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高梓旺  马希磊  杨玲 《水道港口》2013,34(3):272-276
结合妈祖经贸园外围海堤工程滑动后的勘察资料,通过地形测量,对海堤的滑动类型进行了判断,并分析了滑动原因。地形测量及监测结果表明,该海堤滑动为沿底层砂棱体表面产生的平移滑动,而非深层圆弧滑动。滑动原因为潮汐作用导致堤体内外产生较大水位差,堤体在内外水位差的推力作用下,沿底层砂棱体表面发生平移滑动。  相似文献   

2.
主要研究了新岩滑坡的稳定性问题,准确寻找滑动面,为滑坡的彻底根治提供依据.在查明新岩滑坡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使用FLAC3D软件,利用强度折减法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模拟计算,得到了滑坡稳定性系数、整体位移云图、单元塑性状态图、剪应变增量云图.通过计算和分析表明:滑坡安全系数为1.02,处于临界滑动状态,利用位移,塑性区,剪应变增量图确定的潜在危险滑动面是一致的.危险滑动面有两个,上滑动面比下滑动面更加危险,两个潜在滑动面基本上受上部第四纪土层界面控制.  相似文献   

3.
在挖方工程中,开挖面形状、开挖面角度直接影响到滑动面的形状和滑动面的计算参数。由于开挖的影响,滑动面可能发生在老填土或者新填土中,滑动面上的应力状态不是库伦主动状态,因而不能采用传统的库伦土压力理论计算主动土压力。探讨了不同情况下土压力计算参数的取值和计算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现有规范仅规定加筋地基进行水平滑动或软基挤出验算,对水平滑动、软基挤出现有稳定分析方法假定的滑动体竖向界面位置通常与实际存在出入,且不能考虑附加应力扩散的影响。为克服上述缺点,水平滑动、软基挤出稳定分析时不限定滑动体竖向界面的位置,采用Flamant解计算堆载在地基中产生的附加应力。分析表明,软基上堆载需要同时进行圆弧滑动、水平滑动、软基挤出等破坏模式的稳定验算,水平滑动、软基挤出最危险滑动体竖向界面不一定位于坡肩和坡脚。采用建议方法计算的水平滑动、软基挤出稳定安全系数通常与现有方法计算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5.
建议了一种确定土坡稳定性验算中最危险圆弧滑动面的优化算法,并编写了相应的计算软件,可自动搜寻最危险圆弧滑动面,给出滑动圆弧的圆心坐标、半径和抗力系数等.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是十分方便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滚装船中车辆等重载荷由于固定装置失效而随船摇荡作自由滑动时,往往由于反复碰撞致使在甲板上作自由滑动的重载荷随着时间增多.由于波浪和内部滑动车辆共同作用,使滚装船的横摇加剧.这是许多滚装船发生倾覆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对由滚装船和两辆滑动车辆组成的浮基多体系统,取滚装船的横摇角和两辆自由滑动车辆在甲板上的横向位移为此系统的三个自由度,运用多体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系统的动力学方程.以某型海峡滚装渡轮为例,对在两辆车自由滑动和波浪共同作用下的滚装船浮基多体系统的横摇响应和车辆位移响应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出了多个自由滑动的重载荷因相互碰撞在舷侧舱壁的约束下随着时间的延长其运动将趋于同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对底部铺设土工合成物的堤坝工程,本文认为土工合成物所承受的力是由堤体产生的内力;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边坡稳定性的分析方法.计算表明,土工合成物的抗滑作用与滑动面所处地基的深度有关,浅层滑动时抗滑作用显著,深层滑动时抗滑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8.
宋鑫  叶家玮 《中国造船》2008,49(1):84-89
基于潜水器水平面方向的非线性水动力学模型,在设定的工作点下对模型进行线性化,利用滑动模控制器设计理论设计出潜水器平面运动的积分滑动模控制器,并对滑动模控制器中的切换控制进行了模糊化处理,从而有效地消除了潜水器航向控制系统的抖动现象。仿真试验的结果验证了该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滑坡后对施工情况、地表变化、土质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稳定验算,结果表明:因淤泥未清净,淤泥深槽区和深槽过滤带产生圆弧滑动,施工合龙段产生复式滑动,连续三次滑动在地表对应形成小、中、大三条滑弧破裂带。提出了修复时保证稳定的措施,修复后数年一直保持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胡荣华 《船舶工程》2007,29(5):60-64
文章就大中型船用滑动推力轴承的一般结构、动力润滑性能及静压润滑计算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合研究设计实践,对一般船用滑动推力轴承的设计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鱼骨坝作为一种类型的整治建筑物,在长江中下游分汊河段航道整治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戴家洲河段为长江中下游一较为典型的分汊河段。以该河段航道整治为例,介绍鱼骨坝工程设计方案,归纳总结鱼骨坝设计方法和有关参数选取原则,对深入认识鱼骨坝在分汊河段航道整治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为类似河段航道整治中采用鱼骨坝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03年以来长江宜宾—重庆段航道陆续按Ⅲ级航道标准进行了系统建设。建设过程中结合具体河势及碍航情况采取了单纯疏浚,顺坝与潜坝结合,疏浚配合丁坝、丁顺坝,疏浚、筑坝、护底配合等浅滩治理措施。结合实例对浅滩整治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丁坝坝头处冲刷的问题,依托孟加拉国贾木纳河右岸丁坝防护项目,研究探讨了丁坝坝头处的冲刷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河流动力学基础理论,提出了丁坝坝头处的防护改进措施。采用原型观测方法,进行坝头处的有效防护研究,提出的方法防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马兴华  周海 《水运工程》2015,(1):126-133
针对整治建筑物冲刷问题,依托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研究探讨了普遍冲刷和淹没丁坝冲刷的冲刷规律、主要影响因素、冲刷机理。基于河流动力学基础理论,分别推导了基于起动流速、起动切应力的冲刷深度半经验半理论公式,经非淹没丁坝冲刷实例和淹没丁坝冲刷数模成果验证和率定,效果良好,适用于非淹没丁坝和淹没丁坝冲刷深度计算,从冲刷计算原理看,同样适用于顺坝及护岸冲刷深度计算。对其中有关冲刷深度半经验半理论公式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15.
强潮河口丁坝坝头砂肋软体排护底稳定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土工织物软体排护底应用情况以及钱塘江河口潮流特征的分析,认为丁坝坝头砂肋软体排铺设后的稳定性好坏是护底成败的关键。利用长35m、宽4.3m的水槽,对砂肋软体排在不同压载厚度条件下进行不同行近流速、不同坝长、不同水深的多组次室内试验研究,得到砂肋软体排的稳定性主要与压载的块石层厚度有关,铺设在丁坝坝头的砂肋软体排临界块石压载稳定厚度与行近流速、丁坝长度以及水深等因子有关,采用相关因子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丁坝坝头砂肋软体排临界稳定的压载厚度经验公式,可指导现场施工实践。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丁坝对水流进行控制是航道整治中常用的工程措施,丁坝附近水流呈强紊动特性,大涡模拟相对于基于雷诺方程的时均模型对涡旋有较强的捕捉能力。在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上,将大涡模拟中的亚格子应力模型(SGS模型)引入河道水流平面二维数学模型中,通过盒式滤波函数将控制方程进行滤波,大尺度量通过控制方程直接求解,小尺度量借助Smagorinsky提出的亚格子尺度应力模型进行求解。采用空间等步长的正方形网格和交替方向隐式差分法对其控制方程进行离散求解。将模型初步应用于非淹没丁坝绕流的数值模拟中,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对湍流旋涡的捕捉和水深计算较为合理,计算精度可满足工程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7.
航运枢纽二线船闸的平面布置常受枢纽现有建筑物、土地资源等限制而调整余地有限。以上海东大盈船闸工程为例,通过对周边环境条件、施工条件、环保要求、使用条件等多方面分析,指出原船闸工程结构方案设计的不足,并提出外河引航道采用高桩承台叉桩式驳岸结构、外河导流堤采用高桩墩台导流堤结构、闸室施工采用SWM工法基坑围护结构等优化方案,解决了空间受限、资源紧缺和环保压力等情况下建造二线船闸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8.
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一期工程狼山沙潜堤采用了1 869 m长的半圆体混合堤结构。半圆体大型预制构件具有异型、薄壁、开孔的结构特点,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是预制工程的难点与重点。本文从多方面分析影响半圆体预制构件保护层厚度的因素,并探讨如何提高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率。  相似文献   

19.
以广州珠江堤防工程沉井试验段的施工情况为主,着重介绍在市区特定的河段,采用小规模沉井方案的施工方法及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20.
阐述长沙综合枢纽二期围堰截流方案,针对截流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方案,并采用1∶100定床物理模型,研究水流对截流戗堤的冲刷、水下抛石料的冲距及戗堤的稳定边坡坡度。试验表明,应选择合适的龙口位置及宽度,以减少对戗堤的冲刷;另外,通过水下抛石试验,得到不同粒径块石的冲距及戗堤稳定坡度,为施工组织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上结论已运用于长沙综合枢纽二期施工围堰截流的实际施工中,并保证了截流工程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