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公路运输超限超载导致桥梁、公路使用寿命锐减。为了加强对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行为的治理,江苏省着手货车超限超载运输非现场综合执法系统工程的建设,通过科技手段,整合路政、公安交管部门执法力量,推进路政、公安交管部门联合执法长效化、常态化,最终实现货车超限超载运输非现场综合执法。根据动态称重检测系统的使用要求,需将点位处路面结构设置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对拟选取部分站点对路面改造方案进行方案研究,以选取适用的路面结构形式,保证动态称重系统的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2.
介绍的应急备用电站是通过S7系列PLC以及其串行通信对柴油发电机组的实时控制。其状态可通过VB界面实行监控。利用可视化软件VB的控件Mscomm实现计算机与PLC之间的串行通信,最终,达到计算机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3.
我国各地公路超限超载严重,但目前用于各收费站的动态超载超限检测设备及其对超限车辆营运控制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美国俄勒冈的"绿灯项目"不仅克服这一缺陷,采集到更多的数据,而且还能真正实现对货运车辆的不停车管理。该文通过介绍这一系统的设备以及运用,并通过展示"绿灯项目"的部分数据分析成果,同时与国内研究项目相比较,为商务机车的超限超载以及管理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了防止超限超载运输的反弹,有必要研究治理超限超载运输的长效机制。运用经济学原理,通过建立利润模型分析了治理超限超载对运输企业、道路经营者、低附加值产品生产者、原材料需求者相关利益主体的影响。提出只有超限超载中涉及各方利益主体的经济利益都能得到有效补偿,才能真正走出超限超载怪圈。保证资源流动过程动力链的连续性,是长效治理超限超载的根本;完善货运市场组织结构,建立良性的市场结构模式是长效治理超限超载的关键。实现上述条件的基础是,存在一个良好的有序竞争的货运市场。因此,治理超限超载不应仅仅停留在对车辆的查超上,应通过治理超限超载来整合整个货运市场,建立一个有序竞争的货运市场。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脉冲电镀电源的监控系统。该电源控制硬件以TMS320LF2407 DSP为核心,利用VB6.0提供的MSComm控件实现了PC机与DSP之间的串行通信和可视化界面。  相似文献   

6.
葛亮  林莉贤  张志学 《公路》2022,(6):273-277
道路超限超载检测站点的合理化布局是科学精准治超的前提条件。首先分析了超限超载检测站点的类型及特点,归纳剖析了检测站点布局的影响要素。其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影响超限超载检测站点布局评价的关键指标,将其作为模糊综合评价的评价指标,通过熵值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采用梯形函数构建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函数,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评价结果,从而建立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超限超载检测站点布局评价模型。最后,对某地区超限超载检测站点布局方案进行了比选,说明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汽车列车模型实验台变频调速系统的组成,以及利用实现计算机与变频器之间串行通信的硬件构成及程序设计方法,阐述了计算机与变频器的串行通信的实现。利用本系统可以实现汽车列车模型实验台对计算机控制速度的实时调节。  相似文献   

8.
蒋在文 《公路》2012,(1):122-127
对超限超载货物运输治理理论的研究是长效治理超限超载的基础工作。首先运用经济学的逻辑方法,从道路的公共性、超限超载的外部性、超限超载的经济动力及机制等角度对我国公路超限超载问题做出了经济学解释;随后,运用博弈论的理论和方法,对超限超载运输治理中道路监管部门与运输企业之间的合谋问题进行分析,试图建立运输企业、道路监管部门和政府的博弈模型,并通过这一模型分析运输企业与道路监管部门之间的合谋行为;最后,通过"政府—监管部门—运输企业"三者之间的博弈模型,探讨建立预防道路监管部门与运输企业之间形成合谋的内在机制。以期从理论上系统认识这一问题,为构建长效治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实际检测的多年经验,首先分析了高速公路通信系统中经常出现的光纤传输损耗过大所产生的危害以及主要原因,并且从五个方面详细描述了降低光纤接续损耗的措施和方法;然后阐述了SDH同步数字传输通信系统的三种时钟提取方法,并结合实际使用情况详细说明了当前高速公路SDH通信系统主干传输网和接入网的时钟追踪方式,分析了引起高速公路SDH通信系统时钟漂移超限的原因,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速公路通信系统时钟优化设置的方法,尽量避免时钟漂移超限的出现;文章的结尾针对高速公路通信系统不断发展和完善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电喷摩托车下线检测就是通过计算机串口与故障诊断仪、ECU进行通信,检测电喷摩托车成品是否合格。作为传统计算机通信方式的串行通信,通过两级计算机控制系统联系上位机和下位机,利用Delphi7附加控件MSCOMM来实现上位机PC与多类型摩托车电喷系统ECU的数据通信,依照串行通信是单个接收数据的特性,通过串口接收不固定长度的数据帧。  相似文献   

11.
VB因其简单易学、功能强大而倍受测控软件开发人员的青睐。本文针对作者在开发点火线圈测试台软件的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串口通讯、端口读写、数据库操作等,介绍了用VisualBasic6.0实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公路工程施工进度计算机辅助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公路工程施工进度实行机算机辅助管理问题,利用VB语言、数据库查询语言(SQL)及Access开发了公路工程施工定额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与Project 2000项目管理软件相连进行相关信息的处理,从而对公路工程施工进度实行动态控制,达到有效控制工期、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在Windows下上位机与PLC串行通信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介绍了VB的通信控件MSComm的属性、事件、方法,以及如何利用MSComm控件进行串口通讯程序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VC++在公路工程质量评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中,运用Visual VC++实现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系统的方法。其中包括数据存储、窗口界面、报表打印等主要功能的构成。讲述了窗口界面、数据存储、菜单、工具栏、数据输入窗口设计及报表打印的步骤。为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提供了质量检验评定管理平台,为计算机在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的应用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5.
基于ArcGISEngine的公路冰雪灾害预警系统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重庆市山区公路冰雪灾害预警系统的设计为例,借助ArcGIS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其嵌入式二次开发组件ArcGISEngine,结合各种空间信息,同时采用可视化编程语言VB对ArcGISEngine方式实现系统功能的开发,在VB中添加ArcGIS控件来实现特定的系统功能建立查询信息系统。着重讨论系统功能的技术路线和功能方面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6.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与质量检验评定一体化系统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总结目前同类软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提出将试验检测与质量检验评定业务相结合,开发集数据处理、资料管理于一体的信息系统辅助公路工程质检业务;采用Office二次开发、组件等开发技术,合理地规划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并充分考虑了其在公路建设项目集成管理系统中的架构与地位。研究与开发的系统成果已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7.
桥面铺装可靠性动态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考虑对桥面铺装的检查和养护,利用马尔可夫过程模型建立桥面铺装结构的可靠性动态分析方法,并给出实例,说明该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传统公路隧道结构病害检查大多采用各类升降平台,由人工对到达部位开展检测工作,存在效率相对较低、影响道路正常通行的问题。以结构外观检查为主的隧道快速检测设备可高效采集隧道表面影像资料,经后处理软件处理后,统计分析出结构病害缺陷特征。结合调研及隧道快速检测设备演示过程中收集的成果资料,比较和分析5个厂家的隧道快速检测设备成像及病害识别现状,得出如下结论:不同厂家设备的成果影像差异较大,关键成果图中的单张照片或展布图病害的清晰度及可识别度仍有待技术突破;当前隧道快速检测设备的应用还不能完全代替人工检查,需要2种方法有效结合,才能更加真实、准确地评定出隧道结构的病害缺陷,确定隧道的养护措施;公路隧道的管理、建设、设计及施工等单位应共同思考如何为后续可能开展的快速检测评定工作创造有利的实施条件。  相似文献   

19.
Monitoring the health of the radar sensor on a highway vehicle poses a special challenge. This is because the radar measures the distance to other independent vehicles on the highway and the motion of these other vehicles may be completely unknown to the fault detection system. Traditional observer-based approaches to fault diagnostic system design cannot be used. A number of new approaches are therefore explored in this paper in an attempt to create a reliable fault detection system for the radar. These include: (a) Use of inter-vehicle communication; (b) Use of a geographic database of pre-identified roadside radar targets; (c) Detection of abrupt failures using fuzzy logic and a knowledge of vehicle acceleration abilities; (d) Use of a redundant sensor that is inexpensive but of poor quality. The performance of each of these approaches is evaluated.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combination of approaches (c) and (d) would provide the most reliable method for radar health monitoring. This combination would work effectively even in the absence of inter-vehicle communication in a realistic highway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