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阐述了轨道交通站点、交通接驳方法的研究背景,即在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城市都把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网络,多种交通方式互相协调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作为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手段。在对轨道交通主要接驳交通方式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轨道交通站点交通接驳的理念、目标和策略,并以西安轨道交通6号线丈八一路站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系统的交通接驳研究。  相似文献   

2.
结合轨道交通站点、车辆段进行上盖综合整体开发已成为城市空间利用的重要趋势。通过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航头车辆段上盖综合体项目研究实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在规划阶段先行建立复合交通体系,预留各类交通设施空间,设计交通子系统功能及组织方案,避免在设计阶段遇到规划及设计条件受限或功能不足等问题。这将是整个上盖开发项目后续能否顺利落地及长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随着大中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推进,通过建设大运量的轨道交通来引导城市空间布局是未来规划建设的重要环节。基于轨道交通与活动空间的功能复合,分别以供需匹配、轨道接驳、用地性质及公共空间等多个层次,建立各类功能分级评价指标,构建城市交通轨道站点的评价分级体系。同时,以浙中城市群轨道金义线为例,运用聚类分析方法,测算各个站点的交通与活动空间的指标数据,形成轨道站点分级体系。  相似文献   

4.
光谷广场综合体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珞喻发展轴的珞喻组团中部,是联系主城区与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节点和通道。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和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正处于大力发展时期,结合地铁站对其周边地下空间进行开发,整合地铁与地上、地下空间,实现一体化设计,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区域功能、改善城市环境。结合光谷广场综合体实例,对光谷地区交通现状和规划情况进行分析。以保障最优地铁功能、打造世界最美车站为出发点,对光谷综合体方案推导过程进行梳理,解决综合体复杂条件下的空间布局、流线组织和消防等诸多设计难点,设计方案和实施经验对此类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天津西站综合交通枢纽总体布局及交通需求.西站是集中了诸多交通方式的特大型综合性枢纽,同时还是市级商务、商业城市副中心.在规划设计方案中,针对工程设计接口较多、设计难度较大的特点,将“以人为本、公交优先”作为基本设计理念,将“快捷化、人性化、一体化、智能化”作为设计目标,在人性化、合理化、经济化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详细阐述了该工程总体设计中的轨道交通、道路集散系统、交通组织、静态交通的设计布局.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大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布局,首先对综合交通枢纽进行了分级分类,在分类基础上对各类综合交通枢纽布局方法和规划内容进行了分析介绍,并以昆明市为案例,探讨了大城市不同类别综合交通枢纽科学布局、协同作用,共同构成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市域铁路建设将促进沿线土地的二次开发,影响城市空间格局.文中对成都市域轨道交通之一的成彭市域铁路交通枢纽进行了研究.在分析传统交通枢纽规划与开发的不足之后,借助成彭快铁规划设计案例,从交通枢纽规划和城市设计的角度,提炼出规划设计策略,总结设计特色,包括强调站点周边功能复合,站点周边用地的高密度开发以及对公共空间的塑造,以此凸显鲜明可识别的城市意象.同时借鉴国外的站点开发经验,提出了成彭市域轨道枢纽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城市出行模式的转变与城市空间格局的变化,与市民可支配收入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在不断变化的出行模式的刺激下,市民交通出行需求也随即发生变化,特别是大城市交通出行方式选择已从"个体交通——公共交通"的简单交通出行划分为"小汽车——电动自行车——网约车(出租车)——轨道交通——公共汽车"等多模式,组合式...  相似文献   

9.
洪小春 《隧道建设》2022,42(12):2036-2047
为探究城市空间集约和土地高效利用背景下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与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的低碳效应,梳理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与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在构成要素、开发生命周期等方面的特征,分析一体化策划、规划、设计、建造和运维等发展阶段对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的作用与意义; 构建基于“双碳”目标的包含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城市发展、一体化的低碳效应、城市中心区发展和城市中心区开发5项准则层指标在内的22项指标的一体化测度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与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评价方法体系。以南京新街口中心区2005年、2010年、2014年和2019年4个典〖JP2〗型阶段为例进行评价,结果分别为2.349、3.105、3.588和4.222,对应的一体化发展水平分别为较差、中、良和良。对照南京新街口中心区渐进式一体化发展历程可知,南京新街口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与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对促进区域“双碳”目标实现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城市老旧街区由于人口集聚而且土地紧缺,普遍存在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缺乏的问题,基于相关理论方法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在步行空间统筹考虑交通通过性功能和交谈驻留等公共空间功能,提出轨道站点周边步行空间划分和边界设定的规划设计导则,并应用在乌鲁木齐轨道交通2号线规划设计中.  相似文献   

11.
如何科学管理大城市新区静态交通系统,避免交通拥挤和停车难现象向新区蔓延已成为城市交通领域的重要课题.从分析国内外先进静态交通系统管理经验入手,通过分析大城市新区自身特点,提出必须对其静态交通系统进行时间、空间2个维度的一体化管理,并从功能框架、管理体制、机构设置等方面构建了一体化管理体系.对保障静态交通系统一体化管理的法律与行政、经济、科技等手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分析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等大城市在城市交通发展新形势下,常规公交在客流、线路、车辆、运营服务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深入探究在轨道网和共享单车持续发展过程中常规公交面临的困境,提出在交通新常态下常规公交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策略,构造常规公交-轨道交通-慢行交通三网融合、互为补充、共同协调发展的一体化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从而实现地面公交服务效率和品质的全面提升使其最终实现成功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志广  张金伟  段婉玲 《隧道建设》2016,36(12):1492-1499
随着我国大中型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线网日益密集,新建地铁车站与既有线换乘站和规划线车站同时换乘的建设工程逐渐增多,轨道交通与其他城市功能空间整合的需求也大幅增加,解决车站换乘和城市空间综合利用是设计重难点。以北京地铁金融街站为例,在借鉴既有地铁换乘站案例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踏查调研和静态计算的方法进行初步分析,引入客流动态仿真模拟评价既定车站方案。提出新建车站与既有线车站近远期2种换乘方案、远期对既有线换乘站改造方案、统筹考虑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一体化设计。  相似文献   

14.
虹桥商务区作为上海打造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空间载体,其规划建设备受关注.该文通过依托大型交通枢纽CBD交通规划的经验,结合交通实际需求,从轨道交通、捷运网络、道路网络、步行系统及停车设备等五个方面,为虹桥商务区展开综合交通规划研究.  相似文献   

15.
黄山交通枢纽是集高铁、轨道交通、长途客运、公交、出租、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从公交先导,引导发展,有效减少交通阻抗,路内站场设施场外化,提供多层次、高品质公交服务出发,以交通环境人性友善、传承文化、提升城市竞争力为目标,介绍枢纽设计理念及总体方案.  相似文献   

16.
巴士在城市专用路权通行道上行驶便逐渐发展成为巴士快速交通系统。这种新的大容量快速交通方式既保持了轨道交通速度快、容量大的特点,又具有传统巴士公共交通的灵活、便利和经济性。这就是巴士快速交通系统在世界各大城市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徐家汇是上海市最早启动建设、发展最快的城市副中心,是重要的市级商业中心和交通枢纽,轨道交通徐家汇枢纽是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中唯一的一个三条市域线交汇的大型换乘枢纽。文章介绍了徐家汇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实施方案:9号线利用既有地下室改造成车站,11号线车站设于拟建改造地块中,两条新建轨道交通线车站都避开了主要交通道路,很好地解决了车站实施对地区交通、商业和环境的影响,是轨道交通理念和实施技术的突破。文章还结合轨道交通换乘枢纽,提出了地下空间一体化概念和地下道路方案。  相似文献   

18.
邱巧  李丽华  全利  孙坚 《公路》2021,(1):269-272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服务主体是乘客,其空间环境离不开乘客的体验、认知与感受。结合新冠肺炎疫情下乘客交通出行时心理因素、行为模式的改变,以及其对空间环境的新要求,围绕着空间形式、空间环境、空间秩序等因素思考构建与之相符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人性化公共空间,并通过符合乘客生理与心理需求、高效空间秩序需求、弹性空间需求等方面的改进方式和设计策略,使轨道交通站点解决与乘客新需求的不适应、不匹配问题,既提升设计品质,同时也体现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19.
上海郊区轨道交通客流保障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郊区轨道交通客流的广阔发展前景,以上海轨道交通为例,结合客流调研数据,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影响郊区轨道交通客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形成轨道交通骨干网络,加强站点周边区域多功能开发,配置科学合理的一体化换乘系统,联合公交运营企业构筑一体化城市客运交通模式等郊区轨道客流规模保障策略,扭转上海郊区轨道交通客流低迷、效益低下、建设经营成效甚微的现状,实现上海郊区轨道交通建设及营运的良性循环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国内各大城市公交分担率发展出现停滞甚至下滑的现象,揭示了传统公交服务与市场多样化需求之间的差距.现有公交优先评价体系仅从公共交通系统内部进行考核,片面追求公交分担率和站点覆盖率,却不考虑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空间结构形态以及交通供需特征,对于落实公交优先战略收效甚微.本文结合广州实际情况,提出增加城市整体交通运作评价指标、低碳环保指标、公交吸引力指标等,希望有助于将公交优先政策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