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李颖 《铁道运营技术》2014,(1):23-25,29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定价机制和票价体系的对比,找出我国铁路客运定价机制及票价体系的不足并提出了自主定价、体现票价优质优价及建立灵活票价体系等建议,以挖掘铁路客运的潜力,优化并充分利用现有能力、减少或消除虚糜浪费。  相似文献   

2.
吴迪 《中国铁路》2009,(2):71-73
介绍英国铁路旅客票价的制定标准、清算方法、为提高铁路市场竞争力采取形式多样的票价结构与优惠措施,以及英国政府和第三方机构对旅客票价进行监管和监督,总结英国铁路客运票价特点是基于客运特许经营的性质,面向不同的目标市场,定价机制灵活多变等。  相似文献   

3.
以京沪高速铁路的市场化经营为背景,考虑不同交通工具的运输服务特性,建立广义费用函数,通过调查数据确定模型参数,结合Logit模型,分析客票收入与票价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到客票收入大于目前收入的票价区间及收入达到最大时的票价,对京沪高速铁路票价调整提出建议方案。其次,在客运市场细分的基础上,调查旅客在不同旅行时间下对票价变化的敏感程度,从旅客时间价值入手研究高速铁路旅行时间差别定价策略,以京沪高速铁路北京-上海为例,给出差别定价方案,为铁路企业定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鉴于同OD服务列车间服务的差异性与可替代性,利用票价调节不同服务水平列车间的客流量是提高列车平均客座率、增加客票票价收益的有效手段.本文将列车旅行速度、停站次数及舒适性等作为衡量列车服务水平指标,基于列车服务水平对OD间服务列车进行聚类分级;同时构造价格-需求弹性函数描述OD之间出行量与票价之间变化关系,并采用Logit模型将OD间的需求分配到各类服务列车上.在此基础上,构建以客票票价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高速铁路多类列车差异化票价与票额协同优化模型,并设计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求解.算例结果显示差异化定价方案的客票收益较既有单一定价方案提高了5.6%,表明差异化定价能有效提高列车客座率与铁路客票票价收益.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快速(高速)铁路旅客票价的定价目标、定价策略及定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市群的发展,区域内部各城市之间的客流需求不断增长,城际铁路作为城市间出行的主要方式,客流在高峰、低谷时段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为了更加平稳有序地提供高质量服务,充分发挥票价调节供需匹配关系的作用,对城际铁路分时定价策略进行研究,构建不同时刻、不同运输方式的旅客出行广义费用函数,建立双层规划模型,优化不同时段城际铁路票价,并结合Frank-Wolfe算法和带有惯性权重的粒子群算法,求解双层规划模型。最后,以京津城际铁路为例,验证了分时定价策略可以使客流分布更加均衡,并提高铁路运输部门收益。  相似文献   

7.
铁路客运票价策略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格策略是收益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总结了国内外铁路客运票价策略的理论研究及应用现状;对铁路客运票价策略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拆解,描述并分析了各关键环节主要任务及目标;对国内外基本价格策略进行了简单评述,分析并总结了适合我国铁路客运票价的价格策略—市场细分和动态定价;根据我国铁路客运实际情况,对后续票价策略研究的方向、可采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8.
分析介绍德国铁路的客运票价体系、运营监管制度及政府票价补贴政策,提出对我国铁路客运票价的启示,以期为我国铁路运价机制适应市场化经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席位资源利用率,研究了线性需求下我国铁路客运差别定价策略的优化模型。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基于最优化理论和完全价格歧视策略,确定旅客群体最优细分数目以及每个旅客群体的最优票价,得出在客运淡季,铁路旅客最优细分数目为3~5个,各旅客群的最优票价由铁路客运市场细分数目决定。应用该模型为某城际高铁进行差别定价,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达到调节客流、增加收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分析现有铁路货运定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对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的货运市场化定价进行探讨,从完善市场价格调查机制、优化调整货运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科学的市场化定价方法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市场化定价的设想,以促进铁路货运市场化定价不断适应铁路运输企业公司制经营需要。  相似文献   

11.
总结现有地铁票价制定方法,明确地铁票价制定影响因素。应用拉姆齐原理,建立一套完整的地铁票价制定体系和参数标定方法,结合长春地铁实际情况进行"高峰、低峰"差别定价。研究表明,应用拉姆齐模型进行地铁定价,可以在满足地铁运营企业收支平衡的前提下,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对地铁采用"高峰、低峰"差别定价,可充分发挥票价的杠杆作用,平衡客流。  相似文献   

12.
分析我国铁路客运价格形成机制、价格水平、票价结构、比价关系上存在的问题,总结国外铁路客运运价体系和相关扶持政策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研究提出在缺乏国家建设投入和运营补贴的前提下,为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和综合运输体系发展需要,满足社会需求和促进铁路加快发展,需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铁路客运价格体系。结合我国高速铁路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标准高投资大、沿线区域发展好的特点,提出我国高速铁路应该建立具有灵活性、可持续性、发展性和内部调节性的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中,政府补贴成为一种重要方式,对该模式下的高速铁路票价率优化进行研究。以列车提速后成本的增加和为旅客创造时间价值带来的机会收益对于票价的影响为基础,分别建立成本票价模型和时间价值票价模型,利用成本票价对最优票价进行约束,利用时间价值票价计算乘客剩余;并考虑成本加成和具备激励2种政府补贴方式,建立综合考虑企业收益和乘客效用的最优票价模型。数值算例表明,激励补贴机制较成本加成补贴机制体现出更好的市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高铁相对单一的定价机制已不适应当前国内竞争的客运市场。应用运输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探讨高铁多元化客票价格问题,给出合理确定分线(区域)票价、折扣票价、季节票价和福利票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不同票价客票需求强度参数的数据挖掘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票价客票需求强度参数是动态票价理论中的一组基础参数通过把影响客票需求强度因素区分为市场变化因素(客票的总需求、低价位票产生的提前购票吸引力)和运输方式属性因素(旅行时间、旅行价格、旅行的准时性、旅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等),在弹性客运总需求假设奈件下,研究低价位票产生的提前购票吸引力、各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竞争等因素对各种票价下铁路客票需求强度的影响规律,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获得各种票价下客票需求强度参数的数据挖掘方法.通过定义动态票价区域比例这一概念,讨论了实施动态票价机制适宜的外部市场环境(本文特指社会潜在客票总需求和低价住票吸引力2个方面),从而使得该方法能为全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的动态票价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随机客流需求和多交通方式竞争条件下的旅客选择行为,研究高速铁路票价和票额的综合优化方法。考虑淡旺季需求和旅客选择行为的灵活定价是刺激市场需求和提高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票额分配是合理利用长短途票额资源的重要方法。本文构建高速铁路票价和票额的综合优化模型,并针对模型特点设计混合启发式算法进行求解。最后,以京沪高速铁路为对象进行案例分析,结果显示:与票价固定的票额分配方法相比,考虑旅客选择的灵活定价策略可显著提高铁路客票收益。本研究能够为高速铁路票价和票额综合优化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撑,进而提高运输效益。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票价制定还比较缺乏灵活的市场化机制,严重影响铁路运输企业收益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基于高速铁路旅客出行规律和收益管理策略,研究高速铁路动态定价与票额分配协同优化方法。在分析旅客出行价格需求弹性的基础上,构建基于Logit模型的客流弹性函数,考虑临近发车客票不涨价和运输能力等约束,建立以期望客票总收入最大化为目标的优化模型,设计一种基于超分方程的分步算法,求解不同时段下不同列车的最优票价与票额分配方案。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例进行计算和分析,与固定费率票价相比,动态票价策略能保证服务水平,系统总客流需求下降0.73%,企业客票总收益提高4.95%。  相似文献   

18.
从消费者、政府、运营企业三者之间的博弈关系出发,将营销的理念应用到城市轨道交通中,在运营初期根据市场特点,分析影响交通消费者决策的因素,以乘客感受价值为主导,制定出促进与乘客亲和力的票价定价方案。  相似文献   

19.
随着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铁路运输企业的货运运价机制与水平、运输成本,以及企业间的内部清算等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对铁路货运运营效益产生重要影响。在铁路货运采用政府指导价管理模式和替代竞争定价方式下,受车流径路与计费径路不一致情况的影响,导致铁路货运收入与成本之间的不匹配。以清算单价替代实际成本,构建车流径路与计费径路对比测算模型,分析铁路预收运费与实际运输成本不一致问题,并提出构建反映运输成本差异化的补偿标准形成机制、促进形成合理的铁路货运计费模式等相应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制定最优票价政策,实现票价平衡引导客流的杠杆作用,进一步提高票务收入和运营效率,结合拥挤定价理论,以低峰价格作为平均票价,采用帕累托次优的拉姆塞定价模型,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制定问题.通过实例分析,计算结果符合实际情况,为运营初期轨道交通合理票价的制定以及未来可能采用的高峰定价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