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家庄站提速道岔换铺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石家庄站北信号道岔区更换提速道岔施工难点进行分析,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采取了有效的施工技术措施。在常规的纵、横移道岔施工方法基础上,形成了在困难工程条件下换铺道岔较为成熟的麓工工艺。换铺施工按计划如期开通,使石家庄站通过能力得到提高,运营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并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
以福州火车站站房改造高架候车室工程施工为例,介绍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在不间断运营条件下,施工时如何克服运输、行车、电气化接触网等因素对工程施工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首先阐释了铁路道岔施工带来的作用,其后明确指出道岔铺设技术中存在的关键点。同时以得到的关键点为前提,列出了检查、安装以及调试三个操作过程。最后笔者还将针对铁路道岔展开进一步测量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研究快速及高速行车条件下车辆一道岔.桥梁的动态相互作用,将车辆、道岔区轨道和桥梁作为一个整体,建立了车辆一道岔-桥梁耦合系统动力分析模型,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了高速行车条件下道岔区轨道与桥梁结构的动力特性及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采用竖、横向挠跨比作为衡量桥梁刚度的指标,以高速铁路中最常用的6种标准跨度连续梁桥为对象进行计算和分析,通过获得各种工况下的车体振动加速度、减载率、脱轨系数、桥梁振幅和振动加速度等动力响应,确定车辆一道岔.桥梁动力耦合条件下24,32,40和48m跨度连续梁桥的合理刚度分别为1/20000,1/9000,1/5000和1/3000.研究结果表明,除静力分析应满足有关规定外,还应根据具体的道岔结构、运营条件和桥梁结构进行耦合动力分析,以保证高速行车条件下列车通过桥上道岔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5.
道岔区轮轨系统空间耦合振动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基于道岔结构主要特点,并将其理想化,建立了道岔区内轮轨相互作用的空间耦合振动模型,以我国12号提速道岔为例,分析了可动心轨式道岔与固定辙叉式道岔动力性能的差别,探讨了客货车对可动心轨道岔的适应性以及尖轨冲击角对轮轨间横向动力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设备本质安全是地铁运营管理的目标,但有时设备故障在所难免。地铁道岔是列车折返、变更进路时必须使用的行车关键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将会对行车组织安全、效率造成很大影响。本文结合道岔故障处理经验,总结了各类道岔故障情况下的应急处理原则与方法,在道岔故障时能有效地组织边运营边抢修,提高故障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7.
在繁忙运营线下采用桥式盾构法顶进大跨度框架桥,具有行车干扰小的优势;但该工法对地质条件、覆土厚度、顶进后背、盾构制作质量、反拉系统等的要求高,一直较难得到推广。详细介绍九江市琴湖大道下穿铜九、九炼专用线工程采用桥式盾构顶进框架穿越两组道岔的施工,综合利用下滑道、横向钢筋混凝土挡土梁、反拉系统的共同作用,有效地解决了在地质条件不良、穿越道岔群、大跨度框架等不利条件下,盾构顶进施工安全。并提出桥式盾构顶进法今后应向盾构结构模式化、反拉数据准确化、子盾构掘进系统机械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结合郑州东绕城公路下穿京广铁路框架桥顶进施工,介绍在不中断既有铁路运营行车的条件下,采用吊轨、纵梁、横梁相结合加固架空既有铁路、顶进框架桥的施工技术。该方案的采用成功解决了框架桥顶进时既有线路架空跨度大的施工难题。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在提高既有线行车速度时缓和曲线长度的计算方法,讨论了缓和曲线长度和超高受到限制条件时如何确定最高行车速度,提出了困难时可适当降低舒适度标准来提高行车速度。  相似文献   

10.
增建铁路复线施工过程中,区间线路平面常会出现绕行地段,在这些地段中新建线与既有线间往往会出现交叉和换边,给施工带来诸多不便,尤其给此地段新建线运架T梁施工和新建线开通前大机整养施工造成极大困难,同时也给铁路运输生产带来很大的干扰.工程实践中,在绕行地段设置假道岔(即利用标准轨、木岔枕及配件,通过局部拆铺钢轨的方法,形成便于快速拨接、开通不同线路进路的轨道结构),利用封锁点反复拨接线路,满足架桥机、大机等工程列车通行条件,配合运架T梁施工和大机整养施工,是一种切实可行、安全高效的施工方法.这一施工方法必将在增建铁路复线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结合工程实例,对假道岔的应用技术进行全面阐述,希望对今后类似工程施工起到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提速道岔运行品质评价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兰新线上已铺设提速道岔的实地调查研究,提出了对提速道岔在使用初期运行品质的评价意见及改进和加强的措施,并对发展为无缝道岔的可能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2.
红外热成像在铁路行车安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铁路运行速度的提高,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如何有效地防止在了望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列车与线路上的障碍物发生冲突。本文介绍并比较了几种红外探测方法,对扫描式热成像技术应用于铁路行车,并组成安全监控系统的可能性进行分析,拟解决提速后的列车在夜间或低能见度条件下行车安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高速行车条件下采用常用缓和曲线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明确指出常用缓和曲线的线形为三次螺旋线,称之为三次抛物线是不确切的,结合我国铁路行车速度发展的目标值,计算了在高速行车条件下的曲线最小半径值及采用常用缓和曲线的长度值,对采用常用缓和曲线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指导无缝道岔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探讨了不同线路间存在铺设锁定轨温差时,铺设锁定轨温差对无缝道岔受力和变形的影响以及与道岔联结型式、道岔号码、辙叉型式和道床纵向阻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当无缝道岔与相邻线路或相邻道岔间存在铺设锁定轨温差时,传递至无缝道岔上的纵向力增大,导致无缝道岔受力与变形增大.  相似文献   

15.
提速道岔转换力计算机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道岔区轨道结构空间双层弹性叠合交叉梁系力学模型,并着重以60kg/m钢轨12号可动心轨提速道岔(混凝土岔枕)为例,对道岔转换力计算进行了计算机模拟。  相似文献   

16.
基于广义变分原理的铁路无缝道岔计算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继承现有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将广义变分原理应用于铁路无缝道岔结构体系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铁路无缝道岔计算理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计算模型,在假设钢轨纵向位移函数的基础上,计算了无缝道岔结构体系各部分的能量,通过广义变分法建立了结构体系的平衡方程,编制了计算程序,分析了固定辙叉无缝道岔钢轨温度力与位移。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机车车辆通过道岔时轮对与辙叉相互作用的机理,建立了简化的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轮轨冲击力计算方法,分析了时速140km/h列车对道岔的冲击影响,根据计算,建议当列车速度提高至140km/h后,辙叉容许垂直磨耗应限制在4mm以内。  相似文献   

18.
对高速道岔弹性铁垫板的伤损发展及刚度演变过程进行了跟踪试验;基于实测数据,建立了车辆-道岔耦合动力学计算模型,分析了弹性铁垫板刚度劣化对车辆-道岔动力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刚度劣化状态下高速道岔对进一步提升运营速度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高速道岔弹性铁垫板的长期使用,出现橡胶老化、开裂、分离、脱落,铁件锈蚀等伤损;有砟、无砟道岔铁垫板动静刚度比变化均较小,但静刚度均有所增大,有砟道岔铁垫板静刚度初期即有明显变化,上道3年增幅可超60%;普通地带无砟道岔铁垫板静刚度最大可增加30%,刚度变化小于有砟道岔;高寒、多风沙地带无砟道岔铁垫板静刚度变化较快;高速道岔弹性铁垫板刚度的逐渐劣化会对动力性能产生影响;刚度劣化状态下岔区钢轨变形减小,轮轨动力冲击作用增大,安全性参数均有提高;车辆和轮对的运动轨迹基本不变,但轮对振动加剧,车体振动也有加剧的趋势;高速道岔弹性铁垫板刚度劣化状态下,运营速度的提升会导致车辆-道岔系统动力性能进一步劣化,安全和疲劳性能裕量进一步减小,刚度劣化会使高速道岔对提速的适应性下降。扩大提速范围须重点关注道岔区弹性铁垫板刚度劣化情况,对弹性铁垫板进行适当更换,确保行车安全平稳。   相似文献   

19.
沪杭铁路下浅埋公路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解放路延伸工程的解放路隧道穿越沪杭铁路,沪杭铁路为国家铁路主干线,行车密度很大,为确保解放路隧道施工时沪杭铁路的运输安全畅通,尽量减少隧道施工对铁路行车的影响,保证隧道的安全施工,介绍饱和砂质粉土地层邻河超浅埋隧道下穿既有沪杭铁路的施工技术,包括隧道开挖、衬砌、支护等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施工措施,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2005年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全面展开,京广线将实现200 km/h速度目标值,既有正线道岔全部更换为SC325型60 kg/m钢轨12号单开道岔。针对SC325型60 kg/m钢轨12号可动心轨提速道岔的技术特性,结合既有线更换道岔实际经验,提出了SC325型道岔的换铺工艺,为今后既有线提速换铺此类型道岔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