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高速铁路和公路交通的不断发展,涉及高速铁路的立交工程越来越多,研究道路施工过程对临近高铁桥梁的变形影响,对维护高铁运营安全和满足轨道平顺性要求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浙江地区某新建道路下穿在建高速铁路和并行城际铁路的工程为例,采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对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在复杂地基条件下,防护桩施工、基坑开挖、U型槽和框构施工等对铁路桥梁基础产生的影响,为类似道路下穿高铁工程的施工和防护提供合理化建议和安全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2.
董云生 《北方交通》2022,(3):8-11,15
以台州市和合大道工程下穿在建杭绍台铁路椒江特大桥为依托,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了桩板结构的施工过程,得到了椒江特大桥在道路工程附加荷载作用下的墩顶位移及桩基承载力检算结果.结果表明:在和合大道桩板结构施工及运营阶段,高铁桥梁墩顶位移(沉降量、差异沉降量、顺桥向水平变形量和横桥向水平变形量)及其桩基承载力均能满足安全限值...  相似文献   

3.
某公路和水渠下穿既有京沪高铁桥梁,交叉处地面挖深较大,下穿高铁处均采用防护桩支护后顶进U型槽的方案。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施工过程进行影响分析,结果显示:预制U型槽基坑布置于高速铁路影响区外;施工中高铁桥梁墩顶竖向、纵向和横向的最大附加位移值分别为1.49、0.99和0.75 mm, U型槽顶进至桥下设计位置时对桥梁墩顶竖向位移的影响最大;工程实施对桥梁桩基承载力的累计影响小于原设计单桩容许承载力;分析结果满足《公路与市政工程下穿高速铁路技术规程》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安徽省潜山市某公路路基下穿安九(安庆— 九江)高铁潜水河特大桥工程为背景,运用Midas GTS/NX软件,建立了公路路基高铁桥梁土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得到了公路路基多个施工阶段对安九高铁潜水河特大桥的墩顶位移、桩身轴力、桩身位移以及桥面板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桥梁墩顶竖向位移最大,横向位移最小但均满足变形控制标准;桩...  相似文献   

5.
CRTSⅡ型无砟轨道板的质量是高铁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对施工中预应力张拉的有效控制是保证轨道板施工质量的关键。结合CRTSII型无砟轨道板生产线具体结构形式及预应力损失机理,设计了预应力损失现场测试方案和预应力损失计算方法。实测结果表明CRTSⅡ型无砟轨道板生产线预应力损失不能忽略,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桩板结构路基是应用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一种新的路基结构形式,它由上部钢筋混凝土承载板、钢筋混凝土桩基与路基本体与组成,利用板和桩-土之间的共同作用来满足无砟轨道的强度与沉降变形要求,是介于桥梁与路基之间的一种特殊结构形式,桩土相互作用非常明显。以往工程上都是利用m法处理桩土相互作用,但是对于桩板结构,实测数据表明m法已不再适用。提出了计算桩板结构动力特性一种合理模拟方法,并通过著名有限元软件ANSYS10.0进行分析。与某高速铁路桩板结构动力特性的实测数据的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模拟方法满足一定的工程精度要求: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差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桥梁施工对临近高铁桥梁建筑的影响,引入GIS岩土专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构建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模拟新建工程施工,探究施工各个阶段对邻近高铁桥梁地表附加沉降以及箱涵结构的影响。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基础结构施工和桥梁墩柱结构施工阶段均会导致邻近高铁桥梁发生变化沉降及箱涵结构变化。施工中对邻近桥梁影响程度最大的施工阶段为支架搭建阶段和直接拆除阶段,且隔离桩结构与箱涵结构距离越大,则箱涵结构沉降最大值越小,土体位移阻隔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服役期间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疲劳应力谱计算理论,考虑无砟轨道钢筋与混凝土的相互作用、无砟轨道混凝土的开裂与闭合效应、无砟轨道荷载的共同作用和时变特性,分别建立和验证了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温度场计算模型、多尺度高速列车-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桥梁三维有限元耦合动力学模型、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桥梁-桥梁墩台纵向相互作用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疲劳应力谱计算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提出的疲劳应力谱计算理论可得到服役期间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各部件钢筋与混凝土应力时程曲线及疲劳应力谱;考虑多种荷载工况,能深入探讨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疲劳破坏机理和影响规律;计算理论可为丰富和完善我国无砟轨道设计理论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赵丽静 《交通标准化》2013,(23):126-128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速度的加快,无砟轨道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从高速铁路的实际建设过程来看,无砟轨道工程成为了保证高铁工程整体质量的关键因素.鉴于此,在高铁工程施工中,应对无砟轨道工程施工要点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并结合工程实际,切实提高无砟轨道工程施工质量,满足高铁工程的实际需要,为高铁工程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0.
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缝线路附加挠曲力计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梁轨相互作用原理,结合京沪高铁实际情况,建立了京沪高铁整桥双线有限元模型,以10跨32 m混凝土简支箱梁桥为例,用有限元法计算分析了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附加挠曲力及附加挠曲位移的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列车在双线简支箱梁上单线运行时,其附加挠曲力值较小,4根钢轨的附加挠曲力值有所差别,但差别不大。钢轨附加挠曲力在桥台处较大,钢轨纵向位移则在桥梁中部较大,在桥台处较小。  相似文献   

11.
盾构法施工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盾构区间隧道不可避免会存在穿越既有桥梁的情况;而穿越既有桥梁时必须要考虑施工过程桥梁墩顶的位移情况,确保桥梁运行安全。以宁波市轨道交通4号线金达路站—钱湖大道站区间下穿杭深线、北环线鄞县特大桥工程为例,利用Plaxis 3D有限元软件对盾构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对不同施工工况下桥梁墩顶的变形情况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高铁桥梁桥墩横桥向、顺桥向及垂向位移,并对该设计方案进行了技术分析和安全评估。  相似文献   

12.
结合下穿襄荆高速公路的箱涵工程特点,先从施工风险、工期、造价以及对周围环境影响等角度对比分析箱涵顶推、浅埋暗挖及明挖3种施工方案,突显箱涵顶推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优势;再进行施工过程中顶推力大小设计,并验算后部土体的稳定性;最后利用有限元软件开展顶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既有道路沉降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顶推工法方案设计合理可行,能保证施工安全和既有道路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依托沈阳地铁3号线某暗挖区间下穿文化路立交桥工程,在工期、造价及对周边环境影响等角度对比分析明挖法进行桩基托换与暗挖法进行桩基托换方案的优缺点;从不影响地面交通角度出发,选择暗挖法进行截桩及桩基托换,通过风险分析确定暗挖风险处理措施,保证暗挖施工的安全性,并结合现场实施条件明确了桩基托换施工工序;最后,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暗挖法桩基托换施工,计算结果表明:暗挖截桩方案施工引起的连续梁绝对沉降、差异沉降、倾斜及水平位移均小于桥梁变形预警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CRTS Ⅱ型无砟轨道-桥梁轨道结构的特点,建立了列车-无砟轨道-桥梁耦合振动新模型。整个系统离散成一个多节点的轨道单元和具有二系悬挂的动轮单元,基于有限元方法和Lagrange方程,建立列车-无砟轨道-桥梁时变系统竖向振动方程。该模型具有程序编制容易、计算效率高的特点。作为应用实例,计算得出了两车通过时随机不平顺条件下轨道桥梁结构的动力特性,说明新模型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15.
针对无砟轨道高速铁路对桥梁顶面高程和平整度要求较高的特点,提出了无砟轨道桥梁顶面线形控制方法和混凝土即将浇筑完的梁面标高计算公式.以京津城际北京环线特大桥跨四环桥为工程背景,结合应用灰色理论和自适应控制方法对该桥的挠度和预拱度进行预测,线形控制结果表明:这两种控制方法及本文提出的梁顶面线形控制的方法适用于悬臂施工无砟轨道高速铁路桥梁的施工监控.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的发展,无砟轨道铺设施工技术得到应用。高速铁路对无砟轨道铺设施工提出了严格的限制,要求无砟轨道具有可靠的稳定性和高精度平顺性。就无砟轨道铺设施工测量技术,利用三维绝对位置坐标有效控制平顺度进行论述,为保证无砟轨道的安全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桥上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纵向受力与变形分析的智能化,考虑了桥梁结构、轨道板以及钢轨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有限元法建立了多跨简支梁和大跨度连续梁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精细化有限元模型;采用C#语言对ANSYS进行二次开发,研发了集参数输入、有限元建模、荷载施加、自动计算、数据提取及数据智能处理于一体的纵向力智能分析系统。通过与已有文献对比,验证了智能分析系统的通用性和可靠性,可为桥上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无砟轨道桩板结构路基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铁路无砟轨道,由于受到线路高程调整能力的限制,对路基的工后沉降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有效控制路基沉降,是无砟轨道结构施工中的一个重大课题。遂渝线无砟轨道综合试验段路基首次采用了桩板结构新型路基形式,介绍了无砟轨道桩板结构路基施工过程中钢筋混凝土桩基与横梁及钢筋混凝土承载板施工等关键技术,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京沈高铁辽宁段各标段正抓紧施工,预计8月底铺轨贯通。"五一"小长假期间,地处凌源市的京沈高铁辽宁段杨杖子特大桥施工现场,到处都闪动着劳动者身影,这是京沈高铁建设者们正进行无砟轨道板支座施工,同时铺设无砟轨道。将轨道板支座模型运至现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吊杆张拉、存梁时间、二期铺装等施工因素对高铁桥梁轨底线形产生的影响,以全长309.6 m某预应力连续梁拱组合高铁桥梁为工程背景,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Civil建立全桥模型,对各不同施工因素影响下成桥轨底线形进行研究,并针对主梁实测线形提出轨底精调后续施工建议。结果表明:吊杆张拉对成桥轨底线形影响最大,存梁6个月后徐变效应对后期主梁线形影响很小,轨道板浇筑厚度与轨底标高呈线性变化;针对该桥主梁实际施工完成2.5个月后轨底实测高程偏差,建议采用吊杆一次张拉,且调整轨道板铺筑厚度以确保成桥轨底标高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