.9%,且UHPC层裂缝呈现数量多、间隙小及宽度细的特征,并可有效抑制原主梁裂缝发展,说明受拉UHPC层显著提高了加固后主梁的抗裂性能;不同主梁裂缝宽度工况荷载作用下,斜拉桥体系变形恢复较好,残余变形很小,且当主梁出现严重损伤时,该体系仍具有很好的受力性能;UHPC加固后,主梁的抗弯强度有一定程度提高,但不控制斜拉桥体系的极限承载力,主梁破坏时斜拉索应力为其极限强度的70.2%,斜拉索仍然具有一定承载力富余;UHPC加固后,主梁严重受损的斜拉桥体系刚度得到有效提升,主梁开裂前体系刚度较未损伤原主梁及灌浆加固后主梁分别提升了11.3%和29.5%;采用UHPC对混凝土斜拉桥主梁进行抗弯加固具有较大...  相似文献   

16.
赣州飞龙岛大桥斜拉桥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州飞龙岛大桥为独塔双索面混合梁斜拉桥,主跨150 m,主梁采用钢-混凝土混合梁,主塔采用A字弓形曲线塔,造型优美。重点介绍该斜拉桥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7.
九江长江公路大桥宽幅主梁结合段剪力滞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九江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为双塔双索面混合梁斜拉桥。该桥主梁宽高比大,钢-混结合段构造和受力复杂,剪力滞效应显著。为研究钢-混结合段剪力滞效应分布对主梁受力及结构布置的影响,选取含结合段的主梁节段建立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分析结合段钢梁及混凝土梁关键截面顶、底板在设计控制工况内力作用下的应力和剪力滞系数分布。分析结果表明:结合段混凝土梁存在较强的剪力滞效应,底板靠斜底板处剪力滞系数最大,达到1.5,在未考虑纵向预应力作用的情况下,混凝土梁底板存在较强的顺桥向拉应力,建议根据剪力滞系数分布加强纵向预应力布置。  相似文献   

18.
以二七长江大桥主桥为例,对其斜拉桥钢主梁设计进行了简要阐述,结合桥梁实际情况,从满足结构受力、方便施工制造及经济合理等方面,对主梁横截面形式、混合梁方案、钢-混结合段、中塔处塔-梁间约束固定等设计进行了比选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杨怡莹  孙全胜 《中外公路》2019,39(3):151-155
斜拉桥属于超高静定结构,受力较为复杂,为研究混凝土水化热反应时间规律及张拉横向预应力钢束对混凝土π梁的影响,在吉林某斜拉桥施工过程中进行30d的温度监控,同时在张拉横向预应力钢束时,进行标高及应变的监测,得出π梁各部分混凝土水化热反应规律以及张拉横向预应力钢束会引起主梁起拱的结论,笔者运用Midas/Civil 2013进行建模分析,提出解决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主梁温度场效应引起裂缝和起拱引起主梁脱架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千米级混合梁斜拉桥结构设计,以鄂东长江公路大桥为依托,通过结构计算与试验模拟,从钢-混凝土结合段位置的选择、索距、桥塔、主梁、主梁钢-混凝土结合段等方面对该桥结构设计方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钢-混凝土结合段设置在中跨侧距桥塔中心12.5 m处,结合段位置主梁的变形和内力均较小;中跨标准梁段宜采用15 m索距,边跨宜采用7.5 m索距;该桥桥面以上塔高为180.5 m;索塔锚固形式采用钢锚箱方案,并设置弧形预应力筋减少和控制主桥索塔锚固区外壁裂缝;主梁采用PK断面,可充分发挥全截面的性能;采用优化的混凝土后设承压板的钢-混凝土结合段型式,应力和刚度过渡较为平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