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实施船舶压载水公约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背景资料 据估计,全球所有海上运输船舶所携带的压载水数量,每年大约有120亿吨;每天存在于船舶压载水中随船周游世界的生物达7000种。即使经过数月航行,许多种细菌、植物和动物仍能存活于压载水及其沉积物中。  相似文献   

2.
船舶压载水管理方法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背景 据统计,全球80%以上的货物是由船舶运输的.为了保证空载时的平衡和稳性,船舶需要加装压载水.相关资料显示,全球每年运转的压载水大约有100亿吨左右.在船舶加装压载水的同时,当地的水生物也随之被装入压载舱中.压载水中的生物随船航行,直至航程结束仍然活着,并随着压载水排放到目的地海域.船舶压载水携带的水生物可能有数千种,主要包括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小型无脊椎动物和其他物种的卵及幼虫、甚至一些大的鱼类.  相似文献   

3.
紫外线技术处理船舶压载水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船舶压载水对保证船舶稳性和航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船舶压载水中带有的病原体和有害生物也随压载水在全球范围内的起转移,污染海洋,危害人类,本文对控制船舶压载水中的病原体和有害生物传播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用紫外线技术处理船舶压载水的方案,并就其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船舶压载水是海洋外来致病细菌传播的主要途径。对国内各沿海港口到港国际船舶的压载水中致病细菌的组成和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各港口到港船舶的压载水中都有致病菌检出,主要类群为弧菌属(vibrio)、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和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等;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均在不同程度上携有致病菌。此外,综合分析船舶压载水致病菌的各种检测方法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一些国家的研究表明,许多种类的细菌、植物和动物能以各种形式在船舶压载水和沉淀物中存活下来,而且可以随船旅行存活几个月.而后排放在港口国水域的压载水或沉淀物可以使导致对当地人、畜、植物生存和海洋环境构成威胁的有害海洋微生物和病原体的繁殖.尽管已查明在地理上相隔的水体间传播有机物还有其他媒介,但船舶压载水的排放是其中最主要的.为此,早在1990年澳大利亚当局便制定了将上述有害的海洋微生物数量和危险降低到最小限度的有关规定.随后各国也纷纷制定压载水管理规则,限制未处理压载水在本国水域排放.国际海事组织也于1997年11月27日在第20届大会上通过了IMO.A.868(20)决议,即<关于控制和管理船舶压载水,减少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传播的指南>.  相似文献   

6.
王琪 《中国水运》2005,(4):50-51
因船舶排放压载水造成的外米物种对海洋环境的侵害,已被全球环境基金组织确认为危害海洋的四大威胁之一。据悉,每年全球船舶携带的压载水大约有100亿t,压载水中携带的生物有3000~4000种,目前巳确认约有500种外来物种是由船舶压载水传播的。近年来我国沿海频频发作的赤潮及其对水产养殖业造成的破坏即是明证。  相似文献   

7.
压载水是保障船舶安全航行不可或缺的条件,同时作为一种传播媒介,会携带浮游生物、微生物、细菌甚至是各种生物的卵从一个海域到另外一个海域,造成外来物种入侵,破坏该海域的生态环境。每年通过船舶运输方式,约有上百亿吨的压载水在世界范围运转,大量海洋物种由此肆意传播,压载水的排放所导致海洋外来生物入侵已经引起各国广泛的关注。为了解国际航行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可能携带的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具体情况,本文通过对压载水的取样检验,探究在福建各地区港口国际航行船舶压载水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无压载水船舶设计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斌 《中国船检》2011,(2):46-48,104
据报道,每年全球船舶携带的压载水超过120亿吨,平均每立方米压载水有浮游动植物1.1亿个,已被确认约有500种生物物种是由船舶压载水传播入侵。因此,船舶压载水特别是远洋船舶压载水的随意排放,已被全球环保基金组织(GEF)列为海洋面临的"四大危害"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防止船舶通过压载水转移外来生物和病原体,国际海事组织制定《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国际公约》及相关导则。根据该公约和导则的相关要求及目前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对压载水管理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困扰IMO的一些压载水问题。全球工业联盟(GIA)于2009年3月2日在IMO总部伦敦启动,其目标是利用上述组织机构所掌握的不同的技能和专业知识,制定具体的方案以解决--船舶压载水带来异地海洋生物入侵这一全球性的环境危害。  相似文献   

10.
随着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在世界各地间流动的有害水生生物,细菌和病原菌等对很多国家附近的海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文中总结了对于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的治理技术,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作用原理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11.
当前船舶航行中使用的压载水引起了海洋生物的迁移,对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为了降低船舶压载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本文基于生物相似性对船舶压载水引入的生物进行统计,并依据港口和船舶的风险因子建立压载水风险评估模型。依据该模型,本文设计了船舶压载水监控系统,并使用电催化/紫外线方法对压载水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将压载水的风险系数降低90%。  相似文献   

12.
船舶压载水转移外来物种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船舶空载时为满足稳性要求须装入压载水,同时,许多细菌和运植物也被吸入并被转移到下一个挂靠的港口。在合适的条件下,它们会迅速地人而对当地的生态,经济和公众的健康构成威胁,本文讨论了外来物种通过船舶压载水转移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实施有效的控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全球大约有45000艘国际航行船舶在航行中装载有压载水。估计每年大约有30亿至100亿吨压载水在全球转[(\322\306\241\243)0(\275\374\304\352\300\264\243\254)]船舶压载水引起的环境问题,特别是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侵害对海洋环境所造成的危害问题,已经在国际上日益被广泛关注和重视。 研究表明,许多种类的细菌、植物和动物会随着船舶压载水的排放从一个国家的海域排放到另一个国家的海域,而且在后者的海域里存活和繁殖。一些物种会对当地的海洋环境和自然资源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比较典型的外来物种侵害的例子有:欧洲的斑马贝在美国的…  相似文献   

14.
为防止船舶通过压载水转移外来生物和病原体,IMO制定《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国际公约》及相关导则。根据该公约和导则的相关要求及目前船用压载水管理系统研发、批准和型式认可现状,对公约及相关导则实施中船舶将面临的公约D2标准适用日期、压载水管理系统选型以及船舶履约等一系列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船检》2011,(2):23-23
我国自行研制设计生产、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青岛双瑞BalClor^TMBWMS(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于2011年1月28日获得中国船级社的型式认可证书,标志着该装置正式获准安装远洋船舶,这是目前世界第十个、我国唯一获准装船的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同时,这也是全球首个获得中国船级社(CCS)型式认可的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  相似文献   

16.
《船舶压载水公约》于2016年9月8日达到生效条件,但目前仍未全面实施。本文在研究《船舶压载水公约》立法的基础上,从船舶检验发证、港口国检查取样分析方法、压载水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区域规则与全球公约不一致性等四个方面,对《船舶压载水公约》全面实施所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船舶装载和排放压载水过程中会带来外来生物和固体沉淀物,其存在对船舶所到国家的水体造成外来生物入侵的风险,也给船舶稳定和载货量等带来不利影响。本文探讨的设计方案是一种过滤器装置,有利于减少外来生物和水中杂质进入压载水系统。  相似文献   

18.
船舶压载水问题综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此文综述了船舶压载水问题的由来、国际立法的进程、船舶压载水处理的方法及优缺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压载水处理的先进技术,对我国正在进行的UNDP/GEF/IMO全球压载水管理项目(GloBALLAsT)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美国防止船舶压载水转移外来生物的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社会和各国纷纷制定公约和法律控制和管理含外来生物和病原体的船舶压载水。美国从联邦到地方都就船舶压载水管理进行了相关立法。介绍联邦和各有关州的压载水立法现状及法规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张丽颖 《水运管理》2008,30(7):23-25
阐述船舶压载水的危害和国际公约的建立以及我国为之付出的努力,明确完善船舶压载水有关公约建议,并提出加入公约应采取的措施:(1)加强船舶压载水管理立法工作;(2)明确公约履约主管部门;(3)进行全面、深入研究,包括港口国监督程序、船舶压载水取样和分析标准、船舶沉积物接收设施配备、港口国检查官培训、有害水生生物及病原体的风险评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