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优化地铁站通风空调系统以实现节能,以北京市某地铁站蒸发冷凝空调系统为研究对象,测试该地铁站的蒸发冷凝结合冷媒直膨式空调系统的实际运行参数,分析配风量及空气相对湿度对蒸发冷凝空调系统的影响,为蒸发冷凝空调系统在地铁站的实际运行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对比分析蒸发冷凝空调系统和传统水冷式空调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及经济性。结果表明,蒸发冷凝器进风空气相对湿度增加50%,蒸发冷凝器换热量相应会减少28%,蒸发冷凝制冷机组能效系数会降低22%,即空气相对湿度越大,蒸发冷凝空调系统运行效率越低;随风量增加,蒸发冷凝空调系统运行效率先增加后减小;相比于水冷式空调系统,蒸发冷凝空调系统的能效系数比传统水冷式空调系统提高约9.66%,具有较好的节能性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2.
结合地铁车站特征,介绍高静压模块蒸发冷凝冷水机组的组成及特点,从不同时期子机组台数选择、标准地铁车站的冷水机房布置、制冷系统整体控制方案、机组冷却循环水水质控制方案、机组效率及能耗分析等方面,对比分析整体式蒸发冷凝冷水机组与高静压模块蒸发冷凝冷水机组在地铁车站中的适用性。对比分析表明,高静压模块蒸发冷凝冷水机组具有折旧费用低、机房面积小、控制难度低、运输及检修方便等优点,在地铁车站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在地铁运营中,地铁站通风空调系统的能耗巨大。分析了地铁站通风空调系统各主要能耗组成部分和各部分的节能潜力,阐述了通风空调的大系统和水系统的运行原理,并提出了相应的节能控制措施。根据实测数据,提高蒸发温度及降低冷凝温度,能提高主机能效、节约电能;通过冷冻水泵、冷却水泵、空调箱风机及回排风机变频也可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无塔冷却"直膨空调系统,采用模块化蒸发冷凝高效散热技术和制冷剂直膨蒸发制冷技术,可完全取消传统地铁车站中央空调系统固有的冷却塔和冷水机房;先进的智能节能群控和协同优化技术,令系统可根据车站大小系统负荷变化实时智能调节冷量输出,确保系统始终运行在最高能效点 系统可实时监测、显示、存储、输出各设备运行状态、运行参数、设备电耗、运行COP(冷源&系统)等各项数据,并与车站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和火灾报警系统(FAS)无缝互联,为地铁站的站厅层、站台层及设备管理用房提供绿色、智能、高效、可靠的空气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地铁建设过程中冷却塔对城市环境影响的问题,结合蒸发式冷凝器的工作原理、特点,通过选取广州某典型地下车站,对所采用的蒸发式冷凝冷水机组从机房布置、噪声处理、水质要求等方面进行论述,并进行年能耗的技术经济分析.结果表明,在处理好机房进、排风及水质的前提下,机组可放置于室内,并需增加机械排风机,能耗与常规的冷水机组加冷却塔方案相当,同时可减少对环境景观的影响,对于解决冷却塔设置困难的情况,是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6.
针对深圳地铁田贝站的特殊情况,讨论采用蒸发式冷凝冷水机组的可行性。从蒸发式冷凝技术、需解决的问题、投资及运行费用的比较等方面,分析蒸发式冷凝应用地铁车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从地铁环控系统组成入手,分析地铁环控系统各子系统的能耗特点。重点对地铁环控系统节能措施及技术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建议。通过采用变频调节、运行模式调节,适当提高送风温差,适当启用空气-水空调系统、蒸发式冷凝空调系统等有效措施,优化相关系统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铁路客车高速运行时,其车体表面产生的负压会使空调机组冷凝风量减少,当环境温度较高时,冷凝风量的降低会对空调机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探究高速铁路客车冷凝风量变化对空调机组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冷凝风量的测量与调节方法,采用均匀节流和风速测量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车辆运行状态下的空调机组冷凝风量的模拟,以空调机组额定制冷工况为基础,对标准动车组司机室和客室空调机组进行了变冷凝风量额定制冷工况测试,分析了冷凝风量的变化对空调机组性能的影响。通过对高速铁路客车变冷凝风量空调机组性能测试得出:在额定制冷工况条件下,随着冷凝风量的减少,空调机组冷凝出风温度逐渐升高,空调机组功率逐渐增大,制冷量逐渐减小,制冷能效比逐渐减小,同时针对高速铁路客车冷凝风量减少的问题,提出了提高车辆运行状态下空调机组性能的建议。研究结果为模拟车辆运行状态下的空调系统性能测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VAV空调水系统在变冷冻水量 (VWV)情况下水泵和冷水机组的性能和能耗 ,在部分负荷时 ,使用变频调速水泵调节冷冻水量可大量节省水泵能耗 ,提高冷水机组的能效比 (EER)和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 .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针对大连的气候特点及大连地铁的具体情况,对大连地铁通风空调系统方案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根据SES地铁环境模拟软件的计算结果,选择较为经济合理的通风空调系统方案及运行模式。研究结论:大连地铁通风空调系统采用机械通风,开闭式运行相结合的方式。(1)充分利用自然冷源,依靠列车运行所产生的活塞风对车站和区间隧道进行通风换气、冷却降温,可减少通风设备的开启时间,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2)针对大连夏季室外空气相对湿度较高的特点,夏季最热月对送入车站公共区的室外空气采取除湿措施,可为乘客创造一个更为适宜的车站内部空气环境;(3)车站通风设备与区间通风设备相互兼用,根据不同的工况相应转换运行模式,可提高设备使用率,降低设备初投资及维修保养费用。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目前地铁车站采用常规空调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将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应用于地铁地下车站中。以重庆某地铁地下车站为例,对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进行了经济性分析,为今后地铁车站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地铁站环控系统各项运行措施的节能潜力,制定有针对性的节能运行方案。通过对我国各气候区的屏蔽门地铁站环控系统全年能耗进行大规模模拟,系统而定量分析常见的运行管理参数优化后的节能潜力,包括取消小新风空调的机械新风、加强屏蔽门气密性、提高站内空调温度、提高冷机COP和提高空调箱能效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寒冷、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的屏蔽门地铁站,环控系统节能潜力最大的优化措施是提高站内空调控制温度,各站平均节能潜力在17%~21%之间;其次是取消机械新风供应、提高冷机COP和提高空调箱能效比,相应节能潜力在12%~20%之间,各措施的节能潜力大小和排序在不同气候区之间存在差异;节能潜力最小的措施是增强屏蔽门气密性,各站平均节能潜力在1%~4%之间。综合优化上述运行管理参数,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的典型屏蔽门地铁站环控系统的年节能量分别为22万k Wh/a、37万k Wh/a和61万k Wh/a,节能百分比分别为41%、48%和52%。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各气候区屏蔽门地铁车站节能运行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成都地铁环控设计中系统模式比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成都地区的气象条件、地铁列车运行模式、客流量等因素,重点研究开式、屏蔽门式、开/闭式和开闭混合式系统模式的可行性。采用简化的半经验法,对开式系统和屏蔽门系统中车站和隧道内的温度变化进行计算。引入活塞风通风模型,对开/闭式系统中闭式运行时的活塞风影响进行分析,并建立相应的负荷及温度分析模型。将开闭混合式系统中非空调车站内空气作为一个控制体,用能量守恒原理,分析与空调车站相邻的非空调车站内空气的温度变化。根据热力过程分析比较结果,提出适合成都地铁环控系统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客流和室外温度的变化,空调季节地铁车站的冷负荷在一天中会有一定的变化。空调水系统能根据负荷的变化进行工作,具有很大的节能空间。自2010年起,空调水变频技术已在上海轨道交通100多座地下车站进行了改造应用,由此,开展了对空调水变频节能技术的能效、维护、运行安全等方面的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15.
从地铁车站的舒适性和节能角度出发,对其环境控制系统存在普遍争议的过渡季运行模式展开讨论。首先基于能耗最低原则选出全新风空调模式和单排通风模式两种可能的运行模式;再运用理论推导给出两种模式的切换温度条件,并总结出切换温度的计算方法。根据此计算公式,对于包括室内负荷、制冷系统性能系数、风机效率、风道阻力、送风温差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利用此计算公式,给出不同室内负荷、制冷系统性能系数和风机效率的切换温度线算图,此计算方法和线算图可用于实际工程的运行模式分析,从而能够实现地铁车站环境控制系统过渡季运行的规范化和节能化。  相似文献   

16.
地铁车站客流量大,车站的空气品质直接影响乘客和车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对南京地铁1号线某车站站台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CO_2质量分数进行了检测,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得到主观调查结果。检测及调查结果显示,该地铁站台内空气品质良好。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因素分析,得出CO_2质量分数对主观调查结果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空气温度。  相似文献   

17.
以地铁车站公共区负荷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继续完善地铁车站公共区负荷计算方法,用该负荷计算方法得到的数据作为输入参数,应用TRNSYS软件建立地铁车站公共区逐时负荷计算模型。以南方某屏蔽门地铁车站为例,用该站夏季某时间段的实测负荷数据对TRNSYS模型进行验证;并用该模型对负荷影响较大的因素做详细分析,挖掘该站的节能潜力,得到在关闭新风阀和提高车站控制温度时,该站公共区负荷可分别降低68%和42%。希望可以应用该方法为地铁车站公共区空调设计、运行和能耗管理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