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真空感应炉制备出0.5%Te,1.0%Te,1.5%Te的Cu-Te合金,然后进行了锻造和拉拔工艺试验.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了合金中第二相的分布情况,测试了拉拔试样退火前后的拉伸性能和电阻率.结果表明:Cu-Te合金中的第二相主要分布在晶界上;随着Te含量的增多,第二相的数量除了在晶界分布外,在晶内也有分布.1.0%Te和1.5%Te的Cu-Te合金易锻裂,只有0.5%Te可以锻造;0.5%Te锻造合金拉拔后第二相被拉长并沿拉伸方向呈纤维状分布;拉拔试样的抗拉强度远高于退火试样;退火略微降低Cu-Te合金的电阻率(2.57×10-8Ω.m),但仍高于美国Cu-Te合金(C14500)标准的电阻率(1.86×10-8Ω.m).  相似文献   

2.
Sol-Gel提拉法制备ZAO薄膜及其光电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浸渍提拉法(基于组装的小型提拉装置)在普通玻璃片上制备出ZnO∶Al(ZAO)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数字式四探针测试仪等检测手段分别对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Al3+浓度为1.0%的ZAO薄膜表面最为致密均匀;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薄膜的晶体平均粒径明显增大,电阻率逐渐减小;不同掺Al量的ZAO薄膜在可见光区的平均透光率均在70%以上,当Al3+浓度为1.5%时,550℃退火2h,电阻率最小,为5.9×10-2Ω*cm.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热处理制度对粉末高温合金FGH4095组织强化相γ'形态分布特征的影响,采用氩气雾化制备FGH4095高温合金粉末,经筛分、除夹杂处理后,热等静压烧结成形,对比研究不同的热处理条件下, FGH4095合金组织γ'相的大小、形貌及分布,测试了室温20 ℃和高温650 ℃下合金的拉伸性能,并对650 ℃高温下拉伸断口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间热处理能够改善γ'相的形状及分布;经中间处理,材料高温拉伸性能明显提高,屈服强度从1 150 MPa提高到1 210 MPa,拉伸强度从1 230 MPa提高到1 460 MPa;中等尺寸γ'相数量增加,晶界得到优化,合金高温塑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等离子体基低能氮离子注入技术对纯Ti试样进行表面处理,研究了氮离子注入改性层在3. 5%Na Cl溶液中的耐点蚀性能及钝化膜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基低能氮离子注入纯Ti试样表面形成了厚度约为2μm的Ti2N相改性层;在3. 5%Na Cl溶液中,与金属Ti相比,Ti2N相改性层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的容抗弧直径及|Z|值增加,相位角平台变宽,利用等效电路Rs-(Rp//CPE)拟合的电极电阻由6. 44×104Ω·cm2增大至2. 26×105Ω·cm2,电极反应阻力增大,耐点蚀性能提高.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Ti2N相改性层钝化膜电阻相近,皆保持在105Ω·cm2量级,呈现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室温拉伸试验、室温缺口拉伸试验、显微硬度试验以及金相分析对Ti17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用电子束焊接Ti17合金可获得性能良好的焊接接头,其接头的抗拉强度不低于母材,焊缝的缺口敏感系数均小于1.焊缝区和热影响区的硬度均高于母材,焊缝区组织与母材组织基本相同,都是α相上分布着沿晶界及晶内析出的细针状β相,焊缝区的晶粒度要比母材的晶粒度粗大.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阻、热膨胀、磁致伸缩及光学金等试验方法研究了多晶Ni2.1Mn0.9Ga0.9C0.1合金的马氏体相变特征。结果表明:Ni2.1Mn0.9Ga0.9C0.1合金在400~100K之间发生两次相变,第一次为马氏体相变,它的热滞后比较小,马氏体相的电阻率高于母相的电阻率;而第二次相变的结构变化尚未澄清,它的热滞后比较大,新相的电阻率低于母相的电阻率。马氏体相变时,合金结晶方向长度收缩,磁致伸缩急剧减小。合金中马氏体基本为相互平行的片状组织。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浸渍提拉法(基于组装的小型提拉装置)在普通玻璃片上制备出ZnO:Al(ZAO)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数字式四探针测试仪等检测手段分别对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Al^3+浓度为1.0%的ZAO薄膜表面最为致密均匀;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薄膜的晶体平均粒径明显增大,电阻率逐渐减小;不同掺Al量的ZAO薄膜在可见光区的平均透光率均在70%以上,当Al^3+浓度为1.5%时,550℃退火2h,电阻率最小,为5.9×10^-2Ω·cm。  相似文献   

8.
通过金相、拉伸、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断口扫描等手段,研究了高 Mn,Si的Fe-Mn-Si-C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特点,并研究了不同应变速率对Fe-Mn-Si-C合金力学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e-Mn-Si-C合金经1000℃×1h固溶处理后的原始组织为奥氏体,在奥氏体基体分布大量的退火孪晶.所有试验合金都...  相似文献   

9.
形变Cu-17.5%Fe原位复合材料在低于400℃退火,其力学性能和电性能变化不大.在高于450℃退火,随加热温度升高,强度和杨氏模量下降,电阻率提高.用扫描电镜观察了Fe纤维形态的变化,测定了Fe纤维断开的有关数据,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指出,Fe纤维形状从片状到颗粒状变化可能有三种历程:直接边缘球化;晶界分裂→柱状化→Rayleigh扰动;直接柱状化→Rayleigh扰动.并分析获得其计算模型,经计算比较,和实验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FYT涂膜类防水粘结材料路用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FYT涂膜类防水粘结材料的基本性质,测定了它的具体技术指标,通过室内剪切与拉拔试验,确定了FYT的最佳用量与最佳用量范围,研究了温度、界面粗糙度和水对FYT路用性能的影响,并与其他常用防水粘结材料进行了路用性能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FYT-1"最佳洒布量为1.4~1.5 kg·m-2,FYT-2#的最佳洒布量为0.10~0.15 kg·m-2;FYT在25℃时的抗剪强度与抗拉强度是60℃时的7~8倍;当遇水浸泡后,FYT抗剪强度损失3.0%,拉拔强度损失7.5%;FYT与同步碎石粘结性能相差不大,而与其他防水粘结材料相比,其抗剪强度与拉拔强度均高出3~4倍.可见,FYT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等离子体源渗氮技术对AISI 304奥氏体不锈钢进行表面渗氮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技术,并结合电化学交流阻抗(EIS)测试技术和Zsimp Win软件拟合技术研究改性前后AISI 304奥氏体不锈钢的表面组成结构及在3.5%NaCl溶液中钝化膜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源渗氮AISI 304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形成了氮浓度峰值为23.0%、厚度约为17μm的相改性层.改性前后AISI 304不锈钢在3.5%NaCl溶液中浸泡不同时间形成的钝化膜电极过程的等效电路为R(QR);浸泡时间为10 h时,与AISI 304不锈钢相比,γN改性层的钝化膜电阻R_p从3.615×10~4Ω·cm~2增加至3.765×105Ω·cm~2,增大了1个数量级,具有更好的耐点蚀性能.随着浸泡时间增加至48 h,γN相改性层的钝化膜电阻始终高于AISI 304不锈钢1个数量级,保持在105Ω量级,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水下小型海洋观测设备持续供电方式有更多选择,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潜入式波浪能摩擦纳米发电装置,该装置包括浮筒、摩擦纳米发电机和固定海底的底座.通过静电学和浮子振荡模拟仿真,对发电状态进行研究,得到不同波浪高度下摩擦纳米发电装置的V-Q-I-C-t的关系.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波浪高度增加时,最大开路电压、短路时最大转移电荷量和最大短路电流的值会相应呈线性的增加;电容最大值不变,最小值基本呈抛物线趋势减小.波高为0.5 m、1 m、1.5 m、2 m时,装置最大瞬时功率可达0.000 018 W、0.000 038 W、0.000 051 W、0.000 061 W,最佳负载电阻值约为160 MΩ、240 MΩ、300 MΩ、400 MΩ.  相似文献   

13.
依据GB6398-86,采用紧凑拉伸试样(CT),对WEL-TEN780A钢及其用L-80SN焊条手工电弧焊焊接接头的焊缝和热影响区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疲劳循环载荷作用,热影响区疲劳裂纹扩展速率高于母材和焊缝,焊缝金属具有最低裂纹扩展速率.焊缝金属中的针状铁素体细小且被大角度晶界所分割,疲劳裂纹扩展时要消耗更大的能量,从而降低裂纹扩展速率,成为止裂型焊缝.  相似文献   

14.
实际道路运行条件下公交车颗粒物排放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际道路运行条件下,测量了一辆公交车颗粒物(PM)排放的粒数及质量浓度.分析了不同行驶工况下颗粒物排放浓度随粒径大小变化的分布特征,研究了转速和加速度两个工况参数对颗粒物排放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实际行驶工况下公交车PM排放的主体在1.5 μm以下,其中300 nm以下的PM占粒数排放总量的88%,300 nm~1.5 μm 之间的PM占质量排放总量的84%;加速工况下PM粒数排放相对于匀速工况激增5~6倍,质量排放激增10倍以上;急加速工况会产生最严重的PM排放,浓度高达1.0×108 个/cm3;实际道路运行条件下公交车的颗粒物粒数和质量排放因子分别为2.72×1014个/km和0.468 g/km.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金相、XRD、透射电镜和显微硬度,分析了Fe-30Mn-11A1-1C合金在450~750℃温度区间时效的组织和硬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时效温度低于450℃奥氏体难以析出第二相,其硬度变化也不大;在550~750℃时效2h,奥氏体晶内产生调幅分解,晶界析出Fe3Al,电镜可观察到典型的调幅结构,随时效温度升高调幅结构波长变大;在650℃经2h时效,有βMn析出;调幅分解及析出相都可以提高合金硬度,但析出物粗化使硬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对掺膨胀石墨、碳纤维的EPS多孔水泥基复合材料在100 k Hz~1 500 MHz频率范围内的电磁屏蔽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复掺膨胀石墨、碳纤维可明显提高EPS多孔水泥基复合材料低频段的电磁屏蔽性能;当EPS掺量为0.5%,膨胀石墨和碳纤维掺量分别为1.0%和3%时,在200~1 500 MHz内试样的最低电磁屏蔽效能为13 d B,最大的屏蔽效能达到20 d B;且导热系数为0.22 W/(m·K)。复掺膨胀石墨、碳纤维的EPS多孔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也比单纯的EPS水泥基复合材料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以膨胀石墨、T90密封剂为原料,采用真空加压注密和高温焙烧方法,制备得到膨胀石墨复合材料,并应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此方法有利于低成本化的模压生产,推动膨胀石墨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材料的商业化发展.结果表明,在真空负压8 h后注入密封剂,加压0.7 MPa下维持12 h.然后先在120℃时焙烧4 h,在200℃时焙烧4 h固化密封剂,制备得到改性后的注密膨胀石墨,并对其进行物理表征和化学表征.结果表明:在压力1.4 MPa下,注密膨胀石墨的接触电阻为4.4 mΩ·cm2,小于美国DOE标准(10 mΩ·cm2);相比较原始膨胀石墨,注密后的膨胀石墨比表面减小了48.594 m2/g、孔体积减小了0.14 cm3/g;腐蚀电位增加了0.409 V,经过拟合后腐蚀电流密度从0.9579μA/cm2降到0.0008μA/cm2,耐腐蚀性良好,达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戴家沟是一条潜在泥石流沟,流域面积约1.25×106m2,泥石流物源主要为矿渣,储量约1.2×106m3.利用X衍射光谱分析了黏土矿物试样;根据黏土矿物的结构及物理特征,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分析表明:黏土矿物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和亲水性,它的存在会促进泥石流的形成.在对泥石流物源岩土特性、泥石流流量、流速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公路S3为例,对路基工程设计进行详细探讨,以有效地提高公路路基的设计水平,保证公路的质量与使用安全。 路堤设计 当路堤填筑高度小于8m时,边坡坡度采用1:1.5;当填筑高度大于8m时,则在其高度6~8m处设置不小于2.0m宽的护坡道,护坡道以上边坡坡度采用1:1.50,以下边坡坡度采用1:1.75~1:2.00。填方边坡坡脚一般均设置护坡道,护坡道宽度为1.0m,具体参数详见表1。  相似文献   

20.
在800℃空气中对Fe30Mn9Al合金进行循环氧化160 h,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技术,及稳态阳极极化和暂态交流阻抗测量技术,研究了高铝Fe-Mn基合金热氧化诱发贫Mn层的形成规律及其对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e30Mn9Al合金热氧化表层主要由Mn2 O3、Al2 O3和MnAl2 O4组成,无铁氧化物存在;在氧化层与基体之间获得了厚度约为9μm、Mn含量15%的贫Mn铁素体层.相比Fe30Mn9Al合金,热氧化诱发贫Mn层在1 mol/L Na2 SO4溶液中的自腐蚀电位Ecorr从-568 mV提高至39 mV,维钝电流密度ip从21μA/cm2左右下降至1.6μA/cm2,极化电阻R由3.8 kΩ·cm2增至24.8 kΩ·cm2,耐蚀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