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肖传芳  刘杨 《船舶工程》2011,(Z2):29-31,35
依据MMG方程建立船舶在波浪中四自由度操纵运动模型,根据该模型进行船舶在波浪中定常回转运动仿真,通过仿真得到的定常回转直径与经验估算值比较,证明此仿真方法的可靠性.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船舶单次机动操舵和多次机动操舵运动状态的数值模拟,从而反映出船舶的操纵特性,为船舶的实际机动操舵运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船舶回转运动仿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针对船舶驾驶模拟器模拟的逼真度要求,研究船舶对操舵后的动态响应。建立了风、流共同作用下船舶操纵系统的动力学数学模型,该数学模型为动态响应线性型;利用已知的某船型的主机参数和船形尺寸参数,求出所需的相关量,建立船舶运动仿真模型并进行相关试验的仿真。模拟了船舶回转性的试验和风、流共同作用下对船舶操纵性能的影响试验,使船舶操作者进一步了解船舶回转性的特性以及风、流对于船舶航迹的影响。将该模型与船舶驾驶模拟器结合,用于驾驶模拟器模拟船舶操舵后的视觉仿真,使使用者感觉其操纵特性更加逼真。  相似文献   

3.
对舵系能耗的构成进行计算分析,结合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MMG)建立舵系能耗计算方法,针对具体算例求解以最小舵系能耗为目标的最优操舵策略,讨论相关变量条件对操舵策略及舵系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具有可行性;对于算例船舶,以10°舵角操舵是使艏向角改变60°的最优操舵策略;不同的舵压力中心位置、舵阻力特性和初始航速条件不会改变算例船舶给定目标任务下的最优操舵策略。研究结果可为船上智能驾驶系统或驾驶人员做出操舵决策提供有效的算法支撑。  相似文献   

4.
恶劣海况下船舶航向控制仿真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船舶在海面航行时,会受到风浪的干扰.此时,船舶航向控制困难,操舵频繁.采用Kalman滤波和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并基于线性化船舶运动方程的线性时,不变连续时间系统的设计方法得到的船舶操纵控制器,具有抗干扰能力强、鲁棒性好的特点,有效地解决了船舶在风浪干扰条件下的船舶航向控制时的操舵频繁与无效操舵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操舵模拟仪的结构和主要特点,阐述了本模拟系统的操纵方程、模拟电路、风流影响以及其他有关船舶的数学模型的资料,最后对实船和操舵模拟仪的测试记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拖轮可控环量船体约束船模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了水动力分析,并与船体在不喷流而仅操舵情况下的受力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低航速下,喷流产生的转船力矩要大于操舵产生的转船力矩;在高航速下.喷流产生的转船力矩亦可满足船舶的操纵性要求.因此,作为一种新的船舶操纵方式,将环量控制技术直接用于船舶的操纵是可能的,可大大改善船舶在低航速情况下的操纵性.由于喷流装置结构简单,无可动部件,并且基本不改变船体形状,故为实船应用提供了较为乐观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尺度效应是船舶水动力学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目前,对船舶尺度效应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阻力性能方面。本文针对水下航行体操纵性能评估的需要,对水下航行体操舵水动力性能的尺度效应进行探讨。以典型潜艇模型SUBOFF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不同尺度下的直航操舵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网格尺度对不同尺度计算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不同尺度下的潜艇绕流场特性,以及作用在潜艇上的水动力及力矩变化规律,对于研究水下航行体操纵性能的尺度效应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神经网络在船舶操纵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梓瑜  张炎华 《船舶工程》1999,(1):47-48,17
该文对人工神经网络用于船舶操纵动态特性的在线学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预报的操舵控制算法。仿真试验的结果表明了该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大型集装箱船受风工况下操纵性计算预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考虑横摇在内的四自由度船舶操纵运动模型,结合大型集装箱船的船型特点。水动力试验结果和完善船、桨、舵水动力、附加质量以及风载荷的计算表达,建立大型集装箱船操纵性预报方法,并完成了4500TEU集装箱船受风工况下的操纵实例计算。文中还分析了风向角αω,风速比Vα/Vα和操舵角δ诸因素对大型集装箱船风载下操纵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得到乌江航道千吨级标准船型的K、T指数计算经验公式,基于乌江航道和乌江千吨级船舶特点,提出适应于该船型的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研讨小组(Ship Maneuvering Mathematical Model Group,MMG)模型,利用船模试验资料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利用该模型对一系列千吨级船舶进行模拟仿真,得到Z形操舵运动曲线,并使用野本法得到该系列船舶的无因次化K、T指数。将所得结果作为样本库,利用交叉二次回归方法,计算得到适应于乌江千吨级船舶的无因次化K、T指数计算的经验公式。在此基础上使用3条实船的试验数据验证所提经验公式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1.
李峰  吴楚宏  秦阳 《中国修船》2010,23(6):14-16
台风是威胁船舶系泊最为严重的灾难性天气之一,船舶为了避免或减少可能带来的危害,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文章针对不同风速及流速作用下,对系泊船舶的纵向力及艏艉部的横向受力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系泊方式的系缆力进行计算,提出系缆方式及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2.
建立防波堤水域船舶失控漂移模型,设定防波堤工程所在海域的自然条件、防波堤口门有效宽度、进出港口船舶尺度等参数。通过设定船舶在防波堤口门外失控点至防波堤口门的距离,计算船舶在偏航、风、流共同作用下从失控点开始至防波堤口门的横向漂移量,根据计算结果来判断船舶是否有与防波堤发生碰撞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3.
根据航运船舶直升机作业区的相关规范、规则,阐述了常规货船直升机操作的分类、直升机作业区的布置位置、直升机作业区的具体要求。此外,还介绍了直升机作业区域内风速及风向的指示、脱险通道、排水设施、障碍物限制、通信信号设施、照明灯光设施、消防设备等其他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宋波 《船电技术》2014,34(8):31-35
采用中压直流电网输配电是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的重点发展方向,但中压直流开关的分断能力不足成为中压直流电网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本文提出在合理位置加装电弧触发式混合型限流熔断器(ATH-CLF)来限制中压直流电网短路电流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以IEEE Std 1709-2010推荐的一种舰船中压直流电网为例,建立了该电网的EMTP仿真模型和ATH-CLF的EMTP仿真模型,计算了有无ATH-CLF以及ATH-CLF安装在不同位置时各典型位置发生短路的电网短路电流及母线电压跌落.分析表明,合理的ATH-CLF加装方案可有效降低短路电流水平,并可使非故障区域的母线电压跌落在10 ms之内恢复.  相似文献   

15.
船舶在海上航行时受到海风、海浪和海流等环境扰动作用,这造成在不同航速下船舶动力学模型的参数不确定性,本文对船舶本体运动和风浪流干扰进行建模,提出一种基于分数阶PIλDμ的抑制风浪干扰的的航向控制算法,并与传统 PID算法进行对比,针对某型船舶动力学模型在6级海风和5级海浪海况下进行对比数字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不同航速下具有较好的控制品质和鲁棒性,对风浪干扰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应用于船舶的航向控制,易于工程实现。  相似文献   

16.
刘卫平  袁章新 《水道港口》2009,30(4):282-285
港池口门宽度取决于进出口船舶大小、船舶操纵性能以及风浪流等对船舶航行的影响程度。文中针对罗泾港区港池布置方案、设计代表船型、风浪流条件,运用船舶操纵模拟器进行模拟试验研究。通过大量的模拟试验,分析了风浪流对船舶操纵的影响,确定了港池口门的合理宽度为300 m。经码头建成以来船舶进出和靠泊检验,证明目前港池口门宽度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7.
陈宏 《世界海运》2002,25(3):9-9,12
介绍由萨尔瓦多至巽他海峡大圆航线与恒向线水流、风对船速的影响,以及船舶吃水差、船底水生物对船速的影响,提出航线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张珂  狄鹏  刘刚 《舰船电子工程》2012,32(1):110-112
详细分析了影响舰船维修效益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费效分析的一般步骤。在此基础上,从舰船效能角度,即舰船能力指数、在航率和系统任务能力恢复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对舰船维修效益进行综合评估研究,从而得出提高舰船维修效益的有效途径。该研究对于提高舰船维修效益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梁爽 《造船技术》2013,(6):22-23,41
船底基线是船舶水尺和载重线堪划的基准,船底基线的挠度也是检验船体建造精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测量的挠度值超过了允许极限,除了需向船东解释超差的原因外,还要提出合理的修正措施.选用最小二乘法对超差的船底基线挠度进行修正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船舶操纵性能预报浅水修正模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淋  王志东 《江苏船舶》2008,25(1):9-13
利用深水区平面MMG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通过两个基于船舶主尺度的回归公式浅水修正模型分别得到浅水区的366TEU集装箱船操纵运动结果,并对这两个浅水修正模型得到的结果做了比较,为进一步研究船舶在浅水中的操纵性预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