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以沈海复线宁连高速公路飞鸾互通I匝道龟岩隧道下穿G104国道进洞施工为实例,根据隧道洞口段存在"超浅埋、临高速、保畅通"等诸多难点,采用了超前长大管棚支护、搭设钢便桥过渡、CD工法开挖等施工技术,确保了隧道顺利安全下穿国道,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新鼓山隧道下穿福州三环及机场高速公路为例,类比国内下穿高速公路工程实例,分析了下穿高速公路的主要风险。新鼓山浅埋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时采用双侧壁导坑开挖+超前大管棚超前支护的洞内控制措施,再结合地面临时交通组织,得出在浅埋隧道下穿高速地质条件差的情况下,隧道采用合适的开挖工法、超前支护加固措施及地面交通组织等综合措施,可实现浅埋隧道安全下穿高速公路,为同类施工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李景  李洋  杨阿龙  刘夏临 《交通科技》2023,(5):87-90+108
为解决超浅埋隧道下穿对既有高速公路安全运营的影响,依托某超浅埋隧道下穿高速公路工程,提出隧道下穿施工的详细隧道支护方案、加固方案和开挖方案,同时建立三维精细化数值模型,对隧道下穿的整个建设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预制装配式波形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箱拱型钢通道施工工艺下穿的建设方案,可有效控制沉降,降低对既有高速公路安全运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某高速公路超浅埋大跨度连拱隧道下穿既有国道的施工方法比选分析,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进行施工数值模拟,分析认为,采用大管棚超前支护、中导洞一双侧导洞法配合地层注浆加固的施工方法可以满足沉降要求,且保证了既有国道车流不中断,施工过程中拱部衬砌封闭成环时间是控制地表沉降的关键,本工程的成功实施为类似隧道施工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金鸡岭隧道下穿G205国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鸡岭隧道是福建省永(安)-武(平)高速公路上的一条双向四车道隧道.隧道下穿G205国道,国道交通量大,水泥路面沉降要求小,隧道埋深浅,跨度大,地下水位高.该文介绍浅埋暗挖法及其综合配套技术在施工中的成功应用.有效地控制了地表下沉,确保了公路运营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刘杰 《公路隧道》2005,(2):19-25
沪蓉国道主干线支线重庆忠县至垫江高速公路谭家寨隧道进口端Ⅱ类软弱围岩浅埋段施工取得了成功,其合理的施工组织、现场强力的监管和强有力的支护手段为隧道软弱浅埋地段的顺利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就该隧道如何顺利度过软弱浅埋段施工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福建双永高速公路红竹山隧道进口浅埋段施工为例,对浅埋段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及其综合配套技术在下穿地方道路中的成功运用进行了详细阐述,为相关工程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昝永奇 《隧道建设》2017,37(Z1):99-106
深圳求水山隧道下穿机荷高速公路收费站,地面车流量大,隧道超浅埋并穿越回填土富水地层,结构松软,施工沉降难以控制,施工不当会引起隧道变形坍塌和路面沉陷,危及地面行车安全。为找出控制沉降的关键步序,运用FLAC3D软件对施工过程进行沉降分析,先确定超浅埋隧道在下穿富水软土地层条件下产生变形的原因,再对隧道施工各工序的时间和步距数据进行调研与分析。提出优化后隧道施工工法(双侧壁导坑微台阶工法)及拱脚加固、掌子面封闭、地下水处治、开挖及支护工序卡控、监控量测等控制变形技术措施,成功解决变形沉降难题,将拱顶下沉控制在45.6 mm左右,地面沉降控制在184 mm左右,化解了工程安全风险,确保了隧道施工和地面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9.
王航  韩磊 《公路》2012,(8):267-272
基于环境保护和充分利用围岩自承能力的原则,在隧道洞口区段广泛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介绍了某浅埋三车道隧道下穿既有公路的施工方法及相应的支护措施。工程实践表明,对于下穿既有公路的浅埋大跨度软岩隧道施工,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以超前管棚、小导管注浆、加强掌子面临时支护、控制弱爆破、临时封闭仰拱为主要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围岩变形,保证施工期间公路车辆的通行。  相似文献   

10.
针对重罗山隧道左线出口段与V形冲沟斜交下穿和最小埋深2.47 m的工程特点,采用盖挖法施工。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隧道受力、变形的变化规律,总结了浅埋偏压段盖挖法施工要点。结果表明:在隧道浅埋偏压段用盖挖法施工,可避免大面积明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又规避了隧道冒顶坍塌的危险,同时对缩短工期、保证质量等都有积极的作用,是浅埋偏压隧道最佳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1.
张学文  王猛  赵旭鹏 《隧道建设》2011,31(6):728-732
针对兰渝铁路桃树坪隧道3号斜井进主洞施工段施工难度大、工期紧和质量标准要求高等要求,结合工程地质特点,分别采取从斜井正交水平穿过正洞施工、交叉过渡段辅助导洞施工、正洞仰拱、二次衬砌施工、注浆及降水等施工方法,解决了斜井进主洞施工的技术难题,以期为同类工程的顺利完成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关角隧道单车道无轨斜井施工方案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关角隧道XGZHQ5-2标段单车道无轨斜井施工进度滞后的现状及其施工中遇到的难题,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经验总结,采取双联进洞、中隔板通风、皮带机运输等方式对施工方案进行切实可行的优化,同时加强项目管理,有效地缓减了工期压力,为关角隧道现场施工提供指导,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浅埋大跨软弱地层隧道动态反馈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军  李建华 《隧道建设》2007,27(2):57-59,95
宁(南京)淮(淮安)高速公路某隧道跨度大、埋深浅、地层软弱,采用动态反馈设计与信息化施工,通过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监控量测等手段,对施工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反馈,在确保施工安全、优化设计、指导施工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了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梁东  廖振芳 《隧道建设》2007,27(A01):36-39
合(肥)武(汉)铁路客运专线红石岩隧道穿越大别山区,大别山区系变质岩地区,但是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发现燃烧现象,通过现场检测和化学试验确定岩石所含气体成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瓦斯隧道施工技术措施,通过这些技术措施在红石岩隧道施工中的应用,确保了隧道施工的安全,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夹坑隧道右洞进口位于软弱、偏压不良地质地段,施工过程中明洞地段发生了坍方,并影响到暗洞的施工。根据现场的地质情况,及时调整设计方案,对隧道地表进行导管注浆加固,并对暗洞支护措施进行了相应调整,增加了防偏压措施,顺利通过了软弱、偏压地段。对设计、施工措施及施工工艺、方法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宜万铁路岩溶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汝臣 《隧道建设》2007,27(2):1-3,35
以宜万铁路野三关及大支坪隧道为工程背景,阐述了高风险岩溶隧道采取的综合地质预报方案,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实际预报手段和数据处理方法,成功预报了大型断层,有力指导了隧道施工。  相似文献   

17.
以某钻爆法市政隧道项目穿越既有输水隧洞为例,阐述了市政隧道实施方案中关于设计、施工、监测等方面的应对措施。市政隧道采用全包防水+CD法分部开挖,可有效减少隧道施工期及运营期对输水隧洞的变形影响,通过三维数值模拟,输水隧洞在隧道施工期最大隆起量为3.57 mm,在隧道运营期基本无变形;隧道施工过程中对洞室内坚硬岩体采用“水磨钻取芯+静态破碎”的施工方式,避免了爆破振动对输水隧洞结构的损伤;除加强隧道施工期的监控量测外,在隧道内布设了健康监测点,为隧道及输水隧洞的健康状态评估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复杂地质燕尾段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相钦 《隧道建设》2007,27(4):74-78
宜万铁路高阳寨隧道长4730m,其中出口端为双线大跨加燕尾段,穿越坡积体、堆积体、岩溶和富水的断裂破碎带等地质复杂地段,通过对该隧道大跨加燕尾段的施工方案制定和实施,介绍在复杂地质地段的大跨隧道的施工技术及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浅埋小间距隧道开挖围岩变形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刁天祥  杨惠光 《隧道建设》2006,26(3):21-25,31
采用FLAC软件对地表有相对硬壳层的粉沙层中隧道开挖之后地层的变形机理进行模拟,通过分析隧道开挖后围岩变形的空间效应特性曲线,确定隧道开挖支护后引起的围岩变形的幅度和范围,找出隧道开挖最不利荷载工况和结构薄弱部位,为施工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研究表明,不同的施工顺序引发不同的施工力学状态,进而引起不同的施工力学效应,隧道开挖先后顺序不同对围岩区域、幅度的扰动也不同。以北京地铁某车站的实测为基础,分析了粉沙地层中隧道施工不同工序引起的各部分变形情况,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20.
深圳地铁隧道邻接问题施工力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深圳地铁2号线新建隧道邻接既有地铁隧道工程,利用FLAC3D软件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施工力学行为研究,探讨了施工过程地层应力的变化幅度及影响范围、结构内力及结构安全性,提出了确保新建隧道施工和既有隧道运营安全的措施和建议,为隧道交叉段监控量测系统的设计、施工方案的优化及安全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