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人潜水器及其动力系统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外典型的UUV及动力系统的发展概况,论述了UUV将在未来海洋资源开发和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燃料电池、热气机将是未来UUV动力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采用Li+SF6的金属燃料化学反应或蓄热材料为能源的热气机系统,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无排放物、可满足UUV的超大潜深工作要求,是未来UUV的理想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2.
水下无人航行器(UUV)的总体优化设计一般由快速性、操纵性、结构强度、能源系统等系统构成,各个系统之间耦合,综合考虑各系统间的耦合作用对于UUV的设计至关重要,本文针对UUV快速性和能源系统综合优化的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工作有:根据艇型特点选择了19个相关设计变量,构建了约束条件,综合考虑各性能指标,建立了UUV快速性和能源系统综合目标函数;利用VC++语言,编制了基于遗传算法的UUV快速性和能源系统综合优化程序,从UUV快速性和能源系统的角度选取7个较敏感的设计变量进行了敏感度分析。通过计算表明,该优化系统准确可靠,平行中体长度、回转体直径和3 kn航速航行时间对优化系统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3.
UUV用动力锂电池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锋  王力 《船电技术》2013,33(8):16-20
本文综述了动力锂电池应用于无人水下潜航器(UUV)的研究现状。通过与UUV传统动力电池、铝氧半燃料电池和燃料电池对比,分析了锂电池作为UUV动力能源的必然性。展望了UUV用动力锂电池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提高单体电池比能量,加强电源系统安全性,建立模块化、标准化体系和应用于混合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4.
美国军用UUV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美国军用UUV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跟踪和了解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概述了美国若干个军用UUV发展规划主要内容,描述了几个典型军用UUV的主要使命任务和战术技术性能,详细分析了UUV载体结构、控制系统、导航系统、能源系统、推进系统和任务模块等主要系统功能、组成和性能指标。分析了美国军用UUV的发展特点和趋势及其正在大力发展的UUV的自主控制技术、组合导航技术、目标识别技术、新型电池技术、水声通信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  相似文献   

5.
潜艇布放回收UUV方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潜艇鱼雷发射管、巡航导弹发射管、潜艇背驮和坞载4种布放回收UUV的方式,比较详细地描述了他们的工作原理、使用过程和装备对象,简要分析了他们的优缺点和使用要求。巡航导弹发射管布放回收UUV,具有对潜艇总体性能影响小、布放回收UUV种类多和数量大、可满足一次成组使用不同UUV的要求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描述UUV探潜任务和过程,界定UUV探潜效能评估过程,按照3种分类方式将国内外效能评估方法进行分类,并针对所选评估方法进行分析,为UUV探潜效能评估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潜艇的隐蔽性是其威慑力关键所在,这也导致其信息保障较为匮乏,对战场态势的掌控能力有限。结合潜艇的典型运用模式,阐述了水下行动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潜艇和UUV的技战术特点和未来水下战场环境的复杂性,构建、研究UUV与潜艇协同的攻防体系和典型作战模式。最后,围绕潜艇指挥控制、水声通信、组网协同和UUV技术等方面,对相关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论述。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UUV用锂二氧化锰电池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放电性能试验及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锂二氧化锰电池具有高比能、长贮存寿命、免维护以及较好的安全性,是新一代UUV电源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9.
UUV的航行安全和所装载的武器、探测设备作战效能受海洋环境影响很大,是确定 UUV航线和深度等具体方案时需重点考虑的因素。从海流、海况、内波、声场特征和密度跃层5个方面论述它们对 UUV的影响,建立海流对 UUV航速和航向影响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对海洋环境加大研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UUV的航行安全和所装载的武器、探测设备作战效能受海洋环境影响很大,是确定UUV航线和深度等具体方案时需重点考虑的因素。从海流、海况、内波、声场特征和密度跃层5个方面论述它们对UUV的影响,建立海流对UUV航速和航向影响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对海洋环境加大研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舰船科学技术》2014,(7):128-130
首先分析遥控UUV的通信方式,将采用水下电流场通信和水声通信进行比较,得出采用水下电流场实现深水UUV遥控的优越性。分析水下电流场通信的原理,给出深水UUV接收遥控信号电压的表达式,总结出影响水下通信距离的关键参数。研究UUV接收信号随频率、通信距离的变化规律,最后提出增大水下电流场通信距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无人水下航行器(UUV)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海军争相研究的热点,而各类声呐装备是UUV完成使命任务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国内外UUV声呐装备的技术现状进行详细阐述,对一些典型声呐装备的功能、性能指标做较全面的说明,并重点针对UUV声呐装备的关键技术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展望,为我国发展UUV声呐装备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站在海洋的应用越来越多,基站信号覆盖范围的广度及深度直接影响着整个海洋领域的通信质量。同时,海洋地形相对于陆地更为复杂,深海领域的地形勘探及基站部署难度更大,所以提高现有通信基站的覆盖范围及信号传输质量是优化海上通信网络的最佳途径。本文针对现有的深海领域无线基站信号覆盖特性,提出一种多载波放大信号的基站覆盖范围延伸技术方案,提高了现有深海领域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及通信质量。  相似文献   

14.
《江南集团技术》2003,(3):48-48
介绍了美国海军水下作战中心(NUWC)正在用Manta试验运载器(MTV)来论证及评估开发未来的水下无人运载器(UUV)。设想将整个UUV固定在潜艇的首部,可以放出执行侦察、通信甚至作战等诸多任务,又能回收固定在宿主船的外壳上。如水下无人通信运载器(UUCV)可用于水下声通信,水面无线电波联系等;其尺寸可以为53英寸/70磅至重型鱼雷。在文中一张构想图中,则在UUV上还有4个鱼雷发射管。图5。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水下无人系统集群协同探测与目标跟踪,提出基于水面水下跨域基站通信组网UUV集群湖上试验方案和思路。通过研制水下集群控制系统,以及UUV平台尝试加装鱼雷自导并解决加装后平台信息控制、跟踪弹道设计、低速下自导参数确定、跟踪与攻击策略等技术,实现了湖上UUV集群探测与攻击协同试验。湖上通信拉距试验、组网试验、探测与攻击协同试验表明,该方案能够满足至少三节点的集群探测与攻击试验目的,试验实施简单有效,采用的架构和方法亦可用于更多节点的UUV集群试验。  相似文献   

16.
无人水下航行器与操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未来水下信息战中用途广泛的无人水下航行器(UUV)与操雷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操雷的动力系统、控制系统、自导系统、内测系统、线导系统、操雷系统及操雷仪表等,提出应用成熟的操雷技术研究开发UUV,以及把操雷改装为UUV的技术捷径。介绍了成本低廉的人控水下航行器(MUV),建议利用MUV来部分替代UUV的技术。  相似文献   

17.
通过鱼雷发射管进行布放回收是潜艇使用无人水下航行器(UUV)的最佳方式之一,而UUV自航出管是否具有可行性是首要问题。首先,根据潜艇发射自航鱼雷的技术要求来建立UUV自航运动方程和边界条件,并通过计算分析求得UUV自航出管所需满足的条件。随后,在鱼雷内弹道仿真研究的基础上,建立UUV在鱼雷发射管内运动的数学模型,并对其受力和速度进行实时仿真。最后,将仿真结果与UUV自航出管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UUV自航出管的可行性与其重力浮力差、最低出管速度及出管时的潜艇航速相关。因此,可通过设定恰当的性能参数来实现UUV自航出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证无人水下航行器(UUV)近海底作业时的安全性及作业效率,需要分析海底对UUV水动力性能的影响。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UUV靠近海底时的水动力参数进行求解,通过数值模拟UUV近海底附近的流场,得到了UUV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随雷诺数、距海底的距离和攻角3个参数的变化规律,并针对UUV受到的阻力、吸引力以及流场特性的变化进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在距离海底一定范围内,UUV受到的阻力和吸引力都会增大,吸引力更为明显,这为UUV的实际工作提供了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9.
水下无人航行器(UUV)是一种发展迅速的新型作战力量,将推动未来战争形态由信息化战争向智能化战争转变,成为海军作战力量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被动声呐方程,对潜艇与UUV的探测能力建模估算,得出UUV在与潜艇的对抗过程中,除了不能先发现安静型潜艇外,对其余类型潜艇均可以先敌发现。同时,对UUV规避潜艇开展运动建模,设计正交实验,对不同探测距离、不同UUV航速、不同转向时间、不同初始距离、不同潜艇航速和不同航行夹角下UUV与潜艇间相对距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行了仿真计算。  相似文献   

20.
通过鱼雷发射管进行布放回收是潜艇使用无人水下航行器(uuv)的最佳方式之一,而UUV自航出管是否具有可行性是首要问题。首先,根据潜艇发射自航鱼雷的技术要求来建立UUV自航运动方程和边界条件,并通过计算分析求得UUV自航出管所需满足的条件。随后,在鱼雷内弹道仿真研究的基础上,建立UUV在鱼雷发射管内运动的数学模型,并对其受力和速度进行实时仿真。最后,将仿真结果与UUV自航出管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UUV自航出管的可行性与其重力浮力差、最低出管速度及出管时的潜艇航速相关。因此,可通过设定恰当的性能参数来实现UUV自航出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