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高边坡锚固参数敏感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辉  李莉 《公路》2006,(4):165-167
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众多,而在实际加固方案设计中,又以锚索间排距、锚索长度、锚固段长度、预应力等4因素影响最大。采用了正交试验的方法,以加固后安全系数作为评价指标,采用4因素3水平,共进行9次试验,对4因素进行敏感度分析,借以确定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安全系数会怎么变化,变化的幅度如何,由此为边坡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何珍泉  张严 《公路》2013,(6):50-54
影响路基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很多。以榆佳高速公路路基土坡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可靠度理论的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设计了容重、黏聚力、内摩擦角3因素3、4、5水平敏感性分析方案。试验中没考虑不同因素的相关性。利用不同因素、不同水平的试验结果,分析了不同组合下可靠性指标和极差的变化,确定了适用于榆佳高速公路路基土坡的不同因素对于其稳定性的影响顺序,即内摩擦角φ>黏聚力c>容重γ。通过敏感性分析认为,在确定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因素水平不同划分对敏感性分析结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装载机工作装置销轴的工作状况,找出影响销轴疲劳强度的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对比试验。所得的试验结果对销轴设计、使用及维修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选择桥梁设计方案,涉及诸多因素,这些因素在某些情况下相容,在某些情况下又相斥。为了协调这些复杂关系,并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本文引入两级模糊优选模型及非结构性模糊决策理论。并运用此模型,进行一桥梁的设计选型优化,得到了比较理想的结果,证明了此模型在桥梁方案比选中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该文就地下水位对地基载荷试验的影响展开讨论。经初步分析、对比了察(尔汗)格(尔木)高速公路软地基处理路段砾石桩复合地基在相邻试验点位,不同地下水位高度的情况下地基承载力的变化。结果发现,试验场地地下水位的高低对试验结果有很大影响,地下水位上升时承载力下降,地下水位下降时承载力有所升高。为此,建议载荷试验时应先了解试验场地天气,并在地下水位最低时开展试验,且试验报告中应注明试验期间的天气情况及试验点的地下水位高度。  相似文献   

6.
电喷摩托车的喷油脉宽并非恒定不变,本文测试的只是原地运转无负载情况下的优客摩托车喷油脉宽,实际工作时,喷油脉宽还受发动机温度、进气温度、发动机节气门开度和转速(负载变化)、蓄电池电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闭环控制状态下,除了这些因素外,氧传感器的反馈电压信号也是影响喷油脉宽控制的因素。同样,点火提前角和点火线圈一次侧导通角的控制也受以上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辛星  谭忆秋  徐立廷  周纯秀 《公路》2006,(11):161-164
掺加橡胶颗粒后的沥青混合料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相比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首先对影响这种新型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易确立的试验条件采用理论分析和单因素法确定后,主要对影响较大、取值范围较广的影响因素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进行分析研究,确定最佳条件。最后通过性能试验对设计结果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超声波法对土体中障碍物的探测效果,以上海市某地区的黏性土为介质设计了室内试验,并通过改变土的含水率和超声探测距离来研究不同因素对超声探测效果的影响。通过傅里叶变换对试验结果进行频谱特征分析,分别从含水率、探测距离、障碍物三个方面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下接收信号的频谱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含水率的增大,接收信号的频谱畸变程度减小,曲线上的突变点减少;随着探测距离的增大,接收信号的频谱畸变程度增大,曲线上的突变点增多;在含水率较低的情况下,障碍物的存在对接收信号频谱的影响忽略不计,在含水率较高的情况下,障碍物的存在会导致接收信号的频谱畸变程度增大,可以从频谱上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对轿车行人事故再现结果有显著影响的参数,在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轿车与行人的碰撞模型,筛选出影响事故再现结果的一般敏感性参数;再运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对一般敏感性参数进行试验,进一步筛选出对再现结果影响较大的敏感性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因素分析法将敏感性参数按敏感度大小进行排序,参照所得结果对一起真实的车人碰撞事故进行再现仿真,所得结果与实际相吻合。最终表明,对再现结果有显著影响的参数为轿车碰撞前速度、驾驶员反应时间、减速度、轿车转弯偏角和接触位置,针对性地调整这些参数,能提高事故再现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宁杭高速公路南京段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结果的分析,研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在水泥剂量受限制的情况下,集料的粗细、质量、最大干密度等因素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并提出使室内试配强度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满足变道切入场景下的ADAS系统测试评价需求,提出一种考虑场景风险系数的变道切入场景生成方法和客观综合评价模型。通过采集自然驾驶数据,采用阈值法自动提取变道切入功能场景并深入分析变道切入行为特征。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与皮尔逊相关性检验法共同分析场景风险系数与场景要素的相关性来确定关键场景要素。结合Kmeans算法对离散逻辑场景参数进行聚类,从而得到5个典型测试场景。基于场景风险系数,采用AHP与CRITIC法构建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采用灰色关联理论对ADAS系统进行客观评价。借助VTD仿真软件构建变道切入虚拟测试场景库,进行仿真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相关性分析使场景要素维度降低了60%,生成的测试场景可以有效验证ADAS系统的综合性能,综合评价模型可对ADAS系统表现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为智能驾驶系统开发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2.
级配碎石动态CBR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不同级配类型进行静态和动态 CBR试验,得出级配碎石结构类型对 CBR的影响:在悬浮密实型、骨架密实型和骨架空隙型3种类型中,骨架密实型的 CBR值最大,力学性能最优。主要对动态 CBR 进行研究,气动伺服系统的运用更加具有说服力。动态 CBR通过应变的变化率反应级配碎石的力学性能,变化率越小,性能越好。通过动态 CBR试验数据的进一步处理,得出级配碎石的蠕变模量,能更有效地说明不同级配类型对级配碎石强度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完成后,有效预应力会受时间及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为了准确揭示锚下有效预应力在温度和时间影响下的变化规律,提高拉脱法检测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测试精度,进行了时间效应和温度效应的试验研究。当钢绞线张拉时,在锚下放置压力传感器(可同步采集温度数据),对不同跨度、不同截面形式预制梁中的钢绞线进行锚下有效预应力及温度的实时动态监测。其中长期试验(1个月)40束,短期试验(72 h)27束,分别用于分析温度及时间效应对于锚下有效预应力变化的影响,并对大量的测试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00 h前,锚下预应力存在整体的衰减趋势,且出现类似正弦波的变化,该变化由温度变化导致,相比时间效应,温度对锚下有效预应力的影响较小;500 h后,预应力的衰减趋势减小,处于相对平稳状态;48 h内,不考虑温度影响,67根钢绞线的衰减规律存在一定离散性,且离散性随时间的增长而增大;每组钢绞线预应力残余率在48 h内均服从威布尔分布。研究得到的锚下有效预应力温度和时间效应修正公式可对实际桥梁工程检测中拉脱法的测试结果进行温度和时间修正。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对雅安地区过湿土掺加石灰、水泥和EN-1土壤固化剂后,对其含水量的损失规律和工程力学性质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分析了各种改良土的工程性质与外加剂掺量、素土含水量以及龄期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将各种改良土的技术参数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掺加水泥的改良效果优于石灰,配合新型的EN-1固化剂后的改良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高等级沥青路面基层底裂缝三维数值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是判断裂缝开裂扩展的重要指标,本文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20结点等参立方体单元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奇异等参元法及断裂力学理论,对路面基层裂缝问题进行了数值分析,分析探讨了路面结构参数对基层裂缝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及应力强度因子K1和K2在基层裂缝扩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预估了裂缝的扩展寿命。计算结果真实反映路面结构的现象和规律,可为高等级公路抗裂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准确获得车-桥系统气动力是评估强风作用下桥上车辆运行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基本前提,为此必须考虑车辆与桥梁间存在的显著气动相互干扰。以山区大跨桥梁常见的π型断面主梁和集装箱货车为研究对象,设计并制作了1:32几何缩尺比的桥梁和车辆刚性测压模型,通过风洞试验测试了典型车-桥组合工况下车辆表面的风压分布,分析了前、后车辆干扰作用、车辆横向距离和车道组合方式等对桥上汽车气动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汽车表面的风压值分布,以探究汽车气动力系数变化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前、后车辆间的干扰、车辆横向距离的改变对汽车的侧向力系数、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均有较大影响,但对汽车的力矩系数影响较小,且汽车的力矩系数具有一定的离散性;车道组合方式中测试车辆位置的改变对汽车气动特性的影响大于干扰车辆位置的改变对汽车气动特性的影响,且车辆组合方式的改变对汽车的力矩系数基本没有影响;受桥梁π型主梁断面的影响,汽车侧向力系数的变化趋势与Coleman规律下的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沥青路面的高温病害,以相变材料等体积替代沥青混合料中的一部分细集料,希望通过相变材料自身的相变过程来调节路面温度。试验得出:掺入相变材料后,混合料的降温效果最大可达到6℃,持续时间约3 h。试验结果显示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下降,流值上升,低温性能及水稳定性均有一定下降,但是仍满足规范要求;进行的车辙试验效果不理想,高温稳定性下降较多。说明了掺入相变材料可以对沥青混合料进行温度调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混合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由于对固结过程中预制竖向排水板(PVD)周围海相软土的非饱和状态相关研究尚不够系统,制约了真空预压法的处理效果。通过模型试验,测量试验过程中真空吸入压力、孔隙压力和含水量沿径向和竖向的变化等,将其与固结过程中孔隙比的变化相联系,探讨海相软土在竖向真空预压过程中饱和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竖向真空预压过程中,饱和度变化对泥化带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并通过该作用进一步影响海相软土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渐变强度可变形壁障(PDB)的有限元模型。PDB的两个铝蜂窝芯采用壳单元并用"等同化"方法使之与实际的蜂窝结构一致,铝蜂窝窝孔中的空气采用阻尼杆单元表示。对PDB偏置板和横梁的碰撞实验过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测力墙受力和壁障碰撞后变形与实验结果高度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吴正宇 《路基工程》2014,(5):181-185
针对某软土路基工程,采用布袋注浆桩对其进行加固,应用相关的测试方法对布袋注浆桩在路基工程施工中的桩径变化、桩长及其完整性进行质量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做出分析.检测结果证明:布袋注浆桩的桩径变化、桩长、完整性和对软土路基的加固效果,均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