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提出了采用FIFO输入流控策略改善铁路上海站ATM多媒体信息网络性能,运用系统仿真技术对该网络信元丢失率和实时信元排队时延性能进行仿真评估和效益分析。研究成果为上海站ATM多媒体网络建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列车通信网络的交换机排队时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列车通信网络的带宽难以满足现代列车数据传输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列车通信网络解决方案,为了降低列车实时数据的传输时延,为交换机设计了具有优先级的队列调度策略,并采用G/D/1排队论分析了列车实时数据和非实时数据的排队时延,计算证实了该策略可以将实时数据在交换机的平均排队时延降低到70 μs以下.最后,通过网络仿真研究证实了实时周期数据的平均排队时延从无优先级时的91 μs降低到了有优先级时的61 μs.  相似文献   

3.
在线路客流控制中,需同时考虑各个车站控流方案的可执行性与协同性. 采用 Fisher 最优分割法确定合理客流控制时段,基于此建立以乘客总等待时间最少和旅客周转量最大为目标的线路客流协同控制线性规划模型. 基于成都地铁2 号线AFC数据进行实验,针对协同控流与非协同控流方案,以及不同客流控制时段划分方案下的协同控流方案进行对比实验. 算例中:协同控流方案在旅客周转量下降约1.0%的情况下,乘客总等待时间减少约 56.7%;基于Fisher 最优分割法确定的时段划分方案中协同控流方案在乘客总等待时间方面最优,并具有很好的可执行性.  相似文献   

4.
在线路客流控制中,需同时考虑各个车站控流方案的可执行性与协同性. 采用 Fisher 最优分割法确定合理客流控制时段,基于此建立以乘客总等待时间最少和旅客周转量最大为目标的线路客流协同控制线性规划模型. 基于成都地铁2 号线AFC数据进行实验,针对协同控流与非协同控流方案,以及不同客流控制时段划分方案下的协同控流方案进行对比实验. 算例中:协同控流方案在旅客周转量下降约1.0%的情况下,乘客总等待时间减少约 56.7%;基于Fisher 最优分割法确定的时段划分方案中协同控流方案在乘客总等待时间方面最优,并具有很好的可执行性.  相似文献   

5.
以SDN网络为基础,提出一种解决数据中心网络拥塞的大象流负载均衡策略,完善了负载均衡整体框架.第一阶段使用sFlow收集网络状态,通过降低大象流误检率,采用突出大象流漏检率并设置阈值以判定可疑大象流;第二阶段应用基于流持续时间判定真正大象流,剔除已变质大象流,并将两阶段的大象流检测方法嵌入整体负载均衡架构中;最后在ubuntu系统环境下利用Mininet搭建胖树网络拓扑,以Ryu为控制器进行仿真模拟测试,通过控制流量负载验证大象流负载均衡策略.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大象流负载均衡策略可提高数据中心网络中大象流与老鼠流的检测效率和网络链路利用率,并可减小网络传输时延.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峡谷态马尔可夫调制确定过程(2-MMDP),以描述上海站ATM网络业务源模型,通过推导得出其稳态解。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上海站ATM网络性能分析,并重点论述了ATM网络信元丢失率。最后,按照上海站的具体情况,求得数值解,对上海站ATM网络建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采用故障树分析方法对指挥控制系统通信网络的故障传播情况做了详细分析,并对系统各部件的重要度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结合指挥控制系统通信网络自身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在线监测方案—以Trap为向导的优先级轮询监测方案.最后,利用C++语言在校园网环境下对该监测方案进行了实现.测试结果表明,以Trap为向导的优先级轮询监测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8.
智能网联车辆为无信号交叉口的安全和效率提高提供新思路。以双向2车道无信号交叉口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车辆轨迹预测的车车冲突检测算法,在此基础上制定基于车辆优先级、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优先级的三级判定法则,由此提出冲突碰撞避免策略。以典型的交叉口交叉冲突场景为例,对5种避撞策略进行仿真测试。仿真结果表明,各种策略均能实现避撞,但前4种策略车辆延误均有所增加;以单车行程时间为效率指标,前车状态保持不变,后车在距离冲突点50 m处减速的策略为兼顾安全和效率的最优策略。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缓解拥塞,并在QoS保证与业务公平性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基于定价机制提出了一种链路层逐跳拥塞控制算法.该算法考虑了MAC的时间限制和二进制干扰模型限制,将传输失败率作为网络拥塞的控制准则之一引入拥塞价格函数中;流路径上的每个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拥塞价格动态调整每个流的传输速率;优化目标是系统中总的流效用之和达到权重比例公平.此外,还考虑了节点内部流的调度策略,根据等待时间函数动态调整节点内各个流的优先级,以保证每个流的QoS需求和公平性.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拥塞控制策略能够有效缓解链路拥塞,系统总吞吐率比未采用拥塞控制机制提高约41%,公平性提高约29%,且极大地改善了平均时延、平均丢包率、平均吞吐率等其他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0.
城市交通疏散救援的元胞自动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城市内部各向车流冲突造成的车辆延误对疏散与救援决策的影响,将交叉口控制参数引入到现有的基于元胞传输模型的应急疏散救援仿真模型中,建立灾时交叉口紧急控制下的应急疏散救援仿真模型.改进后的模型以规划周期内疏散与救援加权行程时间最小为目标,并引入反流策略.仿真结果表明:由于低优先级的车流G1和G2让行高优先级车流G3和...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城市信控交叉口交通特点,根据交叉口交通特性,提出信控交叉口信号优化方案。通过VISSIM仿真软件对信控交叉口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表明,在采用优化后的信控方案后,交叉口各进口道排队长度及通行能力均有所降低,同时有效缩短交叉口延误。  相似文献   

12.
以宽带CDMA网络为研究对象,结合3种主要业务类型(话音、视频、数据)的精确建模,提出了用户连接接纳控制与用户分组接纳控制协作的CAC机制,以及基于优先级的改进CAC方案.该方案根据无线分组网络中以分组为最小资源管理单位的特点,结合系统剩余容量以及不同类型业务的特点,为不同业务设置不同的接入准则.优先接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连接和分组,同时尽可能地保证实时性要求较低业务的服务质量.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策略有效降低了业务接人的阻塞率和平均接纳延时,同时提高了系统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建立在ATM上的虚拟网,虚拟网内部成员间的通信,并将虚拟网络的基本原理应用在上海站ATM主干网络建设中,提出了基于ATM的上海站VLAN建设模型。  相似文献   

14.
利用图论方法将互通式立交展开为一种多源多汇的赋权有向网络,并对其性质进行描述与定义;通过对立交网络动态流谱及最大流计算得到其容量限制并确定受控弧分布;以受控弧队列长度和冗余等待时间设计了阻抗均衡因子,建立了动态阻抗均衡条件下的网络流协同控制方程,并制定了控制策略;以实际对象进行虚拟控制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策略和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Anylogic仿真软件,通过对比分析物流园区门区单队列排队模式和多队列排队模式作业特点,并结合物联网技术,根据货物的运输剩余时间和时间敏感度划分优先级,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门区单队列排队策略,以实现高优先级车辆先作业.通过算例分析,得到优先级划分前后,车辆平均等待时间至少缩短近8倍,极大提高了不同时效需求货物的准时送达率,同时也降低了物流成本,验证了仿真模型与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一种无线通信网中的跨层分组调度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基于未来无线多媒体通信标准下的一种跨层分组调度方案,在调度时,首先对多媒体混合业务进行了合理分类,即实时性业务和非实时性业务;在调度优先级的确定过程中,利用跨层优化的思想估算优先级公式中的相关参数,由此给出了跨层分组调度方案的具体算法流程.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经典的比例公平调度算法(PFS)相比,该方案在实时性、数据吞吐量、信道利用率等方面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为充分利用混合停车场的停车和充电资源,本文依据出行者需求的差异性设置匹配优先级,在此基础上以共享平台接受并出租车位的收益扣除拒绝请求的惩罚成本的总收益最大化为目标,以充电量不超过停车场负荷为约束条件,建立考虑匹配优先级的共享混合停车位租用与分 配(MPRA)模型。基于匹配优先级原则和模型特征改进蚁群算法,设置分块冲突矩阵,根据分块冲突矩阵设计蚂蚁信息素更新策略和路径选择策略并进行求解。最后算例证实了考虑匹配优先级的必要性,并分析了问题规模对MPRA分配方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充电需求匹配率方面,MPRA方案高于利润最大化方案,平均提升率为28.96%,这一优势与出行者数量或车位数量成反比,且利润提升率随着问题规模的增加而增加;车位数量有限时,MPRA方案相较于先到先停方案可以极大化提升车位利用率和充电需求匹配率,平均提升率分别为17.87%和113.96%。  相似文献   

18.
对ATM高速网络技术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并结合优点分析了其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车路协同下不同优先级业务的通信,打破传统IEEE802.11 标准的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Avoidance)协议所采用的二进制指数退避策略(Binary Exponential Backoff, BEB)仅适用于传统业务如语音、视频等业务,而未考虑车路协同场景典型业务及其优先级的限制,提出一种面向车路协同的车载通信退避算法。首先,研究车路协同场景下的典型通信业务;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业务优先级层次结构模型,对车路协同下的业务进行了优先级的划定;最后,基于车路协同多业务优先级不同对传统BEB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面向车路协同的车载通信退避算法。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算法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针对不同业务优先级,提供差异化的信息资源和业务传输保障,相对于传统的通信协议系统丢包率降低,系统吞吐量增加。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讨论EDCF(增强的分布式协调功能)数学建模的需要,对802.11DCF(分布式协调功能)和802.11e EDCF信道接入机制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讨论了2种信道接人机制的差异,并探讨了EDCF提供QoS的原理,仿真结果表明,EDCF可以为无线局域网提供QoS保证,但在高优先级音频流和视频流过多的情况下,系统性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