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追求精细化的街道设计——《伦敦街道设计导则》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90年代,英国的交通政策就在向整合交通和土地利用规划的方向努力。伦敦交通局于2004年发布了《伦敦街道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并于2009年修订。该导则作为"更好的街道"计划的一部分,对伦敦市区的街道项目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首先通过叙述伦敦市街道形态与规划政策的演变,介绍《导则》的政策背景、概要内容及设计原则。从设计流程、材料面板、街道设计指引几个方面解析《导则》的特点。通过研究伦敦市的道路形态和街道设计现状,评述《导则》的落实与应用情况。最后,从全过程精细化指导、规范标准补充、街道设计理念转变三个方面总结《导则》对中国城市街道设计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街道是城市空间的重要载体,是连通城市的通道和市民公共生活的舞台,最能体现城市活力和特色。《罗湖区完整街道设计导则》借鉴国际相关实践经验,以打破传统道路设计中红线约束、车行优先、场所缺失等问题为目标,形成完整街道"S·V·B·I·G"五大设计理念,即安全街道(Safety Street)、活力街道(Vitality Street)、美好街道(Beauty  相似文献   

3.
经过长期发展实践,西方国家开始回归“以人为本”的街道设计,纽约市编制和发布了《纽约街道设计手册》(以下简称《手册》)。首先介绍《手册》的作用、目的,以及规划-设计-管理三阶段设计流程。重点对《手册》中的设计工具箱进行探讨,其体现了纽约市在街道设计方面的历史经验与前沿探索,涵盖街道设计六大原则、五大设计要素、设计要点以及设计检索清单等内容。最后,总结《手册》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城市在街道空间构建、街道生活形成等方面的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街道是城市中最基本的公共产品,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编制街道设计导则对于提升街道生活品质、促进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苏州市街道设计导则》从苏州城市发展需求出发,结合地域特色进行了积极探索,其借鉴国际相关城市实践经验,明确了导则定位、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并在街道特征获取、问题精准分析、典型街道设计导则、导则工具箱、保障机制等方面体现出创新价值,为未来其他城市街道设计导则的编制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城市街道设计导则对于打造高品质公共空间和促进城市低碳绿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昆明市为例,介绍了《昆明城市街道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编制时针对本地情况进行的目标定位思考、体例比选和成果形式的定制。总结了《导则》编制的主要特色:对路权保障和品质提升提出较高标准;对接实际工作中的现实挑战,提供解决办法;提出“导则+自评表+部门版”应用模式,方便部门管理。《导则》从条文的侧重点与成果形式的定制化两个方面最大化适应昆明市本地特征,是城市管理的有效抓手。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街道设计工作正在从早期重视单一的交通功能向交通功能与空间场所功能并重的阶段转型。日本拥有与中国相近的文化特征,在《街道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编制以及相关工程实践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对中国有一定借鉴价值。首先,回顾日本街道设计的发展历程和《导则》的编制背景。然后,梳理日本相较于其他国家或城市独特的《导则》编制目的、研究范围及内容框架。同时,从街道设计的构成要素、交通环境建设与管理措施、制度设计等方面对《导则》核心内容展开解读。最后,基于日本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反思街道设计工作的原则与初衷,提出对中国编制、修订街道设计导则以及项目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城市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日益恶化、出行分担率普遍下滑的背景下,针对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设计体系进行解读。首先介绍《导则》的编制思路,以及由交通设施设计和交通环境设计组成的设计体系。《导则》编制过程中提出“微笑街道”(SMILE Street)设计理念,强调对人的关注、提升城市街道空间品质。重点分析“微笑街道”的五大设计原则:小尺度(Small)、维护运营(Maintained)、整合协调(Integrated)、街道活力(Lively)和愉悦舒适(Enjoyable),总结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技术要点和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8.
兰潇  李雯 《城市交通》2014,(2):36-49
饱受汽车拥堵困扰的阿布扎比,迫切需要寻求向可持续交通发展的转变,《阿布扎比街道设计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应运而生。《手册》以步行优先为前提,以体现多元需求平衡为特色,按照行人-公共交通-自行车-机动车顺序划分通行优先权等级。同时结合“用地环境属性”与“道路承载力属性”提出街道分类与指引,尤其在街道功能划分与模块化横断面设计方面独具特色。在引导阿布扎比的街道设计向更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转变的同时,其诸多创新和亮点同样值得中国城市在发展转型中借鉴,以促进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的稳步转型。  相似文献   

9.
完整街道政策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提出,旨在通过对新建或改建街道进行合理规划、设计、运营和维护,保障街道上所有交通方式及所有出行者的通行权,满足出行需求和安全要求。首先,介绍完整街道的概念、发展历史及其与传统街道设计的区别。其次,论述完整街道的设计方法与设计步骤,并以美国塔科马市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完整街道的实施效果,指出其对于中国的借鉴价值,提出中国城市街道发展更安全、更绿色、更具有活力的三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2016年《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的出版,新型街道设计理念开始在中国受到关注。首先梳理街道设计理论发展的国际背景和中国经验。从街区层面的街道设计以及单条街道的设计改造两个层面,探讨街道设计的方式、方法。从老旧社区街道改造、历史文化街区街道改造、新城街区街道提升、街道界面共享改造四个角度,介绍上海市的街道改造经验。总结适宜人居的可漫步街道设计要点:强调空间尺度宜人、沿街活动多样性、为社区居民出行提供人性化的设施与绿化环境等。  相似文献   

11.
正街道是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载着人、车交通以及公共空间等多种功能。经过长期的城市发展实践,欧美发达国家的街道设计理念发生了重大转变,纷纷检讨传统交通设计,开始对"车本位"发展模式进行反思,回归"人本位"的设计理念,出台一系列"以人为本"的规划策略指导,把已被交通发展边缘化的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等交通方式重新纳入视野,进行统一筹划,"完整街道"由此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2.
街道设计是各个国家积极探讨的设计领域,面对发展中国家共有的城市交通问题,梳理《印度街道设计手册》对中国具有借鉴意义。从印度街道现状问题出发,首先回顾印度街道设计的发展历程。围绕《印度街道设计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介绍印度街道设计的目标与原则,并对共享街道、快速公交系统、街道摊贩等重点议题进行探讨。同时,对《手册》中街道设计元素、街道设计模板、交叉口设计模板及操作流程进行详细解读。最后,从设计理念、设计重点、设计模板、设计流程、操作方法等方面提出《手册》对中国街道设计的启示,并对如何借鉴《手册》以适应并补充中国的街道设计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3.
李雯  兰潇 《城市交通》2014,(2):10-17,94
在过去一个世纪里,街道设计主要以机动车为主导,标准化的技术主义街道设计范式占据着主导地位。现在,全球的城市规划师和政策制定者正在扩大他们对街道的认识,对街道的定义从机动性转向宜居性。一股推出“街道设计手册”的热潮随之出现,街道设计的内涵与使用方式被重新定义。通过分析街道为什么是城市最具潜力的公共空间,总结世界街道设计的发展历程。基于地区发展特色,选取5个代表性的街道设计手册,从中提炼出街道设计的“需求金字塔”,总结其中涵盖的主要内容、设计原则、成功元素和面临的挑战,并对街道设计的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以机动车为主的道路设计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市民对于街道生活和社区归属感的向往,人们逐渐认识到从道路向街道进行"人性化"设计的迫切性。在这一背景下,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上海市交通委发布了《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以推动上海街道的"人性化"转型。从单一的强调车行功能为主的"道路设计"到"兼顾车行、人行,优化步行环境"的"街道设计"的转变,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正正如通过摄政街了解伦敦,通过第五大道、香榭丽舍大街了解纽约和巴黎,人们总是通过街道来认识城市,街道是最常见的触摸城市的公共空间载体。完整街道设计最重要的是对公共空间的关注,从道路到街道,是机动车交通空间向步行化生活空间的回归。同时全面关注人的交流和生活方式,强化街道两侧的活动联系,鼓励步行者与商业界  相似文献   

16.
正《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提出,要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通过城市有机更新实现内涵式增长。为推动街道人性化转型,《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应运而生。这部导则让所有与街道相关的管理者、设计师、沿线业主与市民等群体,明确街道的概念和基本设计要求,达成对街道的理解与共识。安全、绿色、活力、智慧四个目标  相似文献   

17.
通过综述城市设计与交通工程学科文献,从新西兰视角明确共享空间概念的起源和演变。综述过程包括研究公众期望变化背景下的公共道路空间的功能与使用以及如何与一些相互关联的街道设计方法(如交通稳静化和自适应道路)联系起来。这些方法从机动车时代初期就被用于最小化机动车影响。应用于城市活动中心的公共道路环境中的共享空间概念,正逐渐被城市规划师、交通工程师和管理部门所接受。共享空间不同于传统道路,它鼓励通过少量物理隔离使全体道路使用者合理地使用同一道路空间。为了以安全有效的方式实现共享空间,在设计上需要通过促进步行与骑行活动来降低机动车主导性,同时应将道路空间作为场所来利用而非仅仅出于其机动性与可达性目的。基于交通稳静化街道与共享空间在基础概念上的差异,认为共享空间由一些设计要素组成,若缺少这些要素,公共街道将难以对全体道路使用者发挥其真正的共享空间功能。  相似文献   

18.
正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上海2040"提出构建TOD社区,完善安全通达的骑行网络和舒适便捷的步行活动区域,营造完整街道。一、完整街道的目的城市道路网络之于城市,不仅是骨架,还起到脉络作用,形成城市的"肌理"。如今,从重视机动车通行到关注人的移动、交往、生活等全方位的需求,已是街道设计从功能到体验等多方面考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由济南公交主导编制的山东省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团体标准《城市公共交通重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防控规范》(T/SUPTA 002-2020)正式发布实施。标准起草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印发《公共交通工具消毒操作技术指南》的通知、交通运输部关于分区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吉林省交通运输厅印发了《关于实施〈吉林省"十三五"高速公路勘察设计技术指南〉等四项技术政策的通知》,决定自2016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吉林省"十三五"高速公路勘察设计技术指南》、《吉林省"十三五"高速公路养护技术政策》、《吉林省"十三五"普通公路建设技术政策》、《吉林省"十三五"普通公路养护技术政策》(以下统称《技术政策》)。《技术政策》的实施,对吉林省"十三五"期公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