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互文性理论在向其他学科渗透及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被引进翻译学研究领域,并成为一种语篇翻译的方法.从互文性视角探讨语篇翻译中,元语篇标记的互文性符号特点及其翻译方法问题,是对元语篇现象的拓展研究.运用例证的方式,对元语篇标记的互文性功能对翻译的指导意义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认为,元语篇是语篇中最外显的标记,为语篇翻译提供了看...  相似文献   

2.
对于相声的研究屡见不鲜,然而本文是在心里学基础上以"互文性"这一文学批评理论为切入视角对相声为何以及如何引人发笑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依据具体语料提出了五类相声当中常见的"互文性"体现方式,以期对相声及互文性理论应用的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互文性是一种新的语言学概念,它为我们在文本的建构和解读中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视野。仿拟是互文性的一种表现,本文以传媒话语为对象分析了仿拟在传媒话语中的成因及应用,通过对仿拟的分析来解读、认知互文性理论。  相似文献   

4.
互文性是一种新的语言学概念,它为我们在文本的建构和解读中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视野。仿拟是互文性的一种表现,本文以传媒话语为对象分析了仿拟在传媒话语中的成因及应用,通过对仿拟的分析来解读、认知互文性理论。  相似文献   

5.
浅析许渊冲教授的诗歌翻译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渊冲教授是著名的诗歌翻译实践家和理论家,在诗歌翻译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许教授的诗歌翻译理论应采取怎样的科学态度尚无明确定论.在借鉴众多学者对许教授诗歌翻译理论评述的基础上,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指出应采取“扬弃”的态度,继承和发展许渊冲教授的诗歌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6.
《尤利西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小说,代表了现代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几乎是乔伊斯尝试小说新潮艺术和尖端技巧的实验场.本文试结合"互文性"文本理论,对《尤利西斯》的叙事艺术进行阐释,认为乔伊斯在创作《尤利西斯》时所采取的主要叙事策略是互文性策略,即对西方文学传统的创造性吸收和改编,这也是《尤利西斯》产生广泛的象征意义并获得巨大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Krashen语言输入理论入手,从词汇输入、风格输入与文化输入三方面举例分析论证了可理解输入对翻译能力培养的作用;最后寄望这方面的探讨能对翻译水平的提高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当代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的影响诗学着眼于诗歌的审美创造活动,通过“影响的焦虑”命题下对事实性与修正的辩证分析,实际着重阐发了一种“反影响”诗学,并最终以审美僭越历史,对影响的诗史做互文性阐释和重构.布鲁姆影响诗学视域下的诗史重构,陷入了审美与历史的深刻矛盾,同时又以其审美主义偏执激化了这一矛盾,难以达到文学史的整体性再现.对此,回归文学史的历史性和语境化,当足以药石之.  相似文献   

9.
文化的流变和兼容与文学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指出了化的流变和兼容是学翻译面临的化的两种本质属性,讨论了化的流变对学翻译的创造性意义,学翻译对语言变体的创新与还原,是克服流变造成的理解困难的前提条件。译对原本的解构与重构也是化流变中的翻译创新。作从本的互性和译的心态角度,分析了学翻译同化兼容的互动关系。指出化的流变和兼容必然导致误译,而误译也会对跨化的学交流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00年,约翰·厄普代克出版了风格迥异的个人第19部小说《葛特露和克劳狄斯》。文章在互文性和消费文化理论的背景下,分析这部小说是对莎剧的重写。并指出小说借古喻今、戏仿名人,一方面利用名人意识,另一方面又充满着浓郁的女性主义色彩,是美国消费文化领域的一位操手。  相似文献   

11.
武则天时期,佛教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鼎盛阶段,因此研究武则天时期相关的佛经翻译有着特殊的学术价值。武则天作为权力代表对当时的佛经翻译活动起到了操控,本文运用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eLefever)的操纵理论和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MichelFoucault)的权力话语理论,从武则天时期佛经翻译的数量与选材,译经中心的迁移,与佛经翻译的高僧交往情况入手,分析武则天是如何运用权力对佛经翻译进行操纵,从而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夺得政权,巩固政权。  相似文献   

12.
符号象似性原则运用于诗歌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把握原文篇章象似性表达特点,使之再现于翻译文本之中.以杜甫五言诗《梦李白》之英译为例,具体操作中可从顺序象似、对称象似以及隐喻象似三个视角入手,以保持原文显性与隐性特征,在实现“形式创作”之同时,再现原诗的风格与神韵.  相似文献   

13.
基于韩礼德和哈桑提出的语篇衔接理论,结合其他学者在语篇衔接与连贯上的研究成果,对隐性衔接这一语篇衔接手段作出界定,将隐性衔接划分为隐喻衔接与意象衔接两大类,并将其应用于唐诗语篇的分析之中。通过对唐诗语篇中隐性衔接的初步探讨,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欣赏唐诗这一特定语篇,并对诗歌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从“意”、“音”、“形”三个方面赏析陆游《钗头凤》的两种英译版本,分析不同译者的翻译特点以及创造性,探讨中国诗歌的翻译艺术。  相似文献   

15.
论技术长波理论与文化产业成长周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经济长波最先由康德拉季耶夫明确系统地提出,之后熊彼特提出了技术创新长波理论,冯.丹因在熊彼特技术创新长波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生命周期"理论,并以此构建了自己的长波理论。通过回顾文化产业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脉络,可以看出文化产业也存在一定的长波周期。熊彼特等人的理论可以用来分析解释这一周期规律,文化产业发展的周期波动受经济长波的影响,本质上是由科技革命带来的一系列技术发明、创新推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严复的翻译思想,既体现了翻译适应选择论中适应与选择的思想,也历经了适应与选择的过程。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出发,对严复翻译思想的来源做了探究。研究表明,严复翻译中所体现的适应与选择的思想和行为,来源于古代,取法于先人,受惠于时贤,有别于西方。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首先是商贸的全球化,商贸的全球化首先是商品的全球化,商品的全球化,离不开广告的全球化.面对不断提升的国际商业竞争,如何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广告的效用不容小觑.语言的差异是广告宣传的最大阻碍,于此不同语言之间的广告翻译显尤为重要.然而,不同于文学作品等问题,广告的翻译中的一些问题一直为翻译界所轻视,如功能对等、文体对等和翻译技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